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还有这种操作”的例子?

秦长彬

历史上的骚操作有很多,今天我们就谈谈晋武帝司马炎的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骚操作——当然,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享受人间美色。

↑司马炎好色之名堪创记录↑

晋武帝司马炎初登帝位时,锐意发展国力,创下了“太康之治”的美好传说,然而财富积攒够了之后,司马炎变了。

灭掉吴国,统一天下,晋武帝司马炎达到了人生巅峰,然而他却从吴国末帝孙皓那里学来了穷奢极欲,不,应该说是司马炎终于露出了真实的嘴脸。

司马炎登基之初,他的老婆杨艳性格泼辣,“性狭隘”,把司马炎收拾的服服帖帖的,司马炎那颗荡漾的春心不得不长久压抑。

公元274年杨皇后病重不治,司马炎终于解放了。

↑皇后杨艳能够镇得住司马炎↑

于是他开始了他的表演:

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此时的杨皇后应该是已经病重不起了,司马炎马上开始他的全国选美大赛,《晋书》记载:“博选良家以充后宫,先下书禁天下嫁娶,使宦者使使车,给驺骑,驰传州郡。名家盛族子女多败衣瘁貌以避之。”

看到没有,什么是创意!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上,让全国停止婚嫁,就为了选择貌美如花的女子为妃,恐怕只有司马炎能做得出来了,这家伙估计有严重的处女癖,但其实他也好人妻。

这顿全国选美的操作,给他的后宫带来了五千多名美女。

公元280年,晋灭吴,次年,司马炎下诏把吴国末代帝王孙皓的妻妾五千余人纳入自己的后宫,这样司马炎的后宫美女的数量高达一万多人。

↑羊车望幸,简直是行为艺术↑

我们给司马炎算算账,公元281年的时候,司马炎45岁了,假如他能活70岁,也就是还有25年,9125天可活,那他要想把这一万多名美女都临幸一次,每天至少要不重复的临幸一人。

实际上,司马炎于公元290年去世,也就是说,他也就享受了十六年的艳福(从公元274年算起),他只有宝贵的5800多天,每天临幸两个美女,差不多死的时候能够把这一万多名美女全部轮一遍。

然而,司马炎不可能有这么强的身子骨。如此看来,司马炎恐怕是变态的收集癖狂人,专门收集美女。

可人家司马炎却想到了一个好玩的办法,他每天都会坐上一辆羊车,然后任由羊车漫无目的的在后宫游走,羊最后停在哪位美女的房间前,司马炎今晚就临幸这个女子。

有的美女心机深沉,想出一个办法,将竹叶子插在门口,地上洒上许多盐汁。因为羊喜欢吃竹叶,又喜欢吃咸的东西,就会停下来不走。如此一顿逆向操作,这些美女就得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宠幸。

↑司马炎完全是及时享乐,不管身后事的主儿↑

司马炎不但好色达到了超高境界,还特别喜欢另外一个游戏:“君臣赛富”。在他的以身作则和榜样作用下,晋朝的高官显贵们纷纷开始一系列斗富操作。

大臣何曾,历任晋朝太傅,太宰和太保,此人对美色不感兴趣,只对美食有瘾,“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者”,就连晋武帝司马炎,除了朝会中的宴会之外,私下的饮食都是向何曾要来的,因为何曾吃的美食不但价格昂贵,还很特别。

何曾的儿子何劭,骄奢更超过其父,“一日之供,以钱二万为限”,还必须要吃“四方畛异”。

王恺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母舅,曾和当时的首富石崇斗富,双方给后世人表演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

王恺家中用饭和饴糖水来洗锅,石崇就让家里厨房把蜡烛当柴烧;

王恺在他家门前的大路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石崇就用更贵重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

↑王恺石崇斗富,丢人丢到了史册↑

王恺只好向晋武帝司马炎寻求场外求助,司马炎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王恺得意洋洋的把珊瑚树拿给石崇看,石崇看了一眼,用铁如意把珊瑚树给咋了,王恺大怒,石崇却说:“不足多恨,今还卿”,命人把自家收藏的珊瑚树拿出来,其中高三四尺的珊瑚树就有六七株,就没有比王恺这颗珊瑚树更小的。

