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每頓二兩主食是指生米生面還是熟了的米飯饅頭?

海納百川mjp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的基本要求,其實是和正常人是一樣的,主食要佔50~60%。

拿一個成年中等身高的女性為例,每天攝入的總量要在1800千卡左右。而這裡面應該有50%~60%的是主食,也就是說主食的熱量是在900千卡-1080千卡。分成三頓,每餐就是300~360千卡,大約每25克的大米或者是白麵(生重)能夠產生90千卡的熱量。也就是說每餐的主食(生重)的量82~100克。

由此可見,一位女性,每餐可以吃二兩的生主食,做成熟的米飯大約是在四兩左右。但具體吃的量多少,還要根據身高體重來算。

那有很多糖尿病患者會說,我根本吃不了那麼多主食,為什麼我的餐後血糖還高呢?

這就證明我們在飲食方面是有很大的誤區的,比如有很多糖尿病患者不吃肉,但是他在做菜的時候就會放入很多的油,十克的油也就是一羹匙,能夠產生90千卡的熱量。

正常來講,一頓飯一個人最多就一羹匙油,想想自己家在做飯的時候,油的用量是多少呢?是不是都要超過這個標準呢?所以大多數糖尿病患者每天吃的飯並不多,而多在了油上面。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精米精面~這個對糖尿病患者是非常不可取的。

糖尿病患者要吃雜糧飯,雜豆飯,全麥饅頭,玉米餅,薯類。每一餐雜糧的量要佔整個主食的1/2到1/3。

雜糧包括,糙米,燕麥米,紫米,小米,黑米……

雜豆包括,紅豆,綠豆,飯豆,扁豆,鷹嘴豆……

薯類包括,紅薯,紫薯,白薯,山藥,芋頭……這樣會增加膳食纖維素的攝入,延緩餐後血糖升高。


實在愛營養

米麵就是我們常說的主食,是一日三餐中最主要的熱量來源,也是必吃的食物之一,要佔到全天總熱量攝入的60%,所以這是一個糖尿病人必須弄清楚的問題,對患者的血糖控制非常關鍵。

在糖尿病的診斷中,有兩項非常重要的檢查:糖耐量試驗和胰島素釋放試驗,做過這兩項試驗的患者都知道,在第一次空腹抽血後要喝75克的葡萄糖水或是二兩面粉做的饅頭,而不是二兩的饅頭,才能準確測量餐後血糖以及相應時間的胰島素釋放情況。

由此可見,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各種計算方法是以麵粉的生重來計算的。米的含糖量與麵粉的基本差不多,因此糖尿病人吃多少米也是以生重來計算的。

在日常生活中,對糖尿病人的飲食控制應當是以秤的稱重為標準的,但每次都去稱量往往是做不到的,所以很多糖尿病人就用專門的碗來吃飯,這樣只需要首次稱量一下主食的量,以後就可以用專家碗來衡量主食量的多少,而減去了每次稱量的麻煩,不失為一種簡單易行辦法。

此外,對於紅薯、土豆、南瓜、山藥等含澱粉比較多的食物,在糖尿病的控制中往往要求以主食來對待,但並非是1:1的比例,一般可以4:1來置換,也就是4份紅薯換1份米麵,掌握了這樣的方法,糖尿病人同樣可以吃紅薯、土豆、南瓜等食物。草莓、柚子、彌猴桃等低糖水果也可用此法來置換。


天天聽健康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對於食物的口感追求越來越要求美味細軟,現在吃的米飯、饅頭都是由加工精細的米、麵粉做成。營養成分大大流失。儘管如此,由於烹飪加工方式不同,兩者之間的營養成分還是有區別。

饅頭在製作過程中放了酵母,酵母分為鮮酵母、乾酵母兩種,是一種可食用的、營養豐富的單細胞微生物,營養學上把它叫做“取之不盡的營養源”。除了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以外,酵母還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酶類。

