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的老家在天津,為什麼他不在天津開辦德雲社?

Anky丿灬魑情

說實話,天津是個相聲窩子,裡面也有很多好人,再加上天津人那種與時俱來的幽默感,讓其對逗樂這方面有很大的挑剔性。

郭德綱是天津人不假,但是老郭的野心還是有的,按照我的想法就是,他想成為明星,他想揚名立萬,但是縱覽相聲界,天津的相聲演員,除了馬三立,有誰的名氣能後鎮的住相聲界,別提常寶堃,沒得太早了,再說現在的人,我不說相聲迷啊!就我們普通人有幾個知道的,名氣上不行,也別說高英培,也是打不出京津地區,因為他的相聲天津味太足,別的地方的人,聽不了,又或者聽不到笑點。

名氣上來說,北京的相聲出名的比較多,侯寶林,大師級人物,馬季,李金斗,這都是耳熟能詳的人,有人說了,馮鞏也是天津人,但是他出名是北京,因為什麼,在天津說相聲出了名只有在天津能夠火,其他地方不行,哪有有人說了,為什麼說一個火了的相聲演員在其它地方我也火了,但是在天津,天津人不接受,那說明這個相聲演員的功力不夠。

再加上,從有相聲開始,天津就幾乎沒有斷過相聲劇場,除了文革的那些年。

這就是說老郭知道天津劇場多,如果自己去天津那麼好多劇場就會跟他成為敵人,而天津是老郭的老家,他不能在北京打天下的時候,自己的老家再起火,那時候可就是腹背受敵啊!退一萬步來說,如果老郭在北京混不下去了,他也可以迴天津,因為這是他的家,但是如果把天津的眾多同行也得罪了,那麼根據老郭的江湖習性也就說不了相聲了。所以老郭在天津商演,是為省親形式,天津的同行也能給他幫忙,讓掌聲市場再火一點。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天津離北京也不遠,北京德雲社能覆蓋到天津。

以上是個人見解,如果有不同意見,互相交流。


嗬你要飛啊

這個話說出來不怎麼好聽,但是很現實,因為天津的行業氛圍出不來德雲社。

我承認天津相聲出能人,但是不可能出現像德雲社這樣的班社。德雲社之所以能成功,關鍵在於它打破了行業壁壘,重新修訂了規則。

原先相聲演員的發展路線:學藝—拜名師—參加比賽拿獎項—加入著名文工團體—評等級職稱—混到藝術家的年齡收徒弟賺錢。

德雲社演員的發展路線是:學藝—練功—演出—專場—商演。明顯簡單許多,而且賺不賺錢看個人能力。

收徒弟賺錢在早些年就是相聲行業的潛規則,甚至出現了專門的中介掮客,兩頭收好處的中間人。包括現在也是如此,只要關心行業新聞,我們永遠會發現幾個熟悉的面孔和名字。

天津和北京相比,沒有那麼多機會。說句實話天津相聲演員想上位,很大程度需要北京同行的引薦,畢竟北京掌握更多的資源。

郭德綱草創德雲社時,天津就有眾友,後來又出來哈哈笑,雖然都是小劇場相聲,但是天津相聲團體還是延續舊有規則,而德雲社是打破行業規則。

天津的小劇場相聲是為了賺錢,出名,收徒弟;德雲社的小劇場相聲是為了賺錢,出名,做商演。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收徒弟需要身份資歷輩分,而商演只需要業務。

所以天津的小劇場經常是上歲數的老演員,而德雲社基本都是年輕演員。這就是為什麼天津出不了德雲社的原因,因為根本沒有這個可能。你能耐再大又如何呢?少馬不就被排除在外嗎,只有在搞什麼紀念活動時才把他請出來當吉祥物。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2009年的時候,郭德綱曾經在天津開過德雲社的分社,但是時間不長就關掉了,這裡面的原因很複雜,大概有這幾個方面吧!

第一、2009年的時候,德雲社的人還不是很多,特別是能夠拿的出手的演員,主要也就是郭德綱、于謙、何雲偉、曹雲金這些。當時他們主要的演出市場還是在北京,天津只是偶爾去演一場,平時就靠一些不知名的演員在那邊撐著。而除了郭德綱和于謙之外,其他的德雲社演員當時在天津都鎮不住場,天津的相聲觀眾還是非常專業的。

第二,郭德綱和天津相聲界的恩怨,當時還是比較激烈的。由於同行們在天津當地經營多年,在各方面都有各種關係,所以德雲社在天津的經營就遇到了各種障礙,可以說已經到了寸步難行的地步。

第三,天津本地的相聲市場比較飽和,各種小劇場茶館太多了,而且當時票價非常便宜,就是20塊錢一張票,而德雲社的票價能比他們要貴上一倍,這也是造成等於是在當地比較困難的原因之一。

