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還有這種操作”的例子?

秦長彬

歷史上的騷操作有很多,今天我們就談談晉武帝司馬炎的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騷操作——當然,他的目的就是為了享受人間美色。

↑司馬炎好色之名堪創記錄↑

晉武帝司馬炎初登帝位時,銳意發展國力,創下了“太康之治”的美好傳說,然而財富積攢夠了之後,司馬炎變了。

滅掉吳國,統一天下,晉武帝司馬炎達到了人生巔峰,然而他卻從吳國末帝孫皓那裡學來了窮奢極欲,不,應該說是司馬炎終於露出了真實的嘴臉。

司馬炎登基之初,他的老婆楊豔性格潑辣,“性狹隘”,把司馬炎收拾的服服帖帖的,司馬炎那顆盪漾的春心不得不長久壓抑。

公元274年楊皇后病重不治,司馬炎終於解放了。

↑皇后楊豔能夠鎮得住司馬炎↑

於是他開始了他的表演:

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此時的楊皇后應該是已經病重不起了,司馬炎馬上開始他的全國選美大賽,《晉書》記載:“博選良家以充後宮,先下書禁天下嫁娶,使宦者使使車,給騶騎,馳傳州郡。名家盛族子女多敗衣瘁貌以避之。”

看到沒有,什麼是創意!中華文明漫長的歷史上,讓全國停止婚嫁,就為了選擇貌美如花的女子為妃,恐怕只有司馬炎能做得出來了,這傢伙估計有嚴重的處女癖,但其實他也好人妻。

這頓全國選美的操作,給他的後宮帶來了五千多名美女。

公元280年,晉滅吳,次年,司馬炎下詔把吳國末代帝王孫皓的妻妾五千餘人納入自己的後宮,這樣司馬炎的後宮美女的數量高達一萬多人。

↑羊車望幸,簡直是行為藝術↑

我們給司馬炎算算賬,公元281年的時候,司馬炎45歲了,假如他能活70歲,也就是還有25年,9125天可活,那他要想把這一萬多名美女都臨幸一次,每天至少要不重複的臨幸一人。

實際上,司馬炎於公元290年去世,也就是說,他也就享受了十六年的豔福(從公元274年算起),他只有寶貴的5800多天,每天臨幸兩個美女,差不多死的時候能夠把這一萬多名美女全部輪一遍。

然而,司馬炎不可能有這麼強的身子骨。如此看來,司馬炎恐怕是變態的收集癖狂人,專門收集美女。

可人家司馬炎卻想到了一個好玩的辦法,他每天都會坐上一輛羊車,然後任由羊車漫無目的的在後宮遊走,羊最後停在哪位美女的房間前,司馬炎今晚就臨幸這個女子。

有的美女心機深沉,想出一個辦法,將竹葉子插在門口,地上灑上許多鹽汁。因為羊喜歡吃竹葉,又喜歡吃鹹的東西,就會停下來不走。如此一頓逆向操作,這些美女就得到了晉武帝司馬炎的寵幸。

↑司馬炎完全是及時享樂,不管身後事的主兒↑

司馬炎不但好色達到了超高境界,還特別喜歡另外一個遊戲:“君臣賽富”。在他的以身作則和榜樣作用下,晉朝的高官顯貴們紛紛開始一系列鬥富操作。

大臣何曾,歷任晉朝太傅,太宰和太保,此人對美色不感興趣,只對美食有癮,“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者”,就連晉武帝司馬炎,除了朝會中的宴會之外,私下的飲食都是向何曾要來的,因為何曾吃的美食不但價格昂貴,還很特別。

何曾的兒子何劭,驕奢更超過其父,“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為限”,還必須要吃“四方畛異”。

王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母舅,曾和當時的首富石崇鬥富,雙方給後世人表演了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

王愷家中用飯和飴糖水來洗鍋,石崇就讓家裡廚房把蠟燭當柴燒;

王愷在他家門前的大路兩旁,夾道四十里,用紫絲編成屏障,石崇就用更貴重的綵緞鋪設了五十里屏障;

