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五十萬南征秦軍不返回拯救秦帝國?《復活的軍團》也不靠譜!

《復活的軍團》是一部影響很大的紀錄片。它的一個說法也影響很大,那就是秦始皇用於征服南方的50萬大軍在秦漢之際作壁上觀,最後導致了秦朝的滅亡。但如果我們深入分析,就會得到一個截然相反的答案,那就是“消失的軍團”並沒有消失,而且即使它返回中原戰場也是自身難保。

為何五十萬南征秦軍不返回拯救秦帝國?《復活的軍團》也不靠譜!

秦始皇對百越的征服戰爭史料並不多,《史記》在趙佗的傳記中並沒有明確寫明趙佗等南征將領統帥的兵力。真正描述出這場戰爭詳情的是淮南王劉安(就是雞犬升天的那個)所著的《淮南子》一書。在《淮南子.人間訓》中,劉安指出南下秦軍總兵力是50萬,而且描述了戰爭的過程。問題是《淮南子》(亡羊補牢等故事就出自該書)並不是史學著作,它反應的是劉安的思想和政治需要,書中的戰爭描述只具有參考價值。

為何五十萬南征秦軍不返回拯救秦帝國?《復活的軍團》也不靠譜!

為何五十萬南征秦軍不返回拯救秦帝國?《復活的軍團》也不靠譜!

▲劉安也是豆腐發明人

《淮南子》一書中對秦始皇南征北戰的兵力描述很簡單,那就是北伐匈奴50萬、南征百越也是五十萬,湊夠100萬總兵力就行。至於咸陽等地的駐軍是多少,劉安並不管。我們知道蒙恬北伐的總兵力是三十多萬,所以南下的秦軍總兵力也不一定是50萬。劉安反對侄子輩的劉徹遠征四夷,公元前135年劉安上書反對劉徹對閩越用兵。道家思想的劉安認為瞎折騰沒有好下場,秦始皇就是榜樣,其實也暗指侄子劉徹也沒好下場,他順應天意民心才是王道,所以才有了後來的鬧劇。

為何五十萬南征秦軍不返回拯救秦帝國?《復活的軍團》也不靠譜!

▲趙佗劇照

從南下秦軍的將領來看,他們沒有指揮五十萬人資格。在秦朝能夠統帥50萬大軍的只能是丞相(秦國丞相領兵是傳統)或者太尉這樣的文武最高長官。戰死的屠睢最高官銜是國尉,國尉低於將一級,“將短兵四千人”“國尉短兵千人”,國尉的職權並不能直接指揮幾十萬大軍(尉僚也沒有直接指揮的記錄)。任囂在戰後擔任南海郡尉,負責南海一郡的地方武裝。趙佗在戰後在南海郡擔任龍川縣令,手中並沒有直屬兵力(縣尉才有),這可不是五十萬大軍副統帥的就業安置水準。

為何五十萬南征秦軍不返回拯救秦帝國?《復活的軍團》也不靠譜!

秦末動亂時,任囂病重,他對趙佗說出了自己的擔心,那就是生怕義軍殺到嶺南。如果他們手中確實有可以改變戰局的50萬大軍,何至於說這些話?然後任囂把南海郡尉一職傳給了趙佗,這個職位可動員的兵力最多也只有萬餘人(西漢末年南海郡人口才是94253),趙佗靠著這些兵力吞下了桂林和象郡。趙佗的南越國人口在西漢末年是1372290人,在秦末的人口也就更少,根本不可能支撐起50萬人口的總兵力。

為何五十萬南征秦軍不返回拯救秦帝國?《復活的軍團》也不靠譜!

即使當時南方真有50萬秦軍,在失去了中央政府供應的前提下,他們也只能放下武器。秦軍的強大是建立在後方上千萬農夫的勞作、數百萬婦女的紡織(布匹不但可以當軍服,也是通行貨幣)、上百萬工匠的鍛造的基礎上的。離開了大半個中國的供應,以當時南越國的人口和資源供應不了50萬大軍。漢朝建立後就對南越進行了馬匹和鐵器的禁運,在和南越起軍事衝突時也只派出了四萬人對峙。在漢武帝時代南越甚至一度被閩越欺負,要向漢朝救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