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空間永不過時

有人說,四合院是舊時代三代同堂的產物

全家人口至少要8個以上才算適用,而現在都是小家庭了,普遍是三口之家或者二胎以後最多變成了四口之家,於是四合院太大,格局太死板,等級森嚴,已經過時了,不再適應新時代的具體情況。

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覺得也對呀,要不大家就住在高層裡面就好了,我自己也是,一直住高層,只要有4個房間,就可以滿足長期的居住需求,同時物業服務也還挺好,購物、上學都方便,市政設施也夠用。

而鄉下的大四合院,購物上學都不方便,上下水都要自己想辦法,挖井取水啊、建造化糞池啊什麼的,市政設施基本沒有,能通上電、有網絡就很滿足了。交通也是頭疼,距離城市太遠,道路條件差,路燈普遍沒有,從市裡面開車回去一趟,跟回到解放前一樣。

所以結論是四合院沒有前途。但是仔細想想,這說法有問題。

四合院空間永不過時

上圖為新民居最新的四合院酒店項目 位於湖南懷化

先說市政設施的問題,這是中國建成度還很低造成的。

雖然中國在交通幹線、城市建設等尖端領域已經領先世界,但是放眼廣袤的國土你就會發現,其實建成度很低,目測的話,還不及美國的20%。美國雖然人口比中國少很多,交通幹線也被中國超過,城市高樓也早已落後,但是整個國土的建成度之高,簡直令人髮指。

我這裡說的建成度,是指省道、縣道、村道、田間小路等密如蛛網的毛細血管,這些東西不打通,整個國家的活力還是起不來,生活質量還是很低。不說遠了,就說咱們的一線城市深圳吧,我居住的葵涌這個地方,沒有一條人行道是完整的,對,你沒看錯,一條完整的人行道都沒有,一條都沒有。

我相信你們家也一樣,全國34個省區我都走遍了,從市區開車出去只要半個小時,路邊上全是一望無際的蠻荒之地,國土利用率之低,嚇死人啊!

絕大多數的地方人行道、非機動車道都沒有一個完善的解決方案,現在僅僅是滿足了汽車的通行,占人口大多數的其他交通方式根本還沒有提上日程。想要在飯後去散個步?呵呵,除非你願意在公路上吃灰,否則大多數人都找不到一個好的去處。

我2015年在江西南昌的鄉村看到一次奇觀:晚飯後,當地村民成群結隊地圍繞一個街心花園散步,花園直徑50米左右,周圍是汽車道,有兩個水坑,人們走到這裡要跳過去,沒有路燈,汽車不時經過,揚起漫天塵土,遠光燈照得雪亮,大貨車的喇叭震天響,但是就這樣,也攔不住人民群眾散步的決心。他們就像驢推磨一樣繞著那個街心花園轉啊轉啊,人數眾多,場面宏大,令人歎為觀止。

公園不夠,綠化不夠,省道、縣道、村道都沒有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高速公路不允許摩托車、行人、電動車通行,世界第一也沒用。先說啊,我並不是要吐槽,國家才剛剛發展到這一步而已,吃飽飯才沒幾天,想多了也不合適對不對?

好了,如果你認同國土建成度還很低這個事實,那麼假如中國一直保持穩定增長,再過20年,30年,整個國土建成度逐漸趕上來,道路及其附屬設施趨於完善,公園遍佈全國,環境優美,空氣潔淨,那麼有一個新的現象你可能不一定會想到,那就是——

產業的均勻分佈。

就是說,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交通條件、居住條件都很好了,一些產業群就會開始朝著成本更低的地方轉移,比如深圳的設計行業吧,整個轉移到東莞或者惠州的哪個濱海片區裡面,設計師在這裡過著優質的生活,辦公面積大,停車也寬鬆,上學購物都方便,你覺得設計師們還會擠在苦逼的城市中心嗎?

