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兵种合成部队中纯兵种部队最大编制是多少比较合适?

蘇小傻

每日点兵为您解答:

对于阁下所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小兵兵是这么想的。首先是,冷战时期苏军美军哪个合成化程度高(集团军至方面军级)?

首先要说明的是,美军的建制级别中没有方面军一说,在这一级中与苏军相对应的是集团军群。美苏两军在这两级建制中,合成化程度来看,苏军的方面军编制相对比较固定,且对作战地域的针对性也比较强。而美军则完全不同,美军的集团军群就很具有弹性了,因为美军自二战时起,就一直奉行着“积木组合法”的部队编组模式,在冷战中,美军小到特遣分队/战斗群或是作战营,大到集团军或集团军群级,都一直是随时根据任务需求或作战地域的变化来及时调整部队编制。所以,这个问题并不完全存在哪一方合成化程度更高的情况,而是只存在根据不同作战需求与作战环境的合成重点究竟是什么的因素。

第二是美苏在集团军或方面军一级中,哪一方战斗力更强?哪一方的编制与作战理论更先进?

这两个问题小兵兵就合二为一为您解答。就以集团军级为例,苏军在这一建制级别中,战役突防能力更强,且苏军一直以来的老传统就是擅长强攻式的攻坚战役。但是苏军也只是在战役突防这一点强而已,在达成战线突防后的纵深发展及围歼敌装甲预备队的时候,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这是因为,苏军在刚刚进行的强攻对手主防线时,势必会对其造成一定的战斗损失,而苏军编制体制的最大弱点也就暴露无遗了,即:禁受不起损失。

因为苏军部队中人员相对于武器装备来说比例过小。当时西方军事分析家指出,苏联陆军看上去似乎火力强大,实际上经不起伤亡。装备过多,导致一旦有人员伤亡,就会出现车组或炮班人手缺乏,不得不丢弃装备。而装备中的弹药、燃料、通信器材就将成为累赘,要么毁掉,要么转移,这都是耗费人员和时间的工作。人员的伤亡有不确定性,伤亡哪类专业兵员是随机的,人员装备比例过小,调整伤亡后的人员重新分配也是困难的。在作战中,人员分散在各处,很难及时调配齐全车组,而且这类任务历来就是很困难的。所以,苏军在编制上虽然显得比较细腻,集成化也较高,但抗打击性差。

然而美国陆军则完全不同,美军集团军的在战斗力方面基本上是属于攻防兼备型的,在进攻战役中,美军战役突防能力较强,且非常善于围歼战,任务弹性也更强。此外在作战理论上,美军的空地一体战,要求从机械化条件下的“速度—火力”,转变为信息化条件下的“结构—效能”,用系统的观点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进行空地一体化联合作战理论的创新。这就与苏军常年以来所奉行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完全不同了,苏军的大纵深战役理论,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毕竟在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创建这一理论时,军事科技还并没有那么发达,因此苏军更多的则是考虑欧洲的地形地貌特征,与自身国力来制定。

所以,对于美苏两国的作战理论谁更先进这一问题,小兵兵的结论就是:美国方面有着后发优势,其作战理论的制定是对新时代的新兴军事科技,与作战经验逐步整合并创建出来。而苏军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则是在机械化作战的萌芽阶段时,苏联根据欧洲的特点,为欧洲战场量身打造的,两者之间不仅存在着很大的代差,而且对交战形态的预判也完全不同。

第三,哪一个编制方式对军官要求高?哪一个编制对后勤要求高?哪一国军官素质更高更能适应自己国家作战理论对自己的要求?

对于这三个问题,小兵兵也一并解答,实际上编制方面对军官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在编制方面,军官需要做到在一个庞大的部队建制中,如何做到有效运行维持一支机械化部队即可。这里所说的运行维持能力不止是,和平时期做到部队能拉得出,能演练,还能人不掉皮车不掉漆的回营地就行了,而是需要做到战时部队的装备完备率与兵员的满员率兼备才行。

而那一国编制对后勤的要求嘛?其实就完全是半斤对八两了,对后勤的要求主要有:部队自身装备规模的大小、战役中物资损耗的多少,以及战线推进的程度三方面来说。这三方面对于美苏两国来说,要求都很高,没有孰轻孰重之分。

至于,哪一国军官素质更高更能适应自己国家作战理论对自己的要求?对此,小兵兵的看法是,美苏两国军官无论是在作战思想还是任职机制上,都不同。所以就先不存在素质谁更高这一说了。苏军军官更多的是在本兵种的专业领域中,颇有造诣,因为苏军的军官只要选择了某一兵种就很难再调换专业了。但美军军官就不同了,美军的军官任职上有轮换机制,以及美军的作战中更加强调了联合作战与协同作战,所以不同兵种之间的军官在专业领域中会有很多交叉。而小兵兵对于哪一国的军官,更能适应本国作战理论对自己的要求上,结论为:双方都能适应各自的作战理论,只是两国作战思路对军官的要求不同罢了。

