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快餐」刚柔相济

【国学快餐】刚柔并济

胡立根

「国学快餐」刚柔相济

【一语破的】

刚柔并济:刚中带柔,柔中带刚,二者调剂补充,恰到好处。

「国学快餐」刚柔相济

【原典精读】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①。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②。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周易系辞上》③)

【注释】①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卑下高上已经陈列,贵贱之位确立了。②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代表阳性,坤代表阴性。③系辞,《周易·大传》之一种,主要用来解释卦爻辞的意义。

「国学快餐」刚柔相济

【点到即止】

中国文化是刚是柔?虽然学者各有说辞,但实际难分轩轾。

中华文化源头,如《尚书》《诗经》,显现出的是阳刚沉雄的大气。《尚书·盘庚》记载,盘庚在迁都的演讲中,严厉训斥贵戚们贪图安逸,提出了“人惟求旧器惟求新”的革新主张,鼓励臣子和自己同甘共苦,奋发进取。《尚书》全书充满这种刚健之气。《诗经》“雅”“颂”也是如此。《大雅·公刘》就塑造了一个深谋远虑、刚毅有为的部族首领形象。

后来老子登场了。老子思想核心是“道”,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宇宙,是“道”;“二”指“道”包含阴柔阳刚两面;“三”是由阴柔阳刚的矛盾冲突所生之万物。老子发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刚柔冲突交融形成了世界的均衡和谐,但柔弱之物的生存力远超刚强之物,所谓“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所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可见老子明显贵阴柔;但也柔中有刚,敢于向大众思维定势说“不”,也许更需要勇气。如果老子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不为”的退守者,那么孔子则当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进取者: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甚至“朝闻道,夕死可矣”。他刚毅不拔,周游列国,到处碰壁,却孜孜以求。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但还原孔子形象,当知其思想核心是以阴柔为主的“仁”。“仁”是什么?是忠恕,是爱人,是恻隐辞让。仁就是“厚德载物”!中国文化两巨人,或外柔内刚,或外刚内柔。

「国学快餐」刚柔相济

《周易》则将刚柔思想发挥到极致。《周易》64卦,以阳刚的“乾卦”居首,继之以阴柔的“坤卦”。乾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则“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刚一柔,两者并列,而以乾为首。《周易·系辞传》说:“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至此,刚柔并济的中华文化品格基本形成。

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国文化的儒道互补,是刚柔相济。中华士子,既有“四为之志”“三不朽”的使命感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更有“有容乃大”“清静无为”“仁者无敌”“大智若愚”的精神品格。中国艺术有秦砖汉瓦、豪放词、颜柳字的阳刚美,也有宫廷舞蹈、婉约词、行书、园林的阴柔美。武术阳刚,气功阴柔,合而为中国功夫,则刚柔并济,内外兼修。中国兵法,强调“两军相争勇者胜”,但更重谋略虚实,讲究“柔武”。

【经典推荐】

《诗经·大雅·公刘》、《老子》、《周易》、姚鼐《复鲁絜非书》《海愚诗钞序》

(来源《语文报》)

「国学快餐」刚柔相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