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保證:懇切希望諸位依此修觀世音法門,一定會有所成就

老陽按:最近老陽也在看觀音法門,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尤其是南懷瑾老師的書籍,很值得我們觀看,老師也保證:懇切希望諸位依此修觀世音法門,一定會有所成就。本文為南懷瑾老師開示。

這一次禪修,本來是十方叢林書院同學們自動發心的寒假靜修,社會一般人士要求參加,也不準隨便進出,一切應遵守禪堂規定。「大磬」打三聲,集體進入禪堂,在自己的位置坐好;再敲「木魚」三下以後止靜。「引磬」!三聲下坐。真正打坐入定的人,叫不醒他,身體柔軟得像棉花一樣,動搖他身體會受傷害,所以打坐出定要用引磬。

南懷瑾先生保證:懇切希望諸位依此修觀世音法門,一定會有所成就

  你們到此地來,身心放下,初步練習「靜坐」,不可說是來學「禪宗」。現在時代變化太大,禪宗幾已不絕如縷,所以這個觀念千萬不可混淆。至於如何是靜坐的姿勢?我先請明光法師向諸位報告七支坐法後,再來補充說明。必需先把姿勢坐準確了,兩足的氣脈就容易打通。

  佛門「三皈依」,念「皈依佛,兩足尊」。在教理上說,佛智慧具足,福德具足,故稱兩足尊,看來只是理念上的事。其實,這雙足氣機的流暢,和得身通確實有極大的關係。一般靜坐的人,兩腿一盤就發生酸、麻、癢、脹、痛、冷、熱等等身體內在的感受,都是毛病。金剛經上說:「降服其心」。其實「降服其腿」也不易。假使有人雙跏趺坐能夠坐上六小時不動,能不能算是腿氣脈打通?不能。為什麼原因?慢慢再與諸位講解。

  其次諸如生理上的種種病苦障礙,如何過關?與心理上第六意識如何起修?而得證戒定慧的道果,這是我這一次寒假靜修要求同學用功的方向。

  初學靜坐,如何達到靜?大家不要特別求一個靜,姿勢坐好,六根不用,眼睛不外視,耳朵聽到外界種種音聲,雖然非常吵鬧,但六根意識不動,與你如同兩個世界,毫不相干,鬧市就同山林一樣,內心自然就靜了,何必再去求一個靜的境界?當然,自己覺得心理的思想妄念來去不停,這是個問題。大家不要忘記了一切學問修持都從靜中來,人性本來是靜,動是後天的染汙,從古至今,從生至死,始終是靜,思想來去你不要理它,也不要歡迎它,不迎不拒,自然「任它著地自成灰。」你越想去注意思想,反而激盪內心的思想,發而成為外在的語言聲音,從身心深入體會參透這些道理,慢慢就會進入觀世音入道之門。

  一上座你不要管自己的妄想,比如街上的車水馬龍,我晝夜在此境界中,我把它當成什麼聲音呢?當成海潮音。普門品上說:「梵音海潮音」。觀世音菩薩道場,在浙江普陀山。那海水的浪潮,比現在還要吵;風濤浪起,如同風吹高樓呼呼作響,各種聲音都有。但是,你只是聽到而不干擾,不是聽不見聲音。聽不見不就如同死人一樣?也不是用意去聽它,本來現成,不要另外去聽。聲音來了是動相,聲音去了是靜相,動靜二相只是相對的現象。能聽的功能,它不在動相與靜相之間,動來也留不住,靜來也無所住,能知道動,能知道靜,當體即空,一念不生,自然就對了,非常簡單。

  所以,楞嚴經二十五位菩薩報告自己修持的心得,觀音菩薩作總結論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認為娑婆世界眾生修觀世音耳根圓通法門最好。所謂「圓通」,就是利用耳根聽聲音來修證。因聲音前後、左右、上下、內外、十方無障礙,能夠清淨圓滿通達進入道的境界。希望在座男女老幼共同走觀音唸佛的法門,不管行住坐臥之間,一心不亂的念去。念念之間與觀世音菩薩根根相連,自然親證觀音菩薩「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到達入流亡所的境界。