哈哈,我告訴你,沒那麼傻的人。美國的中產階級下鄉是從二戰以後開始的,以前都擠在大城市裡面,後來有車了,鄉村條件改善了,於是不可阻擋地紛紛下鄉而去,頭都不回的你知道嗎,一下子就鋪滿了整個國土,誰願意每天在地鐵裡擠成照片?誰願意停車跟打仗一樣?最後只剩下金融、政府、企業總部等高端的服務型人員留在城市裡,還有就是年輕人和窮人了,有能力的,都去鄉下了。

這個時候,四合院可能就會成為一個令人心動的選擇。

土地政策終將鬆動

我也不知道從哪兒聽來的,逐步地釋放土地的紅利,是政府保持經濟增長的一個長期戰略,當人口紅利用盡、經濟增長乏力的時候,這項措施就會變得迫切,同時機場、公路、高鐵等大型公共設施趨於飽和的時候,再繼續嚴格地控制土地的流轉就變得不合時宜,由政府一家壟斷土地供給的局面也必然鬆動。

四合院空間的先進性

這個嘛,我在很多文章裡面已經提到過了,傳統四合院早就已經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頂級的居住模式,特點在於犧牲了一部分採光、通風、景觀的需求,更多地強調了秩序感、圍合感和安全感,而現代四合院通過和西方建築學的結合,有效地改善了四合院的採光、通風和景觀條件,增加了開放性,在各個方面的取捨之中取得了一個無與倫比的平衡狀態。

尤其是像新民居這樣的專業公司多年以來不懈地。。。哈哈硬廣哈哈。。。。最終把四合院的居住水平推向了極致,使其遠遠超越了現代別墅、宮殿式的豪宅和一般的鄉村民房,不僅造價平平,而且在空間趣味、藝術含量上一路高歌猛進,實在不是其他居住方式所能比擬的。

至於四合院到底好在哪兒,我就不細說了,請參見我們之前發佈的其他文章,有詳盡的敘述。

所以現在新民居的四合院居住質量甚至超過了我們參觀過的古代豪宅,建築空間被適當放寬了,採光通風景觀都大幅度改善,空調、熱水等設備已經全面普及,功能更加合理更加完備,個人隱私得到充分保障,動靜分區,乾溼分區,即使花較少的錢也能得到高級酒店和民宿的居住質量,另外在美學上、空間秩序、圍合感、靜謐感上又和傳統四合院一脈相承,那叫一個舒服啊。

今年年底的時候最新概念的新民居四合院將會陸續竣工,分別位於廊坊、滄州、醴陵、彌勒、萍鄉等地,到時候會分享大量圖片和視頻給大家,到底好不好,還是要看最終的效果對吧?

最後說一下家庭人口問題

我個人認為,最健康的家庭結構還是三代同堂,一方面現在人類壽命大大延長,老人在75歲之前身體尚可的時候可以幫助年輕人帶小孩,允許年輕人有機會為事業而奮鬥,同時也解決了養老問題。另外,很少人想到的是——跨年代的生活智慧得以傳承,節省了太多不必要的試錯。老年人一輩子的生活經驗也不是一無是處對吧?只要你細心地觀察,總有價值在其中。

四合院空間永不過時

上圖為新民居2018年最新作品,位於江西萍鄉

西方國家的小家庭傳統對中國影響很大,也帶來了大量的社會問題,並非是唯一合理的先進東西,適當擴大家庭的規模也成為一種既復古又新鮮的嘗試。

我知道你們家婆媳不和,我們家也是,誰家又不是呢?可是三代人在一起居住的好處就是鍛鍊了每個人的溝通和平衡能力,使得人際關係始終處於一種健康的略微緊繃的狀態之中,想要徹底放鬆就去大保健好不好,不要拿家人說事。這樣的人際關係不容易導致變態人格的產生,不像水泥森林的大城市,或者偏僻、閉塞的村莊。

這樣算起來,一個四口之家,加上雙方父母四人,一共八個人,完全可以撐起一個四合院的使用空間,加上偶爾來訪的親友,1000平米並非是你以為的那麼奢侈,在這裡,不僅僅簡單地容納人口,還可以容納每個人的居住理想,包括老人想要種菜、養花,年輕人想要健身、看電影、養狗、做手工、改裝汽車什麼的,小孩子想要一個夢幻的閣樓、玩耍的大草坪,或者一個小小的游泳池,都可以實現。

總結一下:傳統四合院空間加上現代的創新,將會成為永不過時的居住模式,與其等到鄉村環境改善了再去下鄉建房,還不如現在動手,能夠省下數以百萬的費用。

魯仲鵬

2018年5月2日 10:42:45

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