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嶺南文化向來有它獨特的魅力,這次去廣東佛山南海區的煙橋古村,再次讓我領略了它的美。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南海有座西樵山,據說它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當地人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先有南海,後有廣東。翻閱歷史資料,這句話確實是有來歷的。早在秦朝時,當時的南海郡,就是轄整個嶺南地區,當然那個時候還沒有“廣東”這一叫法。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現今的南海,歸屬佛山市管轄,而煙橋古村,則是在南海區下屬的六個鎮之一的九江鎮裡。因為不是很出名的旅遊景點,自然到達的遊客並不多。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煙橋古村,建村於明朝的正統年間,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了。古村並不大,據2006年的人口普查統計,全村僅有農戶36戶,人口不足170人,且大多以農耕和漁牧業為主。類似這樣規模的小村落,放在珠江三角洲地帶,也許不足掛齒。但煙橋古村卻大有來臨,要不也不會被收錄進中國傳統村落的名錄中。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大約在明朝正統的十四年間,也就是公元的1450年,一位姓何的人看中了這塊臨近九江的水網密佈之地,並開始建村。這位姓何的人,被後代稱之為“孝廉公”,是公認的煙橋古村的“開村鼻祖”。自此,煙橋古村的大部分居民,都為“孝廉公”的後裔,大部分人都姓“何”。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煙橋古村最初的名稱叫“裡海”,大概的意思就是煙橋村地處九江河道的裡面。也有一說,古村的整體佈局猶如飛燕,所以也有人叫它為“燕橋村”。但我更相信前一種說法,因為這次到南海,我曾在九江邊上佇立過,即便是到了現代,九江的江面依舊遼闊,猶如大海一樣。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大約到了清朝的中期時,村上的居民在環繞自己村莊的河道上搭了一座木板橋,開始只是為了方便居民出行,那知木板橋搭好後,一個連續數百年的奇景出現了。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古村因地處九江溼地,早晚常常是霧鎖古村,村民踏著木板橋出行,就猶如在煙霧中出沒,景色之優美,讓人嘆之。於是到了清朝的乾隆年間,有學問的人便把“裡海村”更名為“煙橋村”,取於煙波浩渺、古橋深邃的意境。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這條長度約25米的木板橋,呈“之”字型,橫跨與河道的兩岸。橋的支柱是打入河床裡的木樁,安放於木樁上的木板寬約40釐米,兩人相向走過橋面時,身材魁梧的就有點難度了。橋面正中央的木板,是塊活絡的,每逢過船時,只要將木板臨時抽取掉,船隻就能穩穩駛過。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木板橋的故事很有意思。自木板橋搭成後的百多年來,長橋臥波,朝暮煙浮,木板橋竟成了“煙橋八景”之一,引來無數文人墨客的追捧。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由於木板橋不便通行車輛,1995年時,在徵得村民同意下,村裡將木橋改建為鋼筋水泥結構的公路橋。到了2013年,煙橋村成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村民又蒐集齊當年建木橋的木板,拆掉了水泥橋,重新修建古木橋,恢復了“煙橋”當年的舊貌。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正對木板橋的地方,是煙橋古村的東西中軸線,也是村中貫通南北的主幹道,當地人稱之為“正道”。正道的東面入口是一座高大的麻石門樓,麻石門樓上就刻有“煙橋正道”四個大字,門楣上畫有壁畫,門樓的牆上還留有村民刻下的“甲寅水災”印記。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一入煙橋,必行正道”,這是煙橋古村裡口口相傳的一句話,《煙橋史話》上也有記載。穿過門樓後,正道的兩邊全是清朝以後的古建築,一排連著一排。正道的巷子也不寬敞,類似於江南的里弄,只不過它是一槓子到底的里弄,少了些曲直通幽。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煙橋古村裡保留著大量的古建築民居,嶺南地區建房,當官人家一定是“鍋耳牆”。其屋頂是硬山式,兩側的風火山牆高出正脊許多,形狀好像家裡鐵鍋上的兩個鍋耳。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在古代,鍋耳牆並非能隨意建造的,只有擁有功名的人,或者當官的人,才有資格在建房時裝上兩隻大“鍋耳”。而且“鍋耳”越大,代表著房子的主人身份越高。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據史料記載,清代時,煙橋古村約出過七八個進士、舉人,秀才和武生更是多不勝舉。村中有這樣一幅對聯:“距樵麓十里以南,有鄉賢、有畫師、勝地英豪齊鵲起;計男丁六百餘口,若舉人、若進士,秀才文武更蟬聯。”其中一位叫何文綺,就是是煙橋村的首位舉人、進士,官至清朝兵部主事加員外郎。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在煙橋古村,我還遇到了一間叫“蘭桂坊”的老屋。印象中的“蘭桂坊”,是香港這樣大都市裡的燈紅酒綠的場所,一個質樸的古村,竟然也出了個“蘭桂坊”。煙橋“蘭桂坊”位於書舍一巷,原先是村中百福堂的輔助建築物。原房屋的主人在西歐經商發了財,於光緒二十年(1894)回鄉興建。之所以取名“蘭桂坊”,是取其“蘭桂騰芳”之意,寓意子孫顯貴發達。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煙橋蘭桂坊有著典型的清代嶺南建築風格,青磚牆上的磚雕、灰雕保存良好。窗框用麻石砌成,窗篷帶有西洋建築風格,其花紋圖案雕刻顯得十分精緻,色彩光鮮。村裡傳說,在上世紀的六十年代時,有村民在“蘭桂坊”的一處建蠶房時,竟然在地下挖出了幾斤黃金。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2015年的時候,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記住鄉愁》節目攝製組,來到煙橋村拍攝了時長30分鐘的紀錄片,片名為《煙橋村--恪守本分行正道》,播出後引起了較大反響。這也許是六百年古村第一次堂而皇之公開露面。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一個六百年的古村,一處世外桃源之地,煙橋古村,願你的神秘繼續保留於世。

煙橋古村,六百年曆史留下一座小木橋

小貼士:

地址: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煙南村內龍高公路旁

門票:免費

交通信息:乘坐公交到九江鎮政府,轉江02路到煙橋古村站下,導航直接導“煙橋古村站”

建議遊玩時間:2-3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