  說到觀音法門,插進一段有趣的事。一般說來,每個宗教,從古至今多半重男輕女,釋迦牟尼也不例外。儘管提倡人性平等,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還是重男輕女。何以重男輕女?可從生理上心理上行為上找出原因來,暫時不去討論它。我常說一件有趣的事,中國道家推崇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最後還是崇拜他的母親瑤池聖母;天主教供奉聖母瑪莉亞,而佛教中觀世音菩薩普遍被崇信。幾乎所有宗教最後還是以母教為依歸,其理由安在?可以說,每一個宗教都是以「母愛」為人類仁慈博愛的具體表現,非常尊重女性道德典型。

南懷瑾先生保證:懇切希望諸位依此修觀世音法門,一定會有所成就

  從人類文化思想上看,觀音菩薩,在釋迦牟尼佛之前早就存在,尤其在東方普遍的被流傳崇拜。他比釋迦牟尼佛早先成佛,叫正法明如來,本身也是男性。因為同情女性的痛苦比男性大,所以在東方經常以女性來示現,輔助釋迦牟尼的教化。尤其在中國,白衣觀音非常流行,與天主教聖母瑪莉亞有時幾乎不可分,像佛教中咒語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音ㄨㄥㄇㄚㄋㄧㄅㄞㄇㄧㄏㄨㄙ)早在婆羅門教(印度教)已有流傳,而且佛教密宗的修法,在修法時多半是畫十字的,如護身手印,先印額,再印左肩,印右肩,印胸,印喉,如同畫十字一樣,且學密宗的人,必須先經過灌頂,就大似西方所講的洗禮。現在更可以證明,在南非共和國,以及印地安人,早就發現流傳著六字大明咒,可是很難考證到究竟起於何時。

  因此我們可以得一結論:不問形而上道,就形而下講,上一個冰河時期,人類文化已經統一,可是當精神文明達到最高處時,這個世界就毀滅了,又形成下一個世界,與我們人生一樣的悲哀。我們生命的最高成就,多半中年就完成了,老年不過是停滯在中少年的理想,使之變成事實。世間出世間的事業都是如此,每一代每一代累積的經驗加上去,始終停止在中少年階段。人智慧最成熟的時候,是五六十歲到七十歲之間,可是智慧成熟了,就像蘋果掉下地來一樣,一代一代永遠掉下去。所以,我說人類的歷史文化,永遠只有二、三十歲。我們認為東西方文化長達幾千年,頗有自抬身價之嫌,這是人類文化一大諷刺,非常可悲。

  在佛教地區中,西藏號稱佛國。當年在西藏,有的區域,到了晚上只聽到金剛唸誦的聲音,夜闌人靜,家家烤著火,都在唸誦此咒。唸誦的方法,唇齒不動,舌頭微彈,念:喃(ㄨㄥ)是頭部音,阿(ㄚ)是胸部音,吽(ㄏㄨㄙ)是丹田音,音聲拉長,一口氣一口氣稱念。假使我們頭痛感冒只念唵音,可以出汗治頭痛;念阿音治胸腔病,念吽音治腸胃病。我現在告訴大家這個咒語流行全世界。但中國還流行大悲咒。很多人持大悲咒,與人治病,非常靈效。有人問起大悲咒原來的梵音,如果真正研究梵文,今天全世界所誦的梵音恐怕沒有一個人絕對準確,都是根據十七世紀以後的梵文,因此我們暫且不要管發音如何,只要真誠念下去就對了!

  再說觀世音菩薩與觀自在菩薩這二個名號,它所代表的意義是一還是二?可以說是一,也可以說是二。觀自在菩薩有時又化身為大梵天的天主,也穿白衣,他庇廕一大千世界。佛教講三千大千世界,這個問題研究起來很深、也很多。先簡單講這二尊佛號所代表的修法。觀世音菩薩是用耳根圓通修法,而觀自在菩薩是用眼睛修色界大光明定。人體內部本來有光,宇宙本來是光,光與音聲充滿這個宇宙,甚至於到太空。太空裡有黑洞,黑也是光啊!不過波長不在可見光範圍,常人誤認為黑是一切都沒有。黑色黑光,白色白光,學過科學都應知道。黑光、白光、紅色等等,都是光,光速一樣,只是波長長短不同而已。好比金剛鑽與煤炭成分都是碳,只是原子排列構造不同,普通碳原子排列是不定形,而金剛鑽之碳原子排列成結晶形的八面體構造在高壓下方能形成金剛鑽。如果把金剛鑽融化了,其實與煤炭成分一樣。同理瞭解暗光與亮光,只是光度不同而已。

