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哪首诗水准最高?

笔端蕴藏千点红


这是我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关于林黛玉的诗词优劣

未若柳絮因风起,只因为这一句诗,奠定了谢道韫作为才女的代名词,在判词中老曹对林黛玉的赞美就用“咏絮才”形容,虽然大观园里才女众多,薛宝钗、史湘云、薛宝琴的才情未必比林黛玉低多少,但是只有林黛玉被作者刻意塑造成一个真正的诗客,把诗融入到自己生命中血液中的一位女性。似乎林黛玉活着就干三件事,第一哭,第二写诗,第三全心全意的爱宝玉。

统观林黛玉的诗作,长歌即古风或者乐府要好于律诗,而律诗好于绝句。我粗略算了一下,林黛玉的诗,词,谜语加上与众人联句,共计二十三首,分别是十八回元春省亲作的“世外仙源”以及代贾宝玉作的“杏帘在望”,这两首诗在题材上属于应制诗,特别杏帘在望,可以说是应制诗里里面的上乘之作,即便是唐宋大家,也不过如此。因为应制诗就属于文章里面的八股文,有局限性,总以歌功颂德为主,但是黛玉的这首应制诗构思巧妙,非读书能想的出来,原诗录下: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整首诗行云流水,别具一格。这不是仅仅是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就一定能作的出来的。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现在深信不疑。

在二十一回中,黛玉嘲笑宝玉续《庄子》文一绝:无端弄笔是何心?作践南华《庄子因》。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这里先解释一下版本的问题,很多通行版本的第一句是“无端弄笔是何人”,这有可能是抄书人的失误,格律诗定制,像七言绝句首句韵可押可不押,但是不许重押同一韵脚字。这是基本常识,作为诗人除非有意为之,否则绝句、律诗,词句中都是极力避免使用重复字的,更何况韵脚同一个字了。这首诗属于打油诗,说白点就是顺口溜。没有什么思想价值可言。

二十七回的“葬花吟”;这一首诗可以说是林黛玉的代表作,且歌且泣,且泪且诉。情调浓烈,画面忧伤。其中名句“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这首诗的意义和价值已经超出了红楼梦的范畴,即它可以脱离红楼梦,独立作为中华千百年来优秀的诗篇出现的。这首诗不仅是林黛玉的代表作也是闺阁中伤春的代表作。

三十四回中,宝玉遣婢私递手帕,林黛玉完全领会了情郎的用意,一时激动,也忘了避嫌,忘情之下在宝玉的手帕上写了三首诗:

其 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拋却为谁?

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 二

拋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 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这三首诗很一般,连黛玉的应制诗都不如,单从诗的角度来说,连中品都算不上。但是这三首诗不是作出来的,而是哭出来的,每字如滚珠,整首似雨落。从林黛玉个人的感情上来说,这三首诗是很重要的,此回后,宝黛再无隔阂,两情归一心。

三十七回中的海棠诗: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这首诗因为是律诗,起承转合,也新颖巧妙,虽为上品,却非佳品。宋人卢梅坡的《雪梅》,其中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跟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几乎是一个格调,过于说理。

三十八回的菊花诗;

咏 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 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词组时。

菊 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这三首诗,李纨评说,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咏菊相对来说不如问菊,或许李纨等人认为“口齿噙香对月吟”是一句妙句,但是远不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因为这两句诗,林黛玉的问菊可以列入历代优秀菊花诗之列,且不逊色。至于附随宝玉的螃蟹诗,只是应个景,在文章中无非两个意思,一是显示黛玉才思敏捷,而是抱砖引玉,引出宝钗的诗。

五十回中,黛玉与众钗联句,这里不一一累述。联句诗很少有佳句,唐孟浩然曾与众名士联出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为之搁笔。众钗联句凸显的是曹雪芹的各式才情,中秋夜黛玉与史湘云联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算是红楼梦中联句的唯一名句,但这两句诗之所以引人重视,主要还在于诗句背后的寓意,可能预示着后文林黛玉的死亡时间和形式。

六十四回中,林黛玉作的五美吟;

西 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虞 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 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绿 珠