↑王愷石崇鬥富,丟人丟到了史冊↑

王愷只好向晉武帝司馬炎尋求場外求助,司馬炎把宮裡收藏的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送給王愷,王愷得意洋洋的把珊瑚樹拿給石崇看,石崇看了一眼,用鐵如意把珊瑚樹給咋了,王愷大怒,石崇卻說:“不足多恨,今還卿”,命人把自家收藏的珊瑚樹拿出來,其中高三四尺的珊瑚樹就有六七株,就沒有比王愷這顆珊瑚樹更小的。

要問首富石崇先生的錢從哪來的,答案是全是搶劫各地商旅搶來的,殺人越貨,家常便飯。當然,他最後也沒有好下場,得罪了孫秀,孫秀誣告石崇參與謀反後,石崇被誅殺。

有如此君臣,晉朝不早亡沒天理。


我見青史多嫵媚

一、曾參休妻

孔子有一個弟子曾參特別遵守吃飯的規定,有一天,他的老婆煮了幾個梨給他吃,其中有一個梨沒有煮熟,曾參一怒之下就把妻子給休掉了。。。

“曾子後母遇之無恩,而(曾參)供養不衰。及其妻以蒸梨不熟,因出(休棄)之。人曰:‘非七出也。’曾子曰:‘蒸梨小物(小事)爾,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況大事乎?’遂出之,終身不再娶。”--《曾子·外篇三省》

、鄭靈公

鄭靈公(?—前605年),春秋時鄭國第十二任第十位君主,公元前605年即位。

鄭靈公元年(公元前605年)春天,楚國人向鄭靈公進獻一隻黿(yuán)。靈公剛剛即位,收到這樣一份禮物,於是就很高興的命令廚子做黿羹來嚐嚐。

鄭國的大夫公子宋有個特異功能,只要他的食指一動,今天就能吃到好吃的。這個公子宋和另外一個大臣子家剛好有事來找鄭靈公,走到宮殿門口公子宋的食指就開始動起來了,於是公子宋哈哈一笑對子家說:我每次食指一動,就說明今天有美食可以吃,今天我兩肯定又趕上美食了。

食指大動

兩人鄭靈公那兒一看,果然,靈公正要喝黿羹湯。於是子家和公子宋相視而笑。靈公問二人笑什麼。他們就把剛才食指大動的情況跟鄭靈公講了。

靈公一聽,心想還有這事?於是鄭靈公請在座的大臣都喝湯,但就是沒有公子宋的份!

公子宋說你不讓我吃,我偏要吃,於是就蘸了一指頭黿羹,嚐了嚐味道便揚長而去!下不來臺的鄭靈公更加生氣,於是決定要殺了公子宋。結果公子宋先聯合大臣把靈公給殺了。

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及入,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公問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子家謀先。子家曰:“畜老猶憚殺之,而況君乎?”反譖子家,子家懼而從之。夏,弒靈公。——《左傳·宣公四年》

其實要是鄭靈公稍微長點心,完全可以避免這件美食引發的慘案的。

三、華元

就在兩年前,宋國與鄭國作戰,宋國主將華元殺羊燉湯,慰勞將士,獨獨遺漏了他的戰車司機羊斟。羊斟就懷恨在心,於是等到兩軍交鋒之際,他就開著指揮車離開部隊直接投奔鄭軍陣地,結果主帥華元被俘,宋軍一敗塗地。--《左傳·宣公二年》

不過,後面的人也沒有從鄭靈公這裡吸取教訓。鄭靈公可以瞑目了。。。

四、中山君

《戰國策·中山策》記載,中山國的國君大宴賓客,司馬子期在座,席間中山君為賓客們分食羊羹,但是“羊羹不遍”,司馬子期沒有分到。於是他一怒之下跑到楚國,勸說楚王攻打中山。中山君“以一杯羊羹亡國”。

這幾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飯桌上一定要講公平,做到人人有飯吃。要是無意或者有意遺漏了某人的話,有可能會死人,嚴重的話還會亡國了!


