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地区人口出生率全国倒数,辽宁甚至负增长?

莫xxxx

我有个谬论拿出来和大家讨论一下,不是针对哪个国家,而是在世界范围看,都说越发达的地区生育率反而不如不发达地区。

庞式骗局很有名,大家知道是用后面人的收益填补前面人的债务,最后收益不抵债务导致骗局崩塌。

说白了每个国家的资源,财富,包括保障都是金字塔型,越是发达的国家这种分化就越明显,货币超发,通胀这种分配模式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庞式世界。

庞式崩塌源于收入不抵债务,如全世界的收入主要都是靠人口带动呢?那么当下庞大的债务是不是让基础人群不自觉减少了生育?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潜意识到靠生孩子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制造更多债务,而永远无法偿还,据说美国一个新生儿一出生就背负25万美元负债,美国尚有军事科技资源在手,还有大量移民,但是针对资源不富裕比如日本,或人口庞大人均资源较少比如中国,这类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其实形成了无形压力。

也就是说现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策略其实不利于人口增长。至于为什么说非洲印度这些国家没有人口问题,我觉得随着资源开发,它们也会出现该状况。也许人口问题本身出现在现有经济分配模式上。

也就说即便科技丰富了资源增大了人口容积,但经济模式仍然会导致越来越多得人负担不断增加的债务。直到人口衰退总负债减少。这样想也是挺可怕的事情。

(PS我修改后附加:世界是金字塔,顶点国家不存在生育率问题,无论移民带来生育增长,还是本身财富支撑都只存在想生,生几个的选择,而对于金字塔底国家生存都是问题,而财富也没有进入增长,反而他们没有生育压力,想生就使劲生反正周围都一样,陷入困境的比如韩国,日本(日本是资源贫国有钱但危机感远大于其他国家),中国还有以后逐渐步入金字塔中部的国家,面临的是生或不生的选择。如果是通涨的经济模式导致,那么即便东北振兴流入人口增加也只是人口增长,同比人口增长的生育率还是不会提高。)


寡言的夜月

《发改委正酝酿支持东北经济重新焕发活力政策措施》。稿子一开头,就引用了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的话:东北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面临着一些风险,进一步推动东北振兴的任务又摆在了我们面前。

在一季度省市GDP增速排行榜上,黑龙江是倒数第一,只有4.1%。吉林和辽宁分别倒数第7和12,增速是7%和7.4%。三个省中有两个省均低于全国水平,一个省持平。其中黑龙江的状况,非常让人担忧。

十六大上,国家提出了“重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随后在2003年出台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如今10年过去了,东北振兴似乎仍然是一句空话。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基数并不大的东北三省,反而比广东、江苏这些经济大省的困难还多,值得深思。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东北的开发非常晚。清朝建立后,满族人把东北视作龙兴之地,不允许其他民族进入开发,并修筑了一条“绿色长城”来划分关内、关外,也就是所谓的“柳条边”。直到日俄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才如梦方醒,于1907年急匆匆地宣布建立辽吉黑三省,并推动移民戍边。

但这没有能阻止住俄国和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全境沦陷。日本人用溥仪当遮羞布,在东北建立了殖民统治。当中国大多数地区炮火连天的时候,东北反而获得了10多年的发展机会。日本投降的时候,东北的工业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比内地很多地方都领先。所以,在民国时代设立的12个直辖市(院辖市)中,东北有大连、哈尔滨和沈阳3个。1949年到1954年6月前设立的15个直辖市中,东北更是独占了7个名额,它们分别是:鞍山、沈阳、本溪、抚顺、旅大、长春、哈尔滨。

东北地区后来为什么逐步衰落了呢?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东北地区工业的产权制度和产业结构,一直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后,以广东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迅速崛起,由于产权明晰,企业充满活力。而东北地区,在五六十年代建立了大国企制度,这些企业以大庆油田、一汽、鞍钢为代表,对员工的生老病死全面负责,基本上是“二政府”。这种大而全的国企制度,虽然经过多轮改革的冲击,至今影响仍然强大。比如近期的大庆油田,试图在员工子女接班考试上做一些改革,马上就受到了反对。此外,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比较陈旧,以傻大笨粗为基本特色,很多属于落后产能。不仅附加值低,还存在污染偏大等问题。

