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窑口瓷片?能到什么年代?

意博堂

恭喜朋友收藏到这几片钧瓷瓷片是很开门到代的元代钧窑瓷片,釉水肥厚釉色自然漂亮,胎质干老,出土痕迹明显,是典型的元代钧窑瓷片标本,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学习钧窑瓷器必不可少的好的学习资料,趁此机会也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一下元代钧窑瓷器的几方面特征。

元代钧窑天蓝釉紫红斑双系罐

首先从胎质分析,元代钧窑瓷器的胎质主要有以下几种呈色:灰白、白、黄、红、黑等多种颜色,元代胎质没有宋代的细腻,而多为疏松状态,烧制后没有宋金致密,多有空隙。

元代钧窑天青釉大碗

从釉色方面去看,釉色以天青、月白、深蓝、淡绿为主,其中釉色变化很明显,青中泛白、宋泛蓝、泛黑、泛紫、泛红都有。施釉比宋金要肥厚,釉面橘皮纹明显,用通俗的话说釉面气泡大而且有釉水在烧造过程中流淌形成的痕迹。

元代钧窑天蓝釉紫红斑带盖梅瓶

最后一个从元代钧窑的底部特征去判断,一般元代钧窑底部不施釉,是漏胎的,切削方式是内侧向外切削,外侧竖直切削。所以造成了足跟里高外低,很多元代瓷器的器物底部都有一个乳突痕,这是我自己进入收藏领域十几年总结出来的一个鉴定元代瓷器的小窍门。

元代钧窑月白釉双耳三足炉

综上所述朋友上传的瓷片为元代钧窑瓷片,先就讲这么多吧,想探讨讨论的朋友欢迎留言讨论,或者关注我自己的悟空账号,私信探讨,互相学习进步。



悟瓷悟史

这些瓷片都是开门的钧窑瓷片!元代时候,钧窑的生产规模扩大,由河南禹县传到河北,山东,山西,广东,内蒙等地,最终行成了钧窑系!

元代钧窑器通常底足漏胎勿釉,碗盘类器型相较于宋代更为硕大,胎体厚重,釉亦厚!并且底足内有小乳突!


元代钧窑釉色特别丰富,有天青色,天蓝色,月白色自己绿釉!当时很多窑口都仿烧钧窑产品,包括东沟窑,磁州窑,清凉寺,江西的宜钧,广东的石湾窑等,可谓百花齐放!

禹县钧官窑遗址博物馆


绿釉钧窑


天蓝釉


带红斑的标本



司马木白

确为元钧,釉,色都对。但非宋钧,宋官窑色更养眼,釉质更细腻饱满。下发两图,一为元钧,一为宋钧,用作对比,见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