以史為鑑

1.一人滅一國

歷史上,唐朝有一個很牛逼的人叫王玄策,是河南洛陽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牛的外交官,大唐周邊蔥嶺南有國名叫天竺,現在改叫印度,唐初,印度半島最強大的中印度統一了印度半島建立了摩揭陀帝國,並很快與唐朝建立了友好關係。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纂位的新王阿羅順那聽說大唐使節入境,竟派了2000人馬半路伏擊了出使的隊伍,除王玄策、蔣師仁外從騎皆遇難,王玄策被擒扣押。

後來,王玄策、蔣師仁尋機逃脫,發誓要滅絕印度,以雪使者被殺之恥!

兩人於是策馬北上,渡過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來到了尼泊爾。

在尼泊爾,王玄策與尼泊爾王談判,以吐蕃王松贊干布的名義,向尼泊爾借得7000騎兵,同時還檄召臨近處各大唐藩屬國,外加吐蕃松贊干布派來了1200名精銳騎兵(當時吐蕃王松贊干布分別迎娶了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和大唐帝國的文成公主為皇后)。

人馬總數接近一萬。並自命為總管、命蔣師仁為先鋒,直撲印度“火牛陣”一仗擊潰印度數萬象軍。

阿羅順那大驚,守城不出,玄策一心報仇,拿出唐軍攻城的各種手段--雲梯、拋石車、火攻,狠攻月餘。

公元648年,茶博和羅城兵潰城破,玄策一路追來,斬殺印度兵將三千,印度兵將落水溺斃者超一萬,被俘一萬一千,阿羅順那逃回中印度。  

王玄策乘勢攻入中印度,併發誓要盡滅印度。

而印度兵將與唐軍(算是外籍軍團)一接觸便潰不成軍,阿羅順那棄國投奔東印度,求得東印度王尸鳩摩援兵,接著再招集散兵殘將準備反攻唐軍。

玄策、師仁設分兵用計引阿羅順那上鉤,一舉全殲阿羅順那殘部,活捉了阿羅順那,餘眾盡坑殺。

最後,阿羅順那妻子擁兵數萬據守的朝乾託衛城也被蔣師仁攻破,遠近城邑望風而降,中印度滅亡!  

由於東印度援助阿羅順那,王玄策準備順勢再亡東印度。尸鳩摩嚇得魂飛魄散,忙送牛馬萬頭,弓刀纓絡財寶若干,向唐師謝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國,王玄策方才罷兵回朝述職,同時將阿羅順那披枷帶鎖押回長安。太宗皇帝大喜,下詔封賞玄策,授散朝大夫。  

殺印度兵數萬,俘虜數萬,憑藉借來的幾千雜牌軍就平定了印度,這個英雄就是王玄策,一個非軍事專業出身的使節,一個在國外毫無根基的外交官,居然能夠完成這樣的壯舉。

實在是世界軍事歷史上不二的奇蹟。

2、李靖三千騎破突厥王庭

隋末唐初,突厥勢力十分強大,李淵太原起兵時,曾向突厥始畢可汗稱臣,以換取北方的相對安定。唐皇朝建立後,突厥自恃兵強馬壯,不斷舉兵南下侵擾。

在平定江南中功勳卓著的李靖被調到北方,反擊突厥。

武德八年(625)八月,突厥頡利可汗率十餘萬人越過石嶺,大舉進犯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唐高祖馬上命李靖為行軍總管,統率一萬多江淮兵駐守太谷,與幷州總管任瑰等迎擊敵人。

至貞觀三年(629)八月,唐太宗接受了代州都督張公瑾的建議,決定出擊突厥,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以張公瑾為副,發起了強大的軍事攻勢。

又任命幷州都督李績、華州刺史柴紹、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等為各道總管,統率十幾萬軍隊,分道出擊突厥。

貞觀四年正月,李靖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冒著嚴寒,從馬邑(今山西朔縣)出發,向惡陽嶺挺進。頡利可汗萬萬沒有想到唐軍會突如其來,兵將相顧,無不大驚失色。

