为何以前港台剧背景粗制滥造都被我们忽略,现在却拼命吐槽新剧抠图?

墨娱

首先,大家要看到,题干说的是“以前的港剧”,而我们diss的是“现在电视剧”,在时间上就不对了。

举个例子吧,82版的西游记,演员还不懂吊威亚,是一位在四川旅游的香港游客说你们这样拍不行啊,我们香港有吊威亚。于是杨洁导演还学习了如何吊威亚,所以让演员们飞起来。

但是82版的西游记已经不止一次让我发现的那根吊着的钢丝……这其实属于穿帮镜头了,但是这小小的瑕疵并不会影响这部剧的质量,也不妨碍它成为中国电视剧里的精品跟经典。

港剧也是如此。

港剧的省是出了名的,不然也不会有一个碗走天下的说法了。

而在服装方面,也经常撞衫。

胡杏儿穿过的,陈法拉穿。

佘诗曼穿过的,黎姿也穿。

同一件道具嫁衣,从94年梁小冰穿到99年的宣萱,再穿到08年的邓萃雯……用了14年。

还有就是TVB的布景问题,特别是早期的古装剧,简直就是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

塑料瀑布,这一看就是棚拍……

还有这种抠图……

但是吐槽归吐槽,TVB的古装剧依然十分精彩,在豆瓣上的评分也都基本上很高。

跟现在我们动不动就是上亿的古装剧差别太大了,但是,我们为什么的耗资好几亿的古装剧拍出来确实这样:

TVB的节俭有目共睹,而且,TVB的预算本就不多,不可能像内地的电视剧一样,有各种财大气粗的金主投资,可以去到各种外景去拍摄。

TVB的演员都是拿月薪的,月薪也就一万多块钱而已。当然也会有片酬,但也非常少,跟内地动辄几千万是比不了的。

所以TVB早期的一些明星在混出天地后都纷纷北上,比较成功的有蔡少芬刘恺威郑嘉颖等。

当年《金枝欲孽》的监制坚持要来故宫取景,说只有去到故宫,演员们才知道清宫戏要怎么演,这在当时的TVB来说算是恢弘的大制作了。

TVB06年的另一重头戏《火舞黄沙》去到宁夏沙漠拍摄,也算是下重本了。

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以及资金的不到位,所以TVB绝大部分的剧只能采用一些简陋的背景还有反复使用同一套服装。所以在如此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下仍然能拍出那么多精良的作品,诚意满满,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diss港剧?

而我们diss内地古装剧的抠图,因为我们知道内地古装剧不是没钱,而是没有将钱用在刀刃上,通常都将钱用在请来一些流量小生流量小花上,但是这些人的演技又基本都不到位,在敬业方面也有所欠缺,所以替身、抠图也成为了原罪。


波比的碎碎念

今年古装剧抠图频频被吐槽,其实早在20年前,tvb就开始抠图,比如《倚天屠龙记》里就有大量抠图戏份。目前抠图被疯狂吐槽的原因主要是:


原因之一:演员演技在线

tvb最经得起评价的就是演员的演技,里面随随便便一个龙套角色,放到内地都可以是艺术家的存在,演技在线,各种角色信手捏来,精湛的演技已经让人忽略了布景的粗制滥造。

原因之二:演员片酬低 敬业度高

现在的演员抠图,替身多,却拿着天价的片酬,而tvb的演员虽然抠图,可人家拿的只是基本工资,何况人家业务水平在线,没有迟到早退耍大牌。

原因之三:好故事才是根本

tvb早年电视剧好看,都是以故事取胜,好的故事足以让人忽略掉一部戏其他的缺点。

不得不说的是,近年的TVB改革获得很大的成就,发展迅速的同时为观众带来非常精彩的电视剧,《使徒行者》就是一个现象级的电视剧,过去的TVB回来了!


