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麦是丰收还是减产?

加载中...

笔者认为今年小麦产量稳中有增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虽然四月上旬有一股冷空气影响了黄淮海麦区小麦生长,致使部分地区小麦抽穗受到限制或者是抽穗之后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但是毕竟受害成灾面积还是少数。据国家农情调度显示,全国小麦春季一二类的比例比常年是有所增加的,也就是说今年小麦生长群体是有保障的。 而我们都知道,小麦的产量是由三个因素构成,分别是亩穗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群体;穗粒数和千粒重,也就是说的个体发育。四月份的低温冷害只是使很小一部分小麦抽穗受到影响,但整体来讲小麦春季生长以来降水量比较充足,光照正常,总体上小麦生长发育是正常的。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小麦灌浆期没有大的灾害,那么小麦增产还是有希望的。

有的专家认为今年小麦生生育间的气象条件非常有利于品种的鉴定,特别是在北部冬麦区,冬季持续长时间的干旱对小麦的安全越冬性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春季发生的严重的倒春寒对小麦的抗性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今年这种异常的气候条件下如果小麦产量仍然比较高,那么说明这个品种是过硬的。

另外,每年的五月中旬各个省市都会召开农情会商会预测小麦产量。国家也会调度各个省的小麦产量情况,预计很快就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


南繁北育2017

虽然目前网络上很多人宣称今年国内小麦大幅度减产已经是必然,列举出部分地区小麦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的例子来印证自己的说法,对此,笔者并不认同。

河南北部地区有小麦受灾的情况,可笔者家乡所在的河南省南部却算是风调雨顺。如果你了解我国小麦种植大省河南省的小麦种植情况的话,今年出现的这种情况只能算是正常了,无碍大局。

首先,河南局部地区减产是事实!

今年华北地区小麦播种普遍推迟10~15天,粮食年度灾害天气叠加,给小麦生长造成了不同程度影响。据农机专家表示,今年河南省内小麦生长状况来看,豫北减产幅度大于豫南,豫东大于豫西,优质品种大于普通品种。

清明节前后,全省突然降温,豫北地区降温幅度更大,最低气温一度降至零下。而这个时期,正是部分品种的小麦孕穗期,水分和养分充盈小麦苞穗,持续的低温冻死了小麦的雄粉,导致孕穗失败。

所以,网上流传了一些“河南小麦遭灾减产”“大面积绝收”等说法,河南荥阳新田地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表示笔者认同这种观点,据一线发来的数据显示,倒春寒主要影响亩穗数和千粒重,河南受灾面积有限,其中“郑麦366”等优质品种受损较重。

“东边不亮西边亮”,河南全省产量影响有限!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以河南省为例,该省小麦一般分布在平原地区,一般分布在丘陵地区,干旱少雨的时候,平原地区产量高,丘陵地区产量低。

雨水充沛的时候,平原地区产量低,丘陵地区产量高。

所以,河南几乎没有那一年能够做到全省都是风调雨顺,总有那么一些地区出现灾害,但是由于“东边不亮西边亮”,河南省每年的小麦产量整体来说能够稳定。

就拿今年来说,虽然部分地区小麦不同程度遭遇了冻害,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后期不出现干热风、连阴雨等灾害天气,病虫防治及时,田间管理得当,小麦单产有望回升。

可以这么说,虽然今年河南小麦局部遭遇冻害,总体影响不大,河南小麦丰收并不是没有可能。

望周知!让自己的亲属、朋友了解。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5.15


粮油市场报

按照老黄历,民间有句流传已久的谚语:牛马年好种田,就怕鸡狗那两年(也有说鸡候)。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尽管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1791万吨(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166万吨(33亿斤)。但其中的谷物产量是56455万吨(11291亿斤),比2016年减少83万吨(17亿斤)。

而进入2018年,不利天气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就开始显现出来了。

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华北的冬小麦,原本长势总体良好的情况,在清明前后的一场低温冻害影响下,包括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正处于抽穗孕穗的小麦,出现了大面积的“不孕不育”现象,突出表现在亩穗数下降、穗粒数减少、空穗比较多等方面,其中河南的北部地区、山东的西部及西南部地区等受影响比较大。从品种上来看,优质小麦受低温冻害而造成减产的情况要重于普通小麦,特别是丰德存5号、郑麦366、新麦26等品种,有个别地区反映将减产40%左右。

此次低温冻害的影响,再叠加南部部分小麦产区出现的赤霉病、条锈病等病害,对今年我国小麦产量造成的影响已经显现,相比于去年小麦难得的好年景,今年主产区小麦减产应该是已成定局。具体减产的幅度,从总体上来说,还要高度关注这十几天主产区的天气变化。目前,距离5月底6月初三夏大忙还剩下不到半个月时间,如果“天帮忙”,都是晴好天气的话,有利于小麦乳熟定浆,及千粒重的增加,产量还能够挽回一些;但如果遭受“烂场雨”,特别是收获期那几天的天气,那今年夏收会更加雪上加霜。

