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类为什么特别喜欢在长江流域生活?

CJ-J

中国长江流域有分布的鹳主要是两种:东方白鹳和黑鹳。东方白鹳主要越冬区就是长江中下游的湖泊,冬季在鄱阳湖的遇见率很高。而黑鹳,虽然在长江流域也有越冬,但没那么集中,整个南方包括台湾都是它们的越冬区。黑鹳在长江流域越冬的种群数量已不多,暗示着东部的繁殖种群的凋零。



冬季在鄱阳湖越冬的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的分布,图源: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东方白鹳,是鹳形目鹳科鹳属的大型鸟类,体长约120厘米。东方白鹳属于涉禽,适合在浅水捕鱼。历史上,人们认为东方白鹳是白鹳(西方的白鹳)的一个亚种。但后续对形态、行为和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这是两个种。东方白鹳体型更大,嘴黑色。东方白鹳繁殖于我国东北或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东部沿海迁徙,到长江下游的湖泊越冬。迁徙季节常呈大群,迁飞时和在中途停歇地可见到可观的数量,如天津北大港湿地曾记录到近千只。东方白鹳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估计三千余只,保守估计不足一千只。由于污染和偷猎,处境堪忧。


阳光下璀璨的黑鹳


黑鹳的分布,图源: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黑鹳,也是鹳形目鹳科鹳属的大型鸟类,体长约100厘米,周身黑色,喙和腿红色,腹部白色,黑鹳头颈部的羽毛在阳光下会发出多样的光彩。黑鹳在我国分布极广,几乎见于除青藏高原的绝大多数地区的河流区域,但生性机警,堪称“大漠山河的隐者”。它们在大树或河流两岸陡峭的崖壁筑巢,以各种水生生物为食。由于洁净而无人干扰的河道越来越少,黑鹳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我们曾在一条河流上空见到一只孤独的黑鹳,它飘荡盘旋,终于找到一片没有游人的河滩,然而觅食不多久就被游人惊扰,然后继续飘飘荡荡,直到傍晚我们离开,它依然在沿河来回游荡,无处可去。这也许是中国野生动物面临的状况的一个缩影。黑鹳,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