村中一奇花

网曝这部剧的主角拍戏用替身、抠图,导致人像比例失调,色调古怪。不仅如此,网友称剧中的集体镜头里,几乎看不到张艺兴的正脸,甚至还会被打上马赛克!

这美图秀秀画风果然随意,不引起关注也很难吧……

所谓抠图,或者说抠像,也称绿幕拍摄,其实是影视拍摄的一项后期技术,也被认为是伟大的发明。类似《神奇女侠》这样具有魔幻色彩的好莱坞大片,就是在这项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

不过,正如制片人何静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所说:这类技术使用的比例一般控制在5%至10%,在正常拍摄无法实现或是不能呈现最佳效果的情况下才会使用。

“抠图剧”之所以能成为“新剧种”,实际上是带有讽刺意味的,所指往往是不顾内容质量和观众感受,大量使用抠图的影视剧。

张艺兴这次的抠图风波还只是个例,这段国产抠图剧的吐槽史,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长一些,幕后的原因也错综复杂。

抠图剧吐槽史:抠图电视剧时代来临?

说到抠图剧,很多人应该都会想起2017年开年的IP大剧《孤芳不自赏》,这部剧开创了一种新的拍摄方式——抠图演出(后来被网友戏称为“抠图不自赏”)。

剧中大量使用抠图表演和倒模替身,男女主的戏份主要拍摄了近景和特写,通过后期制作硬坳。背景里的群演和男女主完全不像在一个世界里,群演的眼神涣散,不知道看向哪里,场面十分诡异。

这部原本受到高期待的IP剧播出后,豆瓣评分从8.2分跌至3.1分,遭到网友的汹涌吐槽,成了国产剧史上首个因抠图引发的现象级笑话。

令人尴尬的是,《孤芳不自赏》还遭到水军讨薪风波。虽然官方很快出面澄清,但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也因此,2015年孙坚主演电影《魔镜》中讽刺抠图演技的视频桥段,也被翻出来小火了一把。片中女演员身体不舒服,剧组随便找了个男替身,后期再把女演员的脸P上去:

更夸张的还有《刁蛮俏御医》,这部电视剧在播出片段直接出现了绿幕,简直一言难尽……

虽然这些抠图剧一度遭到网友恶评,但仍然有众多影视剧沿袭采用。昨晚刚开播的《楚乔传》,先是深陷抄袭门,如今又被称为《楚·抠图替身·传》。

电视剧一开始的猎场就是抠图,男女主不在一个画风,被网友吐槽“后期水平太差,这抠图抠得,真还不如孤芳,连开始几个男配的对话口型也对不上”。

此外,由黄晓明主演的《上古情歌》虽然仅播出了一个片花,也还是没能逃脱网友的火眼金睛。

这些原本都称得上是播出前就受到不少粉丝期待的大制作,影视剧宣传营销也还算走心,偏偏到实战环节,却逃不掉“抠图剧”的大BUG。观众更为气愤的是,这些演员其实并没有在一起演戏,而是全靠后期拼凑,想想就很令人出戏。

目前唯一比较例外的可能要属《大秦帝国之崛起》。这部剧在2014年完成拍摄,却因主演问题无法播出,239分钟戏份全删。当时剧组花费整整14个月请邢佳栋在没有其他演员配合情况下补拍所有白起(主演)戏份,但所幸合成效果毫无违和感,广受好评。

拍摄过程也很不容易,邢佳栋一个人默默在片场拍摄了几个月,不仅要无对手表演独角戏,更要由摄像师摆布,以求跟原来王学兵拍摄的部分“完美对上”。

比较有趣的是,由于补拍的邢桂东部分都是1080P的画质,之前拍摄的是720P的画质。B站介绍白起这个角色的技能时,直接称其为1080P超高清!