瓦砾明珠一例拋,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红 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这五首诗就格调而言,挺不错,但是不像林黛玉的口吻,而是很有士大夫的气息。有人指出六十四回不完整,有些文字可能是后来者添上的,这五首诗与林黛玉其他诗文格格不入,或许也非曹雪芹原笔。或者是后人整理书稿者自行添加也未可知。

七十回桃花行,这一篇古风,也是林黛玉的力作,整首诗格调,风流婉转,悲感更深。从“桃花帘外东风软... 茜裙偷傍桃花立”这前半段很精彩,句句珠玑,飞云泻玉。到后半段则稍显松散,整体上不如“葬花吟”,但仍旧是黛玉诗词中的佳品。下文中诸钗填写柳絮词,林黛玉的唐多令: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林黛玉的柳絮词境界不是很高,词意过于悲伤,但遣词造句方面可见黛玉功力不浅。

是不是遗忘了一首呢,四十五回的“秋窗风雨夕”原诗录下: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这一首诗,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并且与之反对,看诗题便知,《春江花月夜》对《秋窗风雨夕》如果说“葬花吟”是信口念成的,那么“风雨夕”则是精心所撰,严密工整,秋字为珠,风雨为线,连环交替,层层递进,全诗紧扣秋,风雨字眼,二十句诗,十五个秋字,不觉反复,每句如新,千愁共泣,其动人心脾,灵愚共感。其格调,虽仿春江,更多自创。伤春悲秋,各有其伤。如果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前人誉为 “孤篇盖全唐”之杰作。那么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乃是红楼梦第一绝唱。


青埂峰下的鬼话



湘竹音韵


个人感觉她的「葬花吟」还不错。其实,《红楼梦》是曹雪芹思想和身世的一种隐喻描临,林黛玉是否真有其人还很难说,很有可能这首「葬花吟」是曹雪芹蘸染女儿之笔的杰作。

其实,老版《红楼梦》之所以经典,让人难忘回味无穷,不止在所拍内容的内涵——高典雅,更在于这些演员的选取。当时王扶林导演光选这些演员就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从全国各地才挑出来一百多名的演员。然后又办了「学习班」让他(她)们学习古典文化半年多,才确定出最终的演员人选。


为了拍摄的需要,按照原著的描述,在北京市宣武区建立了大观园,即北京大观园;出于北京用地紧张的考虑,剧组另外在河北正定县建造了宁国府、荣国府和宁荣街等景址,现都成为旅游风景区。同年2月9日,开始试拍。1984年9月10日,该剧在安徽黄山正式开机,录下了第一组镜头,1987年上半年完成拍摄,总投资为680万人民币。整个拍摄过程历时三年之久,剧组先后走遍全国10个省市的41个地区的219个景点,拍摄镜头近万个。

音乐创作《红楼梦》的音乐是由著名词曲作家王立平创作而成。1984年,王立平向《红楼梦》剧组自荐获准,此后历时四年,耗尽心力完成了《序曲》、《引子》、《枉凝眉》、《葬花吟》、《紫菱洲歌》、《红豆曲》、《秋窗风雨夕》、《晴雯歌》、《聪明累》、《分骨肉》、《叹香菱》、《题帕三绝》、《好了歌》13首歌曲,其中仅一首《葬花吟》就费时一年零九个月,用他自己的话形容“这是我投入感情最多、面临压力最大、遇到困难最多的一次创作”。歌曲《序曲》以古筝开篇,用一段幽怨、婉转的女声独唱,表达了一段催人泪下的嗟叹情感,其后用弦乐的变调引出红楼梦的主旋律;《引子》则秉承《序曲》的基调,注重给人以广阔的遐想空间,演绎了金陵十二钗的哀怨之声;《枉凝眉》的主题是宝黛悲剧爱情,其曲调极为哀怨,有动人魂魄之感。歌曲的女声原唱者是陈立,男声原唱者是王洁实和叶矛,当时的陈力仅是一名普通的女工歌手,因其嗓音符合王立平对音乐的要求,故被选中。陈力当时丈夫因意外过世,或许是设身处地的感怀身世,她将自己的特殊情感完全注入到歌声之中,唱出了沧桑凄感、动人魂魄的天籁悲音。这亦是陈力的绝唱,之后因为人生变故,她不再从事歌唱事业。

