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20万深圳人心中的地标,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

在日新月异的深圳,它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静静驻立福田区CBD一隅,经过岁月的洗礼,它的美渐渐沉淀,历久弥香,它就是充满深圳人回忆的

上海宾馆。

它曾是20万深圳人心中的地标,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

深圳的原点与终点

在如今高楼林立的深圳,一共只有11层的上海宾馆并不起眼,但20世纪80年代,深圳还没有几栋高楼,从罗湖的蔡屋围一路向西最高的建筑就是上海宾馆

它曾是20万深圳人心中的地标,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

1982年上海宾馆附近(未动工),远处是梧桐山

由于深南大道东西交界处的独特占位,上海宾馆成为深圳从东到西的坐标原点;上海宾馆东部是市区,西部是郊区,那时候的上海宾馆是深圳的边缘,是这个城市的终点

它曾是20万深圳人心中的地标,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

深圳的上海符号

深圳特区却有着老牌的移民城上海的符号,人们多半会感到诧异。原来,上海宾馆是属于上海石化总公司的金山石化出钱修的,所以取名上海宾馆

它曾是20万深圳人心中的地标,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

上海宾馆整个的外观设计、大堂布局都是外滩建筑群体的缩影,为当时的深圳增添了一股摩登之气!

它曾是20万深圳人心中的地标,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

早期上海宾馆,是宴请朋友最体面的地方!上海式的菜肴和服务,让人享受到大都市的气派。

它曾是20万深圳人心中的地标,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

机缘巧合成为公交站名

上世纪80年代末,一件意外的交通事故,使得“上海宾馆”成为公交站名。

它曾是20万深圳人心中的地标,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

那天,上海宾馆的一名员工与公交车擦碰,在这个“不打不相识”的机会中,上海宾馆提出了一个便民的要求:将这个地方的汽车站命名为“上海宾馆”。

考虑到上海宾馆作为地标和东西方向的节点,公交公司痛快地同意了这个要求,于是1987年,“福田路口”公交站改名为“上海宾馆”公交站。

它曾是20万深圳人心中的地标,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

“上海宾馆”这个站很快就成为深圳名气最响的公交站,所有的中巴车上都写着“上海宾馆-火车站

”,上海宾馆成了来来往往到深圳或者从深圳回家的人们的必经之路。

它曾是20万深圳人心中的地标,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

上海宾馆的拆除危机

上海宾馆的负责人曾考虑将上海宾馆和北面的蓝光大厦两个楼拆掉,然后融为一体,建造一个规模更大档次更高的五星级宾馆。得知这个消息后,当时的著名学者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坚决反对拆除上海宾馆。

它曾是20万深圳人心中的地标,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

拆掉上海宾馆自然可以盖更新更高的建筑,能够让这块地皮升值变得更有价值,但它带给深圳人记忆,即使建一座比上海宾馆高十倍的大楼也比不上!

我们要保护深圳人珍贵的记忆,而不是轻易丢弃它。

它曾是20万深圳人心中的地标,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

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之首

2005年十月,20余万深圳市民投票的“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中上海宾馆票数第一,作为深圳特区发展历史的一个见证,上海宾馆不断的进行着内部与内涵的更新。

它曾是20万深圳人心中的地标,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

1998年3月开始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装修和改建,在10层顶上加建了罗马厅,形成了哥特式拱形屋顶,外墙和玻璃幕墙也全部装修一新;2007年先后对宾馆中餐厅进行脱胎换骨大装修;2008年对西餐厅进行大改造,从镂空装饰墙到真皮卡座,无一不尽显海派韵味。

它曾是20万深圳人心中的地标,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

如今上海宾馆的

入住率保持在87%,作为深圳为数不多的老酒店,上海宾馆始终坚持创新保持着旺盛的竞争力!

它曾经是20年前深圳的地标,那时它站在市区和郊区之间,为出门的人指明城市的方向,为回家的人照亮手中的车票。多年来,一座座高楼在它身边崛起,一条条大陆从它身边延伸,深圳以其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惊艳了世界,而上海宾馆也让所有深圳人惊艳!

它曾是20万深圳人心中的地标,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

未来的上海宾馆,让我们继续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