虽然整个主角的戏都是抠图完成的,但这部剧在豆瓣高达8.5分,不少自媒体主动撰文推荐。同样是“抠图”,网友差别对待背后最重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演技的落差。

这也是最致命的。虽然整部戏都靠“抠”,但邢桂东贡献了出神入化的教科书演技,即便是“旁边演员”说话时,眼神也会刚好跟着动。细节见真章。

但张艺兴、Angelababy等新晋偶像的演技就比较欠火候了。一个人的绿幕独角戏,表现出不少格格不入的尴尬。

其次是后期效果和前期宣传效果大相径庭。

比如《孤芳不自赏》,改编自IP网络小说,原本就有原著粉丝基础,但实际播出效果与前期宣传大相径庭,撑不起粉丝的期待值。与好莱坞大片不同,《孤芳不自赏》《求婚大作战》这类影视剧,基本可以实景拍摄,按理说并没有太多绿幕出现的必要性。

其实网友最在意的还不是抠图本身,引用豆瓣网友朝隮给《孤芳不自赏》的一段评论:

作为一个观众,其实我并不在乎影片抠没抠图,我在乎的只有最终的观影体验。这么说吧,就算现在告诉我《琅琊榜》也是抠图完成的,我仍然会觉得它是一部万里挑一优中之优的五星好片。而这部电视剧,情节不连贯无逻辑,男主角配音恶心,女主角毫无演技,武打场面矫揉造作,色调服装道具艳俗无质感,而比起以上所有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永远都虚化着的背景。视力好的朋友们,如果你们忽略掉镜头中的男女主角,只看背景画面的话,你甚至可以体验到近视眼是一种什么感觉。

“抠图剧”背后折射出的行业乱象

为什么会有“抠图剧”的存在?

据“影视热播”发文称,《求婚大作战》剧组对张艺兴的职业态度很认可,并提出问题出在《求婚大作战》的创作周期缩短造成时间不足。文中称:

据了解,《求婚大作战》原本是定在暑期档,但因为《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突然被广电总局紧急叫停,才不得不进行调档。接到调档消息后,《求婚大作战》剧组只能加快效率,赶拍摄进度。为此,剧组启用了A、B两个摄影组和灯光组同时进行拍摄,作为主角的张艺兴就算再努力,也分身乏术了。

《孤芳不自赏》拍摄时,还有网友爆料,主演钟汉良和Angelababy因各自当期繁忙轧戏,同组拍摄的时间只有十几天。为替偶像洗白,当时两者的粉丝还晒出两人的行程单。(似乎有点耳熟,晒行程单已经成套路了?)

综上也能看出“抠图剧”盛行的一些原因。

1. 首先是制作周期、投入成本不足。

据北京晨报报道,《大秦帝国之崛起》改的200多分钟,“比整部戏拍的时间还长,做了整整14个月,最后把4个特技公司累得人仰马翻,很多人打地铺在后期间睡觉,比拍戏还费劲。”

再比如特效震撼的《西游伏妖篇》,后期制作就花了一年多时间。而《求婚大作战》整个制作周期还不到半年。

2. 其次是鲜肉价格高,档期满,甚至轧戏。

编剧宋方金和史航在一次对谈中就提到,“中国一线流量明星已经正式进入两亿时代”。此前热播的《人民的名义》,据说剧中40位老戏骨的片酬加起来才4000万(当然这其中或许与这部剧的属性有关),有些流量小生的片酬竟高达2亿之多。

制片人何静曾爆料某剧组男女主演一人拿走一亿片酬,为赶时间两主演在一起搭戏时间只有两天,狂用替身。档期满,出场费高,很难不令制作团队望而却步,从而退而求其次,选择多用替身。

