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東漢政權自己親手養成的“異化野獸”

提到董卓,人們通常聯想到的詞彙就是暴虐荒淫,他入主洛陽後,廢少帝,把持朝政。《三國志》中有記載當時董卓“以嚴刑脅觽,睚鴺之隙必報,人不自保。”在強行將東漢都城從洛陽遷至長安的過程中,還派兵挖掘墳墓,縱火燒燬了宮殿、宗廟、民房等建築,縱容士兵於城中燒殺搶掠,霎時間無辜受難者不計其數。而董卓這麼一個將東漢王朝拖入窮途末路,且與“野獸”無異的殘暴之徒,卻正是東漢王朝親手所造就的。

董卓:東漢政權自己親手養成的“異化野獸”

影視劇中的董卓形象

朝廷給了董卓兵馬

董卓能入主洛陽,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其強大的軍事實力,而董卓手下的涼州軍便是戰力數一數二的隊伍。

武帝時期,隨著漢帝國疆土的增加,之前正常的輪流應徵的徵兵制已經無法滿足帝國遠征及守衛邊疆的需求,為了保證充足的兵源,募兵制作為原來徵兵制的補充就應運而生了。

到了東漢時期,募兵制已然演變成主要的集兵方式。國家通過賜錢等方式招募士兵,並定期予以軍餉,使他們成為職業軍人,長期服役。

地方負責募兵事宜的就是當地的刺史或者太守,由於親屬血緣和地域因素的影響,地方長官在募兵時通常會優先從自己的宗族或者同鄉之人中選取。這樣既給宗族、家鄉里的人安排了一份差事,又使得招募而來的隊伍更加好把控和更有凝聚力。但對於國家來說,這樣做卻更加容易使得地方勢力將國家的正規軍變成聽命於自身的私人部隊。

董卓:東漢政權自己親手養成的“異化野獸”

地方割據勢力都通過募兵增加自身實力

而董卓就正是這樣的情況。因身處涼州,需要經常同北方的匈奴、羌人和胡人作戰,所以涼州的民風彪悍,就連女子也能舞槍弄棒、騎馬射箭。故而函谷關以西一帶包括涼州在內,自古就經常湧現各類戰將,比如竇氏、馬氏家族,就是有赫赫軍功的關西大豪族。東漢竇家的竇憲更是北擊匈奴,有“燕然勒石”之功,比肩當年的霍去病。為了抵抗外族,董卓自然可以名正言順地以朝廷的名義募兵,進而擴充自身的實力。

而在東漢時期,家國在人們心中,家的地位更加靠前一些,家族的榮辱興衰比起國家的興亡發展更為重要。不過這並不是說人們不忠君愛國,當時地方長官有任命下級官吏的權力,所以人們這忠的“君”,往往都是舉薦、提拔自己的地方太守、刺史等人。東漢學者應劭將故吏的前任上級稱為“舊君”,下級官吏也稱呼上級的地方太守為“府君”,老長官過世後,曾經被老長官關照提拔過的故吏們也都會前來服喪。可見地方政權的“君臣之誼”比跟遠在京城的皇帝的感情聯繫要深厚得多,忠於地方長官,為地方長官賣命,在那個時代可以說是天經地義的,甚至最終是要反抗中央。

董卓所招募的涼州軍,主要將領諸如李傕、郭汜、胡軫、楊定等就都是涼州人。同族、同鄉的情誼,使得涼州軍在董卓的領導下凝聚力強大、戰鬥力強悍。所以說,在時代、政局的影響下,董卓擁有了優質的兵源、驍勇的將領、團結的團隊,作為軍閥的實力才得以日益強大。

董卓:東漢政權自己親手養成的“異化野獸”

涼州軍

朝廷給了董卓機會

《三國志》中記載,董卓少年遊俠,且有才智和高超的武藝。他在平定羌人叛亂的戰爭中嶄露頭角,漢桓帝末年以六郡良家子的身份被授予羽林郎。

之後為防備羌人再次作亂,董卓被起用為幷州刺史,但因為在鎮壓黃巾起義中作戰失敗,導致被罷官。而隨後涼州羌人再次發動了叛亂,這又重新給了董卓東山再起的機會,朝廷授予他中郎將職位,讓他回到了涼州,從而組建起了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

但隨著董卓在涼州的勢力逐漸做大,當時在位的漢靈帝開始有點坐不住了。為了控制地方勢力不斷擴張,進而威脅到中央集權,漢靈帝就想了一招“調虎離山”之計,任命董卓為少府,打算將董卓從地方調到中央。沒有了地方根基,董卓自然也難再成氣候。

董卓:東漢政權自己親手養成的“異化野獸”

