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区地方方言所说的“哏儿”是什么意思?

于永明

作为天津人,首先要告诉各位,哏是滑稽可笑的意思,实际读音是“gén”而天津话念“ger(二声)”,其次,

哏这个词并不是天津独有的,在东北地区也有这个词

其他方言相比,天津方言的语音具有明显的特点,比如最能体现天津话特点的就是声调,天津话与普通话都有四个声调,但在调值(每个声调的实际读音)上却有明显的差别。例如“天”“七”“飞”“边”等字的读音,天津话调值低,普通话调值高,借用音乐术语来说,二者相差了八度音;再比如普通话zh、ch、sh这些卷舌声母的字,在天津话里大多被读成平舌声母的z、c、s,例如“展览”的“展”(zhǎn),天津话读为zǎn;“招考”的“招”(zhāo),天津话读为zāo,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天津话“齿音字”多。此外,天津话习惯于在a、o、e开口呼音节前加声母n。例如把“安全”的“安”读成nān;天津话有相当多的“异读”字,例如:铃铛阁的“阁”读为“搞”,双港的“港”读为“讲”,等等都是天津方言的特点。

天津方言是天津地域文化的载体,其特点除语音之外,更多体现在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语汇上,天津方言语汇的文化特质体现在多使用俚语、说话简洁、幽默生动等几个方面。比如“倍儿哏儿”(非常幽默)、“得啵”(絮叨)、“离唧”(精神恍惚)、“翻疵”(发火,翻脸)、“打镲”(开玩笑)等都属于俚语范畴;例如:“冰糖葫芦”到了天津叫“糖堆儿”,甚至简化为“堆儿”;天津小贩把“柿子”吆喝成“糖罐儿”,再简化成“罐儿”则体现了天津人说话简洁明快、干脆利索的特点;天津人乐观幽默的性格也可以从方言中体现,比如“吹鼓手抱公鸡——嘀嘀咕咕”、“白萝卜扎眼儿——穷呕(藕)”等歇后语也都是天津方言中所独有的。此外,天津人喜欢编造新俗语,例如“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到了天津,就说成“你走你的中山路,我钻我的耳朵眼儿”。中山路建于1903年,宽30多米,在当时是全市最宽的马路,耳朵眼儿胡同最窄处不到2米,是全市最窄的小胡同。这些新编俗语,也体现了天津方言生动的一面。

最后,科普下。一段时间以来,“梗”这个字突然成为网红:打开朋友圈,扑面而来各种自拍,然后就会有人留言:“多图,这里面有什么梗?”评论一部电影或者电视作品,也常常听到人说“各种新梗老梗交替出现”。其实这个“梗”系讹字,正字应为“哏”


说林

看见这个题就想笑,我出生在天津,但祖籍不是天津,家里也没有人说天津话,所以其实对天津方言并不是很熟悉,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可是请教了好多天津人,这一请教,真是觉得有意思,要不然,每次出门,外地人听说我是天津人,都说天津话好玩。

咱先说说这个字,您知道念啥吗?汉语拼音就是gen er ,这个字常和倍儿连在一起用,倍哏,就是特别好玩的意思。

怎么样,哏儿吗,我这再给您说说天津话,保准您看见了笑得肚皮疼。介,四声,就是这的意思,介似嘛,就是“这是什么”的意思。腻味,是讨厌人的意思,天津的妈妈都会这样说孩子:你介倒霉孩子,介么大人了,还那么腻味人。能看懂吗?就是说,你这个孩子,这么大了,还怎么讨厌,当妈妈的肯定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讨厌,这话里就有些疼爱又无可奈何的意思。

再说几个,耐人,就是让人喜欢的意思,小耐人,一般指可爱的小孩。逗闷子是斗气的意思,一对小情侣吵架后冷战,男孩过来和女孩说,咱两别逗闷子了,意思就说,别斗气了,过去吧。打镲,意思就是开玩笑,比如两个人约好了饭局,一个人失约,另一个人就会说,你是拿我打镲吗?白豁,这个豁字轻声念的,您能猜出啥意思吗,白豁的意思是特别能说,吹牛,听说过大白豁蛋吗,就是说这个人太能吹了,漫无边际,在北京这个白豁被叫做侃大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