第四,當時德雲社在天津小劇場演出時,何雲偉發現有觀眾喝倒彩,就拿觀眾開玩笑說下面有幾個孫子在喝倒彩,然後觀眾就不願意了,雙方就對罵了起來,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所以當時的觀眾對德雲社也比較抵制。

綜合以上各方面的原因吧,所以德雲社在2009年的時候小劇場就開不下去了。如果說放在今天,郭德綱能再去天津開小劇場的話,相信應該會比當初好得多。


牙快笑掉了

郭德綱早年間在天津試圖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最後失敗了。故土難離,不是沒辦法,誰也不會出走他鄉。

天津,習慣叫天津衛,水路碼頭多,閒雜人就多,閒雜人多,就繁榮了賣藝市場。

常說,天津是相聲“窩子”,懂相聲。

早些年,天津百分之八十的人喜歡的馬氏相聲。這樣的相聲大家在前,想要闖出名堂,難度可想而知。

像北京的衚衕一樣,相聲茶館林立,競爭大,在天津說相聲被承認,很難。


1994年,郭德綱所在的文化館會計查出經郭德綱手的發票有作假行為,面額比較大。通知了郭德綱的師傅楊志剛,楊志剛說這是行業的大忌,對郭德綱大罵。

並且對郭德綱進行了處罰。當時文化館很多演出,郭德綱不得參加,只能跟著打下手。

後來郭德綱心不甘,和一些閒散藝人搭班唱戲,那時候唱戲很苦,收入很低。

郭德綱因為被處罰的事,在天津相聲界名聲不太好,很多地方都不願意用他。

最後無奈遠走北京。


來北京發展,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北京不像天津。北京相聲界名家眾多,門派林立,有很大的機會拜在某一門下,然後借勢出人頭地。

剛到北京時,郭德綱也是這麼做的。他幾次想拜李金斗為師,都因為楊志剛的原因,沒有拜成。

後來認識了于謙,間接接觸到了侯氏相聲,然後拜師侯耀文,在北京才立穩了腳跟。

德雲社發展較好後,郭德綱曾在天津開了分社,但後來關門了。糾其原因,還是天津相聲界不接納郭德綱。


有南塘

在天津開德雲社,火的可能不大,郭的相聲來自底層,他本人又是從小在天津學藝興長大,吸收了不少天津人日常的幽默,主要的語言,在天津由其,腳行,建築行,拉車的等等,主要天津這個大碼頭,吃開口飯太多,為什麼都感覺到天津相聲不好說,因為天津人日常對話,外地人聽著有時比相聲還可笑,在有郭從小生在天津學到的東西,都是天津老藝人傳授的,象郭這樣的相聲藝人,在天津扎窩子,天津觀眾更不一班,臺底下找個本地純天津人,上臺就能,量活,相聲團體一家接一家,郭的相聲純天津很少聽,這樣的相聲,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從小就聽,擺攤兒聊地的,雜耍院子計時收費的,走那都有,這種相聲對天津人感覺不到笑,看的是真正的藝術,像過去打把式賣藝的,賣大梨糕的,賣野藥的,和相聲都是一行,吃開口飯的,天津這個碼頭解放前,相聲院子幾步一個,處處都是,決不誇張,造就了天津人懂相聲,更懂高的藝術,刷貧嘴,數大春,信口開河,滿嘴爐灰渣滓,變成相聲天津人決不喜歡,到民間說話,聊天,就這樣,郭來天津也是演給外地人看,他手下的徒弟那玩意就更不行了他本人最清楚,他來幹嗎?,


用戶52897786258

就說自己瞭解的情況,還真沒發現周圍哪個天津人對郭德綱有什麼負面的評價,大部分都是綱絲,省下的大部分也都是比較認可他的相聲,還有一部分同時也愛聽別人的相聲,但也不討厭郭德綱。與全國其他很多地區不同的是,天津、北京相聲名家和新人都比較多,所以觀眾的口味也比較多。但是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和海外華人中,郭德綱幾乎就是相聲的代名詞,很多人聽相聲只聽郭德綱,因為郭德綱才聽相聲。

回到天津本地,天津是曲藝之鄉,有茶館相聲文化。就市中心鼓樓地區,周邊的相聲演出場所就有好幾家,可見還是有市場的。萬全道小學中有一座馬三立的雕像,旁邊就有一個相聲劇場,演出時觀眾還是很多的。

郭德綱多年以來已經固定在大年初三、初四帶著德雲社最強陣容迴天津演出,表演的水平也要高於在其他地方的巡演,因為天津觀眾對相聲太熟了,不拿看家本領是不行的。對於郭德綱來說,闖蕩北京是當初事業起步和發展的必經之路,回頭來看,他如果一直在天津本地不走的話,是絕對不會有今天之成就的。從這個角度,郭德綱也許還應該感謝當初天津那些排擠他或者對他不好,讓他混不下去的人。