他們判定:如果唐兵不傾國而來,李靖決不會孤軍深入,於是“一日數驚”。

李靖探知這一消息,密令間諜離間其心腹,其親信康蘇密前來投降。李靖迅即進擊定襄,一舉攻入城內,俘獲了隋齊王楊暕之子楊正道及原煬帝蕭皇后,頡利可汗倉皇逃往磧口(今內蒙二連浩特西南)。

太宗高興地對大臣說:“李陵以步卒五千絕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書竹帛。靖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不久,頡利可汗被大同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擒獲,並送到京師,突厥從此宣告滅亡。

自隋朝以來,突厥是西北的強國。李靖等滅了突厥,不僅解除了唐朝西北邊境的禍患,而且也洗刷了唐高祖與太宗向突厥屈尊的恥辱。

因此,唐太宗頗有感慨地說:“朕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往來國家草創,突厥強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稱臣於頡利,朕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暫動偏師,無往不捷,單于稽顙,恥其雪乎!”


有書共讀

講一個笑死我的。

從前有這麼一個人,出生的時候不講究,腳先出來了,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生孩子一般都是頭先出來的,這孩子腳先出來,著實讓他娘遭了大罪,於是就不被親孃所待見。他還有個弟弟,親孃十分待見弟弟。他們家是有公爵之位等著繼承的,親孃總跟親爹說把位子給小兒子吧,好在親爹還靠譜,堅持把位子傳給了他。

等到他即位,親孃還不死心,總想搞事情,請求把小兒子分封出去,小兒子在封地擴張領土,準備造反,親孃還準備給他打開城門迎接他。後來小兒子失敗了,親孃被這個人給安置了起來,並且發誓說:“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沒過多久,這個人就後悔了,畢竟親孃啊。而且換句話說,一個為人主者,這麼著對待親孃,名聲也不好啊。

這時候有個官吏聽到了這個事,特意把貢品獻給這個人,這個人便賜給他飯食。這官吏吃飯的時候就把肉留著,這個人就問你這是做什麼。官吏就說啊:“小人有一個母親,我吃的東西她都吃過,只是從未吃過君王的肉羹,請讓我帶回去送給她吃。”這個人聽了就感傷啊,說:“你有娘可以孝敬,唉,唯獨我就沒有!”官吏就問怎麼說。這個人就把原因告知了,並且說自己後悔了。官吏就說:“您有什麼憂心的?只要掘地挖出泉水,整個隧道在隧道里相見,那誰還能說您違背誓言呢?”這人一聽也對啊,就聽從了官吏的話。

在隧道里,母子倆終於又相見了,這個人賦詩道:“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親孃出去後也賦詩說:“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yì,和樂的樣子)。”然後母子倆就和好了。

這個人因為腳先出生,叫寤生,也就是後來的鄭莊公,左傳開篇裡的鄭莊公,這個故事除了講了骨肉相殘的事,還告訴我們別輕易立flag,自己許下的諾言,跪著也得遵守呢。


看見流星呀

孔子有一學生叫子貢,他的一頓騷操作是真的騷:齊國要打魯國,孔子不樂意了,便派子貢去撮合,子貢一出,我擦嘞,這貨竟然把五個國家的命運全改變了,而吳國被越國給滅了,沒錯,就是越王勾踐滅吳那次,這貨功不可沒。

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齊國權臣田常為了升官發財,便要發兵攻打弱小的魯國,孔子一聽到這消息不開心了(魯國是孔子的祖國),寶寶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便派子貢去勸說田常。

子貢便到田常面前,子貢這貨就開始搞事情了,叫田常去攻打吳國,吳國好打!田常一聽,一萬句mmp從心裡走過去,卻不喜怒於形,直接反諷:“你小子有病吧,魯國弱小,吳國強大,你叫我打吳國?有這樣作死的嗎?”

子貢:“你傻呀!你圖的是什麼啊,是權力!你要立威啊!你攻打魯國,三下五除二就打下來了,大家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誰會因此高看你一眼啊,所以啊,你就該找個強國,這樣對耗起來,國家變弱,你的反對派也死得七零八落,這樣你的地位不就變高了麼?

