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为何会输给林黛玉?

raoyaoting


如果题主的意思是在宝黛钗三个人的感情关系当中,薛宝钗输给了林黛玉,这是肯定的。

而且薛宝钗并非输在最后一刻、输宝玉悬崖撒手弃世而去的那一刻,而是输在了感情的起跑线上……

在钗黛与宝玉之间的感情竞争中,薛宝钗从来就没有赢过呀!

薛宝钗唯一有一次让宝玉成了“呆雁”,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一只戴上了红麝香珠串的小臂而已。


这是宝钗唯一有一次因为自身原因让黛玉真正有些紧张、有些不淡定的时刻。让黛玉长久烦恼的“金的”、“玉的”那些是身外之物,与黛玉本身的情感优势无关。

薛宝钗也早就明白自己输给了林黛玉,在那个夏日午后手捧着鲜亮的肚兜,在贾宝玉熟睡的床前刺绣,薛宝钗分明听见贾宝玉的梦呓“……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薛宝钗输得明明白白、输得清清楚楚毫无疑义。

宝钗仍然是淡淡的,一如她和宝玉“金玉初识”的时刻淡淡的面对黛玉的含酸。

钗黛两人感情上的识分定,造就了“孟光接了梁宏案”钗黛结金兰。

宝黛爱情完美收关,有惊无险的定格在大观园中那个明媚的春天里、在桃花绽放落红成阵的树下柳边、在《西厢记》漫妙的诗词中永远都留存着“余香满口”的味道………

虽然存在种种争议,但个人绝对相信曹翁定会选择一个绝佳的时间点,让他笔下最美丽的宝黛爱情彻底完胜。

就如东方的“梁祝”、就如西方的“罗米欧与朱丽叶”、就如现代的“泰坦尼克号”,巨轮沉没成就永恒的爱情。

其实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们就是曹翁心中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绛珠仙草和晶莹雪)。

曹翁成就了“绛珠仙草”(红玫瑰)的爱情完美,黛玉不用老去、不用经历抄家、不用从最美丽的“如水女儿”变成渐失光彩的“婆子”,绛珠仙子魂归离恨天重做“花仙子”。

薛宝钗“晶莹雪”(白玫瑰)的运气真的不佳呀!

她被“金玉良缘”锁定”注定要遭受命运的种种磨难,要从“如雪肌肤”变成“人老珠黄”,要经历丈夫的“纵然是举案齐眉,终究意难平。”,要经历抄家、经历贫困、经历饥寒交迫、经历丈夫的悬崖撒手,最后两鬓成霜孤独终老。

薛宝钗真的只差一点点运气,如果没有“金玉良缘”、如果她嫁的丈夫只是比贾宝玉稍微“正常”一点点的普通男人呢?

薛宝钗是多数男人心目中理想的妻子,经得起富贵、耐得住贫寒。

林黛玉是仙女。

薛宝钗是我们身边的女儿、妻子、母亲、奶奶、外婆们,是哪些经历波折与磨难~笑到最后,笑得最美的坚强女性们。


阿丹151014015

不知道薛宝钗输给林黛玉从何谈起?她过得好好的,怡然、自洽,输字从何谈起呢?是没能赢得贾宝玉的心吗?

一直觉得有件事特别悲哀,就是人们看女性,往往以被爱与否定输赢,张爱玲曾说过,一个女人再好,如果不能在男人那里得势,女人也要看她不起(大意)。女人的价值完全跟性魅力挂起勾来,似乎没有性魅力,不能吸引男人,就是输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以宝钗黛玉为例,书里的确说到宝钗会做人,长得好:“

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黛玉就有点不忿,偏偏那个时候,宝玉对二者也没有太多差别:“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自天性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谈不上对黛玉情有独钟。

两人的爱意,是由共同的三观生发,黛玉与宝玉同样喜欢亲近自然,不喜欢世间“正途”,从来不劝宝玉读书,对于功名利禄抱着讽嘲的态度。黛玉葬花,更是两人人生观价值观一次狠狠的碰撞。

