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怪才的肺腑之言:再忙也得花五分钟学习!

大浪淘沙,股海淘金,炒股关键是心态。最主要是要有一颗平常心。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投资也不一定马上就有回报。如果把股市看成遍地黄金,想一夜之间就赚个盆满钵满,这种心态下必然会急功近利,把投资变成了投机,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所以炒股有一颗平常心很重要。有了一颗平常心,就能让你理性地看待股市的涨与跌,就能让你在非理性的“羊群效应”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让你有效地规避风险,也才能让你有效地化险为“益”。毕竟,在股市中不赔钱就是赚。作为一个小股民,手里拿的是辛辛苦苦赚来得血汗钱。投资的目的,当然是保本第一,增值第二。所以,进入证券市场,我们要为自己确立一个原则,宁可少赚,安全第一,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牢记“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名言。

对待股市中的投资风险,可以说只要涉身股市,就会有切身的体会,区别就在于有些投资者,能够在碰壁以后,及时总结。并能够按照自己的特点,制订出投资策略和战术纪律。在具体实施时,牢牢把握,从而避免了风险。而有些投资者,往往在得意之时,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赚了想赚得更多,赔了想尽快的把本钱扳回来,从而常常让自己的收益变为风险。由此可见,投资有风险,虽然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老话,但我们真正要时刻挂在心上,还需要铁一样的纪律,还需要我们对投资股票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有效的规避风险,也才有可能化险为“益”。

投资固然有风险,但不投资肯定是没有收益的。对我们工薪族来说,只要心态平,运用一定的风险控制方法,那么会在风险市场上才能化“险”为“益”,找到自己的奶酪。根据我的实际情况,我就为自己制订了“小富即安,绝不眼红他人赚大钱”策略。在具体操作时,以上下10%为盈亏平衡点。这样的策略,虽然赚不到大钱,但能够保证少亏或者不亏,我感到是一种比较适合我的投资方法。

几种常见的换手率分析:

换手率是有一定时间范围的,例如,周换手率是指在一周的时间里个股的换手情况,也就是一周内各个单日换手率的累计。换手率的高低不仅能够表示在特定时间内一只股票换手的充分程度和交投的活跃状况,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判断和衡量多空双方分歧大小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由于个股的流通盘的大小不一,仅仅用成交金额的简单比较意义不大。在考察成交量时,不仅要看成交股数的多少,更要分析换手率的高低、高换手率出现的相对位置、高换手率的持续时间。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高换手率

表明多空双方的分歧较大,但只要成交活跃的状况能够维持,一般股价都会呈现出上扬走势。

股市怪才的肺腑之言:再忙也得花五分钟学习!

2、低换手率

表明多空双方的意见基本一致,股价一般会保持原有的运行趋势进一步发展,多数情况下是小幅下跌或横盘运行。

股市怪才的肺腑之言:再忙也得花五分钟学习!

3、低位高换手率

对于高换手率的出现,投资者首先应该区分的是高换手率出现的相对位置。如果个股是在长时间低迷后出现高换手率的,且较高的换手率能够维持几个交易日,则一般可以看做是新增资金介入较为明显的一种迹象,此时高换手的可信度比较大,由于是底部放量,加之换手又充分,因此,该股未来的上涨空间应相对较大,同时成为强势股的可能性也很大。

股市怪才的肺腑之言:再忙也得花五分钟学习!

4、过低或过高的换手率

在多数情况下,过低或过高的换手率是股价变盘的先行指标。一般而言,在股价出现长时间调整后,如果连续一周多的时间内换手率都保持在极低的水平(如周换手率在2%以下),则往往预示着多空双方都处于观望之中。由于空方的力量已经基本释放完毕,此时的股价基本已进入底部区域,此后很容易出现上涨行情。

股市本质探讨:调控流动性泛滥最佳工具

股市早已“基因变异”,未来会面对“异形”吗?!

股市怪才的肺腑之言:再忙也得花五分钟学习!

已经不止一次听到抱怨股市所谓经济晴雨表功能越来越不靠谱,经济与股市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了;也就难怪连《人民日报》都感慨:股市跌跌不休,经济晴雨表咋失灵了?作为党报的人民日报真的不知道股市为什么这样吗?

这里大胆提出一种假设供朋友间交流参考:股市其实早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或者形象一点的说法,就是股市已经发生了基因突变:

“股市不再只是原来那个单纯的经济晴雨表了,股市已经被全球各经济体和政府用于对抗货币流动性的重要工具!”