第四,冷战巅峰时的苏军和现代美军遇上了,哪个强?以及评价冷战苏军与现代美军分别在自己擅长领域的擅长程度,与在自己不擅长领域的适应能力方面上。小兵兵是这样想的,冷战巅峰时的苏军,在大兵团常规作战中确实有点优势,但不明显。因为现代美军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所取得的巨大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苏军的优势,这也就是信息化比机械化领先一代的结果。而反过来苏军在面临现代化的反恐作战中,也会力不从心,这一点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作战行动中就可以看出。因为在苏联的军事学说中,根本就没有反恐这一说,所以,苏军只能在反恐这个其不擅长的领域中陷入泥潭。


每日点兵

这方面没有研究过,但我也有点不成熟的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最近看过许多穿越王霸小说,里面都提到多兵种战斗以及通讯问题,这个是限制混合兵种编制的最大障碍。大家不要小看通讯问题,古代通讯跟网络上的段子说的基本一样:通讯基本靠吼。白天作战可以看旗号、听号鼓,夜晚看灯火和号鼓,但在两兵相接时主要还是靠的基本作战单位的队长指挥,比如古罗马的百夫长就是非常好的例子,靠吼声和几种口哨声来指挥自己的队伍,非常有效,在对战一众蛮族可以说以一敌十,罗马帝国覆灭后直到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改革军制,西方军队才慢慢达到并超过这个公元前的古罗马军队。但古罗马军队讲究一兵多用而不是诸兵种混合编制,这个跟欧洲的地形和长期与蛮族交战时的经验有关,比如罗马军团的主力兵种是重步兵,跟希腊系重步兵不同的是罗马系可攻可守,有一定远距攻击能力(标枪),组成龟甲阵能抵御远距离攻击,靠近工事或接近敌军,被敌军分割时个人混战也不会落下风,可以说是很灵活的一种兵种,非常适合人数不是太多的古欧洲战场。但缺点也十分明显,缺乏有效的远程打击能力(弓箭不没华夏的先进,所以地位不高)和战术机动能力(骑兵太少,也不强悍,农耕民族通病),这在克拉苏远征安息(帕提亚)之战就看出来了,劳师远征、步兵在空旷的战场与人数不少于自己的铁甲骑兵作战,简直就是噩梦(克拉苏是成功的商人、精明的政客,但他不是一个军事家,打败斯巴达克斯的战绩说穿了,换成任何一个有点军事素养的罗马执政官都行,而且他是靠类似曾国藩打太平天国的方法,靠挖壕沟把敌人围困在一个小区域内不断消耗,直到一击就可以打倒时决战,这很笨)。

到了近代火器使用后,欧洲军队实行了很大的改革,比如枪矛混编、骑兵墙式突击、排队枪毙战术、空心阵、火炮延伸射击等等,但混合兵种也只是在单兵火器不够犀利时代流行过,再后来就是淘汰了大部分传统兵种,只留下了步兵、骑兵和炮兵。

脑子也就只有这些了,展开说的话可能可以写出一篇论文来,不过也没必要了。总结一下,百人左右的混合兵种是最适合古代作战的,超过这一个数字,指挥官就无法有效指挥了。


有耻混蛋

对于冷战时期的美军和苏军的实力对比,从冷战结束到现在一直争论到现在,说哪方实力更强的都有。

对于对于双方来说,如果在双方预定的中欧战场来说,对于双方来说只能说是势均力敌。双方的装备水平是一个水平线,海湾战争的确是美军大胜,但是相对于苏军,伊拉克军队的反击手段远远少于苏军,作为反击的唯一手段,飞毛腿一直是一发一发的发射,而美国可以用爱国者两发拦截一发。如果是苏军,完全可以用飞毛腿这种东西把美军的机场先清洗一遍,这样美军就不可能先用飞机把伊军陆军削弱到数量上比美军少的地步。

应该说,美军和苏军的编制和战术都是最适应自己的,美国的国力远超过苏联,可以在同一级的部队中合成更多的兵种,而苏军也是没有这样的力量,这里指的主要是陆航部队,美军每个师都有一个战斗航空旅,各种直升机100架左右,苏军每个师只有一个陆航大队18架左右,而且美军的陆航直升机数量上万,苏军只有美军的一半,这样来看苏军的师一级的合成水平不如美军。

合成水平高意味着对于后勤的要求也高,这一点美军的后勤压力一向大于苏军,美军所需要的东西大部分都需要越过大西洋运来,苏军则是要好一些。

对于美苏军队来说,如果交火肯定就会使用核武器,使用核武器的条件下,双方的结果只有一个同归于尽,尤其是双方的核武器都可以把对方毁灭不止一次的条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