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块灵岩山上的石头,可能值几十万

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年近6旬的蔡金兴就已经起床了,这是他制砚40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薄雾笼罩古老的青石板街道,卸下铺子的排门,一天的忙碌就此开始。

用肩膀抵着凿子,弯着弓步,在纷洒落地的尘灰中,一块粗拙的石头,犹如受到了加持,原始、粗粝被逐渐剥离,一天天灵动起来。

蔡金兴的肩膀,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劳作中磨出了老茧,这样的动作他持续了40几年。

一小块灵岩山上的石头,可能值几十万
一小块灵岩山上的石头,可能值几十万

当人们把玩着一方精致古朴的苏砚——澄泥石砚,惊叹着自然的造化和艺术的力量,只有蔡金兴自己知道,他为这方砚台付出的心血。

做一方好砚,从劈石开始,需要经过20多道工序,用上近30把大小各异的刻刀,在尘埃的舞蹈中守住孤独,在与石头的对话中受尽煎熬,历时一个多月,芳华始现。

“一年能做20方就已经很不错了”,蔡金兴说,石头不会说话,手艺人就要代表它来说话,“不能辜负每一块石头”,所以造一方精品,花费一年时间去琢磨、雕刻的事也是常有的。

一小块灵岩山上的石头,可能值几十万
一小块灵岩山上的石头,可能值几十万

制作澄泥石砚,曾经是灵岩山脚下许多人的谋生手段。

灵岩山古称"砚台山",此山开采的砚石唤作“㠛村砚”,《西清砚谱》将其列入正册,仅次于端歙。

苏州制砚传统悠久,宋明时期的砚作便已有了极高的造型水准,到了清代,专诸巷顾二娘名闻朝野,苏州制砚声望位居全国之最。

一小块灵岩山上的石头,可能值几十万
一小块灵岩山上的石头,可能值几十万一小块灵岩山上的石头,可能值几十万

蔡金兴13岁入门,实属子承父业,手上的功夫全得父亲蔡根土的亲传。制砚辛苦不说,加上产量不高,自然收入也不高,这几十年过去了,很多人放下了手艺,要么去做生意,要么外出谋生,即便还守着这门行当的,大都“与时俱进”改用机器雕刻了,传统手工制砚技艺渐渐销声匿迹,唯有蔡金兴等少数几个人依旧在坚守。

一小块灵岩山上的石头,可能值几十万一小块灵岩山上的石头,可能值几十万

“年轻人怕苦,都不愿学这门手艺”,蔡金兴有时会黯然神伤,他怕等自己老了,这门手艺就要失传了。

这注定是一场孤独者披荆斩棘的跋涉和千辛万苦的朝圣,蔡金兴每天在"慧石居"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歇,懂他的、陪伴他的,也只有那个同样能刻砚制壶的老妻。

一小块灵岩山上的石头,可能值几十万一小块灵岩山上的石头,可能值几十万

偶尔,蔡金兴也会开心的眉飞色舞,那是一方精品完工的时刻,日常严肃得一丝不苟的老人欢喜的像个孩子。他有一个代表作,叫做竹筛砚,是比照清代制砚大师顾二娘的作品仿制的,扁圆形的竹筛精细玲珑,砚眉四周和底部刻出来的粗粗细细交叉的篾丝,根根经络分明,纹路、走向、光度、色调和谐如真,若不拿到手上感受重量,你绝不会知道,它竟然是一块石头。

一小块灵岩山上的石头,可能值几十万一小块灵岩山上的石头,可能值几十万

四十余年的功力,蔡金兴的手艺已经炉火纯青。作为砚雕的非遗传承人,他对苏派古砚的刀法、造型、意韵有着深入研究,擅长仿古砚制作和古砚修复,并在熟练掌握传统砚雕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进行款式创新,创作的砚台既显精美细致的雕工,又流淌出传统砚雕优雅古朴的气息。因为自小生活在农村,他的作品灵感很多取材于田野,无论是古砚演化而来的笸箩、草鞋,还是自创的玉米、瓜果,或者是水牛、青蛙、鸣虫,都被信手拈来融入砚中,这些作品,兼具海派之精细与苏作之大气,雅俗共赏。

一小块灵岩山上的石头,可能值几十万
一小块灵岩山上的石头,可能值几十万

现在,很多人慕名前来求砚,或是觅得一块好的石料也来求他雕刻。

求砚之人在他面前开口必称“大师”, 蔡金兴听了也就是笑笑,于他内心而言,识砚的人少了,能够静下心来做砚的人更少了。

“作为一个手艺人,我更希望看到这门手艺有人传承下去。”

一小块灵岩山上的石头,可能值几十万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灵岩山馆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应志刚 更新:2018.03.0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