一、国内股市

上证指数的几次大行情都有意无意间印证着这一新现象,让我们先来看看以上证指数为代表的中国股市对应的实际情况:

1、1993年大牛市时,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的一轮严重的通货膨胀,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利率很高,如那时的1年期银行利率就达到10%以上,当时居民的有强的烈投资冲动,很多企业的经营状况已经不太好了,股市却很疯狂,那仅仅是中国股市的发展初期,可以理解为不成熟。当然,其后股市经不住经济层面的压力1994-1996年间进入了一次大熊市的惨烈调整……

但这里有一个明显特征:1993年的大牛市时伴随着部分居民的投资冲动,部分现金投入了股市,其后大熊市的调整将疯狂入市的资金几乎腰斩

2、1996开始的大牛市走到1999年时对应的经济实体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但是股市却仍然顽强地爬升到2001年中;这里仍然有一个明显特征:当时社会上有很多的资金,国家甚至利用低利率有意赶走银行中的大量资金;很多银行资金都进入了股市之中,从而吹起了2000-2001年的股市巨大泡沫,记得当时的新股发行也是进入一种非理性状态,典型代表就是闽东电力(000983.SZ)的天价发行(PE竟然高达到88倍);而其后的大熊市同样是将当时入市的新资金一网打尽

3、2006年启动的大牛市虽说是所谓股改行情,但其背后面临同样情况:当时巨额社会游资的泛滥,但国内经济层面以及企业整体经营并没有什么本质变化!疯狂一直持续到2007年4季度,标榜流动性的蓝筹股行情最后被中石油终结了,并以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为借口水银泄地般大调整再次冰封了社会游资

4、更有意思的正是2009年之后的行情,面临的正是为拯救因“全球金融风暴”受重创的经济而制定的宽松流动性造成的货币极度泛滥!说白了,钱印的太多了,所以大量所谓社会游资进入到股市中投机,造就了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为标志的疯狂泡沫,连新股发行市盈率也史无前例的站上了150倍之上,百倍发行市盈率更是家常便饭;其实2009年以来的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为代表的所谓新兴行业绝对是一轮疯狂的大行情;已经有严重高估嫌疑,但却仍然受到政策上的极大“呵护”

调整是肯定的,但问题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

股市怪才的肺腑之言:再忙也得花五分钟学习!

从中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上证指数每一次的大行情并非都对应着经济实体的大发展的,甚至出现多次股市与经济背离,即存在着经济着“经阶段调整了而股市仍然继续疯狂”的滞后现象;但是每一次股市大行情都恰巧对应着国内资金流动性泛滥!

二、其它市场

这种“股市与经济背离”的现象不仅仅是中国股市所独有的了,便于全球大多数股市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如西方股市代表的美国道琼斯指数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之后,从美国的经济层面传来的各项数据一再恶化,可是其股市却是牛市冲天走出了天马行空式的逼空行情,而与美国经济实体不断恶化的糟糕现状相背离……而且共同的特征都是股市得到了政策上的极大关照:严格限制,甚至是管制了各类做空行为。

股市怪才的肺腑之言:再忙也得花五分钟学习!

有意思的是:美国股市这一背离的背后同样对应一个事实,美国政府有意实行极其宽松金融政策,其实不过就是恶意制造美元的流动性,说白了就是大量印美元、发钞票!但也面临着控制和收紧流动性。

所以,从技术上和经济上不停有人在预判道琼斯指数的见顶和走熊,但却屡屡无法得期验证,总是见到道琼斯指数垂而不死。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面对的股市早已经不是当初的股市了,已经被人赋予了额外的任务:除了要为企业募集资金,充当经济的晴雨表功能之外;还要被用来当作治理货币流动性泛滥调节工具。说白了,就是利用股市将大量社会游资锁定!

那么,就有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股市如何锁定泛滥的货币流动性(即:大量货币过剩产生的游资)?股市中的经典从来就是:养、拉、套、杀!问题的关键是“人家”想要锁定的货币数量?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锁定剩余货币?!

我们正在面对的是一个基因变异、地地道道的“吞噬货币”的异形,并且正急剧成长,会面临着怎样的未来呢?

这让人想起了那部著名的科幻系列影片《异形》:那个生物体早已经被异化,而且正在急速变化,很可能未来面对着的将是……

“货币供应”对股市“基因变异”:巧合还是蓄意?

股市怪才的肺腑之言:再忙也得花五分钟学习!

一、“货币供应量”预谋了股市的大趋势

中国股市大趋势竟然与“货币供应量”存在惊人的数字关系!

1、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

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1)流通中现金(M0),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

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的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之和,通常称作准货币。

注1:这里数据是国内金融机构正式发布的,采用的是“月度货币供应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