田常一聽,對啊!可兵已經發出去了,總不能掉頭吧!子貢說,“你小子掉個屁頭啊,我去找吳國來救魯國,你小子先不要動手啊!”田常一聽,就即同意,先生你去吧!

子貢就屁顛屁顛地跑到吳王夫差面前,勸吳王救魯國,“大王,您不是要稱霸嗎?齊國這個國家太缺德了,以強欺弱,您快出手救魯國,這樣不就聲威大震了嗎?”

吳王夫差道:“你爸爸我忙的很,等我滅了鄰居越國再說吧!”子貢一聽,不行!“大王,等你滅了越國,這邊湯都沒剩了,魯國早被齊國啃得乾乾淨淨了!”

吳王夫差道,“爸爸我也沒辦法啊!越國就在那裡,我一出兵他就搞事情,那還得了。”子貢一聽,又道,“這樣吧,我去說服越王跟您一起去攻打魯國不就完事了?這樣他就不能搞事情了。”

吳王一聽,照啊!先生你快去,事成給你個紅包,讓你過個好年!

子貢便跑到越王勾踐這裡,這貨終於要開始了。此時的越王正臥薪嚐膽呢。

“越王,你想不想報仇啊!”

“想啊,當然想啊!”

“現在夫差想北上和齊國爭霸,你派一支部隊跟過去。

“你小子有病吧,讓我去幫吳王?要不你來嚐嚐我這蛇膽,保身健體的。”

“你聽我說完啊!是這樣的,夫差這次去爭霸,搞定齊國之後,肯定意猶未盡,又會順路和晉國爭霸,吳國勞師遠征,晉國以逸待勞,吳國肯定跪。吳國一跪,你就趁機襲擊吳國都城,這不就報仇了麼?

勾踐一聽,照啊,先生你真他那個人才呀!不多說,這個蛇膽我送你了!我沒舔過!子貢說,不用,不用,舉手之勞。

子貢就去吳王夫差那覆命。回家路上到了晉國,這貨上癮了,就跑到晉國國君說,吳國要和齊國打仗了,如果吳國打贏,就會來找晉國的麻煩,如果吳國打輸,越國肯定趁機作亂。所以無論吳國勝敗,晉國都應該做好戰爭準備。


之後的事情就如子貢所預料的一樣,齊國跟吳國打,齊國跪了,吳國就找晉國打,要開始稱霸之路,結果,晉國早有準備,吳國大敗。

晉國打贏後,更強大了,越國則趁機偷襲吳國,三千越甲吞了吳,連骨頭都不帶吐的。

子貢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不管你們服不服,反正我是服氣的。


李哥小粉絲

李廣利出去打匈奴(三萬騎兵),漢武帝讓李陵運糧,他請戰,武帝說沒馬了,他說自己就要本部5000步兵(荊楚勇士)吧啦吧啦……,武帝同意了,讓路德博配合他。讓他做牽制任務他不幹,他要直搗王庭,打了幾個勝仗後和單于遇上了。司馬遷寫他被匈奴單于領十幾萬打了幾天幾夜。戰敗,後撤,單于不想打了,管敢叛變,接著打,這時還有3000人,箭沒了,李陵秀操作,說要去殺單于,打了半天回來了,說“兵敗,死矣”,手下勸他投降,他不,接著跑,上馬跑,之後,副將戰死,手下死光,然後,然後,他投降了……這操作騷否。

