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有扶貧異地搬遷政策嗎?

手機用戶51655275904

有!從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來看,國家提出2018年減貧1000萬以上,完成異地扶貧搬遷280萬人。

實施上,不僅2018年,2019年,2020年仍然有易地搬遷政策,可以說易地搬遷是貫穿“十三五”期間的一項重大項目工程,是目前脫貧攻堅“八大現實路徑”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脫貧路徑。

早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國家就發佈了“十三五”易地搬遷規劃,規劃指出,在今後5年,要搬遷1200萬人,涉及到全國22個省約1400個縣。

從區域分佈來看,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

補貼標準如下:

希望能幫到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鄉村軼事哦!


鄉村軼事

2018年有扶貧異地搬遷政策,該項目搬遷的補助還是相當好的。因為精準扶貧政策是在2020年達到全面脫貧的效果,所以國家出臺了更多有利於更多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發展的硬性條件。我就我們甘肅隴南的相關異地搬遷對象、方式、補助標準等談談,大家參考參考。各地標準還是要按照地方相關政策。

一、異地搬遷的對象:

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發等生態環境差、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和生態環境脆弱、限制或禁止開發地區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同居住地同步搬遷的非建檔立卡群眾。異地搬遷的費用並不是完全免費,自付一部分。

二、異地搬遷安置的方式:
安置方式靈活多樣,可以在行政村內就近安置,也可以搬遷到鄉鎮、縣城、工業園區等交通便利、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的地區,既可以在農村建房,也可以到城鎮或異地購房。


三、異地搬遷的補助標準:

建檔立卡戶中央預算內資金人均8000元(藏區人均10000),地方政府人均9740元,專項建設資金人均5000元,長期貼息貸款人均35000元;非建檔立卡戶省級財政資金人均5000元,低息貸款戶均100000元(群眾還本付息)。



飛鴻亦別鶴

有的。易地扶貧搬遷是為了改善“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深度貧困地區困難群眾生活的有效方式。在我國,特別是廣西、貴州、雲南等山區較多的省份,很多群眾由於歷史原因居住在很偏僻的山溝裡,不通公路,用水用電不方便,就業、就學、就醫條件差,有些地方孩子上學要走幾個小時才到學校,買包鹽都要走幾十公里,修路的成本高、受惠面低,像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太大的地方,根據集中安置、分散安置等方式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把這裡的困難群眾搬遷到條件好的鄉鎮或縣城。那麼,問題來了:搬出來的靠什麼活下去?在這個政策實施過程中,各地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例如貴州的“五個三”,切實從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解決問題,宅基地復墾複綠、耕地林地流轉或退耕還林可以確保原住地“三地”發揮作用的同時給群眾帶來相應的增收;農村低保戶轉變為城鎮低保戶,提高低保收入;舉辦免費培訓班,引導推薦務工增加群眾收入等等。總之,搬出來後,各方面條件確實比之前好,就學就醫條件更好,就業途徑多,收入來源廣。


駐村趣聞

我認為,2018年國家有異地扶貧搬遷政策。

我國的農村目前還有4000萬貧困人口,而且多是一些深度貧困的人口。所以,黨和政府有必要保持原來的扶貧政策,繼續大規模脫貧。中國政府通過多種形式的扶貧措施,如生態移民、教育扶貧、醫療扶貧、低保扶貧、旅遊扶貧、文化扶貧、異地搬遷等,通過精準識別貧困人口,精準發力,改變貧困地區的落後面貌,改變貧困人口的命運。中國政府在這場大規模的扶貧脫困戰役中,充分調動了社會各種力量,各種資源,成績卓著。

驀然回首,我們百感交集,感慨萬千,原來中國人民一直都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萬眾一心,同心同德,改革開放,艱苦奮鬥,舉著五星紅旗,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奮勇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黃常慧湖南郴州汝城縣

國家有危房改造專項資金。面向的群體:農村散養五保戶,低保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一般貧困戶。前提是,房屋是危房,經村,鄉鎮檢查,認定,農戶寫申請,村同意,上報鄉鎮,經過村,鄉鎮張榜公示,群眾無異議後,上報縣住建局,縣級批准後,按照國家政策要求進行施工建設。驗收合格後,會有20000左右資金扶持。(各地補貼金額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