这就是我们尽人皆知的87版经典《红楼梦》,看看耗费了多少心血吧!为什么后来翻拍的没有一个能赶上老版的十分之一的,原因就在于此——功夫不到位,境界蕴味等根本达不到老版的水平。

最后,贴几张“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美图。


水木长龙


林黛玉的诗首作品有《世外仙源》《杏帘在望》《更香》(灯谜)《葬花吟》《题帕三绝》(三首)《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咏菊》《问菊》《菊梦》《秋窗风雨夕》《走马灯》(灯谜)《五美吟》(五首)《桃花行》《唐多令》词作方面。



林黛玉所有的诗水作品中《葬花词》属最著名的。《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侬 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娱乐喵喵星


我看了大家的回答,大部分都认为应该是林黛玉的“葬花吟”为最高水准诗。我想说的并不是关于哪首诗是林黛玉的水准最高的问题,是大家都把这首诗的名字都写成了“葬花吟”,其实大家都是把电视剧定的的歌名“葬花吟”用上来了,在书中这首诗的名字不是“葬花吟”,而是名为“葬花辞”。


金罗汉5


《红楼梦》里最为感人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不是一见钟情式的,而是在日常的相处中逐渐产生,并因为双方的志趣相投而日益深厚起来的。宝玉虽是大观园里养尊处优的贵公子,但他对自己生在侯门公府之家深感憎恶,对仕途经济之路不屑一顾,对封建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的道德规范全盘否定,他鄙弃男尊女卑的思想,认为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浊臭逼人,而女儿是水作的骨肉,见了清爽。这个在世人眼中似傻如狂、不通世务、行为乖张、于国于家无望的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差点被夫亲贾政打死,却在大观园里找到了知音林黛玉。黛玉夫母双亡,寄居贾府,体弱多病,孤单飘零,但她性格孤傲,超尘拔俗,执拗于纯洁的生命和纯真的情感。与宝钗和湘云不同,黛玉从不曾劝说宝玉去立身扬名,而是与宝玉一样反感世俗社会的污浊,向往着自由而纯净的理想世界。共同的思想与志趣终于凝成了两人生死不渝的爱情。但在封建家长的眼里,按封建标准规范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的薛宝钗才是宝玉最合适的妻子,金玉良缘才是最符合家族利益的结合,宝黛的爱情产生于那样的时代与社会,悲剧的结局就不可避免了。现在可以直奔主题:应首推黛玉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尔今死去侬收葬,末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痴笑,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污浊,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


凤凰台——梧桐树




乐之123



【《葬花吟》】《葬花吟》是《红楼梦》中最优秀的诗篇,是韵文中的杰作,是黛玉触景生情,唱出的凄婉动人的葬花之歌。

她以花喻已,吐露了一个贵族少女的悲哀的心声,也为她“孤高自许”的性格作了自我写照。

诗中以花比喻自己美貌多情的青春——

【桃李明年能再发,朋年闺中知有谁?】写出了人不如花的孤独和凄凉。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写出了身处逆境的痛苦和悲哀。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写出了对自由和光明的追求。

然而,【“香丘″何在?“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几乎是写出了中国旧社会女性的共同的哀切悲愤之情。

在《葬花吟》低沉凄绝的基调中,充满着生动的形象。其中以“花谢花飞”比喻红颜易老,用“冷雨敲窗”衬孤凄之感,借“花魂鸟魂”抒春光易逝之情,联想奇特,哀情深切。


【红消香断】花谢香绝,以红色代指花。

【软系】柔软地连接着。

【落絮】飘落的柳花。絮,本意指棉花,因柳花轻柔如棉,故称柳絮。

【无释处】没有寄托感情的地方。

【香丘】香坟,即花冢。

【一抔净土】一捧,双手捧物。一抔净土,本代指坟墓,这里指花冢。


一片红与红楼梦


感觉是这首词了!

粉坠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一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人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流!


美丽心情天天


我最爱《葬花词》和《咏絮》这两首啦,小学五年级我读完《红楼梦》,就背熟了这两首词,葬花词很多人会读,电视里也编成了歌,《咏絮》恐怕记的人会少一些。它和《葬‘花词》一样绝世凄美。

《唐多令~咏絮》

粉坠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人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