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朋友圈的人是什么心态?

小树懒的心理树洞

作为一个一年大概只发个位数朋友圈的人来说,我想自己很有“资格”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当朋友圈的功能出来后,我也曾发过一阵子。但很快,我开始仔细思量朋友圈对于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朋友圈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地方。我们通过发朋友圈,对外建立并经营了一种个人形象,我们希望他人以我们期待的方式来认识、看待自己,并由此展开社交、建立友谊。

简而言之,我们期待自己以理想化的方式被看见

我绝不可能将自己孩子的信息透露给仅有一面之缘的泛泛之交,也不愿对着灵魂之友感叹米珠薪桂。于是乎,分组功能的启用看来势在必行。

可这时,我分明感到了内心的一股疲惫感。我发觉自己不愿再为这件事付出更多的时间与心力。

如果要在朋友圈中经营形象,而且要经营得妥帖恰当,就意味着我得经常注意记录生活中各方面的点点滴滴,并将它以合适的形式集结发布。但是,这样苦心孤诣的结果是不是能让我真正为他人看见呢?我发现,很难。

因为在海量的信息中,哪怕一条九宫格的文字满配图,充其量也只能让人停驻半分钟到一分钟,而且,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中,这些文字与图片所唤起的,更多的是对方内心镜映一般的情感,而非对我们的客观认识。

也就是说,对方在文字与图片中看到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我。

当想明白这点后,我便放弃了这项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轻松地将注意力全放到生活本身,而不是对它的搜集上。

现在能让我发朋友圈的,是我愿意对所有人说出的、我觉得有必要说的、有意义的话。当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时,我发现,哈,一年下来也没有几句好说的。

所以我几乎不发朋友圈,不过,大家请自便^_^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欢迎关注我的个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

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不发朋友圈,有四种类型人:一是会发朋友圈,但从来都不发朋友圈;二是以前发朋友圈,因为烦了,后来不发了;三是以前发朋友圈,后来被伤着了,再也不发了;四是根本不会发朋友圈。

第一种,会发朋友圈,但从来不发朋友圈。

有的人是领导干部,尤其是职位比较高的人,为了保持在单位的权威,保持距离感和神秘感,从来不发朋友圈。以防别人从他发朋友圈的内容来揣测他的意图。

有的人心思比较重,小心谨慎,敏感多疑,生怕自己的行踪、心思、思想、爱好、癖好等,被别人窥破,所以,干脆不发任何朋友圈,不留任何蛛丝马迹,不留任何把柄。这种人,有的甚至有被害妄想症。

第二种,以前发朋友圈,后来因为烦了,就再也不发了。

朋友圈刚兴起的时候,因为是真正的“朋友圈”,圈子里的都是亲朋好友,知根知底,不用设防,所以,大家喜欢发朋友圈,交流一下友情。

当然了,国人素有流行文化,许多新鲜玩意都是一阵风。有的人觉得很新鲜,很有意思,就发发朋友圈。本来是好事,但是随着朋友圈的泛滥,低俗、吸睛、推销、养生、时事、微商等同质化的信息,绑架了朋友之间的友情,许多人就开始厌烦了。

比如,养生保健,发来发去,这个不能吃,那个能吃,让人们不胜其烦。

比如,推销微商,专门杀熟,让人们防不胜防。

比如,心灵鸡汤,看多了,实在太油腻了。

比如,晒宝炫富,看多了,实在有点想吐。

许多人,物质生活充实了,更追求内心的安宁,朋友圈的新鲜劲一过去,就不愿意被这些无聊的信息打扰,干脆不发朋友圈,有的人甚至不看朋友圈,更有甚者关闭朋友圈。

第三种,以前爱发朋友圈,后来被伤着了,再也不发朋友圈。

有的人,就是因为这些事,得罪了人。有的人,经常炫富,被人羡慕嫉妒恨。有的人,经常晒娃,暴露了隐私。总归,因为发朋友圈,吃了亏,上过当,然后就再也不发了。


职场火锅

不发朋友圈的人,可以是以下几种心态:

2、以前是发朋友圈的,后来不发了。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就渐渐地淡出了朋友圈。因为现在的朋友圈,真的是广告多如牛毛,相比以前,这种浮躁的朋友圈氛围,让大家刷它的兴致都渐渐消退,有些朋友直接就关闭了朋友圈。

