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爱读书的人是什么样子?

青年微纪录

这个问题让人羞愧,我自认还算半个爱读书的人,二十四史,四大名著,资治通鉴,国外名著、中国近代文学,矛盾文学获奖作品,老舍、巴金、鲁迅的作品都看过,金庸的所有小说一本不落。。。。外加各种经典的网络小说看了不少。。。

可我却从不敢对别人说我是个爱读书的人。。。今天,我借您的问题想和大家说说一个人,他是我的小学老师,教我们自然课,很多人都忘记了小学老师是谁、长什么样子了,而我对他记忆深刻!

小学时候他已经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老人了,第一天给我们上课,他的那句话我记忆犹新,他说:“毛主席教课从来不照着书本来教,我也不会拿书本!”,当时我才几岁啊,哪里懂什么拿书不拿书的区别!。。。

先生是一个孤寡老人,我从来没见过他的子女,他不是我们村的人,在全校所有老师里面,他是唯一一个有独立办公室的,虽然很小很破,我小学时候去过很多次,里面摆满了书,各种各样的书,一个桌子,然后唯一一个娱乐的东西就是一把二胡。。。

后来升了初中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先生,直到大学毕业,当时我才知道先生在我们村里竟然还有一个房子。。。有一次在父亲陪同下我去了一次,先生早已满头花甲,但是精神还算好,先生很瘦,很瘦,一身青色布衣,那衣服感觉他穿了一辈子。。。当时村里很多都盖了新房子,先生住的还是那种老旧的瓦房。屋子很暗,除了一个电灯和一个很老的黑白电视机,一个写字的案台,中间是一个很大的装裱书画的板子,放满了草纸、毛笔、砚台。。。剩下的全部都是书。。。

那天见到先生,先生很意外,但是笑着对我父亲说:“令郎垂髫我曾教之,而今已弄柔翰,真是一表人才!”,当时听到这句话我还暗笑先生年纪大了,说话糊涂,我不叫垂髫,可是等我后来读书更多了,我才知道“垂髫”指的是一个人的童年,“弄柔翰”出自“弱冠弄柔翰”,指的是一个人20岁左右的年纪。。。当时真是让我无地自容。。。

后来听父亲说,先生平时就靠给别人装裱书画,写对联赚钱,是村里最有学问的人,甚至先生还帮人取名字,测八字,定婚期,村里每家红白喜事必请先生,先生所有赚的钱除了生活之外全部买了书。。。废寝忘食也不足以形容先生对读书的热爱。。。

先生风度之好,在我所经历的所有老师里面无人可比,别人说话咬文嚼字,总给人一种装逼感,令人反感,而先生从容不迫,好像他生来就应该是这样说话的人,你和他说上几句话就要败下阵来,因为先生说话一针见血,而且大部分时候他说的你都不懂,村里最有钱的人,在先生面前都是毕恭毕敬!

可惜我毕业之后便忙于工作,几年前先生作古,先生没有子女,村里出的钱安葬!你要问我真正爱读书的人是什么样子?我只能说,在那种人的面前,你会发现他从内而外自然散发出一种独有的气质,你只能自惭形秽!