漢書記載情況大約是這樣的,出塞,北行30日在浚稽山紮營,讓部下陳步樂回去報告漢武帝,武帝甚悅。然後遇上單于的3萬人(漢武中後期出兵最大的問題一直是找不到匈奴,結果李廣爺孫倆,總能出門遇到匈奴,還連消息都傳不出去),之後又召左右地兵8萬,向南且戰且退數日,近塞。然後單于怕有伏兵,管敢降匈奴,告單于虛實,再打,大喊李陵、韓延年(李陵副將,死在南越的韓千秋之子)投降,接著南退到一個山谷,50萬之箭射完了,棄了裝資重的車接著跑,傍晚他發飆出現這一幕,**昏後,陵便衣獨步出營,止左右:“毋隨我,丈夫一取單于耳!”良久,陵還,大息曰:“兵敗,死矣!”**(你猜他便衣出去幹啥),手下當然有“聰明人”勸他,淖野侯趙破奴被俘後逃歸皇帝依然重用它,投降不丟人,但是,他不投降,然後就是上面說的,命令手下各自跑,然後自己和韓延年騎著馬跑,然後隊友死光他投降。關鍵是然後,武帝問前面那個那個步樂,怎麼回事,步樂自殺。這個是李陵到最後都沒救兵的很關鍵的一點(步樂是漢武帝在李陵全軍覆沒前最後的消息來源),步樂之後為什麼就再也沒消息回來,你跑到浚稽山紮營後到的發生了什麼,遇見單于前你沒安排斥候啊,不會回去報告啊,單于都有空召左右八萬人了啊,最後都跑到近塞了,後方都沒得到消息,你這將軍怎麼當的(或者說迷路、失期是你家祖傳天賦麼難道)。也就是說司馬遷給李陵求情時大夥根本就不清楚,你好好的之前還報捷呢,怎麼潰兵逃回來就說你投降了,就這樣漢武帝還等了他一年多呢。這才是漢書記載的很詳細而司馬遷的記載很混亂的原因。

漢武帝對李陵真的很好了,看史書他也沒道理要和李廣利有矛盾,李廣利從大宛回師是他領兵出敦煌相迎(在古代迎接班師回朝的將軍是很體面的事)。李廣利絕對不是純草包,第一次攻大宛時他妹妹就死了,後來他弟弟因為與後宮有染被殺,領10萬烏合之眾從長安打到中亞這距離趕得上亞力山大東征了,後來領兵,除了最後一次後方巫蠱之禍原因只能死磕,其餘的仗也許打的不好看但也沒打過敗仗,他是親貴,但可能和很多人以為的形象是有區別的。以路德博的地位,漢武帝居然讓他協助李陵個小年輕,但最後他倆似乎就沒什麼聯繫,至少路德博的軍隊離他不遠(莫非和李廣一樣,花樣迷路麼)。到最後也是知道李陵投降後一年多後(一年多你傳不回消息啊),“族李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誅。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只是李陵家不是李廣的後代被都被殺,他在匈奴娶了公主了,李家也是外戚,李廣的一個孫女是太子的寵妃。還有另一個投降匈奴的衛律是因為前邊說的李廣利那個和後宮有染的弟弟李延年舉薦出使匈奴,結果李延年事發他投降匈奴)。


晝冕

答 | 獬執事

講一個最奇葩的侵略事件,對陣雙方是:意大利與清朝。自鴉片戰爭之後,清朝幾乎逢戰必敗,每次戰敗又幾乎必籤條約,每次籤條約又無外乎割地賠款。沒有辦法,弱國無外交,畢竟西方列強太強大了。但是有沒有列外呢?有。在這一次事件中,清帝國狠狠地diss了當時歐洲的“大強國”意大利,有力地維護了國家領土主權與外交尊嚴。這一次事件,就是“三門灣事件”。

一般來說,列強侵略弱國的標準姿勢是“不服就打,打到你服”。然而在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意大利對清朝採取的侵略政策卻是“不服就吹,吹到你煩”。故事是這樣開始的:19世紀末,清朝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後國威掃地,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這裡的列強不僅僅是西方列強了,還有東方新崛起的日本。這時候意大利著急了:前段時間打非洲弱國埃塞俄比亞沒打過,現在好不容易在亞洲出現了一個看似更弱的國家,我也要去欺負。意大利人在清朝海岸線轉了一圈,看三門灣還沒有人佔,於是向清朝提交了照會,要租浙江三門灣以用作海軍基地。為了震懾清朝,意大利還派了三艘軍艦駛入三門灣:你不租,我可要打了啊!