要问首富石崇先生的钱从哪来的,答案是全是抢劫各地商旅抢来的,杀人越货,家常便饭。当然,他最后也没有好下场,得罪了孙秀,孙秀诬告石崇参与谋反后,石崇被诛杀。

有如此君臣,晋朝不早亡没天理。


我见青史多妩媚

一、曾参休妻

孔子有一个弟子曾参特别遵守吃饭的规定,有一天,他的老婆煮了几个梨给他吃,其中有一个梨没有煮熟,曾参一怒之下就把妻子给休掉了。。。

“曾子后母遇之无恩,而(曾参)供养不衰。及其妻以蒸梨不熟,因出(休弃)之。人曰:‘非七出也。’曾子曰:‘蒸梨小物(小事)尔,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遂出之,终身不再娶。”--《曾子·外篇三省》

、郑灵公

郑灵公(?—前605年),春秋时郑国第十二任第十位君主,公元前605年即位。

郑灵公元年(公元前605年)春天,楚国人向郑灵公进献一只鼋(yuán)。灵公刚刚即位,收到这样一份礼物,于是就很高兴的命令厨子做鼋羹来尝尝。

郑国的大夫公子宋有个特异功能,只要他的食指一动,今天就能吃到好吃的。这个公子宋和另外一个大臣子家刚好有事来找郑灵公,走到宫殿门口公子宋的食指就开始动起来了,于是公子宋哈哈一笑对子家说:我每次食指一动,就说明今天有美食可以吃,今天我两肯定又赶上美食了。

食指大动

两人郑灵公那儿一看,果然,灵公正要喝鼋羹汤。于是子家和公子宋相视而笑。灵公问二人笑什么。他们就把刚才食指大动的情况跟郑灵公讲了。

灵公一听,心想还有这事?于是郑灵公请在座的大臣都喝汤,但就是没有公子宋的份!

公子宋说你不让我吃,我偏要吃,于是就蘸了一指头鼋羹,尝了尝味道便扬长而去!下不来台的郑灵公更加生气,于是决定要杀了公子宋。结果公子宋先联合大臣把灵公给杀了。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於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左传·宣公四年》

其实要是郑灵公稍微长点心,完全可以避免这件美食引发的惨案的。

三、华元

就在两年前,宋国与郑国作战,宋国主将华元杀羊炖汤,慰劳将士,独独遗漏了他的战车司机羊斟。羊斟就怀恨在心,于是等到两军交锋之际,他就开着指挥车离开部队直接投奔郑军阵地,结果主帅华元被俘,宋军一败涂地。--《左传·宣公二年》

不过,后面的人也没有从郑灵公这里吸取教训。郑灵公可以瞑目了。。。

四、中山君

《战国策·中山策》记载,中山国的国君大宴宾客,司马子期在座,席间中山君为宾客们分食羊羹,但是“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没有分到。于是他一怒之下跑到楚国,劝说楚王攻打中山。中山君“以一杯羊羹亡国”。

这几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饭桌上一定要讲公平,做到人人有饭吃。要是无意或者有意遗漏了某人的话,有可能会死人,严重的话还会亡国了!


以史为鉴

1.一人灭一国

历史上,唐朝有一个很牛逼的人叫王玄策,是河南洛阳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外交官,大唐周边葱岭南有国名叫天竺,现在改叫印度,唐初,印度半岛最强大的中印度统一了印度半岛建立了摩揭陀帝国,并很快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2000人马半路伏击了出使的队伍,除王玄策、蒋师仁外从骑皆遇难,王玄策被擒扣押。

后来,王玄策、蒋师仁寻机逃脱,发誓要灭绝印度,以雪使者被杀之耻!

