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風格體現了當時法國貴族的什麼情趣?

李豔勤

精緻和享樂

就是洛可可風格中所體現的當時法國貴族情趣。

而且是淋漓盡致的體現

來,

小玉給大家分類盤點下。

1.衣著

布歇《蓬帕杜夫人像》,身穿錦衣華服的蓬帕杜夫人為18世紀洛可可藝術的倡導和引領人。

洛可可畫家華託作品《熱爾桑畫店》,畫中人物的穿戴均為洛可可時代法國貴族們的裝扮風格。

電影《絕代豔后》劇照,洛可可時代宮廷女人著裝

無論是洛可可時代的繪畫還是電影中,

貴族女士們的錦衣華服都花邊繁複、非常考究,

且顏色都非常的鮮嫩,

基本不用濃重的深色調。

這也是洛可可時代貴族衣著的趣味體現——

柔媚細膩、 纖弱柔和,

整個服裝風格趨於柔美化、繁複化。

2.內部裝飾

《絕代豔后》電影中展現洛可可牆面的花紋樣式。

凡爾賽宮的洛可可風格床幔。

凡爾賽宮金碧輝煌的金色建築風格。

洛可可風床榻。

洛可可風格的內部裝飾,

追求一種小趣味、小清新以及馬卡龍的精緻和纖巧用色。

不夠大氣恢宏但絕對足夠的精緻和享樂,

同時非常追求不對稱的形式美。

布歇《梳妝室》,

同時洛可可時代還喜歡混搭中國風,

貴族女子的梳妝室裡要放上中國風的屏風,

以彰顯自己的高雅品味。

法國宮廷洛可可風格裝飾中加入的中國風元素格外有趣

3.生活情趣

要展現洛可可時代的風貌,

最主要的還是從貴族們的生活和娛樂方式中去感受。

電影中早上貴族們的奢侈早餐。

電影中宮廷貴族們從凡爾賽宮驅車到巴黎市中心參加蒙面舞會。

電影中宮廷貴族們聽歌劇的場面。

電影中通宵達旦的“轟趴”。

18世紀是法國繁榮的時代,

歌舞昇平的時代最容易產生優美和享樂的藝術和文化形式,

因此洛可可時代瀰漫著這樣的風氣:

聲色犬馬的閒適狀態,

喜歡繁複精緻和附庸風雅,

把大把時間花在如何讓生活更加豐富、奢華和有趣味上。

當然,

這種風氣也造成了過度的奢靡,

但不影響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賞心悅目的時代。



art張小玉

既要貴氣,也要接地氣。

洛可可風格興起在18世紀的法國,一開始是用在室內裝修,由於巴洛克藝術風格太重了,人們不再喜歡重口味,轉而投向洛可可這個小清新,開始關注更輕、更自然的元素。當然,也有跟繁重複雜的宮廷裝飾作對的意思。

當時的法國皇帝路易十五還是個孩子,他對洛可可的影響算是很大的。因為年輕就要有年輕的氣息,所以就偏好輕快生動的洛可可風格。

如果一定要問體現了當時法國貴族的什麼情趣,那應該是聲色犬馬。貴族不再追求賢惠端莊,而是解放天性,貴族社會瀰漫著“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的味道。

此時的宗教和國家主流思想的控制開始削弱,人們得以自由表達,無論繪畫還是音樂都開始變得不那麼嚴肅,藝術家在各種藝術品中紛紛表現最真實的人性:享樂和縱慾之類的。


歐洲低巨頭


其中洛可可的代表畫家之一的布歇,為蓬巴杜侯爵夫人創作的肖像畫,就表現出了她的權利,同時也表現出她地位的虛弱,蓬巴杜侯爵夫人素服淡妝只顯示她自身的美貌和衣裙上絢麗的折皺,這片閃爍的絲綢正是畫的主題,女性的撫媚是這個肖像的精髓。蓬巴杜侯爵夫人用美麗和聰慧登上權力的寶座,同時也讓布歇成為當時最走運的畫家。這件作品手腕高超的表現了情婦的傾城之色,畫中惟妙惟肖的描繪,光和影在她的衣裙上的晃動,儘可能用精妙的手段,完整的表達了女性的魅力。蓬帕杜夫人在這幅肖像畫中誘人之美,也躍然紙上,人物和主題賞心悅目。


布歇的學生弗拉戈納爾更是公開的迎合著贊助人的感官趣味,她的《鞦韆》這幅作品,在許多方面充分體現了洛可可風格,畫家和贊助人雙方的這種情緒,畫中色彩的精心運用,表達著之前禁忌的主題——一個貴族在偷看一個姑娘飄起的裙底,畫面上幾乎洋溢著對恣意放蕩的暗示,一個牧師在場,在推動鞦韆,只能更渲染這種窺淫的氣氛。姑娘故意將一隻鞋踢飛,讓貴族去撿,這種對男性故意取悅女性的諷刺簡直是登峰造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