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點沙成金”

  初夏時節,走進民勤縣青土湖沙產業示範園,一幅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美麗畫卷躍然眼前。成片的梭梭林在藍天下迎風搖曳,種植戶們穿梭在林中接種蓯蓉忙個不停。 


民勤“點沙成金”​ 

“誰說沙漠裡不能致富,我自己就富起來了,還能帶著別人一起致富!”西渠鎮制產村村民何德榮看著綠無際涯的梭梭林為沙漠“披綠添金”,心情格外爽朗,他說,民勤的沙漠治理不只是固沙,還能“點沙成金”!  

讓“旱生植物之王”梭梭與“沙漠人參”肉蓯蓉完美“聯姻”,是何德榮帶領制產村村民長期與風沙打交道中總結出的既能治沙又能增收致富的好營生。
民勤“點沙成金”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何德榮所在的制產村在“沙上牆,羊上房”的流沙圍困中掙扎。“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莊稼種一茬打一茬,得種好幾遍。”何德榮回憶,當時的村民不僅飽受沙害之苦,而且還一直處於貧困之中。

  窮則變,變則通。2000年,被鄉親們推選為村委會主任的何德榮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實施“制產村防沙治沙規劃”——在村西邊營造200畝防沙林帶。
民勤“點沙成金”

  鋪麥草、埋沙障、栽梭梭,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梭梭成林了。怎樣讓群眾在治沙中得到實惠,如何讓治沙工程成為富民產業,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目的,成了何德榮又一個思考的問題。

  聽說附近東湖鎮的一位村民在梭梭根部嫁接肉蓯蓉,獲得了不錯的收益,何德榮便前去“拜師學藝”。之後,他又多次赴內蒙古等地實地觀摩學習。
民勤“點沙成金”

  從2009年開始,何德榮帶領村民陸續開始在梭梭林試種肉蓯蓉。2011年,在他的倡導和組織下,制產村10戶肉蓯蓉種植戶聯合成立了民勤縣芸豐蓯蓉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員戶均種植肉蓯蓉70畝以上,年戶均增收2萬多元。

  也正是在這期間,民勤縣相繼制定出臺了壓沙工程管理辦法、沙漠承包治理管理辦法、沙區及治沙生態林承包治理經營實施意見,將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等風沙口營造的治沙生態林承包給個人、企業管護經營,鼓勵發展沙產業。


民勤“點沙成金”

  何德榮抓住機遇,2013年在青土湖區域承包了2000畝梭梭林,先後投資100多萬元,發展梭梭接種肉蓯蓉產業。經過幾年努力,何德榮獲得了極大的成功。2016年,他接種的肉蓯蓉收入近60萬元;今年,僅春季就採挖了40多噸,收入達200多萬元。  從避沙之害到興沙之利,何德榮帶領村民將防沙治沙和富民興村結合起來,形成了“綠一片土地,興一門產業,富一方百姓”的產業化防沙治沙模式。“下一步,我們計劃利用5年時間承包生態林地1萬畝,吸收更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真正達到沙漠增綠、群眾增收的目的。”何德榮說。(趙勇忠 馬愛彬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