两人于是策马北上,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来到了尼泊尔。

在尼泊尔,王玄策与尼泊尔王谈判,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得7000骑兵,同时还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1200名精锐骑兵(当时吐蕃王松赞干布分别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大唐帝国的文成公主为皇后)。

人马总数接近一万。并自命为总管、命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印度“火牛阵”一仗击溃印度数万象军。

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云梯、抛石车、火攻,狠攻月余。

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  

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印度,并发誓要尽灭印度。

而印度兵将与唐军(算是外籍军团)一接触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印度,求得东印度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招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唐军。

玄策、师仁设分兵用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

最后,阿罗顺那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也被蒋师仁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印度灭亡!  

由于东印度援助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国,王玄策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太宗皇帝大喜,下诏封赏玄策,授散朝大夫。  

杀印度兵数万,俘虏数万,凭借借来的几千杂牌军就平定了印度,这个英雄就是王玄策,一个非军事专业出身的使节,一个在国外毫无根基的外交官,居然能够完成这样的壮举。

实在是世界军事历史上不二的奇迹。

2、李靖三千骑破突厥王庭

隋末唐初,突厥势力十分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皇朝建立后,突厥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

在平定江南中功勋卓著的李靖被调到北方,反击突厥。

武德八年(625)八月,突厥颉利可汗率十余万人越过石岭,大举进犯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唐高祖马上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统率一万多江淮兵驻守太谷,与并州总管任瑰等迎击敌人。

至贞观三年(629)八月,唐太宗接受了代州都督张公瑾的建议,决定出击突厥,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发起了强大的军事攻势。

又任命并州都督李绩、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为各道总管,统率十几万军队,分道出击突厥。

贞观四年正月,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冒着严寒,从马邑(今山西朔县)出发,向恶阳岭挺进。颉利可汗万万没有想到唐军会突如其来,兵将相顾,无不大惊失色。

他们判定:如果唐兵不倾国而来,李靖决不会孤军深入,于是“一日数惊”。

李靖探知这一消息,密令间谍离间其心腹,其亲信康苏密前来投降。李靖迅即进击定襄,一举攻入城内,俘获了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正道及原炀帝萧皇后,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碛口(今内蒙二连浩特西南)。

太宗高兴地对大臣说:“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喋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不久,颉利可汗被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擒获,并送到京师,突厥从此宣告灭亡。

自隋朝以来,突厥是西北的强国。李靖等灭了突厥,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而且也洗刷了唐高祖与太宗向突厥屈尊的耻辱。

因此,唐太宗颇有感慨地说:“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来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


有书共读

讲一个笑死我的。

从前有这么一个人,出生的时候不讲究,脚先出来了,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生孩子一般都是头先出来的,这孩子脚先出来,着实让他娘遭了大罪,于是就不被亲娘所待见。他还有个弟弟,亲娘十分待见弟弟。他们家是有公爵之位等着继承的,亲娘总跟亲爹说把位子给小儿子吧,好在亲爹还靠谱,坚持把位子传给了他。

等到他即位,亲娘还不死心,总想搞事情,请求把小儿子分封出去,小儿子在封地扩张领土,准备造反,亲娘还准备给他打开城门迎接他。后来小儿子失败了,亲娘被这个人给安置了起来,并且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没过多久,这个人就后悔了,毕竟亲娘啊。而且换句话说,一个为人主者,这么着对待亲娘,名声也不好啊。

这时候有个官吏听到了这个事,特意把贡品献给这个人,这个人便赐给他饭食。这官吏吃饭的时候就把肉留着,这个人就问你这是做什么。官吏就说啊:“小人有一个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吃过,只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这个人听了就感伤啊,说:“你有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官吏就问怎么说。这个人就把原因告知了,并且说自己后悔了。官吏就说:“您有什么忧心的?只要掘地挖出泉水,整个隧道在隧道里相见,那谁还能说您违背誓言呢?”这人一听也对啊,就听从了官吏的话。

在隧道里,母子俩终于又相见了,这个人赋诗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亲娘出去后也赋诗说:“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yì,和乐的样子)。”然后母子俩就和好了。

这个人因为脚先出生,叫寤生,也就是后来的郑庄公,左传开篇里的郑庄公,这个故事除了讲了骨肉相残的事,还告诉我们别轻易立flag,自己许下的诺言,跪着也得遵守呢。


看见流星呀

孔子有一学生叫子贡,他的一顿骚操作是真的骚:齐国要打鲁国,孔子不乐意了,便派子贡去撮合,子贡一出,我擦嘞,这货竟然把五个国家的命运全改变了,而吴国被越国给灭了,没错,就是越王勾践灭吴那次,这货功不可没。

