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在原著中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sunny__小点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她的结局自然是读者关注的重点,曾有人断言,读不懂林黛玉就读不懂红楼梦,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有些道理。由于曹雪芹原稿的佚失,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故事如何进展,我们无从知晓,但曹公在这部作品运用最多的写作手法就是所谓的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若想知道红楼梦八十回后发生了什么,还得从文本入手。通过对诸多伏笔的分析,推测出故事的大概走向。林黛玉的结局如何?笔者从文本中找出几个证据。


第一条证据就是林黛玉的画册和判词。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来到“薄命司”打开了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和后面的判词“堪叹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都是说的黛玉。在此之前,我们要明白一个前提,在前八十回,贾迎春、晴雯、香菱的判词都已经兑现,这说明,关于十二钗的真正结局,从画册和判词是可以推断出的,并没有那么复杂,也没必要过度的解读。从林黛玉的画册和判词来看,一个“悬”一个“挂”已经充分揭示了黛玉的死因是悬梁自尽。这一证据如此的浅显,导致很多人都不相信,说曹雪芹怎么可能把女主角结局写的如此直白?来看香菱的画册和判词“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够直白吧。两地生孤木不就是桂吗?伏的是香菱遭薛蟠和夏金桂两夫妻虐待落下病根而死。再看迎春的画册和判词“
后面忽见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迎春的结局同样的直白。

第二个证据,便是黛玉的《葬花吟》。这首作品哀婉动人,借花喻己。明写花,暗写己。“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写的是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其时宝黛二人情分尚未确定,对方心意还有疑虑,加上金玉良缘从中作梗,导致寄居在贾府的黛玉如身处刀剑之下。“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伏的是黛玉的死。父母双亡,家中没有一个至亲,花落黛玉葬,葬黛玉者何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伏的是黛玉死在春末夏初之际。


第三个证据,是黛玉的《桃花诗》。宝玉看到此诗时,便偷偷流下眼泪。并且无论他人怎么说,都断定是黛玉所作,两人真不愧为知音啊。《桃花诗》选段: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从这首诗来看,黛玉自比桃花,“花之颜色人之泪”,桃花总会凋谢,人泪终会流尽。花谢之时就是泪尽之日。伏的是黛玉泪尽,对人生再也没有任何留恋,在一个春尽之日,悬梁自尽,结束了短暂的一生。泪尽的原因,自然是心中的至爱宝玉娶了别人。


第四个证据是宝玉过生日,群芳为其庆祝占花名抽签玩。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巧了,黛玉抽中的是芙蓉,而睛雯死后也说去当芙蓉花神去了,宝玉伤心之下作了一篇《芙蓉女儿诔》祭奠她。宝玉念罢祭文,黛玉不知从哪冒出来,夸他写的好,可与曹曹娥碑并传的了。又讨论“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这几句怎么改才好。宝玉道:“我又有了,这一改可妥当了。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脂砚斋批语直接点出实诔黛玉也。晴雯的样貌和性格多多少少都有黛玉的影子。晴雯是怎么死的?被王夫人赶出贾府,气病了,又没人为她请医问药,死后还被王夫人冤枉是得了女儿痨。黛玉的遭遇呢?会不会是王夫人作主令宝玉和宝钗成婚,并找借口把黛玉“送”出了贾府,帮黛玉找了个婆家,或是为拆散宝玉和黛玉,借口说黛玉的“病”如何如何。不管王夫人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待黛玉,晴雯的死都预示着黛玉走上绝路最直接的原因是王夫人的棒打鸳鸯。很多人说黛玉是得了肺结核即痨病而死,这是误解,就像晴雯是被冤枉的,黛玉也是被冤枉的。


第五个证据是黛玉的柳絮词《唐多令》“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此词同样是黛玉自身的写照,感叹自己的身世“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伏的是黛玉身死的地点。那么,红楼梦里有百花州和燕子楼这样一个地方吗?”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八十回后,贾母还没得及为宝黛二人主持婚事便归天了,王夫人作主将宝玉和宝钗凑成一对,导致黛玉泪尽心死,贾府为了解决黛玉这个麻烦,可能会为其找一个婆家,而这个婆家可能就在别称为百花州这个地方,所住之处是燕子楼。第二个可能就是曹雪芹故意为之,试想,如果把这两句改成“粉堕大观园,香残潇湘馆”这首词就下乘了。所以,百花州只是一个代称,大观园中的女孩众多,宝玉过生日的时候,姑娘们占花名玩,大家都抽中了自己所属的花,大观园称为百花州也不无道理。燕子楼就更好解释了,古代的建筑大多会有燕子在屋檐下或屋内筑巢。黛玉所住的潇湘馆自然也有,称为燕子楼也是可以的。此词伏黛玉死在大观园潇湘馆也是没有什么破绽的。

