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号系列的性能和T34系列与谢尔曼系列相比表现如何?

像林书豪一样去战斗

四号的定位有一个根据对手逐渐变化的过程。最初古德里安提出四号中坦时基本是一个伴随步兵的支援坦克,能够用大口径炮在反坦克炮射程外消灭对方,概念很像苏联人的突破坦克(但人家那是重坦啊),而三号才是用来进行坦克战的坦克。

这套逻辑到四号D型为止都能说得通,即便法国英国各有一些单打独斗相当强大的型号,但在德国的装甲战体系面前也没有太多表现的机会,对德国人来讲, 四号主要要提升装甲防御以对付新出现的更强大的反坦克炮。

但当1941年德国人面前出现T-34时,整个情况一下发生变化,三号对T-34就是作死,四号的短身管75毫米炮和垂直装甲防护也不够看。因此德国人一方面给四号加上20~30毫米的附加装甲(对机动性和可靠性有影响),另一方面开始疯狂往坦克上装长身管火炮,三号加上了50毫米L/42,四号直接上了40倍径。(最初只能上34.5倍径,想想后来面对虎式美苏英也陷入了类似的疯狂,只要能打掉老虎就往装甲底盘上放)

随后四号完全变成主力战斗坦克,而且四号的升级潜力其实被挖掘的差不多了。一方面发动机和行走系统的升级潜力被挖掘差不多了,车体的宽度限制了炮塔座圈的直径,大口径炮上车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四号本身的设计是围绕中欧和西欧来进行的,没考虑苏联可怕的环境,因此在冬将军面前明显懵逼。其实如果德国人在四号基础上进行适当改进,搞出一款便于使用,成本可控,各方面性能均衡的坦克是有可能的,但德国人就是德国人,五号生生变成了重坦的体量。

至于谢尔曼,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生产和使用成本低廉。美国人用造汽车的理念造坦克,肯定有些问题。从技战术性能上谢尔曼短身管75炮跟为了对付T-34而出现的四号F-2及后续型号无法相比,但美国人的底子厚,长76的综合性能不错,苏联用着也比较满意。而且还表扬美国车的人机工程和改进速度都很快(T-34在这方面就……)不过像弓箭手和萤火虫就有点风声鹤唳的意思,按说用苏德的搞法搞固定战斗室的坦克歼击车,肯定要容易的多,但17磅的后坐力和尺寸对谢尔曼而言有点过高了。


强武堂

首先说4号坦克和T34坦克。T34坦克本身设计安装的就是76毫米的火炮,不过按照型号的不同主要是F34和L11型,但是在执行反坦克任务时火力不是很足,但是对付战争早期德军的轻型坦克装甲车辆是够用的。早期4号坦克使用的是用于支援步兵的75毫米短管火炮,在遭遇敌军坦克时会非常吃亏。而且T34使用的是倾斜装甲,防御效果更好,而4号坦克则是垂直布置。

后来德军在4号F2坦克上改进了其主炮,换成了长身管的75毫米坦克炮,获得了更加优秀的反坦克性能。此时和T34相比,四号坦克在火力上已经占据了优势,射击精度高而且穿深更大,不过其防护依然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不过在G型之后有一定的增强,面对T34-76是足够的使用的,但是G型及后期型号大量生产时,更新的T34-85已经成为苏军主力了,四号坦克已经全面落后。

接下来说谢尔曼坦克。谢尔曼坦克最早的设计也是用来支援步兵,此时的谢尔曼坦克和4号坦克早期性比,基本是半斤八两,但是机动能力和防护要好于4号坦克。而在谢尔曼坦克投入非洲战场时,德军的不少4号坦克已经换上了长身管75毫米反坦克炮,反坦克能力要比谢尔曼坦克强很多,但是依然在机动和防护上吃亏。

而在诺曼底登陆后不久,美军最新的换用M1式76毫米坦克炮的M4A3(76)就开始投入作战了。此时的谢尔曼坦克,已经在火力上超过了4号坦克,而此时的4号坦克仅存的火力优势也荡然无存,4号坦克可以对M4(76)构成威胁,但整体上仍然处于绝对的劣势。而正是在1944年,德军开始停止生产4号坦克,转而将豹式坦克作为主力。


血色年华

IV号系列的性能和T34系列与谢尔曼系列相比应该说是孰优孰劣,IV号坦克本身是作为一个二十吨级别的平台设计的,而且在1937年之前已经基本定型,相比之下,T-34和M4的设计完善基本要到1939年,而且平台基本都可以满足三十吨以上的要求(后期T-34-85总重可达到32吨,而IV号H型最大也仅仅只有25吨),更大的吨位意味着更好的防护和更强的火力,从这个层面来看IV的发展潜力是不如另外两者的,不过这其实并不应该归咎于IV号的设计者,因为显然1936年的反坦克火力并不足以对其造成明显的威胁。

虽然由于古德里安的先见之明,IV号的座圈得到了放大,配备了完备的无线电系统,而且平台设计中规中矩,没有明显的缺陷(以三十年代末期眼光来看),但是平台规格固定之后悬挂的承载上限就已经确定了,这也是IV在战争后期虽然不断“打补丁”但是始终不能解决防护脆弱的问题。

相比之下,T-34则得益于B2发动机和克里斯蒂悬挂的优点,以及良好的倾斜装甲布局,从一开始就采用了45毫米倾斜装甲,在战争初期甚至刻意免疫IV号的短75毫米火炮,良好的基础设计和改进潜力让T-34能够换装更大的炮塔并且安装口径更大的火炮,而机动能力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相比之下IV换装了长75毫米火炮并且加强车体正面后炮塔的防护始终没有进一步加强,主要是悬挂已经不堪重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