3、有安全意识的人,可能不发朋友圈。因为现在网络安全是一块很重要的领域,想起前阵子的勒索病毒,让很多人不再在自己的朋友圈放个人信息,特别是取消了位置啊,孩子的正面照,家庭信息等。不发朋友圈,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

真正的朋友,真的不在意你是否去他的朋友圈点了那个赞。真正的朋友,就算一年没交流,见面时仍然能相谈甚欢。希望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朋友



心理学吧

要问不发朋友圈的人是什么心态,有书君有话要说。

1. 美的人不需要发朋友圈


有书君身边就有这么一位朋友,菁爷,人如其名,真性情girl。她聪明又有趣,属于人见人爱的“十项全能选手”,她最可爱的地方是,不颓不丧,心态始终积极阳光。去年她本来是要去菲律宾潜水度假的,刚到第一天就不小心把脚崴了,脚趾骨裂。美好的假期泡汤了,还要忍受极度疼痛,换做其他妹子应该会先发几条朋友圈抱怨和诉说,然后十分沮丧的躺在酒店等待机票改签结束旅程。可是菁爷并没有,她选择“告诉上天我不认输”,依旧穿上比基尼,架起可爱的拐杖在海边晒太阳,蹦哒着去玩,就连当地人都被菁爷乐观的态度圈粉,纷纷要求在她的“石膏脚”上签名祝愿,就连医生就惊叹她恢复之快。


她面对生活积极、乐观,让有书君第一次觉得:美,不只是形容词,也是一个动词。它包含了一个人举手投足的每个动作,更包含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他们虽不发朋友圈,但生活却过得充实有趣,他们既认真工作,也认真旅行,既认真吃饭,也认真塑形,掌控自己生活的姿态。你要相信那些美的人都是很有能力的,经营着自己的身材、经营着自己的脸蛋、经营着自己的生活,他们的生活绝不局限于虚拟的朋友圈,也不需要使用“秀晒炫”功能博得他人的艳羡,对于他们来说,真实用力的去生活远比躺在沙发上思考如何发一条惹人瞩目的朋友圈要有意义的多。他们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并不缺乏朋友圈的确定和认同,现实社交总是更有效。



2.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少男、美少女


长辈、老朋友早已被朋友圈自动分组到不能分享真实心情的组别,新朋友还未能达到掏心窝子的深度。渐渐地,也就给生活做了减法。虽保持着少女心,却不再有那么多心情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与现下境遇。有书君的堂姐,已经是一个五岁孩子的妈妈了,在职场拼杀近十年,却依然保持着少女般青春的状态。她的生活是简单而健康的,八小时工作之外的生活就是瑜伽、看书、陪孩子玩耍,不熬夜不沉迷游戏不抱怨,并时刻保持着幽默感。在问到堂姐为什么不发朋友圈是,堂姐表示:“相比秀恩爱、晒娃、在朋友圈自黑,真的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分享自己的生活,只想安安静静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这样踏实安稳的生活,熟悉的人已知晓,陌生的人不需要。



3.还是当一个看客最舒服


朋友圈的成分变复杂,微商代购、老板、前任、食杂店老板,各种关系都充斥其中。朋友圈的内容变复杂,评论集赞兑礼品、转发投票抢红包、游戏对战炫高分……而有的人既不愿忍受朋友圈的嘈杂,也不愿费力使自己显得有趣,那样才会更加不快乐。朋友圈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人对于生活的不同态度。而对于“看客”们来说,只需要闲余时间扫一眼信息量巨大的朋友圈,就仿佛已经站在了世界中心。



总而言之有书君只想说,不要被朋友圈定义了我们真实的生活,愿我们过得开心,像朋友圈中表现的那么开心。也希望晒与不晒幸福的人,都能活成自己心目中幸福的模样,找到那种内心安宁的感觉。

另外,来自有书君的温馨提示,不刷朋友圈半年有余,有书君已经读了不下20本书,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


有书快看

其实没有朋友圈我们也是好朋友啊~


和萱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发朋友圈的人是什么心态?也就是说,题主好像认为,既然有朋友圈,发朋友圈才是正常的,那么借这个机会我们就来聊一聊,不发朋友圈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态?