此外,很多鲜肉偶像为了扩大影响力,忙于参加综艺,奔波于各地粉丝见面会,留给影视剧拍摄、研究剧本的空间可想而知。由此而来的到处轧戏、“数字小姐”,也就见怪不怪了。

演员张光北曾在某节目里称,自己和一位年轻演员演对手戏,到剧组杀青了,他都没见过这位演员,和他演对手戏的全部是替身。

3. 特殊情况造成的临时抢救

类似上文提到,因主演、档期改动等特殊情况,也会造成不得不用一些“抠图”这样的特殊手段来临时抢救的现象。

就像《求爱大作战》和《大秦帝国之崛起》,但究竟花了多少心力,观众是门儿清的。如果最后呈现的效果是不顾观感的粗制滥造,也就不能怪观众苛刻了。

4. 粉丝经济影响市场评价体系

粉丝经济的效应,目前主要还集中在以鹿晗、吴亦凡、杨幂、李易峰、TFBOYS等当红鲜肉身上。这些鲜肉受到亿量级粉丝的追捧,实际上拥有很强的的市场资源的主导和议价能力,受到剧组、品牌的青睐,甚至成为争抢的对象。

多年流行文化研究的《宝岛眷村》主编张嫱曾定义过粉丝经济这个词:

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

这种情绪资本带来的,是粉丝对偶像的无底线宽容,并逐渐影响了整个影视剧市场的评价体系和价值观。编剧史航也曾聊到类似的话题,他认为粉丝经济的盛行会让演员失去自我,沦为被贴上各种人设标签的商品。

5. 导演中心制到演员中心制

编剧宋方金曾谈到,如今导演的地位已不如前:

原来是导演中心制,现在是演员中心制。只有一些特别强势、有艺术创造力的导演,像张黎、郑晓龙、柳江、郭靖宇等,才能在团队中占据核心地位。一个角色谁来演,平台、投资方说了算,现在拍影视剧选角,能说了算的导演,(估计)不出三五个。

即便是这些能说了算的导演,想要以一己之力扭转行业怪象也绝非易事。不久前,郭靖宇翻拍的《射雕英雄传》就大胆起用全新阵容,并将省下的经费投入到大量实景拍摄中,然而播出后却收视平平。一来,时代变了,年轻人可以为白浅与夜华三生三世的爱情肝肠寸断,却未必能懂郭靖与黄蓉之间的感情。二来,没有流量担当,粉丝就是不买账。

前不久重播的《白鹿原》良心精良,也不敌《欢乐颂2》抢戏的樊胜美一家来得热度高。面对收视惨淡,导演刘进更也只能感慨一句:观众不喜欢看,我也没办法。

不过,在《孤芳不自赏》播出37天后,全国网、CSM52、CSM32卫视晚间电视剧收视数据显示,其中有23天都是收视第一,而在网络播出平台,截至2月9日总点击量已经逼近150亿。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影视行业观察者林森森的悲观预言:

最后吃到上桌饭菜的,是已经买了单的广告商、网络平台、电视台,以及没有决定权的观众,这个产业链环早就完成,开播之后不被砍,网络平台不下架,恐怕这一事件对制作方来说无伤大雅。

对了,据说《孤芳不自赏》第二部已经不远了。


乐经典

回答问题之前,想先吐槽一句。

真的要拿《圆月弯刀》这部1997年首播的电视剧,和2017年播出的抠图剧比场景制作吗?

(万一真被比下去,多尴尬啊......)

《圆月弯刀》是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在1997年7月3日首播的古装武侠剧。

这是一部二十年前的剧了。

敲黑板,画重点啦,这是一部二十年前的剧。

场景制作和特效这种技术,原本就极度依赖硬件设施和科技发展水平。

更何况TVB的剧,从来不是靠特效、华服堆起来的,而是靠演员和剧本。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演员和剧本!演员和剧本!演员和剧本!