漢靈帝不顧黨爭與宦官干政,一心享樂

但是老練的董卓一下子就看穿了朝廷的意圖,在那個弱肉強食、兵荒馬亂的時代,假如自己手下沒有兵,則遲早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結局。於是董卓就上書給朝廷,表示涼州地區還有羌人作亂,自己無法抽身離開,公然拒絕了朝廷的任命。

對於董卓的強橫犯上,朝廷不但沒有及時採取強硬的制裁措施,反而自己先退一步。在第二年,漢靈帝再次下詔,任命董卓為幷州牧,讓皇甫嵩接管他的部隊,雖然離開了涼州,但還在西北地區任職。

看到朝廷的軟弱無能和朝廷只想要他離開涼州的底線,董卓變得更加肆無忌憚,上書表示涼州自己呆久了,已經有了感情,軍隊士兵們也只聽自己的命令,是決計不會離開涼州的。言語強硬直接至此,除此之外,董卓甚至派兵駐紮在河東,觀時待變,隱隱已經有了反叛之意。

董卓:東漢政權自己親手養成的“異化野獸”

朝廷也想過慫恿皇甫嵩對董卓下手,借刀殺人以除去心頭之患。但是身處亂世,老謀深算的皇甫嵩最終還是沒有邁出這一步,可見當時董卓的實力已然不可小覷。

朝廷的軟弱無能,處置不力,給了董卓擁兵自重,藉機發展勢力的機會,才致使這頭“野獸”有了自己肥沃的領地和強壯的“肌肉”。

而讓董卓有了進京門路的直接因素,便是各懷鬼胎的何進與袁紹二人。當時何進與“十常侍”的鬥爭正處於膠著之中,袁紹向何進建議,招董卓進京幫助誅殺宦官。

何進認為董卓的弟弟董旻與自己的部下吳匡等人關係匪淺,董卓進京自然也是依附於自己的。而袁紹則認為董卓是自己叔叔袁隗帶入仕途的,自然也是他們四世三公的袁家門生,肯定為自己效力。他們兩人卻殊不知自己引來的並不是順從聽話的小貓咪,而是兇殘暴力,不聽命於任何人的猛獸。

董卓:東漢政權自己親手養成的“異化野獸”

何進最終還是被宦官所害

誅滅幾個手無寸鐵的宦官,原本幾個吏卒就可以完成的事,卻需要調來軍隊,可見當時朝廷已經混亂無能到何種地步。朝廷重臣各懷私心,不顧朝野內外大局,引狼入室,也是導致政權傾覆的直接原因。

朝廷給了董卓理由

古語有云“關西出將,關東出相”,但將相在朝廷中的地位榮耀卻是十分不平等的。東漢重儒士重儒學的風氣還是主流,對於官員的選拔任命往往要考評其今文經學。

而關東地區家學深厚的家族眾多,比如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人才輩出的潁川荀氏。由於絕對的學術權威,士族大家們也形成了對官僚任命、升遷的掌控壟斷。官僚體系開始逐漸門閥化,以致於關西出身尚武人士,雖然在前線拋頭顱灑熱血,在朝廷中卻往往被士族們所鄙夷和壓制,沒能換回應得到的尊重與地位,更別說高階的官位了。

董卓:東漢政權自己親手養成的“異化野獸”

袁紹家世顯赫門生眾多

在士人們眼中,關西武人不過是沒有道德、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之輩,而這種歧視和不尊重,也同樣深深埋在了同為關西武人的董卓心中。

因為羌人對涼州的不斷騷擾,在東漢時,大將軍鄧騭為了節約軍費開支,甚至有放棄涼州的想法,幸而被虞詡建言阻止。幾乎要被國家所拋棄,這段記憶對於當時的涼州人來說也可謂刻骨銘心,又如何能奢望他們能反過來忠君愛國呢?

而且當時董卓的涼州部隊中,羌胡化的比例已經十分高了。因為地處邊境,漢人與羌胡人長期混居,加上部隊吸收了許多外族士兵,使得部隊對中央朝廷缺乏歸屬感,他們只聽命於董卓一人,要打誰就打誰。

董卓:東漢政權自己親手養成的“異化野獸”

朝廷對關西人士的排擠打壓,使得他們內心不再認可和聽命於中央。反叛朝廷也不再有道德和倫理上的罪惡感,在他們看來,也許只是拿回他們自己應得的那部分。

結語

董卓為害國家和人民,雖然許多殘暴荒淫的行為都是其個人行為,但是將董卓一步步異化成“野獸”的,也正是東漢朝廷自身的制度和官員們。軟弱的朝廷,無能的官吏以及不恰當的制度風氣,無不昭示著這樣一個政權已然“時日無多”,就算不出現一個董卓,也會有其他人將這一切結束,等待下一個新的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