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哪些拳法?

用戶224869766

根據2011年體育報業出版社出版《福建武術拳械錄》,本地拳法有35種。

一、五祖拳

由蔡玉鳴(福建泉州人,1853-1910)綜合了白鶴拳、猴拳、羅漢拳、達尊拳和太祖拳而成的,故稱五祖拳。

二、鶴拳

鶴拳。原稱“白鶴拳”,清康熙(1662-1723)年間,福建(現霞浦縣)方七娘創。並且已演變為宗鶴(即宿鶴)、鳴鶴、飛鶴、食鶴(即朝鶴,又名痺鶴)等四種不同的拳種。

三、連城拳

連城拳-福建省連城縣的地方傳統拳術。連城拳可分為:黃氏拳、林氏拳、項氏拳、巫氏拳四種.綜觀“連城拳”的風格特點,可見其架勢適中,以中下磐為主,身活步健,防守嚴密,前後兼顧,進退有法。

四、龍尊

據清末龍尊宗師餘讓達所遺拳譜記載:清康熙年間,河南開封府少林寺飛鈸禪師、鐵臂、鐵杖、鐵柄、楊本信、鐵珠、鐵鞋以及黃衣真人、吳申仙等為學習各種股肱拳法,研究練真。清雍正年間,此拳種由福建少林寺和尚鐵珠傳於該寺僧人仙遊人朱山(字世德),後隱匿於古田縣南洋村、利洋村、杉洋鄉等地。將龍尊傳播到八閩大地。

五、虎尊

虎拳是清乾隆年間,永福縣(今永泰縣)口村人李元珠所創。李自幼習武,精於牛法、獅法等諸多拳藝,在此基礎上,仿虎之形,取虎之技,貫之以理、融為拳意,精心創編了虎尊拳(即母拳,指第一路拳)。

六、地術拳

相傳明末清初,福建南少林寺對面有座白蓮庵,相傳由庵中尼姑四月神尼所創,當時庵中尼姑為護庵健身之術,藝不傳人。該拳是根據女人身材嬌小體力無法與男人對抗衡等缺點,觀察模仿狗的格鬥動作,翻滾跌撲,靈巧多變,快速兇猛,機警靈敏特點和人的反關節拿一點制全身及平衡性原理,悟出並創編了地術拳。

七、太祖拳

相傳為宋太祖趙匡胤所傳,故稱太祖拳。清朝晚期由師遊青在傳進漳省市市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

八、福建少林羅漢拳

據傳源於福建泉州少林寺,清朝道光初年(1821年)一法號空因的行腳僧將羅漢拳傳與當時掛單於泉州開元寺的僧人慧塵。

九、五梅拳

五梅武術發源於北方。傳說其創始人是河南嵩山少林寺的“五梅祖師”(亦稱“五梅師太”、“五梅道姑”)。清朝嘉道年間的上杭縣廬豐扶陽村的丘正元跟隨來杭演出的安徽鳳陽花鼓戲班的武師到北方習武。後來,丘正元又和戲班的花鼓娘子梅花(原名王秀英)一起到河南拜五梅祖師的弟子為師,繼續深造。

十、邱鶴拳

清嘉慶年間,福建下南人林興所創。主要流傳於福安、寧德等地。其套路有角戰、三戰、依提斬退、拳頭套、五枝撩手等。器械套路有云步槍、齊眉杖等。

十一、五獸拳

清朝光緒年間,拳師徐秀環集龍拳、虎拳、猴拳、鶴拳、蛇拳之精華於一體,自成套路,謂之為“五獸拳”,在龍巖武術界頗有影響。

十二、文拳

相傳.清末楊忠枕自幼聰明伶俐,喜愛習武,四處拜師求藝。在民國初年,他結合五祖拳、羅漢拳、龍樁拳、虎樁拳等拳術及北腳特點,自創內文拳,後傳授於陳成興等人。

十三、梅花拳

據傳,清末“旗人”通寶逃荒路過福州,被王家收留,感其恩,遂將其秘傳梅花拳傳授王金城,後由王鼎(夏蓮)幾十年精心鑽研,去粗取精,兼收幷蓄南北各家之長,成為如今之“上乘梅花拳”。

十四、少林五枚花拳

五枚花拳是不多見的南派內家拳術的一種,是歷史上尊稱“少林五老”之一的五枚大師,將少林梅花樁技法融合其他功法而創設的拳種。

十五、泉州少林花拳

少林花拳即泉州少林花拳。據傳源於泉州東郊少林寺,原屬少林寺護寺拳藝之一。

十六、俞家拳

抗倭名將俞大猷(泉州河市人氏)傳下古拳,是巖嶺村世代相傳的一種古樸的南拳,是俞家拳獅燈舞的重要部分。

十七、牛拳

又稱牛法。相傳此拳源於永泰縣。至清末民初,福州郭孔熙得此拳,流傳福州。牛拳系取牛之形意為拳,突出以剛制剛。手型以拳為主,步型以三七步為主。

十八、雞拳

據傳發源於福建永泰縣埔嶺材,俗稱'埔嶺雞法',據傳為埔嶺人謝友生在觀察鬥雞的基礎上,創編而成.後逐步傳人福州、建甌、建陽等地。約有二百年的歷史。

十九、二郎拳

二十、金獅拳

又名獅形拳。屬於福建南派少林馱門的象形拳之一,現已瀕於失傳。它是南少林韋陀門派中的一個支流,

二十一、畲族拳

流行於福建福安縣頗負盛名的“武術之鄉”的金斗洋畲村。據傳,它與南少林武術有密切的淵源關係。畲家拳的特點是:步穩勢烈、發力短猛、防守嚴謹和進攻多用指、掌法;並具有形威、力猛、馬(即“步”)實、手狠的風格。它動作樸實無華,招招講究實用,別具一格。