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电视业的发展,从绿幕、特效、数字制作,从场景布置、道具制作,飞速发展的二十年过去,几乎一天一个样。

中国建设起被称为“中国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近年来绿幕技术的应用也很广泛。

1996年始对外开放的横店影视城

所以,用今天的剧去和20年前的剧去比场景制作,是不是有点太欺负人了啊

这就像在科技飞速发展黑科技层出不穷的今天,你拿起一款排名垫底儿的智能手机,去对比以前质量好的能砸核桃的老款“诺基亚”。

然后感慨一句,“你看,现在的手机都能触屏了还不满意,用户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比演员,比演技,比编剧,比敬业

1997年的《圆月弯刀》和同年代的《倚天屠龙记》(2001年),《金装四大才子》(2000年)《鹿鼎记》(1998年),《神雕侠侣》,《寻秦记》等占据我们童年时光的经典剧,不会输给任何一个当今的“抠图剧”。

虽然TVB和港剧的黄金期已经过去,很难再重现那个优质剧和好演员源源不断涌现的巅峰时代。

但是在当时他们输出了如古天乐、欧阳震华、梁家辉、吴启华、林家栋、陈小春、关咏荷、黎姿、宣萱、佘诗曼等等出演过多部剧挑大梁的优质演员,和一系列看见就很亲切却叫不上名字的配角和龙套们。

观众对于“抠图”的抵触,更多源于对剧组和演员态度的不满

抠图也就是绿幕技术,是一项原本很正面,用于拍摄危险场景或制作特效时应用的。

在拍摄《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时,饰演“巴博萨”的澳大利亚老演员杰弗里·拉什曾经在采访中感慨过,“这次拍戏没有想到居然根本不用出海,在摄影棚完成了他那部分戏的全部拍摄。”

成龙出演的《铁道飞虎》电影中,特效公司根据一整个1:1比例的火车进行了大量的建模和计算,模拟出了火车脱轨、爆炸、从桥上落下的场景。
这两部电影,有人吐槽过它们是抠图电影么?

对于问题中所提到的“树叶不动”这个现象,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外景能解决的问题,偏偏要用抠图来解决,就别怪观众们挑剔。

毕竟,为了不出外景而抠图,和剧组为了降低演员工作危险性和成本而做的处理,完完全全是两码事。

回归问题,那么真的是观众越来越刁钻了吗?

吃过糖果的观众, 自然无法满足于面包的甜度

早在二十年前,观众们就已经看过了大量的优质剧,从TVB的大量经典剧,到大陆的《西游记》,《大宅门》,《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王朝》等经典。

见识过了好的演员和剧本,很难再去接受那些制作上看似运用了现代科技,本质上还是粗制滥造的流水线电视剧。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抠图剧也有自己的粉丝市场。

但是近年的几部“现象级”好剧的出现,如琅琊榜、伪装者、人民的名义、白日追凶、那年花开月正圆,军师联盟等等。

他们用收视率证明了观众的审美从来没有变化:
认真飙戏的演员,逻辑自洽、烧脑更好的剧本,如同摄影构图般的镜头,还有一颗尊重观众的心。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硬核八卦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先赞你一个。其实答案就藏在你问题的两个词里,就是“以前”和“现在”。

以前,是怎样的以前?既然要话说从前,那我们就狠一点,将时光扔到去70年代末好了,还记得徐少强的《天蚕变》吗?这部划时代的电视剧作品,当年90年代加上续集一连串在内地电视台播出的时候,几乎成了所有看过它的人的议论对象。讲起来,那首主题曲,我到现在都还会哼呢。

我们小朋友议论最多的,就是云飞扬的武功,其中他那招旋转,然后将自己变成一个蚕蛹的绝招,更是让我们啧啧称奇。我们为什么会啧啧称奇?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呀。事实上,那个时候,连电视都还是个新鲜玩意呢。

大人比我们小朋友也好不到哪里去,可能还因为接受能力下降的原因,甚至连我们小朋友都不如。是的,当年的我们,其实就是一帮啥都没见过,见到点啥新鲜玩意都觉得好玩的大土冒。