不过别人不发朋友圈,其实都是个人的一些原因所致,但不发朋友圈对题主似乎造成了一些小小的疑惑和困扰,当然追求对于这些心态的理解是好事,但还是希望题主能够淡然的面对一些情况,有时候别人不发朋友圈,并不是因为他们很吝啬,或者是不愿意跟别人建立友谊,我们要多包容,多理解。


鹈鹕心理陈小康

1、实在太忙,没时间发

2、不屑于发,自命清高,认为自己高高在上,看不起别人。

3、缺乏自信,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发了也会被人看扁,还不如不发,只是默默地看着别人发。

5、自己的一些隐私不想被别人发现,尤其是不想被一些陌生的网友发现。

6、防范心强,怕不小心泄露一些私人信息。

7、领导人物,不想让下属了解自己的私生活。

8、讨厌朋友圈的微商广告,把朋友圈屏蔽了。


我能想到的就这几种了,应该还有好多别的原因。

我是香草珠儿,

心理成长,心灵提升,我们一路同行。


香草珠儿

朋友圈其实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我们可以理解为网络上的社交平台,也就是其他人用来了解我们生活状态或者个性的一个地方。放大了来说它其实不仅包括朋友圈,也包括空间微博等等。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可能存在这样的人,他们不发空间,不发微博,不发朋友圈,如果你不去找他聊天还以为他人间蒸发了。

朋友圈和其他社交平台上干净的好像一张白纸,甚至他们可能也不会经常更改自己的网名或者头像之类的,那么长期不发朋友圈的人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而后来我变得很爱发说说,很大程度上是我为了对别人炫耀:看,你做的事我也在做哦。 我在做这种美好的事情哦。 看吧,我是这样的一个人呢 诸如此类。

而这个问题如果从

爱情方面来讲的话 是意义不一样的 因为发圈也意味着秀恩爱

而我的前男友【虽然很不想这样称呼他,但是没办法前几天我们的确已经分手了】就属于这种从来都不发圈的人,甚至在我和他在一起以后一次恩爱都没有秀过哭。我们也曾因为这件事情发生了争论并且进阶成吵架。其实在谈恋爱方面并不是网上所说的 如果不秀恩爱 就是在给自己留机会 这种问题是要区别对待的 你要看他是从来都不发圈 还是会发朋友圈但是不发你而且还会和其他女生互动 并且在你追问他的时候找理由来搪塞你

除了恋爱的这种情况 不发圈的人也许难免会给你一种感觉 那就是:这个人好无趣啊 什么都没有 正因为这些东西是你去了解一个人的途径 才会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这就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他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平淡无奇 所以哪怕是抖个机灵都不想抖 第二种就是比较成熟 认为人总是要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 最后一种就是虽然有想发的欲望可是思来想去觉得都不合适 所以就干脆不发了

EX曾经说过 他觉得发圈没有必要 我问他:难道你有特别开心的事 不会想和别人去分享吗?不想让别人知道,然后大家一起开心一下吗? 其实现在他的回答还让我记忆犹新 他说 如果一件事让我开心 我想让别人知道 那我就直接告诉他了啊 不必要什么事都非去发朋友圈啊 我觉得这真的是很成熟并且很好的一种想法 我有件很开心的事想让你知道 那么我就直接去找你聊天 和你分享 换句话而言 也可以这样理解 我最想分享这件事的人就在我身边 即使她不在我也时时刻刻都在和她聊天 直接就告诉他了

其实认真的想一想 打个比方 当乔任梁去世的时候 有人抱怨陈乔恩 说她居然都没有在微博表示一下 可是如果真的是自己深爱的人离开了这个世界 你难道还会忙着去发微博 发朋友圈来表示自己的痛苦?自己都难受的要死了 怎么还会有心情去发朋友圈呢?悲伤的事是这样 开心的事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有有人说 当你把一件事情发到朋友圈的时候 多半没有那么开心或者难过 比起百分之百的开心难过 它可能只占了百分之五六十而已

另一种情况是前些天期末考试结束我和舍友一起在操场上散步的时候发生的 我调侃她说 你都好久没发过朋友圈了呢 她说是啊 关键是不知道发什么 你发些好的事吧 别人觉得你在炫耀在装逼 发些难过的事 又觉得矫情 所以干脆就不发了 所以她的微博除了组织举办的一些活动外 再没有其他的了

所以 你会发现发不发圈有什么重要的呢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 开心最重要了

想补充的一点是 你会发现朋友圈所展示的东西都是对方想让你知道的东西 都是经过美化的 比现实要美好的 所以 摆正心态 好好生活在现实中才是最好的!