二是东北地区地方政府历来比较强势,对经济影响力偏大。而整个东北振兴战略开始实施的这十年,正是全国范围内政府“有形之手”越来越强势的十年。通过卖地、建设基础设施,政府不仅掌握了大量社会财富,还成为最大的投资方。其结果是“国进民退”,“房地产进实业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历史遗留下来的“大政府小社会”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被继续强化。

三是南北朝鲜的对立,使得周边国际形势一直处于“准冷战”状态,计划中的“东北亚国际大开发”一直无法进行。在历史上,东北地区的中心先后经历了“沈阳—哈尔滨—长春—沈阳”的四阶段演变。当哈尔滨为中心的时候,就是东北亚跨国贸易最活跃的时候。如果跨国贸易因为政治因素冷却了,处于内陆的哈尔滨或者长春,就无法扮演地区中心角色,沈阳必然崛起。但这时候,东北就从贸易通道变成了贸易死角。

反正不管怎么说,2003年开始的振兴东北计划,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相反在过去10年间,东北三省事实上成为人口净流出地区,大量的东北人南下寻找发展机会。以黑龙江为例,2003年到2013年,全省常住人口从3815万人增加到3835万人,仅仅增长了20万人;吉林省则从2703万人增加到2751万人,仅增长了48万人(如果考虑新出生人口,人口实际上在外流)。两个省十年的人口增长,大概相当于北京或者深圳一年实际人口增长量。辽宁的情况略好,过去十年增加常住人口180万,平均下来每年也不到20万,也不到上海一年新增人口的一半。

人民用脚投票的直接结果,是东北三省经济总量之和,只相当于广东一个省的88%;三省资金总量(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只相当于广东的60%;三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不到广东的20%。事实上,黑龙江和吉林两个省的吸附的资金总量,还没有深圳一个城市多,不到上海的一半!

如今,振兴东北再次被国家重视起来。那未来应该怎么搞?我想,要针对上述三大原因,分别寻找药方。其中,发改委提出的“推动各级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企改革,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固然非常重要。如果能站得更高,化解东北亚紧张局势,推动国际合作,变冲突前沿为经济前沿,变死角为通道,则东北振兴不愁。不过看目前这国际形势,难呀!当然还有贪污腐败,这个千古不变的顽疾,辽宁省整个人大班子都在作弊,可想而知辽宁省的官场的状况,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年当笑话听,没想到听着听着这就成了笑话了!吉林省更不用说了哎!东北三省在计划经济时代支援全国,整个资源被无节制的开发,导致了大量的污染,造就了大量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这是国家的问题,国家说倡导振兴东北,但每次都是口号喊的震天响,雨点确实小的可怜,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没有好的能做实事儿的领路人,东北本来就不被中央待见,前景可怜啊!


高山松雨

这个问题首先分为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吧:

1、人口增长数。首先在全国人口数量中东北在人口计划生意中也是执行的非常不错的。东北自古就是比较听话的。这里面有个小传统,在东北并不严重,就是有关重男轻女,国家一号召。独生子女包括自愿超生的就不多了。即便在现在号召二胎政策开放时,生育意愿也不是在全国数据面前特别高涨的。在人口基础数上,又有一个很尴尬的情况产生。东北地区除了重工业发展的不错外,从教育资源、人文资源、消费资源、旅游资源、地缘资源都不是很乐观。所以出生率低的地方反而却外流率比较高。

2、出去上学的、不仅自己不回东三省,更有甚者要拉着父母亲属要走,家人们一旦适应了新的环境和地方,还会因为爱好、经济、找人干活等因素继续回老家拽人。这样就形成了整体人口迁移现象,就是人口外流。基数不停的降低造成了人口外流的持续产生。如此反复,在短期内的生育政策下依然不会大幅度上升。

3、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可怕的东西叫做氛围,比如周边生育意愿不强,就会带动整个小氛围不强,如果生育率都高这个气氛也就高了。这个恐怕是短期制约的最大潜在因素。