二十二、安海拳

醉羅漢安海拳亦稱安海法,是南少林十八羅漢之一,法號“安海”的僧人所創。

二十三、走廊拳

二十四、女人拳

閩侯南嶼芝田村周振祥所傳,福州郭宅村郭孔熙得其真傳。此拳模仿古代婦女日常生活中的姿態,是一種以柔克剛,以快勝慢的拳法。以靈活步法、密集的手法和穩蔽的各種肘、膝衝撞、腰胯擠靠等技法,以達技擊效果。此拳所傳僅一個套路二十六個動作。女人拳練者極少,目前已頻失傳。

二十五、蟳法:

蟳法,又稱東孔蟳法。系福州郊區郭宅村郭家祖傳拳法。由郭宅村郭道根始傳,僅傳其子郭時炎、郭中規、郭孔熙等人。極少向外流傳。蟳法拳法激烈,靈活快速。具有南拳的剛勁多變和北腿的靈活迅猛之特點。是“南拳”和“北腿”相結合特殊風格的拳法。

二十六、四平大鎮拳
二十七、南佛拳

二十八、儒家拳

閩越古都4位儒士習得源於唐代梨山老母8個女徒弟所傳的內家拳中的雞、狗、魚、儒四拳法,集上、中、下盤為一體並用老子的“無為而治觀”“有無觀”“運動變化觀”“動靜觀”和“虛實觀”等哲學思想貫穿於武學拳路中,形成獨特的儒士之拳——儒家拳。

二十九、魚法

閩侯南通陳文茂(康八司),年輕時隨一和尚習得此拳,後在福州設館授徒。另福州陳培官得魚法於泉州關帝廟,回福州後傳何國華,何又傳塗基清等人。魚法風格特點為仿魚或魚翁生活習性之形與意。

三十、猴拳

福州所傳猴拳屬南派猴拳。跳躍翻滾動作較少,主要講究技擊。此拳由閩侯天洋村崔達年所傳。崔達年傳福州潘祥松、王家坤等人。

三十一、八井拳

相傳泉州南少林和尚鐵珠因為殺身之禍逃難到金斗洋畲村,並將八井拳傳授給當地畲民。

三十二、龍虎拳

相傳,清嘉慶年間一遊方和尚傳莆田人,幾經輾轉,1934年傳到福建等地。

三十三、漳州洪家拳

洪家拳相傳是洪熙官所傳,清朝末年由永春人蔡大欣和許楓在漳州傳授。

三十四、達尊拳

達尊拳是福建地方拳種,該拳是開元寺僧眾習武之術,故稱達尊拳。達尊拳多用掌法,爪法亦多由掌法變化而生,講求擒、搭、扣、拿的指腕之功夫。拳法多用彈拳,扣拳等,達尊拳注重基手(橋手)的硬功操練。

三十五、開元拳

開元拳是漳州開元寺武僧所練之拳,開元拳的特點;有柔有剛體用兼備,攻防並蓄,迅猛凌厲,虛實技擊,出手快如閃電,寸勁渾身無處不用


福州禪武

五祖拳

五祖拳發源於泉州,在泉州南少林拳系中最具有代表性,是福建省七大拳種中歷史最悠久、傳播地域最廣的優秀拳種。五祖拳盛行於閩南和中國南部各省,隨著華僑的足跡,又傳播至東南亞各國,隨後五大洲也都流傳開了。

五祖拳,又稱少林五祖拳、五祖鶴陽拳。一門五拳,包括太祖、達尊、羅漢、行者、白鶴五種拳術,其中以太祖拳年代最久遠。太祖拳術創自宋太祖趙匡胤,故稱“太祖拳”。

特點:五祖拳精密而重實際,外形簡單易學,功用講究簡單實用,少花招,走中門,直截了當,有招拆招,連消帶打。各拳有各自風格和獨到之處,由於拳風近似,可以通學兼練。

永春白鶴拳

很多人知道詠春拳是因為《葉問》這部電影,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對詠春拳更多的是一些不著邊際的臆想,與江湖有關,是逝去的武林,與生活離得很遠。詠春拳真正的發源地其實就在福建福清南少林。