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齐国权臣田常为了升官发财,便要发兵攻打弱小的鲁国,孔子一听到这消息不开心了(鲁国是孔子的祖国),宝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便派子贡去劝说田常。

子贡便到田常面前,子贡这货就开始搞事情了,叫田常去攻打吴国,吴国好打!田常一听,一万句mmp从心里走过去,却不喜怒于形,直接反讽:“你小子有病吧,鲁国弱小,吴国强大,你叫我打吴国?有这样作死的吗?”

子贡:“你傻呀!你图的是什么啊,是权力!你要立威啊!你攻打鲁国,三下五除二就打下来了,大家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谁会因此高看你一眼啊,所以啊,你就该找个强国,这样对耗起来,国家变弱,你的反对派也死得七零八落,这样你的地位不就变高了么?

田常一听,对啊!可兵已经发出去了,总不能掉头吧!子贡说,“你小子掉个屁头啊,我去找吴国来救鲁国,你小子先不要动手啊!”田常一听,就即同意,先生你去吧!

子贡就屁颠屁颠地跑到吴王夫差面前,劝吴王救鲁国,“大王,您不是要称霸吗?齐国这个国家太缺德了,以强欺弱,您快出手救鲁国,这样不就声威大震了吗?”

吴王夫差道:“你爸爸我忙的很,等我灭了邻居越国再说吧!”子贡一听,不行!“大王,等你灭了越国,这边汤都没剩了,鲁国早被齐国啃得干干净净了!”

吴王夫差道,“爸爸我也没办法啊!越国就在那里,我一出兵他就搞事情,那还得了。”子贡一听,又道,“这样吧,我去说服越王跟您一起去攻打鲁国不就完事了?这样他就不能搞事情了。”

吴王一听,照啊!先生你快去,事成给你个红包,让你过个好年!

子贡便跑到越王勾践这里,这货终于要开始了。此时的越王正卧薪尝胆呢。

“越王,你想不想报仇啊!”

“想啊,当然想啊!”

“现在夫差想北上和齐国争霸,你派一支部队跟过去。

“你小子有病吧,让我去帮吴王?要不你来尝尝我这蛇胆,保身健体的。”

“你听我说完啊!是这样的,夫差这次去争霸,搞定齐国之后,肯定意犹未尽,又会顺路和晋国争霸,吴国劳师远征,晋国以逸待劳,吴国肯定跪。吴国一跪,你就趁机袭击吴国都城,这不就报仇了么?

勾践一听,照啊,先生你真他那个人才呀!不多说,这个蛇胆我送你了!我没舔过!子贡说,不用,不用,举手之劳。

子贡就去吴王夫差那复命。回家路上到了晋国,这货上瘾了,就跑到晋国国君说,吴国要和齐国打仗了,如果吴国打赢,就会来找晋国的麻烦,如果吴国打输,越国肯定趁机作乱。所以无论吴国胜败,晋国都应该做好战争准备。


之后的事情就如子贡所预料的一样,齐国跟吴国打,齐国跪了,吴国就找晋国打,要开始称霸之路,结果,晋国早有准备,吴国大败。

晋国打赢后,更强大了,越国则趁机偷袭吴国,三千越甲吞了吴,连骨头都不带吐的。

子贡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不管你们服不服,反正我是服气的。


李哥小粉丝

李广利出去打匈奴(三万骑兵),汉武帝让李陵运粮,他请战,武帝说没马了,他说自己就要本部5000步兵(荆楚勇士)吧啦吧啦……,武帝同意了,让路德博配合他。让他做牵制任务他不干,他要直捣王庭,打了几个胜仗后和单于遇上了。司马迁写他被匈奴单于领十几万打了几天几夜。战败,后撤,单于不想打了,管敢叛变,接着打,这时还有3000人,箭没了,李陵秀操作,说要去杀单于,打了半天回来了,说“兵败,死矣”,手下劝他投降,他不,接着跑,上马跑,之后,副将战死,手下死光,然后,然后,他投降了……这操作骚否。