  觀自在菩薩是修光,用眼睛起修配合意識;觀世音菩薩是用耳朵起修配合音聲。這兩個法門,我想你們修半天就可以見大效,自然心領神會,身體也得袪病延年,受用不盡。但是,有一點必需先吩咐大家,修這兩種法門,可以發起相似的神通,很快可以聽到世間以外的音聲,甚至可以預先知道要發生的事,你自然會有前知。但如果執著向這一面走,也很可能會走入魔道了。因你福德善行,功德智慧不夠,走向神通的路線,道業容易耽誤。其實既沒有佛亦沒有魔,只是怕自己玩弄神通,誘惑眾生,怪力亂神,以神通自滿而妨礙菩提大道。

南懷瑾先生保證:懇切希望諸位依此修觀世音法門,一定會有所成就

  佛法是非常科學的實證,因此,大家應各走各的路,個人選定一門深入,至死不變。有人修唸佛三昧,那還是依此修,有人持大悲咒習慣還是持大悲咒,有人念六字大明咒達到一心不亂,則還是念六字大明咒;或修六妙門、白骨觀,種種法門都可以,但是,不要變來變去。有人如果有其它信仰禱告,一樣可以各走各的路線,選定一門。或者有人說:「我什麼法門都用不上路」,那你就用觀世音法門。

  我現在講話的聲音與外面車水馬龍的聲音,大家都聽到了,但不要注意聽它;現在鞭炮聲也聽到了。鞭炮放過就清淨了,本來清淨的。這是最粗淺的觀音法門,馬上可以體會。不管是念佛也好,走任何修行法門,慢慢寧靜迴轉來可以聽到自己身體內部的聲音,不需做任何功夫。身體內部本來是有聲音的,為什麼大家聽不見?如果從事科學研究,人體血液的流動,心臟的跳動,身體內部音聲的震動,卻比一顆原子彈爆炸的聲音還大。老子說:「大音希聲」。宇宙運行的聲音很大,可是人們自己習慣了,反而聽不見。銀河系統聲音最大,我們人類也聽不見。連我們身體內部的音聲也是一樣聽不見。

  什麼時候你才聽見呢?當你睡下去頭靠在枕頭上,還沒有睡著以前,你用手把兩耳蒙起來,像包餃子把耳朵合攏起來,此時就聽到心臟血液流動聲音很大。搭乘飛機時的嘈音或在戰場上炮彈爆炸的巨聲,拿手蒙起耳朵,同樣比較容易與外界音聲隔離;那時,內在音聲就很大。但是,修持觀音法門的人,在靜態之時,可以聽到自己內在的音聲;即使在最熱鬧的地方,還是可以聽到自己內在的音聲。修持到此地步,身體上的轉化,可以到達相當的情況。慢慢聽自己內部的音聲靜下去,血液流動、心臟跳動的音聲都靜下去,靜到什麼程度呢?連身體內部的音聲都清淨了,那時會出現一種非常奇妙的音聲。順便告訴你們,當年我在四川峨嵋山頂上閉關時候的經驗。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在峨嵋山頂上,冰天雪地中,夜裡起來靜坐,萬籟俱寂,飛鳥亦無,清淨境界,如身遊太虛中,安心自在,就像神仙境界一般非常舒適。而且常聽到虛空中天樂之音,非常美妙。因而想到莊子所謂「天籟之音」。莊子形容冷冷然(音ㄌㄧㄣ)、清雅悠美渾厚的音聲,那真是聞所未聞的天音。依我的經驗,現在雖在吵鬧的都市中,心靈一靜,天籟的梵音仍然可以聽到,與嘈雜的音聲毫不相礙。所以懇切希望諸位依此修觀世音法門,一定會有所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