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水稻试验田插秧 助力青岛国际院士港成果转化

5月20日上午,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海水稻研发中心白泥地的试验田里,研发人员正在紧张的进行插秧操作,将500多种耐盐碱水稻实验材料排列组合插进1号试验田。

青岛海水稻试验田插秧 助力青岛国际院士港成果转化

这些秧苗将于10月中下旬进行收割测试,筛选出产量高、耐盐碱能力强的稻种将进行进一步的推广试验,为青岛国际院士港院士成果产业化做了良好的铺垫。

青岛海水稻试验田插秧 助力青岛国际院士港成果转化

青岛海水稻试验田插秧 助力青岛国际院士港成果转化

想要应用到更多的耐盐碱实验就要对这些种子进行扩繁,此次种植的众多实验材料还担负着筛选更加具有耐盐碱能力和质量品质实验材料的重任,旨在为下一步的大田推广奠定基础

青岛海水稻试验田插秧 助力青岛国际院士港成果转化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研发副主任李继明向我们展示从全世界各地优中选优的秧苗。

青岛海水稻试验田插秧 助力青岛国际院士港成果转化

另外,据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育种工程师邹丹丹介绍说“由于这些材料来自全国范围和东南亚地区,各材料的生长表现会随着种植气候的变化而有所差异,所以需要考察各个材料在我们青岛的表现,以方便后面的品种选育和推广。”

青岛海水稻试验田插秧 助力青岛国际院士港成果转化

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亲临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插秧现场。

青岛海水稻试验田插秧 助力青岛国际院士港成果转化

王希静书记详细询问青岛海水稻相关情况,了解今日插秧的品种。

青岛海水稻试验田插秧 助力青岛国际院士港成果转化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成立于2016年10月,总部位于李沧区青岛国际院士港16号楼,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由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与青岛市政府、李沧区政府、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签约成立,是致力于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高产耐盐碱水稻品种为主的研发机构。

青岛海水稻试验田插秧 助力青岛国际院士港成果转化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它可以长在滩涂和盐碱地等较高含盐量的土地上。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对耐盐、耐碱、抗病、优质、高产等多种基因进行聚合,选育出新型耐盐碱水稻。

青岛海水稻试验田插秧 助力青岛国际院士港成果转化

青岛海水稻试验田插秧 助力青岛国际院士港成果转化

据悉,经过前期调研,我国15亿亩盐碱地当中,大约有2到3亿亩有改良成农田的潜力,这些土地大致分布在五大类型盐碱地,其中包括新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东北的苏打冻土盐碱地、环渤海盐碱地、滨海小流域盐碱地类型和东南沿海新生盐碱地等类型。通过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与试种海水稻,目的是检验海水稻材料在不同盐碱地条件下的最终产量和品质。

青岛海水稻试验田插秧 助力青岛国际院士港成果转化

目前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已经建成了青岛、东营、三亚、浙江温州、新疆、黑龙江等多个研发、示范基地及遍布全国的二十多个区试点,研发的架构和试验示范网络已经基本建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