有實驗證明,每1公斤乾酵母所含的蛋白質,相當於5公斤大米、2公斤大豆或2.5公斤豬肉的蛋白質含量。因此,饅頭、麵包通過酵母的作用,使得所含的營養成分大大增加,相比大餅、麵條要高出3~4倍,蛋白質增加近2倍。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也不可能添加過多的酵母來滿足所有營養素的需求。

米飯的主要含的營養成份是碳水化合物,少量的蛋白質,且米飯中賴氨酸含量較低,不是優質蛋白。

其實,高血壓吃饅頭和米飯沒有很大的區別

,日常要做的主要是膳食均衡、飲食合理、少油少鹽。饅頭和米飯都屬於精白主食,它們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人體提供碳水化合物,在其他營養素的供應方面,兩者的貢獻都不大,因為白米和白麵在精細加工後,其中的大部分維生素和礦物質都“流失”掉了,尤其是B族維生素。

因此比較饅頭和米飯誰更營養沒有多大的意義。想要主食有營養,應該用粗糧代替一部分精白米麵,來獲取更加營養的主食,以及增加蔬果、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以達到飲食合理,營養均衡。

漲芝士,關注“天際雲健康”。


天際雲健康

1、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二兩主食、蔬菜、肉類等食物都是指的生重,這樣容易計算熱量;因為熱量的標準都是以生重為準的。

2、做熟後的食物重量和生重相比變化較大,比如含水分的多少等。

3、一般情況下,麵粉做成饅頭後會變成生重的1.5倍,比如2兩面粉會蒸出3兩饅頭;

大米做成米飯後會變成生重的2.5倍,比如2兩大米會蒸出5兩米飯。

4、同等的重量的主食(做熟後),饅頭的熱量比米飯要高一些;飯量大的糖友可以改吃米飯。


說糖

無所適從還是小事,很重要的是,“吃”得不妥不自覺,併發症的生出不是“被遏制”而是“被加速”卻是一件大事兒!其大的程度,直接關係到糖尿病人很有可能加劇病情、加速內臟受損、加速併發症發作、加速失能步入衰亡……

但就主食而言,毫無疑問,在“少食多餐”基礎上的“以粗(粗糧、粗纖維食物)為主、多食蔬菜、規避精到(包括米麵類、澱粉類、辛辣類、海鮮類、含糖類、油膩類、果酸類、肥肉內臟類)”,肯定是糖尿病人必須堅守“終身”的把穩安全食法。

就眼下社會反映看,至少兩種對患者毫不負責的說法,無疑都是對糖尿病人的忽悠(有的就是欺騙)——一是“吃了管保平穩血糖”(實質糖尿病的成因絕非“血糖”一個主要指標,且平穩血糖也絕非是單一的“藥”或其他就能實現的)。二是“‘好’的可以少吃”——迄今沒有一個可以堪稱安全科學權威的“少”的尺度,實質大致只能用“週一次、掌心大點兒的量”去加以形容?


拙筆淡靜

人民日報最近的文章:病人越治越多,說明醫學已入誤區

這個問題,我已探索清楚了。

我的探索結果,可以讓全國人民和地球村裡的人們都很難生病,健康、平安地活到天年!!

我是一個退休了很久的科技工作者,從年輕的時候開始,順便也研究了養生祛病,效果很好。

我已經先於不少養生專家和醫生,探索清楚了:人們怎樣才能遠離各種疾病,健康、平安一生。

沒有正確的健康觀念,就沒有人體生命的健康。一個人的健康決定於其正確的健康觀念,一個不正確的健康觀念必然導致人體生命健康的遺憾,有了正確的健康觀念,不健康只是暫時的,健康是必然的。

養生之道千千萬,我願與你分享不一樣的養生之道。 如願意,請分享我的觀點 請搜:“人類進化過程中的最後一步”;“探索“瞎子爬山法”,讓各種疾病遠離我們”:“活不到天年責任在你”:“遠離疾病,平安一生”:“你把你的健康委託給了誰?”。


liderong83405164

營養指南中的大部分為生重,但是實際操作當中米飯按照生重尚可,饅頭按照生重就會超量。所以我們的指導就把米飯按照生重,饅頭按照熟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