黑土地那些事儿

为什么东北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全国倒数,辽宁甚至负增长。最主要的是人口流失,尤其是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现在,东北人口向关里大量迁移,是由众多原因的。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是我国的粮食产地,前者是玉米产地后者是水稻产地。虽然,现在粮食价格低,但是国家都会给一定的补贴,农民兄弟在附近打打工,日子也还过得去。辽宁的情况就有些不一样,辽宁的平原在辽西,可是辽西经常干旱,风沙也大,粮食产量不是很高,辽东是高山和丘陵,山坡地产量更低。这也导致了辽宁只能走工业道路,所以你看辽宁都是工业城市,比如鞍钢,抚钢,抚铝,沈阳重工业区(铁西区),石油行业,有盘锦石化,辽阳石化,抚顺石化等许多重工业,以现在全国环保形势看,这些重工业都不景气,更别说其他的一些行业了。过去很多城市是资源型的,随着资源枯竭城市需要转型,可是转型又谈何容易!辽宁的设备继承的是前苏联的工艺模式,甚至有的还是上世纪日本留下的生产线。现在都跟不上形势了!退休的老人还好点,每月领个2000左右的退休金,苦的是青年,上班工资不高,不干还不行。所以,有点能耐的都奔其他省市了。毕竟,别的省市工资水平要比辽宁高。而且,现在都实行居住证,不再常住地也可以生儿育女,学习生活都不受影响。为什么不走出去呢!没有稳定的工作,年轻人不敢生孩子,成人有老龄化严重,青壮年人口流失。三重打击是导致辽宁人口出生率负增长的重要原因。




大利水手197815

看了好多评论,在我看来东北经济现在这样我觉得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只出不进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解放之后,唯有东北有能力开展重工业,一个刚刚经历战火的国家,重新发展,急需重工业的发展,能源、钢铁、煤矿、东北应有尽有,改革开放之前,东北还是领头羊,等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发展重心转移,某些政策全都没轮到这个为国家付出这么多年的长子。就这样改革开放30年时间,只出不进的东北就落后了,现如今国企依旧,换汤不换药,体制问题还是那样,只不过换了一代人,另外除了资源只出不进,人才也是一样,东北无论各方面的人才都非常的多,最典型的就是体育人才,其他方面的人才也数不胜数,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旧体制的延续,大部分能看明白的年轻人都会走出去,导致人才也流失了。所以现在东北现状就是人财两空。

二、民风剽悍

再说人文上的,自古以来东北就是民风剽悍,前有金国女贞,后有大清八旗,民风如此剽悍自有自己独有的民俗,民风,再加上解放后各种大型国企的建设,导致到现如今,权利和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按照东北话说就叫坐地炮,你坐你的玉皇大帝,我做我的山大王,基本上中央派来的人,不是被弄走,就是被同化,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在东北体现的淋漓尽致,以前黑龙江乔四爷的故事估计大家能能知道,所以说旧体制的延续,加上本身的民风,民俗导致现在已经烂了根了,想治就得连根拔了,但是实施起来很难了。

三:政策导向

俗话说,听党指挥,能打胜仗,在我当党的领导下,人民安居乐业,百姓衣食无忧,这么多年实属不易,但是可惜国家红利,好政策都没轮的到东北,什么先富带后富,什么经济特区,太多政策了,数不胜数,所以纵观国家发展这么多年,历史遗留问题太多,治病要治本,任重而道远啊!

想改变就得做长远打算,必须落实到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医食住行学,缺一不可医疗,饮食,住房,基建,教育,每一项都得做出重大变革,医疗可以实行北欧五国的福利政策,因为东北整个人口真的不算多,也能算是小民寡国,住房,东北的房价真的在全国算是比较低的,而且东北地界这么大,多建一些经济适用房,俗称保障住房,也是行得通的,另外基建和教育,基建好了,人口流动就快了,教育好了,自身素质和科技就起来了,纵观5大板块,全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所以就看我党怎么出这个钱,顺便插一嘴,就中东那几个小石油国家都富的流油,其实按照同理,东北也能挺有钱,哈哈哈 就到这吧付一张我大沈阳的美景