小仙女的草单有这么长

1.“我这远视眼每天戴那老花镜盯着那破屏幕干啥呀,都这个岁数了,算了算了。”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中老年人群体

——会用智能手机但是不会使用较为复杂软件的中老年人群体

3.“天天美白美肤,天天打折优惠,去你丫的!”

4.”天天美颜自拍,磨皮增白,去你丫的!“

5.“天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不知道的还以为你绕着地球跑了三圈呢,去你丫的!”

6.“天天你侬我侬,花式秀恩爱,去你丫的!”

7.“天天七月你好八月你好,早安午安晚安,人生该怎么样该怎么样,去你丫的!”

9.“怎么一堆人都天天发朋友圈,我不发,生日结婚,我就是不发,就是不随大流!”

10.“都是浮云。”

——看破红尘的群体

12.““蚂蚁科学”这么好的科普平台不看的,发什么朋友圈?”

13.............


蚂蚁科学

这基本上是一个哲学问题,就有点类似,人为什么活着之类的那种。不是有很多这样的古话吗:百样米养百样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更喜欢下面这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简单粗暴,但明了。

有发朋友圈的,自然就有不发朋友圈的,至于不发朋友圈的人是什么心态,你这样问,那应该代表着,你应该是属于发朋友圈的那种,对吧?那么,你有没有问过自己,发朋友圈的人是什么心态呢?我也是属于会发朋友圈的那种人,所以,咱们就先一起来回答一下我们知道答案的这个问题吧。

我之所以会发朋友圈,是因为,譬如遇到开心的事情,就是自然而然地想分享,至于分享的心态是炫耀还是怎么的,这就不重要了,反正我是愿意分享的人。而有时候遇到困惑了,我也会发一发感叹之类的,像这种的话,我就不是分享的心态了,而是发了就好,就好比有些话,讲出去就好,就感觉舒服了一点,我觉得,这更多的是一种宣泄,至于别人会怎么看,我不是太看重。

那么,我们就再来看看不发朋友圈的人,这里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他们是会发朋友圈的,只是不发而已。这种人是什么心态?其实,从上面我们这种发朋友圈的人的心态里,也是可以推敲点东西出来的,譬如像我是发朋友圈的人,遇到开心的事情,我是乐于分享的,而且不太在乎别人说我是炫耀也好,怎么都好,就是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反向猜测一下,可能不发朋友圈的人,其实第一反应也是想发的,只是他们可能会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会怕别人说他炫耀呀之类的,然后干脆就不发了。当他们遇到困惑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他们是比较在乎别人看法的人,比起开心的事情,那么那些让他们困惑的事情,他们就更不会在朋友圈发出来了吧?他们大概会有属于自己特定的宣泄的方式,譬如像很多电视剧都会用的桥段,女主角或者男主角,对着一个树洞讲悄悄话?

再回到问题,我觉得问出这个问题的提问者,可能对不发朋友圈的人,是很疑惑的,对吧,因为你觉得,人嘛,总需要一个出口的呀,但其实,他们悄悄地对着一个树洞讲话,也是发朋友圈呀,只是这个圈子比我们平时发的朋友圈小点而已,而聆听者也有一点不一样而已。当然,悄悄对着树洞讲话,只是我随便举的一个场景,也许他们还会有其他的方式,但性质应该是差不多的。

所以,提问者的疑惑,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人是群居动物,而且人肯定有七情六欲,人也肯定是需要一个出口的,不发朋友圈的人,不代表他们没有,只是,也许,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太一样罢了。


我是陆以外,我写人生写电影写娱乐写体育写书写段子讲段子,写一切我有兴趣的东西,我的兴趣真的好广好广。我看的书不少,但绝对不是什么专家,创过失败的业,做过失败的生意,至今最大的成就是没饿着自己和我爱的人,一直很努力地活着,我最大的兴趣就是一本正经地扯谈和轻度装逼,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和态度,可以关注我一下噢,我们一起看电影,一起看娱乐八卦,一起看人生和世界繁华。我也是够了,这么肉麻的话都写得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