汉书记载情况大约是这样的,出塞,北行30日在浚稽山扎营,让部下陈步乐回去报告汉武帝,武帝甚悦。然后遇上单于的3万人(汉武中后期出兵最大的问题一直是找不到匈奴,结果李广爷孙俩,总能出门遇到匈奴,还连消息都传不出去),之后又召左右地兵8万,向南且战且退数日,近塞。然后单于怕有伏兵,管敢降匈奴,告单于虚实,再打,大喊李陵、韩延年(李陵副将,死在南越的韩千秋之子)投降,接着南退到一个山谷,50万之箭射完了,弃了装资重的车接着跑,傍晚他发飙出现这一幕,**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你猜他便衣出去干啥),手下当然有“聪明人”劝他,淖野侯赵破奴被俘后逃归皇帝依然重用它,投降不丢人,但是,他不投降,然后就是上面说的,命令手下各自跑,然后自己和韩延年骑着马跑,然后队友死光他投降。关键是然后,武帝问前面那个那个步乐,怎么回事,步乐自杀。这个是李陵到最后都没救兵的很关键的一点(步乐是汉武帝在李陵全军覆没前最后的消息来源),步乐之后为什么就再也没消息回来,你跑到浚稽山扎营后到的发生了什么,遇见单于前你没安排斥候啊,不会回去报告啊,单于都有空召左右八万人了啊,最后都跑到近塞了,后方都没得到消息,你这将军怎么当的(或者说迷路、失期是你家祖传天赋么难道)。也就是说司马迁给李陵求情时大伙根本就不清楚,你好好的之前还报捷呢,怎么溃兵逃回来就说你投降了,就这样汉武帝还等了他一年多呢。这才是汉书记载的很详细而司马迁的记载很混乱的原因。

汉武帝对李陵真的很好了,看史书他也没道理要和李广利有矛盾,李广利从大宛回师是他领兵出敦煌相迎(在古代迎接班师回朝的将军是很体面的事)。李广利绝对不是纯草包,第一次攻大宛时他妹妹就死了,后来他弟弟因为与后宫有染被杀,领10万乌合之众从长安打到中亚这距离赶得上亚力山大东征了,后来领兵,除了最后一次后方巫蛊之祸原因只能死磕,其余的仗也许打的不好看但也没打过败仗,他是亲贵,但可能和很多人以为的形象是有区别的。以路德博的地位,汉武帝居然让他协助李陵个小年轻,但最后他俩似乎就没什么联系,至少路德博的军队离他不远(莫非和李广一样,花样迷路么)。到最后也是知道李陵投降后一年多后(一年多你传不回消息啊),“族李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只是李陵家不是李广的后代被都被杀,他在匈奴娶了公主了,李家也是外戚,李广的一个孙女是太子的宠妃。还有另一个投降匈奴的卫律是因为前边说的李广利那个和后宫有染的弟弟李延年举荐出使匈奴,结果李延年事发他投降匈奴)。


昼冕

答 | 獬执事

讲一个最奇葩的侵略事件,对阵双方是:意大利与清朝。自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几乎逢战必败,每次战败又几乎必签条约,每次签条约又无外乎割地赔款。没有办法,弱国无外交,毕竟西方列强太强大了。但是有没有列外呢?有。在这一次事件中,清帝国狠狠地diss了当时欧洲的“大强国”意大利,有力地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与外交尊严。这一次事件,就是“三门湾事件”。

一般来说,列强侵略弱国的标准姿势是“不服就打,打到你服”。然而在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意大利对清朝采取的侵略政策却是“不服就吹,吹到你烦”。故事是这样开始的:19世纪末,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国威扫地,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里的列强不仅仅是西方列强了,还有东方新崛起的日本。这时候意大利着急了:前段时间打非洲弱国埃塞俄比亚没打过,现在好不容易在亚洲出现了一个看似更弱的国家,我也要去欺负。意大利人在清朝海岸线转了一圈,看三门湾还没有人占,于是向清朝提交了照会,要租浙江三门湾以用作海军基地。为了震慑清朝,意大利还派了三艘军舰驶入三门湾:你不租,我可要打了啊!