所以,在那个状态下的我们,又如何有能力对那些什么假瀑布呀之类的评头论足呢?就算当时看出了那是一条假瀑布,如果TVB或者本港台够坏,就随便解释一句:哦,电视剧就是这样拍的,你秒秒钟钟就会将他们胡说八道的话当成真理,然后在下一秒就会在你的亲戚朋友或者小伙伴中间显摆这个信息。

事实上,那个年代的香港,哪里只电视剧呀,它这座城市本身就是多少内地人的梦想之城呀?你知道我12岁那年从我爸口中得知,香港很多人是不会骑自行车的震惊吗?我当时还反问了我爸,他们不骑自行车,那他们怎么上学上班呀?开车呀,搭公交车呀,打的呀。

讲了以前,那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个藏着答案的词,现在。

现在?对了,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有多久没看过香港的电视剧了?坦白跟你说,如果我不是为了要写文章呀,扯谈呀之类的,大概TVB的电视剧我都不会怎么看了。

无他,首先,香港这座城市本身,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它跟广州深圳已经没有什么不同了,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更落后一点。它曾经的那些高楼大夏,时髦的出行方式,你知道吗?现在香港的地铁都是内地的公司做的。以前看香港的电视剧,除了电视剧好看以外,还要顺便见见世面的,而这也是当年那些现在看起来很粗糙的电视剧的很大的一个吸引力之一。

悄悄跟你说,我为了把这篇问答扯得稍微好一点点,我刚刚才把《天蚕变》找出来看了几眼,那招旋转,现在看起来,简直是惨不忍睹。但我还是会感谢它当年给过我们的美好。

城市这个吸引力,现在已经没有了,而且就电视剧本身的质量来看,它现在无论理念,还是场景,还是制作水平,也都已经慢慢被内地的最高水平抛离了,而且这个差距每一年都还在扩大中。


所以,以前不是我们不吐槽,是不会吐槽呀,根本就是懵逼加崇拜都来不及呢。现在,同样是TVB出品的电视剧,你看观众吐不吐槽?我上面随口就吐槽了。那条百年不变的民国街,从京城到扬州只是隔一条街的古装街.......槽点不能太多呢。

现在的观众,早已是见多识广,美剧,英剧,韩剧,日剧,甚至泰剧,越南剧,最好到最差的,真的是什么都见过了,眼光和审美自然就高了,自然,拍得不好的电视剧,就只能自求多福了呗。比如,类似下面这些细节没有处理好的作品们。

你问这个问题,其实我是闻到了一点点的,以为观众是有厚此薄彼的倾向的?你看我这样扯谈下来,你还这样觉得吗?

当然,哪怕是香港现在的电视剧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至少它在节奏控制方面,还是有值得内地电视剧学习的地方的。不过,随着TVB与内地娱乐圈的进一步融合,毕竟这是大势所趋,谁也阻挡不了的,估计不久之后,就没有太明显的所谓的香港和内地电视剧之分了,就好像现在的电影一样,从当年的合拍片,已经慢慢的转变为只有中国电影了。

其实,还有个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就是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在这个人人都是评论家和导演的时代,嘿嘿,反正就是无所遁形呗。

希望我的回答,有回应到了你的问题,或者能让看到的人有所启发呗,谢谢。


我是陆以外,我是写影评和娱乐圈的,当然,也会写其他任何我有观点和有兴趣的东东。我看的书不少,但绝对不是什么专家,创过失败的业,做过失败的生意,至今最大的成就是没饿着自己和我最爱的人,一直很努力地活着,我最大的兴趣就是扯谈,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和态度,可以关注我一下噢,我们一起去看电影,一起看娱乐圈的八卦,一起看世界,一起慢慢变老,是不是很肉麻?但这就是幸福呀!哈哈哈!谢谢!谢谢!