清朝雖弱,但不傻。清朝官員們已經不是那個對世界形勢一無所知的書生了,他們早就知道,意大利是歐洲列強中最弱的一環,如果連意大利的要求都不拒絕,那清朝真要萬劫不復了。於是清朝做了一個極為挑釁的舉動:將意大利交的照會文書原封不動地退了回去,連拆封都沒拆。

同時,清朝也分析了意大利無力挑起戰爭的原因:一、湊不出軍費也運不起軍隊。二、沒有殖民地,也就沒有針對軍隊的供給點和打仗的前沿陣地。三、就算意大利僥倖打了還打贏了,他也守不住……

清朝官員想得沒錯,意大利是真不敢開打。為了挽回面子,意大利公使好話說盡:我們和英國、法國、德國一樣也是歐洲六大強國!我們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羅馬帝國你知道不?統一過地中海的那個……什麼?地中海你不知道?那我們還是天主教中心!天主教人可多了……我們不要三門灣了,要一個海軍加煤站就可以啊!

清朝官員十分感動,然後再一次拒絕了意大利人的請求。理由是:你們又沒有海軍(當時傳言意大利的軍艦都是租來的,不敢打),要啥海軍加煤站?


亞歐研究寮

比如,綠帽子的來歷——不僅有板有眼,還有歷史依據!

很難相信,這個說法不僅出自古代、還有理有據,極其有意思!

主人公是齊莊公

作為牛人齊桓公的先祖,在位期間完成小霸,一時間瀟灑無敵。只是,我們的齊莊公,雖然武功卓著,是一代中興之王,卻也有汙點

那就是,他竟然因為調戲人妻,而死於非命

並且成功的發明“綠帽子”這一說法,成為給人戴帽子幫的創始人兼鼻祖

故事要從很久以前說起,那個時候的齊莊公還是太子,而且由於他爹不待見他,甚至被廢掉了。但是有一個大臣無私的幫助了他,那就是崔杼。崔杼幫他出掉對手並順利上位,為了感謝這個鞍前馬後的二把手,齊莊公封其為相國

講道理,君臣二人應該手拉手過上幸福的生活才是...

只是,手是拉了,只不過是拉的是崔杼老婆的手!!!

崔杼這老婆以前是個寡婦,因為長得美被崔杼相中,便娶了回來

然而人妻痴漢齊莊公竟然看上了這個二婚女人,這可怎麼辦呢?

借用古人說的話,鋤頭揮的好,沒有牆角挖不倒!於是齊莊公開始了自己的苦苦追求

奔波於皇宮和崔杼家中的齊莊公,沒有電視劇中男二跟女一的糾結與無奈,而是幸福的走在了一起!!!

此事被崔杼知道了,但是由於當時還沒戴帽子(說法還沒出現)所以崔杼也就沒當回事

直到綠帽子說法的出現,讓崔杼下決心報復一下

一次齊莊公去崔杼家鬼混後,竟然把崔杼的一頂綠色的帽子帶回來了。

關鍵是,你浪都浪了,意猶未盡自己慢慢回味就算了,可是他竟然將這頂綠帽子賞賜給了別人

明目張膽,明目張膽啊!!!

明白過來的崔杼,很是傷心

自己的綠帽子被別人拿走不說,還特麼送人了。這口氣咽不下去,惡向膽邊生的崔杼決定搞事情

恰逢莒國領導人到齊國進行友好訪問,齊莊公很開心,不僅設宴款待還拉著自己的員工陪酒助興,而崔杼沒去!

喝完小酒,色膽包天的齊莊公準備去崔杼家浪一浪

在崔杼家中,他竟然抱著柱子唱歌(拊楹而歌)。躲在角落裡的崔杼,感覺自己的頭髮都要變成綠色的了,再也忍不了了。

事先埋伏好的捉姦武士一擁而出,把浪的冒煙的齊莊公圍在了中間

酒醒了大半的齊莊公,帶著一絲磕巴說道:“呃,閣下放過寡人吧...寡人、寡人再也不敢了”

這些手持兇器的悍匪們拒絕了他的請求。齊莊公又說:這事兒就這麼算了吧。我給錢,給錢還不行嘛,然後咱們交個朋友,沒事來宮裡做客嘛?