清朝虽弱,但不傻。清朝官员们已经不是那个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的书生了,他们早就知道,意大利是欧洲列强中最弱的一环,如果连意大利的要求都不拒绝,那清朝真要万劫不复了。于是清朝做了一个极为挑衅的举动:将意大利交的照会文书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连拆封都没拆。

同时,清朝也分析了意大利无力挑起战争的原因:一、凑不出军费也运不起军队。二、没有殖民地,也就没有针对军队的供给点和打仗的前沿阵地。三、就算意大利侥幸打了还打赢了,他也守不住……

清朝官员想得没错,意大利是真不敢开打。为了挽回面子,意大利公使好话说尽:我们和英国、法国、德国一样也是欧洲六大强国!我们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罗马帝国你知道不?统一过地中海的那个……什么?地中海你不知道?那我们还是天主教中心!天主教人可多了……我们不要三门湾了,要一个海军加煤站就可以啊!

清朝官员十分感动,然后再一次拒绝了意大利人的请求。理由是:你们又没有海军(当时传言意大利的军舰都是租来的,不敢打),要啥海军加煤站?


亚欧研究寮

比如,绿帽子的来历——不仅有板有眼,还有历史依据!

很难相信,这个说法不仅出自古代、还有理有据,极其有意思!

主人公是齐庄公

作为牛人齐桓公的先祖,在位期间完成小霸,一时间潇洒无敌。只是,我们的齐庄公,虽然武功卓著,是一代中兴之王,却也有污点

那就是,他竟然因为调戏人妻,而死于非命

并且成功的发明“绿帽子”这一说法,成为给人戴帽子帮的创始人兼鼻祖

故事要从很久以前说起,那个时候的齐庄公还是太子,而且由于他爹不待见他,甚至被废掉了。但是有一个大臣无私的帮助了他,那就是崔杼。崔杼帮他出掉对手并顺利上位,为了感谢这个鞍前马后的二把手,齐庄公封其为相国

讲道理,君臣二人应该手拉手过上幸福的生活才是...

只是,手是拉了,只不过是拉的是崔杼老婆的手!!!

崔杼这老婆以前是个寡妇,因为长得美被崔杼相中,便娶了回来

然而人妻痴汉齐庄公竟然看上了这个二婚女人,这可怎么办呢?

借用古人说的话,锄头挥的好,没有墙角挖不倒!于是齐庄公开始了自己的苦苦追求

奔波于皇宫和崔杼家中的齐庄公,没有电视剧中男二跟女一的纠结与无奈,而是幸福的走在了一起!!!

此事被崔杼知道了,但是由于当时还没戴帽子(说法还没出现)所以崔杼也就没当回事

直到绿帽子说法的出现,让崔杼下决心报复一下

一次齐庄公去崔杼家鬼混后,竟然把崔杼的一顶绿色的帽子带回来了。

关键是,你浪都浪了,意犹未尽自己慢慢回味就算了,可是他竟然将这顶绿帽子赏赐给了别人

明目张胆,明目张胆啊!!!

明白过来的崔杼,很是伤心

自己的绿帽子被别人拿走不说,还特么送人了。这口气咽不下去,恶向胆边生的崔杼决定搞事情

恰逢莒国领导人到齐国进行友好访问,齐庄公很开心,不仅设宴款待还拉着自己的员工陪酒助兴,而崔杼没去!

喝完小酒,色胆包天的齐庄公准备去崔杼家浪一浪

在崔杼家中,他竟然抱着柱子唱歌(拊楹而歌)。躲在角落里的崔杼,感觉自己的头发都要变成绿色的了,再也忍不了了。

事先埋伏好的捉奸武士一拥而出,把浪的冒烟的齐庄公围在了中间

酒醒了大半的齐庄公,带着一丝磕巴说道:“呃,阁下放过寡人吧...寡人、寡人再也不敢了”

这些手持凶器的悍匪们拒绝了他的请求。齐庄公又说:这事儿就这么算了吧。我给钱,给钱还不行嘛,然后咱们交个朋友,没事来宫里做客嘛?