陆以外

根本不能和以前相比好吗?以前没有技术,拍摄成本需要控制,后面的场景自然会用一些替代品

不能像现在一样拍一部电视剧都跑到沙漠,或者景点拍摄,那样的话电影就不用赚钱了

那个时候观影的人很少,电视机和影院也少,一部电影要是耗资这么大的成本,估计老板要

哭晕在厕所。

但是这些场景虽然简陋,丝毫不影响我们的观影体验。因为剧情的精彩早就让我们忽视了粗糙的

场景,当然还有演员们精彩的演技

其实这也是一部电影的核心,我们不用牛逼的特效,也不需要宏大的场景,依旧能够吸引观众

这才是一部真正的好电影

在看看现在的影视圈,因为赚钱太快,太容易,导致很多电视剧开始失去创作的初心

智障的剧情和雷人的场景早就将观众拒之门外,尤其是杨颖的那部著名抠图电视剧,彻底

将电视工作者的丑行曝光

他们仅仅是为了挣快钱,花费了这么多财力物力,结果来了一部抠图电视剧。你说你能不

吐槽吗?都已经火烧到家门口了


宅小影

除了演技,这还关乎演员和剧组的诚意问题。

以前TVB的剧在布景、特效方面的确简陋粗糙、甚至现在回头去看会觉得惨不忍睹,但造成这种情况一来是因为年代久远、我们不能拿现在的标准去要求几十年前的剧;另外还有个原因是TVB一向很节俭,在没有那么多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别说布景和特效、就连一件戏服他们都会翻来覆去穿十几年。

可是即便这样,TVB仍然拍出了那么多经典的剧集,无论是剧情内容还是演员的表演都能让观众入戏、甚至忽略掉简陋的背景,这不但是剧组和演员的诚意更是他们的能力。

而且这病不是观众对TVB格外宽容,当港剧江河日下逐渐衰败时,媒体和网友不也照样吐槽TVB的新剧剧情狗血、特效渣吗?

我们再看现在这些所谓制作精良的内地电视剧,几乎每部都号称是投资几千万甚至几亿的大制作,就连演员的片酬都动辄以千万计,可是最终呈现出的又是什么水准呢?

剧情狗血毫无逻辑,演员的表演马虎敷衍,甚至被曝出说台词时嘴里数数字、大量使用替身、用抠图、PS完成表演等恶劣事迹,《孤芳不自赏》号称投资数亿,导演鞠觉亮后来更是爆料说演员走一步就要算一步的钱,所以带大牌演员去实景拍摄就成了很烧钱的事↓

《极光之恋》号称投资2亿4千万,可最终在观众眼里这部剧却成了笑话一般的存在,别说表演和剧情,就连特效都渣烂到仿佛在侮辱观众的智商,面对这些剧,观众不挑毛病难道还要拍手称赞吗?

当然,观众们并不是一味挑毛病,对《琅琊榜》、《白夜追凶》、《人民的名义》这样的良心剧大家都给予最高的评价,甚至对《太子妃升职记》这样没钱或者说擅于哭穷的剧组大家也报以宽容的态度,所以大家在吐槽烂剧时真的不是过于挑剔,而是忍无可忍啊。


明太娱

为何观众对以前粗制滥造的港台剧背景熟视无睹,却对现在的新剧拼命吐槽呢?

一、时代变了,见多识广后要求高了。

以前看的是皮影戏,后来有了无声电影,皮影戏就没人看了。后来电影有声音了,无声电影就被淘汰了。后来陆续出现了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高清电视机,2D电影、3D电影,MAX电影,4D、5D、6D等等高体验度的影视作品都出现了,观众的口味自然越来越叼,要求自然越来越高。以前黑白电视看得津津有味,现在不看蓝光的清晰度都接受不了。

这个是蓝光

这个是标清

以前看标清很爽,现在看标清无法接受,这就是吃惯了好的,吃不习惯坏的了。

二、以前的演员演技比较好,观众注意力集中在演员身上。

以前的演员,要上训练班,从跑龙套做起,跑龙套好多年才能做主角,演技都得到了锻炼,因为成功得来不易,所以格外珍惜。以前的演员红得很不容易,也格外敬业。现在的很多艺人,红得太快,底子没有打好。很多所谓的演员,表情只有那么几个,看着真出戏。以前的电视剧电影,演得很好,看剧是种享受,现在很多电视剧电影看着是种折磨。

这叫什么演技?