齊莊公的熱臉依然貼上了冰冷的屁股

無奈之下,齊莊公竟然鼓起勇氣說要自殺謝罪。可是面前的這幫職業打手們仍然不動心

“老闆吩咐了,打死你個龜孫,想死沒那麼容易!”

齊莊公決定跑路,跳上高牆,本想縱身一躍,突然發覺臀力減弱,猛地一疼摔了下來(竟然被射中了),倒在地上的齊莊公,隨即被一頓亂捶,然後一命嗚呼

堂堂國君,跑到屬下家門口公然調戲人妻就算了,結果還浪歪歪的給人唱歌,

你唱歌、搞px、給人戴綠帽就算了

結果、結果,不僅讓人家老公抓個正著,還安排了殺手要置你於死地。一代國君,活活被打死,也是嗶了狗

雖然他的死很可笑,也令人驚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留給了我們太多的啟示

比如,浪聲浪氣的抱著柱子唱歌賣萌耍賤,有時候很有市場卻也更遭人憤恨

給人家戴綠帽子,要偷偷的戴,否則容易有人身安危

最後,戴綠帽不算完,還一心想著人家頭髮都變綠的人,基本沒有什麼好下場



置身黑白的精彩

歷史上還真有這種操作!他操縱了一個時代!

我要說的這個牛人,大家肯定都聽說過,這個牛人有多牛?我覺著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著!什麼秦皇漢武,什麼唐宗宋祖,我覺著在他面前都遜色三分!甚至我都懷疑他是個穿越者!他牛到什麼程度,他的學生都是那個時代的大牛人!

他就是:鬼谷子

這老先生沒人知道他生麼時候出生父母是誰這還不算奇怪,最奇怪的是沒人知道他什麼時候死的,而且通過傳說中他徒弟分佈的時間段來看,這老先生活的時間是真長,按時間跨度來看得有一百幾十年!這老先生可是真能活!有傳言說都昇天成仙了!

這老先生學識之淵博,真是深不可測,看看各個行業對他的稱呼就知道他有多牛!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怎麼樣,夠牛吧!

他更牛的地方,通過他徒弟影響戰國時代甚至後來中華民族的歷史走向!來看看他這些大咖徒弟傳說中都有誰: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李斯、呂不韋、白起、李牧、王翦、甘茂、樂毅、毛遂、趙奢、李悝、徐福等等,這些徒弟隨便一個都是一等一的牛人吧!據說連秦始皇都跟這老先生請教過益壽延年,長生不老之術!這些還都是入世的,估計很多沒被歷史記載的也挺牛的,比如學醫呀,搞哲學呀,算卦占卜看風水的,玩數學的呀等等(我瞎猜的,哈哈)!

一個人一旦手上有兩把刷子,就會被稱之為家。鬼谷子老先生精通百家學問,我們來看看他都是什麼家:縱橫家的鼻祖,是著名的道家、思想家、謀略家、兵家、陰陽家、外交家、語言學家、法家、名家、發明家、醫學家,更是偉大的教育家!!!

太牛了!太牛了!太牛了!歷史上還有這種神之般的操作!

用一句話評價:怎一個牛字了得!!!


沐風雨雪

易牙烹子

相傳在古代有一個吃人肉的國家,叫做啖人國。他們有種重口味的習俗就是把第一個孩子給烹飪了吃,這波操作簡直是喪盡天良。

齊桓公是一個資深的“美食家”,好各種口味的黑暗料理。這不他手下第一廚師易牙就為了滿足齊桓公的口欲,就仿效啖人國的習俗把自己的孩子烹飪了獻給齊桓公吃了,這種操作真是古今鮮有。

天子一娶九女制

在先秦時期,有這麼一種婚嫁方式,稱為天子一娶九女制。意思是娶一人過來,順便還接收附帶過來的滕,所以一般正娶一個女子會附帶多個女子過來(如該女子的妹妹或者侄女侍女等等)。

而貴族家的自己養的奴隸女子則被稱為妾,是一個可以被自由處置的存在。所以說外多曠男,內多所謂怨女,就是從這時候有了所謂的苗頭。不過秦朝建立之後,一娶九女制這種操作也就慢慢的淡出了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