齐庄公的热脸依然贴上了冰冷的屁股

无奈之下,齐庄公竟然鼓起勇气说要自杀谢罪。可是面前的这帮职业打手们仍然不动心

“老板吩咐了,打死你个龟孙,想死没那么容易!”

齐庄公决定跑路,跳上高墙,本想纵身一跃,突然发觉臀力减弱,猛地一疼摔了下来(竟然被射中了),倒在地上的齐庄公,随即被一顿乱捶,然后一命呜呼

堂堂国君,跑到属下家门口公然调戏人妻就算了,结果还浪歪歪的给人唱歌,

你唱歌、搞px、给人戴绿帽就算了

结果、结果,不仅让人家老公抓个正着,还安排了杀手要置你于死地。一代国君,活活被打死,也是哔了狗

虽然他的死很可笑,也令人惊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

比如,浪声浪气的抱着柱子唱歌卖萌耍贱,有时候很有市场却也更遭人愤恨

给人家戴绿帽子,要偷偷的戴,否则容易有人身安危

最后,戴绿帽不算完,还一心想着人家头发都变绿的人,基本没有什么好下场



置身黑白的精彩

历史上还真有这种操作!他操纵了一个时代!

我要说的这个牛人,大家肯定都听说过,这个牛人有多牛?我觉着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着!什么秦皇汉武,什么唐宗宋祖,我觉着在他面前都逊色三分!甚至我都怀疑他是个穿越者!他牛到什么程度,他的学生都是那个时代的大牛人!

他就是:鬼谷子

这老先生没人知道他生么时候出生父母是谁这还不算奇怪,最奇怪的是没人知道他什么时候死的,而且通过传说中他徒弟分布的时间段来看,这老先生活的时间是真长,按时间跨度来看得有一百几十年!这老先生可是真能活!有传言说都升天成仙了!

这老先生学识之渊博,真是深不可测,看看各个行业对他的称呼就知道他有多牛!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怎么样,够牛吧!

他更牛的地方,通过他徒弟影响战国时代甚至后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来看看他这些大咖徒弟传说中都有谁: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李斯、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甘茂、乐毅、毛遂、赵奢、李悝、徐福等等,这些徒弟随便一个都是一等一的牛人吧!据说连秦始皇都跟这老先生请教过益寿延年,长生不老之术!这些还都是入世的,估计很多没被历史记载的也挺牛的,比如学医呀,搞哲学呀,算卦占卜看风水的,玩数学的呀等等(我瞎猜的,哈哈)!

一个人一旦手上有两把刷子,就会被称之为家。鬼谷子老先生精通百家学问,我们来看看他都是什么家:纵横家的鼻祖,是著名的道家、思想家、谋略家、兵家、阴阳家、外交家、语言学家、法家、名家、发明家、医学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

太牛了!太牛了!太牛了!历史上还有这种神之般的操作!

用一句话评价:怎一个牛字了得!!!


沐风雨雪

易牙烹子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吃人肉的国家,叫做啖人国。他们有种重口味的习俗就是把第一个孩子给烹饪了吃,这波操作简直是丧尽天良。

齐桓公是一个资深的“美食家”,好各种口味的黑暗料理。这不他手下第一厨师易牙就为了满足齐桓公的口欲,就仿效啖人国的习俗把自己的孩子烹饪了献给齐桓公吃了,这种操作真是古今鲜有。

天子一娶九女制

在先秦时期,有这么一种婚嫁方式,称为天子一娶九女制。意思是娶一人过来,顺便还接收附带过来的滕,所以一般正娶一个女子会附带多个女子过来(如该女子的妹妹或者侄女侍女等等)。

而贵族家的自己养的奴隶女子则被称为妾,是一个可以被自由处置的存在。所以说外多旷男,内多所谓怨女,就是从这时候有了所谓的苗头。不过秦朝建立之后,一娶九女制这种操作也就慢慢的淡出了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