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

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

两人对于生命有着相似的感知与感叹,对于虚无有着同样的恐惧和悲伤,两人的灵魂是同质的,这是他们相爱的缘故。

但也并不能说薛宝钗就输了,只能说她与他们并非同一类,世间自有各种差别,输赢应该由各人自己定义。但弱者常常会把这权力交付到别人手中,慌乱地等待别人的接受和拒绝,指望别人做出评价。宝钗显然不是这种人,即便她最初对宝玉曾有动心的时刻,后来也还是看清现实,让自己变得稳定自若。


爱不是表彰,不被爱也不是耻辱,所以,谈不上谁输谁赢。


闫红说

看到题目,忍不住说几句。题主说的薛宝钗输给林黛玉,应该指的是在贾宝玉心目中的地位高低、和宝玉的关系远近吧?这一点,黛玉自然是赢了,原因如下。


首先:林黛玉和贾宝玉前世有缘,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缘分,这是薛宝钗怎么也不可能具备的先天条件,就像现在常说的DNA一样,在骨血里,与生俱来的。 请看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中,俩人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罢,因道: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其次,林黛玉和贾宝玉从小耳鬓厮磨,青梅竹马。除了不是一个娘肚子里出来的,其他方面都非常熟悉。薛宝钗却是半途来的,她和贾宝玉之间总是隔着一层。

第三,精神层面林黛玉与贾宝玉有很深的共鸣,俩人都是富贵钟鼎世家子弟,都不食人间烟火一般,都追求世界上最真最善最美,两人都是真性情,彼此心里岂容得下别人?!薛宝钗虽然能得到贾府合府上下人的喜欢,在贾宝玉的心里却还是比林黛玉差一截。这一截是薛宝钗怎么努力也消除不了的。


然而,少女时代的爱恋越是美好,现实带来的无奈和痛苦可能越沉痛,婚姻和现实,有可能使得美好如珍珠的少女,失去光泽甚至变成死鱼的眼珠。 现实生活中,宝钗是不可能输给黛玉的。

欢迎点评和指正,谢谢


甜酸苦辣吃穿用度

所谓人缘者可与之交者。放在公侯之家无论现在未来凡有厉害冲突志向相向者绝无人缘,这一点宝钗注定输给黛玉。

数百年来石头记作者营造出的两个人的人际关系氛围,一个是铁板钉钉儿的未来的宝二奶奶黛玉,一个是进宫才人待选的宝钗,首先我们从两个人自身人格塑造的暗示和实际成长来讲,宝钗自一出现其个人的接物待人就很成熟世故,政治正确目标远大小节不作为大节更求自保,这是公侯思想,结交出于门阀的需要,人缘自薄不在话下。而黛玉始终如一是真性情也始终不失高智商高情商、寄人篱下不敢造次但绝不甘边缘化,再扯远一点,其高洁的品质使之致死也没在荣府玩下三滥手段,黛玉虽无果,对比当下的很多作者为钱胡作非为,因此吾国之文脉须由衷庆幸曹公之高洁,成就了黛玉女神。回到小题人缘,不外是曹公所造的人缘,看周遭,那袭人宝钗的人缘实在是政治正确的需要啊,撇开黛玉的病(曹公的石头记,美人尽迟暮真没劲儿)若黛玉掌控荣国府,设想从她平时