忘却的身影

因为东北地区 ,是全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在东北80%的人口住在城里,而农村才是生育率的主要贡献者,其中辽宁省作为老牌工业基地,是全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省。

人口生育率由生存环境直接影响。生存环境越恶劣的地区,生育率就越高;反之,生存环境越优越的地区,生育率就越低。

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优越,所以发达国家生育率普遍偏低;城市比农村生存环境优越,所以城市的生育率比农村地区低。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是新加坡,但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城市却是上海市,生育率才0.7,比辽宁低多了。

但是上海市集中了大量的资源,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来此发展奋斗,大量的外来年轻人降低了上海的老年人口比例,所以上海还算是一个年轻的,有活力的城市。

然而东北却不具备吸引外来年轻人的能力,加上本地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年轻人数量腰斩,导致了消费减少,内需萎缩,东北的经济逐渐失去了活力。而经济的衰退让东北的年轻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纷纷离开东北,南下北京上海发展,劳动力和消费力的流失,进一步促进了东北的整体衰退。可以说,因为低生育,东北的经济正在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日本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日本很多农村已经变成鬼村,大量的房子无人居住,空置在那里,年轻人为了更好的生活涌入东京圈。所以一方面东京越来越拥挤,而另一方面日本40%的土地正在变成无人区。

人多地少资源丰富的俄罗斯,其首都莫斯科却是全球最拥挤的城市,也是因为低生育和老龄化,小地方经济发展失去活力,年轻人为了更好的生活涌入莫斯科,远东地区的大量城市已经变成鬼城。

前段时间黑龙江暴出了个新闻,社保金余额用尽,现在已经社保金正处于赤字状态。黑龙江正在步底特律的后尘,如果没有国家财政的补贴,黑龙江财政破产,只是时间问题。

人口才是财富的根源,没有人口,谁去开发资源?没有人口去消费,资源再多,又有何意义?


种田狂魔

自然规律一枯一荣,历史规律不破不立。东北的曾经辉煌也好,如今低迷也罢。都是发展中的过程而已。唯一不变的是人口基数,在国家振兴东北的号召下,不去割弊创新?反做长舌妇,絮絮叨叨强调这个那个,只要愿意改变,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包括机关,都可以改变。国家政策已经明确中国梦的道路,在伟大复兴的感召下,有什么具体问题是不能够克服的?关东汉子们,丢掉虚荣,放下面子,认真学习。借着中国梦的智慧和契机,利用东北现有的人口资源,振兴东北不是梦。中国梦里就包含着东北振兴的梦。


布衣侯15

人口出生率和女性受教育水平息息相关。

而且东北的情况特殊在,几十年的纯社会主义导致社会上只有两个职业,工人和农民,外加东北城镇化率几十年来在全国都是上乘水平,所以大多数群体都生活在体制内,离开体制就没有饭吃。超生就相当于现在的“黑户”,在社会上很难生存下去。

因为这两点原因导致东北出生率超低,而且男女比例相对平衡,文盲率吉林省全国最低,其次是北京,辽宁,广东,黑龙江。

就现在的眼光来讲,东北女性受教育最早最完全,出生率偏低的时间最久。现在东北经济走低最严重,计划生育的弊端开始从东北出现。


槑mi

东北作为国家战略的缓冲区,东北亚战略的隔离区,这几年振兴文件没少出,大项目、大投资没看见,发展只停留在自给自足的阶段,甚至有些地区自给不足,试问国企和央企在东北的投资又能有多少,当然发展不能靠别人,东北存在他自身的问题,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要是本着不换理念就换人的断腕精神,东北三省主要长官经常性的和南方发达省份交流或南方发达省份主要长官经常性的到东北来工作,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发展理念,东北经济和人口相信会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魔鬼11529756

东北人口出生率低的原因:

1.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多,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严格,独生子女的家庭非常多。

2.东北地区晚婚晚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平均结婚的年龄在30岁左右,生育的平均年龄在32岁左右。

东北地区人们传种接代的情节没有中原地区的人那样根深蒂固,生男生女都一样。

可能大多数年轻人觉得,比起生育二胎,甚至三胎上来说,如何享受生活,经营未来更重要一些。

毕竟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物产丰富,生了小孩确实不好养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