“詠春”兩字裡包含著這個拳的法度,與練習要訣和書法有關。“永”字八法,點、橫、豎、勾等筆畫,在詠春拳中都有動作與之對應。是日本剛柔流空手道的源頭。

福建傳統詠春拳第七代傳承人鄭忠師傅與電視劇《李小龍傳奇》主演陳國坤“過招”,傳授拳藝

永春白鶴拳是古老的漢族拳術之一,屬於南拳。仿生象形白鶴腳,鶴舞長空展英豪。練武健身功效大,攻防技擊價值高;內涵樸實而豐富,拳理辯證又精妙。特點:以鶴為形,以形為拳、以意引氣、以氣催力、出手柔、著手剛。

以鶴為形,以形為拳、以意引氣、以氣催力、出手柔、著手剛。

福州鶴拳

相傳由永春方氏七娘所創,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流傳至今已演變為宗鶴(即宿鶴)、 鳴鶴、飛鶴、食鶴(即朝鶴,又名痺鶴)等四種不同的拳種。

特點:宗、鳴、飛、食四種鶴拳作為不同的拳種,又各有其特點和獨到之處:宗鶴注重用“宗勁”,剛柔相濟;鳴鶴以聲催力,激烈勇猛;飛鶴舒展大方,動作形象;食鶴輕巧快捷,靈活多變。 宗、鳴、飛、食四種鶴拳,因各自特點的不同,對身法、步法、手法等方面也都有一些各不相同的要求。

地術犬法

地術犬法,簡稱“地法”或“地術”,俗稱“狗拳”,是福建地方拳種,其源流有三種說法,其中的一種說法是:相傳明末清初,演練地術拳法的少林弟子因參加戚家軍的抗倭鬥爭和鄭成功的抗清活動,被清朝廷鎮壓,殘存的僧侶流散四方,地術犬法遂傳入民間。在僧尼中有一法號“四目大師”流落永福縣時,將此拳傳給陳家,有由陳家後代陳阿銀傳給福州西園鄉的陳依九。

狗拳主要分佈在福建福州、泉州、南平、建陽,以及山西、吉林、北京等地。

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似南非南,似北非北;二是擅長於倒地後施展各種地上競技動作。狗拳拳勢剛猛,腿法豐富,取狗鬥腿勝手之精髓,有“少林地上飛龍”的美稱。

龍樁拳

《射鵰英雄傳》中,周伯通被黃藥師困在桃花島十五年,百無聊賴中居然創造出一個雙手互搏之術。這雙手互搏之術要人心為二用,一神守內,一神遊外;雙手使不同武功招數,分進合擊,有以二對一之效。

在福建杉洋,有這麼一套拳法,其不僅集合了雙手互搏術的守內、遊外之功,同時還具備二次防禦之功,它就是龍樁拳。

龍樁源於北少林龍形拳,又吸收了本土武術的特色自成一家,流行於古田、福州、寧德、福清、莆田、邵武、臺灣等地。1984年國家在整理民間傳統武術種類時,龍樁拳被界定為福建七大拳種之一。拳師為黃學榮。

特點:震腳發聲、吞吐催氣、發力短促、只進不退。

虎尊拳

虎尊拳發源於福州永泰,是永泰本土拳種,亦是日本上地流空手道的源頭,流行於福州、寧德、南平、三明、莆田、江西、臺灣、日本,虎尊拳2008年被評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虎尊古稱“永福虎尊”。是南拳中的一種,是仿生學在武術中運用的一個典範。此拳發源於福建省永福縣(現改名為永泰縣)。故古稱為“永福虎尊”,系永泰縣洑口鄉人李元珠於清代乾隆年間所創。

特點:以剛制剛、逢力借力、勢猛勁剛。

連城拳

連城拳是發源於閩西地區的本土拳種,又稱“連城少林拳”或“少林獨門拳”,內可分“黃家拳”和“巫家拳”兩種,迄今已有數百年曆史。

器械中以棍為主,另外還有大刀、雙刀、山字耙、鐵尺、勾連槍、板凳等。連城拳急促凌厲、舒展大方,富有南北武術所長,不僅具有嵩山少林拳流派的精華,更有南方眾家拳法的專長,體用兼備,風格獨特,具有重大的研究價值。作為客家文明的見證,可通過它深入研究客家人的發源與發展,客家文化的形成、發展與傳播以及客家人奇異的民風民俗。

特點:身敏步健、運手莫測、腰擰勁發、手肘連攻。

(海峽網 楊林宇)


海峽網

福建南拳有南少林龍、虎、豹、蛇、鶴五形拳,五祖拳,羅漢拳、梅花樁、連城拳、地術拳法、泳家法、五枚拳、獅拳、猴拳、魚法、雞法、儒法、仿烏跡等流派。

龍拳

虎拳

豹拳

蛇拳

鶴拳

五祖拳

羅漢拳

梅花樁

連城拳

五枚拳

獅拳

猴拳

南拳


鐵男春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3ea5000780aee8cd08a8\

福建傳統詠春拳

福清南少林的泳春拳大名鼎鼎,西山的宗鶴拳養在深閨,方世培所創,屬內家拳,功成無敵。林琴南〈〈技擊餘聞〉〉有幾篇記載方世培的事蹟,值得一看。福州的地術犬法,很有特色。泉卅的太祖拳,連城拳,畲族拳,永泰虎尊拳數不勝數。還有鶴拳,分四大類,民間傳教,語之不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