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遊俠起家的董卓,也是上將之材

由於《三國演義》的普及,董卓這個人物可謂盡人皆知,家喻戶曉。演義中將董卓的貪婪、殘忍,刻畫的淋漓盡致,令人咬牙切齒。不過恨歸恨,十八諸侯共討伐他,還是沒能將他如之何。

以遊俠起家的董卓,也是上將之材

小說中有這樣一幕,曹操借司徒王允的七星寶刀,前去刺殺董卓,結果被發現沒有能成功,然後孟德藉機獻刀,得以脫身。書中說曹操懼怕董卓力大,所以不敢當面動手,只能背後行刺。可見董卓也是一名勇士,武藝定然高於曹操,否則董卓早死了,也不用勞煩十八路諸侯興師動眾。當然了大美人貂蟬也可能失去用武之地,從此淹沒無聞,這樣未免有些可惜。

以遊俠起家的董卓,也是上將之材

演義歸演義,畢竟有不真實的地方。不論曹操是英雄還是梟雄,他都沒有行刺過董卓。以英雄自居,志在掃平四海的阿瞞兄才不會逞匹夫之勇,效那博浪之一擊。何況他還沒有一擊必中的本事,最多成為第二個荊柯。

史書記載,董卓少時任俠尚武,膂力過人,雙帶兩鞬(馬上盛箭的器具),縱馬疾馳中可以左右開弓,單憑這一點,一般武將便難以匹敵。他性粗有謀,極重江湖義氣,常常扮演江湖遊俠的角色,憑藉家中的富豪資產與邊地的羌族首領相處地很好。這使得他在當地有很大的影響力,並且得了個“健俠”的美號。不過演義小說中並沒有將這一方面表現出來,大約惡名太大,不值得作者在這上面耗費筆墨,不如多寫一些惡行更實在。

以遊俠起家的董卓,也是上將之材

從軍之後,極為驍勇,所得獎賞,也大多與部下共享,這樣的行為倒是符合他豪放的性子。後來亂京師,縱兵搶掠,與這種粗豪的性格不無關係,大概他是這樣想的:“我自己倚紅偎翠,酒肉在前,也不能虧了手下的弟兄們,否則怎麼指望他們為我賣命?但是這些錢可不能從我的腰包裡出。”

東漢荀悅說:“立氣齊,作威福,結私交,以立強於世者,謂之遊俠。”他這個定義,正可以形容董卓這類人物。名為俠,實為盜,只是可惜了一身才力。

以遊俠起家的董卓,也是上將之材

三國一代中,勇將輩出,多如星辰,我想以董卓的身手也能排得上號,單以武藝而論,起碼是上將之材。畢竟‘健俠’可不是白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