德雲社許多年前曾經想進入天津市場,演出場地在八一劇場,當時為了保證演員質量,郭德綱當時每次都是帶著所有好演員當天中午、下午出發奔天津,晚上演出。本人曾在現場看過一次,劇場環境很好,演員也賣力氣,觀眾反應也很熱烈。不過,後來沒多久天津德雲社的不幹了,現在也沒有再回天津的打算。現在除了北京德雲社,還有南京、哈爾濱德雲社,都是張雲雷、張鶴倫這樣的徒弟帶著一些不太出名的演員就穩定局面了,經營得也很好,但在天津就難了。除非郭德綱自己能常常親自來演出,否則很難站得住腳。(D)


捕魚小分隊

不請自來,我睡聽郭德綱相聲10餘年,每晚不聽著郭德綱和德雲社的相聲就睡不著覺,平常也很關注郭德綱及德雲社,所以還是很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

天津是相聲的三大碼頭之一,就是北京,天津和上海,是相聲演員的三大碼頭,如果要說四大碼頭的話,那還可以加上濟南,這幾個地方,都是解放前相聲藝人必須要去闖一闖的地方,只有在這幾個地方闖出腕來了,這個相聲演員才算得到了認可。

所以天津的觀眾,懂行的特別多,不光相聲,各種傳統藝術形式,在天津都能找到觀眾,京評梆曲,各種小曲小調,都能入天津觀眾的法眼。說到底,天津畢竟地方小,在加上海陸交匯,各種文化交融,也造就了觀眾的包容性比較強,什麼形式都能接受,但是這也意味著在天津不容易闖出名堂來,必須有跟高的實力才行,而早期的郭德綱,畢竟年輕氣盛,但心有餘力不足,並不像現在一樣具備絕對的實力,因此他會選擇北京。


反觀北京,雖然也是曲藝的幾大碼頭,觀眾也有一定的欣賞水平,但是觀眾還是不如天津的觀眾專業,稍加培養,是可以擁有自己的觀眾群的,這是其一,再一個,北京觀眾水平雖然一般,但北京的平臺比天津大多了,首善之都,只要稍微闖出一定的影響力,就能輻射全國,造成更大的影響,所以,這也是郭德綱選擇北京作為事業的發端之地,而不選擇天津的原因。


小鋼絲一枚

咋說呢,也許我不能代表所有的天津人,但我身邊也有很多土生土長的天津的相聲愛好者,我們共同的結論就是,天津的大多數相聲迷,並不是多麼喜歡老郭的東西,亦或者說老郭不太會說相聲。起碼我個人這麼看。您可能不同意我的觀點,但我的確是這麼想的,郭德綱的相聲就是速食積木式搞笑,和真正的相聲相差甚遠。沒有什麼中心思想也沒有豐滿的人物塑造,一味地搞笑而已。不可否認他把相聲這兩個字盤活了,他也賺了錢了。但從某種意義上說他也把相聲帶入了歧途。縱觀歷史那個相聲大師不是靠著經典的段子活靈活現的人物成就了自己的大師之路?遠了我不知道,但起碼近代大師的如侯寶林,馬三立,相聲大家蘇文茂,馬季,哪怕是姜昆都有幾段膾炙人口的段子,幾個鮮活豐滿的人物,想到他們就自然會想起相聲段子,想起來一些經典橋段我們還會發出會心一笑。這就是大師,大家的魅力。天津人從小聽相聲聽的就是這些正宗的原汁原味的相聲,今天的天津茶館裡也有著這麼一群人,還在為原汁原味的相聲默默的努力著。這才是天津人接受的相聲。所以郭先生的德雲社很難在天津立足。一家之言不喜勿噴,謝謝。


螞蟻裡的小人物

德雲社有人震得住天津衛的老少爺們兒嘛?除了老郭,于謙,高峰。

我看真沒人,天津人懂相聲的,不是外邊怪鳥只會看熱鬧,不懂門道。

老一代都說,想紅必須在天津說紅了,得到天津觀眾認可才可以。

你要真說不好,天津觀眾不認你是多大的婉兒,照樣損你,給你起鬨讓你下不來臺。

嘛叫曲藝之鄉?跟你們鬧著玩兒呢?!!!唱戲的譚富英牛逼不牛逼,人家多大的婉兒?坐宮嘎調沒失誤過。



到了天津嘎調沒上去,結果怎麼樣?臺下起鬨了,你就是下不來臺。

而老郭本身不可能離開北京,所以天津暫且放棄了


夜雨又凝眸

天津德雲社分社早年開過,在八一禮堂,開業我去看了,那時候燒餅還是個小孩了,一晃10來年了,時間不長就關了,貌似沒演過多長時間,也就是那時起咱們津門的相聲團體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