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法國的智慧教室用了哪些“智慧”?

教室智慧化的屬性困惑

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我們的教室究竟屬於誰的?

這個問題似乎看上去是一個無效的問題,因為教室本來就是學校的教學場所之一,教室自然是屬於學校的資產。同時,教室自然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是教師教學的場所,因而教室自然也是屬於老師與學生的。

日本,法国的智慧教室用了哪些“智慧”?

但今天胖胖老師想說的是: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我們的教室的屬性是可以變改變的。

首先,我們要注意到了一個點: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我們的學校面臨著教育信息化浪潮的衝擊。很多時候無論是老師、學生還是學校的決策者,以及教育主管部門都會面臨這樣一種困惑——是不是我們的教室接入了互聯網,是不是我們的教室運用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化教學軟硬件,就能讓我們的教室就變成一個智慧教室?

這裡胖胖老師和大家分享自己與國外智慧教育研究者對日本和法國教育中對教室智慧化應用的案例。

注重學習社交的日本智慧教室

日本一直以來注重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與研究,在日本的公立中學中,不少學校仍然採用非常傳統的教室佈局設置。但是在傳統教室佈局設置之外,我們卻注意到三個有關智慧學習的細節。

第一個細節是在教室中並沒有如同國內教育中風行的平板、電子書包,學生的學習記錄仍然採用的是

傳統的手寫,但下課後學生通過教室一角教師辦公區的移動設備將課堂筆記進行數字化掃描,其後學生的筆記就會自動被整合到學生的智能筆記本內,這樣的智慧筆記不僅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更積極地做記錄(因為教師鼓勵學生在自己的社交圈分享自己的課堂筆記圖片),同時也讓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有更充分的瞭解。

日本,法国的智慧教室用了哪些“智慧”?

第三個細節是正如現在我們中學教育改革中出現的走班化分層教育的現狀,在日本同樣也有分層走班這樣的一種教學的形式存在。相較於在國內老師曾經見到有不少的地方採用智能班牌來對教室的屬性、對教師學生的簽到情況進行歸納整理的先進設備,在日本的學校裡,這樣的智能班牌卻是非常罕見的。但他們採用二維碼與彩色KT板的方式對教室屬性進行走班分層管理的方法卻同樣高效有用

例如在靜岡的一所公辦中學當中,學校的管理者對學科採用色彩分類法,為每個走班教室設計色彩鮮明的班牌,教師在進入教室上課之前,會插入彩色KT板製作的班級信息板方便學生根據採用同樣色彩區分法的課表進入到指定教室。當然這塊KT板不只是一塊單純的提示板,通過KT板左下角二維碼,學校的學監(也就相當於我們的教學主任)可以對教室進行巡視的時候利用手機進行打卡,更加實用的是在有師範生研修聽課時,通過學校專用的教育app掃二維碼,不僅能在移動設備上獲取教室信息,還有該課程的教學大綱和學生在線學習信息,管中窺豹可見日式智慧教育理念的細節之美。

可以說,日本不少學校在構建信息化教室、智慧校園的過程中,並沒有額外地對教室進行信息化的過度改造。正如大家在參觀交流時,對方老師所提到的:所謂智慧教室,在硬件層面其實和傳統的教室相差不大,真正改變是我們對教室用途、教室管理的思考方式——智慧教室是否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否滿足了師生的學習社交?是否方便了學校的教育管理?

注重觀察的法蘭西智慧教室

另一份案例分享則來自對法國巴黎大區學校的觀察。我們挑選了兩所有代表性的學校,一所是私立高中,一所是公立的小學。從兩所學校的教室設計佈局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智慧教育的另一個層面理解。

例如在小學的教室設計當中,對於色彩和空間設計的理念上,胖胖老師認為當下北上廣的基礎教育學校建設絕對是勝過法國人的。但在教室的一個智慧化、信息化的融入方面,法國人卻有不少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例如當下國內不少地區的中小學採購了互動智慧白板進行教學,老師也在課堂上設置了不少互動問答的問題來讓課堂看起來更加的靈活,更加的生動。但是互動的熱鬧背後學生究竟能夠學習到多少呢?而在法國的中小學當中,我們見到的是另外一種互動模式,

課堂黑板、白板、鉛畫紙是主角,即便是私立高中的教室裡甚至不少連投影儀都沒有,更不用說互動白板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樣的教室就不是一個現代化的教室,因為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基於物聯網思維的教學模式的改變——藉助物聯網技術,老師成為學生學習行為的引導者和觀察記錄者。

日本,法国的智慧教室用了哪些“智慧”?