其次,从东北春播情况看,发生在辽宁、吉林及黑龙江局部地区的干旱少雨,使得正处于春播及播种后的玉米出苗,受到了很大影响。由于长时间没有有效降水,造成春播延迟,而且播种后的玉米出苗率降低,也使得今年东北粮食生产开局不利。根据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5月14日发布的通知,当前吉林省大田播种已基本结束,今年入春以来的干旱少雨,给正常播种、出苗带来很大影响。根据气象预报,预计未来一周吉林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较少,各地要克服靠天等雨的侥幸心理,采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一次播种全出苗。另外,辽宁中北部地区的干旱也导致晚种地块出苗率偏低,重新播种成本上升。

最后,水稻产区来看,南方早稻处于返青分蘖期,部分地区进入拔节期;江淮地区一季稻处于播种出苗期,江汉、西南地区大部处于三叶期,部分地区进入移栽返青期,江南、东北地区处于出苗和三叶期。根据农业调度监测,全国早稻一、二类苗比例分别为21%和79%,与5月上旬相比一类苗减少3%,二类苗增加3%。全国一季稻一、二类苗比例分别为32%和68%,东北地区以一类苗为主,南方地区以二类苗为主。其中,黑龙江一类苗与上年持平低于近五年同期,吉林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同期,辽宁与上年持平高于近五年同期。


粮小咖

综合近几年小麦生长情况看,今年减产地区多于去年,减产的原因主要是清明其间南下冷气空。

今年小麦从苗期长势就不是很好,加上今冬有效降水几乎没有,受冻害较重,死苗现象严重,返青后亩苗基数是历年最低,就是不遇自然灾害增产的可能性也不大-。


总之今年小麦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地方农民已放弃管理,改种其他作物,己期望夏季作物来弥补损失,别无良策。


89小分队

今年的小麦是丰收还是减产,这个问题要综合全国主要小麦产区的小麦生长情况来看。

今年由于出现严重霜冻天气,现在综合信息来看山东、安徽、江苏、河南、陕西等小麦主产区都出现了霜冻天气。已知的报道来看安徽、河南主产区霜冻影响比较大,其他地方相对轻,但由于霜冻时间出现在大多主产区小麦扬花期,所以普遍都会受到影响,由此来推断今年小麦会出现减产。可能局部地区没有多大影响,但总体减产估计成大局。

另一方面,就全国来说,是丰收还是减产,还与种植面积的增加或者减少,根据这几年农村种植收益来看,种庄稼尤其像小麦这样的大田作为想赚钱是比较难的,更多的农户不会有扩大面积的动力,一般家庭就是留老年人在家重点口粮,青壮年很多出外打工,从这方面来看的话,今年小麦种植面积不会增加,所以,减产也是合乎情理。


农夫山田都不全

实事求是的说!我们这里的小麦今年有可能减产!主要的原因就是今年清明节后的一场霜冻造成的!

我也是到四月份小麦开始出穗的时候发现我家的小麦有的不出穗有的出半截穗!然后就听村里的大广播说:要求我们村里种植小麦的农户开始上报自己家种植小麦的亩数!说是我们这里小麦受到冻害的影响比较严重要报农业保险。



总的来说今年我们这里晚茬的小麦没有受到冻害的影响!现在又开始浇灌浆水了!所以受到冻害的小麦肯定减产!但是没有受到冻害的晚茬小麦今年应该会丰收!


豫东小农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结果充满了很大的变数,小麦一天没收到仓里,你就不知道是丰收还是减产,天灾人涡虽时可能发生。大风,大雨,雹灾,火灾一但发生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所以说提前说小麦是丰收还是减产是不科学的不负责的表现。


董彦民453

今年小麦是丰收还是减产?目前还不好确定。从全国大的形势看,今年小麦长势良好,目前已进入灌浆期,每亩株穗数与去年持平。丰收与否与后期天气,病虫害有关系。如后期成熟期天气晴好,小麦灌浆好,病虫害少,就会丰收,但如遇阴雨天,影响灌浆,而且赤霉病,锈病发作,甚至遇大风大面积倒伏,势必减产。


无奈125387125

今年小麦长势从全国大部地区来看都不容乐观,主要是清明之间的那次倒寒流天气,小麦冻害严重,很多麦苗都被霜冻危害出现枯黄现象,倒至小麦抽穗推迟或不抽穗。目前在江淮地区田间的小麦大部分已经落花,这是小麦成熟的关键时期。如果天气晴好,就能降低赤霉病的发生,还能有一点收获。根据气象部门对近期的气象分析,近期雨水较多,小麦普遍都打了三次药。本人就是种田大户,一五年小麦抽穗扬花到成熟,共打了五次药,每过四至五天就打一次,结果连续的阴雨,特別是阴天大雾天气,小麦赤霉病还是严重的发生了。还有三十天左右小麦才能收割,所以说现在来估算产量还为时过早,真正收割到家了,才能算是自已的收获,但愿老天爷能风调雨顺,给盼望几个月的辛苦农民一点收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