讥诮逗骂办正事儿的能力看不一定会是左右逢缘也是极其会过日子的那种人,而至于当不得不接触经营理财如放贷(王熙凤)开当铺(宝钗家)打压尾大不掉的老婆子奶娘这些需要暗黑的东东时,平民意识的黛玉彼时可能就会性情大变,但凡要见厚黑真章使出作贱本事毒辣手段的可惜我们看不到。总体上黛玉是跟文明人打交道的那种人,她的人缘要与宝钗比在处下人、维公侯、持世家经济三代是截然不同的,从人性本质出发,荣国府需要革命当从革涤三代旧人陋习奢靡风始,非病怏怏的黛玉其实早就被而今势大的山头派系心照得清清楚楚,真正见过大阵仗的老太太何尝不是在反复掂量二人权衡二者将来与贾府振作的利弊,实际是宝钗上位。又回到人缘,宝钗处事不念情面的,即使清楚老公是最念旧人的,实际是,她将知情者全部光盘一杆清台,麝月得存可能也是因跟宝玉更加不一般而也未可知。宝钗彻底失败令人无比失望的一幕,当哥哥一家乌烟瘴气行将崩猝时,宝钗没有拿出丝毫革命者睥睨一切的魄力,还能设想实现荣国府在她手中振作?德行的零差评而无作为却大权在握者不仅自己不好意思实在是可恨,感谢曹公的笔力眼力。实际宝钗的政治正确也是假道学,不能经世更不能如颦儿探春湘云的真性情洒脱,中不拉叽圆滑世故实际行动如废物。人缘实在是人格魅力。


朗月星空夜

什么叫薛宝钗输给林黛玉,她们俩比武过招了吗?然后你看到一个傲然挺立到最后,一个当场被打趴下?

如果说在宝玉爱不爱的问题上,薛宝钗输给林黛玉,那确实是这么一回事。爱是一个很私人的问题,而宝玉对宝钗之所以爱不起来,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们三观不同,人生观、价值观完全不一样。

经常生活在一个园子里,宝钗大约是经常劝宝玉上进求学求功名进取一类的话的,听多了宝玉肯定反感之极。作者并没有太多直接写,而是在第三十二回中借史湘云之口,说出了宝钗所说的内容。原文中讲到贾雨村来了,贾政让人来喊宝玉去,宝玉心里就很不自在,一边蹬靴子一边抱怨,于是史湘云就说了一番话,宝玉直接将她怼回去了。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帐话。”

宝玉的痛苦在于这园子里的姊姊妹妹们都不理解他,只有黛玉才是他唯一的知音。他觉得那些整天追求功名利禄的男人一个个都浊气逼人,而像宝钗这样好好的姑娘家,也学会了张口闭口谈那一套,他自然不能接受。看上段文字中宝玉对宝钗和湘云的态度,换作一般人真的不能接受。这也恰恰说明了宝玉对世俗为官的痛恨程度之深。

而林妹妹跟宝玉在一起,就是琴棋书画诗酒花,她才是宝玉唯一的知音。所以,经常有人推测宝玉如果不跟宝钗在一起,将来会不会跟史湘云在一起。这也是不可能的,史湘云也不是他的知音神仙眷侣,只是他从小可爱的玩伴而已!

如果你认同现在三观不合的人在一起生活会有多么痛苦,也就能理解宝玉不能接受宝钗的态度有多么坚决。这跟做人是不是周到是不是零差评没有关系。更何况宝钗并不是零差评,连她的亲堂妹宝琴都不粉她。


苏小妮

宝钗是一个特别会人前做人的人,她照顾湘云,湘云最初变成了她的死忠粉,其实她不过是为了讨好贾母!她很少在人前说一句刻薄的话,大家觉得她大度。结果在王夫人逼死金钏之后,尽然能昧着良心说,金钏是不小心失足掉到井里。她对待下人是一副十足的主子样子,不肯给香菱教作诗,对自己的贴身丫鬟也从来不亲近! 黛玉则完全不同,她是真性情的人。自己不喜欢的就要说出来,从不刻意去讨好别人。对待自己的丫鬟就像亲姐妹一样,要不然紫鹃也不会巴心巴肺的对待她。香菱在宝钗那里碰壁以后,还是黛玉认真地教她作诗,没有因为她是下人就小瞧她。湘云也最终认清黛玉才是真心对她,两个人相处成了知己。所以说,不必看表面上的零差评,人生真的是活久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