例如,在小學高年級和高中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往往採用主問題的方式設計一節課,就一個教學主問題鼓勵學生通過閱讀、討論來對問題進行思考,運用合作或者獨立完成的方式進行課堂發言交流。

這一過程中,教師除了進行手寫筆記之外,還可以靈活地通過網絡攝像頭、網絡錄音筆等方式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觀察記錄。課堂上,老師除了對學生學科知識性的問題進行提示性修正外,並不對學生的學習結果結果進行評價,而是在教學結束之後藉助數據分析平臺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綜合性評價,這樣的評價並非是基於一節課的數據,而是基於一段時間的學習數據,因而這樣的評價雖然看上去沒有及時點評的觀感好,卻能對學生進行更有效的評價。

法國教師利用物聯網對課堂的精細化記錄與基於數據分析的學生評價,讓我們發現通過對於課堂實錄的有效分析,經過階段性的教師的研究報告,能夠提供給學生和家長對於自身學習問題的清醒認識和針對性的指導對策。在這裡,教室成為了學習行為研究的場所。

智慧教室學習屬性新認知

分享這兩個案例之後,我們再回到今天的問題——教室究竟屬於誰?

這個問題背後,不僅涉及到教室的產權歸屬,更是涉及到教室的學習屬性的一種認識。教室自然是教學行為發生的場所,但是現在我們發現在互聯網、物聯技術發達的環境下,學習已經不是簡單的、單純的、單向的知識灌輸,學生更渴望的是學習行為、學習習慣、學習思維的培養。而我們的教室是不是能夠適應這樣的學習變化呢?

這讓胖胖老師不僅想到之前在中國教育當中非常風靡的所謂“杜郎口模式”。杜郎口的“只學不教”自然有其紕漏,但是在其教室當中的設計卻十分的符合學生學習心理與學習行為的發生。或許這樣的教室不能被稱為是教室,而應該成為學習室——也就是學習行為發生的地方。同時,正如在法國的學校案例當中,我們注意到的教室更應該是一個記錄、觀察、評價、研究學習學習行為發生的場所,是一個研究室!

日本,法国的智慧教室用了哪些“智慧”?

當我們對教室的認識從簡單的教育行為發生的場所,引申為學生學習、交流、分享學習行為的學習室,引申成為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觀察、研究、分析的研究室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教室在學習的屬性上,儘管仍然是屬於學校仍然是師生共同享有的,但是在內涵卻發生了改變——教室的構建,不是簡單的行政班的安排,也不是將學生和老師固定安排在一個地方就萬事大吉的,更也不是一個簡單堆砌了各種各樣信息化設備的這樣的一個儲藏室;教室是一個體現學習價值的場所

有關智慧教室建設的三點思考

這裡胖胖老師提出以下三點思考:

其一,我們的教室設計佈局是否適應了學生學習的需求?是否適應了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觀察研究的需求?對學生來說,學生的學習行為要發生,教室是不是提供他自由書寫、自由表達,同時又能夠快速的獲取支撐背景、學科知識的支持;對老師來說,教室是否提供了對學習行為實時性、有效性的信息採集,是否提供了足夠學習行為與網絡社交的結合空間

;對教育主管部門而言,教室的設計是否便於獲取到有效的教育信息。

其二,教室的智能化設計標準雖然各不相同,但我們對於有效學習信息的判斷、採集卻應該有一些共識,例如說課堂簽到數據、課堂互動數據是不是真正能夠幫助我們瞭解學生的學習行為,幫助學生學習思維的形成,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其三,互聯網時代的教室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學習行為的發生地,它也應當是學生學習社交的場所,那麼我們的教學主管部門有沒有意識到,這樣的一個社交場所的社交屬性是否得到了尊重?學生在這樣的一個學習社交當中和日常社交又有怎樣的不同?這樣的研究在當下的教育當中是否關注到了呢?

其實,教室屬於誰的問題背後其實是我們對於智慧教學究竟如何在真實教育行為當中開展的一種思考。胖胖老師個人認為,教室屬於誰?誰來負責營造一個適合我們學習的教室?這個問題是核心所在。

不要最貴的,但要最合適的智慧教室

並不是越貴的教學硬件的投入,就一定能夠打造出越好的智慧教學場所!教室作為學校的構成組件,其設計其功能的定位升級也同樣關涉到整個校園智慧化建設與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方向。

最後,引用狄更斯的名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處於智慧教育的歷史關鍵風口,我想我們不應該錯過這樣的發展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