第六个证据是第七十六回黛玉和史湘云中秋夜联诗。两人你来我往,佳句不断,当湘云吟道“寒塘渡鹤影”之后,黛玉深思熟虑后用了“冷月葬花魂”这句才对上。笔者认为“冷月葬花魂”伏的是黛玉死亡的时间。前面分析过,黛玉死在春尽之日,这冷月预示的是具体的时间,就是晚上。只有当夜深人静,月挂中天,丫鬟婆子都睡了,值夜的也在打盹,黛玉在得知宝玉和宝钗成婚的消息后,万念俱灰之下,才选择了悬梁自尽。

根据以上证据,黛玉的结局已经比较明确了。那就是在贾母死后,王夫人作主令宝玉和宝钗成婚,或许有或者没有将黛玉“送”出贾府,黛玉得知消息后,万念俱灰,于一个春尽之日,冷月之时,在“百花州”的“燕子楼”里悬梁自尽而死,结束了短暂的一生。黛玉为什么没有选择坚强的活下去,而是选择了这条绝路,是因为接连受到重大打击后身患抑郁症。详情请看拙作《林黛玉究竟得了什么病?》当然,全书关于黛玉结局的伏笔不只这六处,大家细心寻找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我想,这也是大家阅读红楼梦研究红楼梦的一大乐趣吧。


穿越时空的经典

在原著是,黛玉应该是病死的。

黛玉初进贾府,就提到了自己的病,从出生就有病,从会饮食时便吃药,三岁时,癞头和尚要化他出家,是这样说的:

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在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

不见哭声,不见外人,恰恰黛玉就是长期哭泣,所见都是外人,所以无论怎么吃药,病都不会好。

再者,黛玉是来还泪的,必定会泪尽而逝,哪一天哭不出来了,就是油尽灯枯的时候。哭不出来,主要是身体虚弱到了极点。

另,脂批在第二十八回有这么一句:

自“闻曲”回以后,回回写药方,是白描颦儿添病。

什么是“闻曲”回?在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情窦初开,突然听到这样的戏文,触动了心事,加上本就多愁善感,便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一样,患了相思病。

心中有所爱,相思却不能说,再加上宝玉不靠谱的性格,总让黛玉没有安全感,自己又喜欢胡思乱想,自然病越来越重,最后不治而亡。


浮生漫读

一个孤独的女孩,

离父独自飘向不可知的地方,

那里有未知的天堂,

白发苍苍的外祖母,

还有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

突然间遇到了你,

似曾相识,

却不知相逢在何方?

忘不了初见时的一阵心波荡漾,

忘不了的痴顽闹的一片汪洋,

忘不了葬花时的暗自神伤,

忘不了日下共读《西厢》,

忘不了真情送旧帕,

忘不了月下共诉衷肠,

你为晴雯写的《芙蓉诔》是对她最高的赞赏,

我经历了多少风雨雪霜,

你经历了刀枪剑戟战场,

到头来都是一场春梦,

我的泪己尽,对你的牵挂你在远方,

狱神庙派茜雪表明我的心愿,

我将回到属于我的地方,

“宝玉”我们的情缘已了,

我将回故乡。

我认为《红楼梦》中林黛玉是怀着对宝玉的牵挂,又无能为力,她的泪已干,她的情还在,她的魂己飞,待宝玉回来后,一切都已烟消云散,贾府已到了大厦已倾,各奔前程的前夜。至于真情如何,那就不得而知了!


狼烟一九三一

个人认为,续集与原著之原意有区分的,从曹公原意中伏笔之下推敲思路看,预示了结局的基础理念和定议。续集中尽管黛玉焚稿断痴情似乎叙述较完美,但并不合乎曹公原笔原意深层次感悟之意,为何这么说呢?曹公笔下的黛玉形象仿佛把她神化了,天上一棵绛珠仙草,赤瑕官的神瑛侍者每天给她灌溉甘露…意味深长啊;可见是非常美丽的描述,黛玉的结局就预示了还泪之旅的有了终点。续集四十回广意上符合原著基本论述,从走向上推理应该有一定差异的。想来并非几句话能道明白了…。(仅为个人的一点感悟,若有不妥见凉)。


姑苏玉宝

林黛玉的结局,比最惨的贾迎春好一点点,算是第二惨罢。若按她当初比迎春的条件更优越算,她该是《红楼梦》中最惨的一个人物。总之,她两个是原著中命运最惨的两个。林黛玉初来荣国府,众星捧月,待遇仅次于宝玉。外祖母把她安排在自己院里,和宝玉同住一室,与宝玉同吃同住。后来到府的薛宝钗和常来的史湘云,也只有羡慕的份。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爱使小性子的禀性,逐步在为自己挖坑,路越走越不平展。又加上气伤元神,身心健康也越来越差。最终贾母和王夫人弃黛选钗。黛玉眼见自己的心事虚化,含恨离开了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