三、观众更愿意接受实拍的东西。

现在明明是假的却想让观众当真的来看,观众自然反感。虽然以前的背景是假的,但都是实拍的,不像现在是用技术合成的。《战狼2》中真狮子比《爵迹》超级昂贵的狮子更受欢迎就是证据。以前拍剧处于当时所在的应有水平,自然不会被吐槽。现在很多资金都给演员了,后期跟道具自然就穷了。

而且,重点是演技,不是特效,也不是后期。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特效可以给满分,只是演技、故事性不行,被吐槽得很惨。现在很多是为了圈钱,请流量担当,请大咖,却忽略了作品的好坏。


琉璃带你乐一乐

这个问题值得深究。实际上,题主阐述的事实就是这样,在上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中,一些TVB港剧的确十分粗制滥造,甚至,就像题主举的例子,古天乐版本的《圆月弯刀》,以及《神雕侠侣》,瀑布都是用银色布条代替的。但彼时的我们,看得津津有味,而如今,一些电视剧至少看起来比那些曾经的港剧要精良很多,但观众依然会吐槽,会挑毛病,甚至,会对抠图提出各种质疑。那么,是我们的眼光变挑剔了?还是演员的演技退步了?亦或是什么其他原因?

个人认为,首先,这样类比就很不科学。因为上世纪90年代,与如今2018年,可以说相隔了20年。毕竟,20年的发展时间,科技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要论拍摄水平,这两个时代的拍摄技术是绝对不可能相提并论的。所以,上世纪90年代,像题主举例的那些港台电视剧,我们依旧奉为经典。但如今,却很少有经典可言。

那么,不看拍摄手段,看什么呢?个人认为,如果用20年前的电视剧作品与如今相对比,要看的则是剧中演员的演技。因为尽管时代在变,但是演员的演技绝对不可能因为时代而发生变化。但如果这么比的话,结果就显而易见了。

20年前的电视剧,演员们还略显稚嫩,但是可以看出每个演员都在认真演戏,都在认真诠释角色,整个剧组也都在尽自己所能将作品完成最好。所以,那个时候大家看到的剧,是诚心之作。

再看如今的电视剧,演技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制作水平上,也并没有比20年前有多大的进步,所以,别说是诚心之作,很多电视剧从道具到台词再到表演,连及格线都没有过。所以,孰是孰非,大家应该可以明白吧。

(文/S)


捕鱼小分队

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是从当时的环境来说,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民众大多刚从“革命神剧”的状态下走出来,对于新新进入市场的港台剧集来说,新鲜感大于对背景的观感,更何况,对于第一次见到“电视剧”这种形态的观众来说,大部分人都并没有一个对“优质电视剧”的标准。而现在,大批的优秀国产电视剧如《琅琊榜》、《伪装者》、《甄嬛传》等相继出炉,就如同吃惯了大餐不想吃馒头一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所以,也难怪现在的观众再看到这些粗制滥造的电视剧之后从内心中发出嫌弃。

第二点,当时的TVB是他们的黄金时期,古天乐、佘诗曼、黎姿等等一众颜值和演技起飞的演员们,不仅演技极佳,长相也十分漂亮,并且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漂亮并非现在的人造的漂亮,而是纯天然的美丽,非现在的“不求同年同日死,但求同眼同鼻同医生”。再有,当时由于拍摄器材的相对简陋,演员的演技就被磨炼的十分精湛。

第三点,剧本,当时剧集的剧本都经过很长时间的推敲打磨,一环扣一环,纵使是改变也非常引人入胜,让观者能够沉浸在剧情中,而忘记布景的简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