万物皆明

昨天看了《斜杆青年》,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忍不住向读书群里面的朋友们推荐这本书,也发出自己的感慨。 我并没有介绍这本书的内容本身,我感叹的是,读书和知识管理以及知识转化的结果,就应该像作者一样。 我看到同样是读书,自己的读书层次还是太低了。作者提到的方法论和书籍我大多数看过,但是我并没有形成跟他一样的思维,也难以达到它所表述的高度。 即使我研究了很多如何读书、如何高效阅读和如何做知识管理的书籍,我也只是了解到皮毛。我通过不断地大量读书,180天读了120+本书,不断地和检视和输出。经过努力才开始发现自己的差距。 作者Susan Kuang所描述的生活和讲述的道理,让我看到读书的真正意义。 有些他正在描述的,我正在经历着。 只有在自己走了弯路的时候,才知道直路该如何走。 假装作自己喜欢读书 从中学开始,我一直都标榜自己喜欢看书。家里有很大的书柜,放着林林总总的书。遇到畅销书都喜欢买来看一看。一本书没有看完,又喜欢再看另外一本。 收获有多大,未真正在意过。 可能,自己只是假装成自己喜欢看书而已,从未真正喜欢看书。 买了书,自己就离理想的自己近了一步,因为理想的自己就是一个经常看书,有学识的人,出口成章的人。 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自己通过买书假装喜欢看书,为什么不自觉地给自己编织貌似勤奋和努力的外衣。 即使现在都还有这个毛病。我kindle的书库里面堆满了书,而我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看,我的书柜也放了很多并没有真正翻过的书。 这一切都是因为想得太好,而行动太弱。 我假装自己喜欢看书,把自己装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读得越多,发现自己懂得越少 我从来没有试过那么疯狂地看书。半年时间读了超过120本书。我基本做到每天都在看书。上个月跟着朋友打卡的时候,不仅做到每天读一本书,并每天写出一篇书评,状态特好。 当我读得越多的时候,开始真正发现自己懂得越少。 懂得少,不仅仅指知道的内容少,更加指洞察力低。 因为你读得少,企图通过一两本书来了解重要的规律和底层思维,往往是不切实际的。 读的书越多,才会开始理解各种底层思维和基本规律是如何运作的。 就拿读书来说,如何阅读一本书,不同的作者通过不同的逻辑表达出来,一开始看你还是把握不住规律的,但是你看了十本同类的书,你大概也就能抓住最核心的共同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其实就是基本规律,或者说底层思维。 拿时间管理来说,要事第一,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吃掉那只青蛙,这些观点核心都是做重要的事情,各种不同的表达出现在你脑海中,当你归类和总结出来的时候就能抓住基本的规律。当你觉得你真的抓到了规律的时候,更加有利于转化成你的行动。因为你会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以前我很少想过做主要的事情,首先要抓住基本规律、本质规律和底层思维。 读书的意义在于把知识转化成行动 当我年初大概读了50本书的时候,我开始思考我不断读书输入的意义。 我跟天哥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人的成长是由输入决定的,但是人的成就是有输出决定的。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你要有所成就,就要把输入转化成输出。 读书既然是输入,它的真正意义在于,把读到的内容转化成行动和各种形式输出。 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提出了原文、理解和行动的拆书法,它的意义也在于把书本的内容转化成你的理解,进而转化成你的行动。 我通过学习快速阅读,把它应用到我阅读当中去,大幅度提升了我的阅读量。以前我一年大概也就是读20到50本书,现在的阅读量翻了五六倍。 通过阅读,我要把人生理想、平衡、反思、检视等转化成行动,开始管理自己微观的时间,也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因此,产生了更强大的输入渴望。这些渴望只能通过阅读和学习来转化。 用输出倒逼输入 《斜杠青年》中提出,从偶尔读书到把读书变成日常习惯再到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是一个由难到易的自然发展过程 。 我想自己应该正处于日常习惯向系统知识结构构建的过程。 Susan Kuang回顾过去他这几年 “读书 ”的历程 ,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泛到专 ,再到全 。这三个阶段也是任何一个想要通过读书打造全面知识体系的人需要经历的 。 我正考虑自己由泛到专,要找到自己的意愿和优势,专下去。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总结出,在学习中,阅读只能学习到的知识仅为10%,如果教会他人就能吸收到90%。 输出其实就是教会他人的一种形式。 如果你要真正去学会一个知识,把钻石扔过栅栏,告诉别人我要教会你,这样,你就不得不不断地通过输入来支持输出。 这就是输出倒逼法则。 读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或许我们真的不能一下子看透,但是如果你保持读书的渴望,把它变成每天必不可少的习惯,终有一天时间会告诉你得到的将会是什么。


靜默如初


真正爱读书的人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有点泛滥。

不忘初心是本。不论做什么事,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文运这东西,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爱读书真是天生的,

送诸位爱读书、书法,各种技艺的学友们一句“王阳明先生的话”。知行合一,必得始终。
立三世而富,历五世而贵。世代的底蕴,让人心生畏。

威1986235

前任领导是个口才特别好的人,开个会能滔滔不绝说上一两个小时,还很有逻辑,每次听他讲完后都感觉能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还浑身特别有力量。曾听一个老师说过,一个人口才特别好往往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因为他经常说,回想起来也的确如此,每次只要有公众说话的机会,领导都会给我们说上一番;第二点就是因为这个人有思想,领导还不到30岁,大专学历,从流水线的一线员工到现在已经是某知名企业的老总,着实令人佩服,他之所以这么有思想,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特别喜欢读书。


真正爱读书的人是什么样子?我想拿我领导来做例子最合适不过了。


一、无论多忙,总有时间看书

很多人说我想看书,但是没有时间呀,还有很多人口里喊着读书的口号,却买了一堆书从来没有翻开过。

而这位领导,可以说是我们部门最忙的人了,但他还是会坚持每天睡前都读会儿书。他总是告诉我们,当读书养成习惯的时候,其实和吃饭睡觉一样简单。

而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觉得自己没有时间读书,并希望自己有大块的时间或一个很好的环境来读书,其本质都是在给自己找借口拖延。现在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用碎片化的方式系统性学习。


二、有自己独有的读书方式

曾经和领导一起去参加过一次读书活动,在活动中,他就向我们分享他自己是怎么读书的。一般他不会拿起一本书就读,而是在读书前会先去网上找各种能找到的书摘书评,先看看别人是怎么评价这本书的。这样就能从各种角度事先了解这本书,知道书中讲的是什么内容,如果是自己真正需要的,那么就可以细细品读。


三、用各种方式进行输出

前面说了我领导是个口才特别好的人,“说”就是一种很好的输出方式。除了说话,领导还经常会把他在书中学到的一些管理思想用在我们的团队管理中,并和我们一起实践。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实际上学习了三遍,第一遍是读书,第二遍是“教学”,第三遍是自我实践。


真正爱读书的人,读书从来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舒婷3633

真正爱读书的人是什么样子?

或许就是我这个样子吧!!!


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折断了老腰。李白也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我呐,不能为了多赚钱而少读书,安能加班加点赚大钱,使我不得空闲读圣贤。

下面我说的话,可能要刺破有些人的神经,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我就个傻子,爸妈白养了我。

高能预警

我喜欢读书,在上学的时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只是很少有人能够知道,为了读书我会把工作辞掉。

我的第一个工作是采编,需要经常出差,稿子也比较多。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刚开始这个工作还做的不错。虽然读书的时间少了,但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各地印证自己在书上读过的画面。

工作的时间长了,工资高了,读书的时间更少了,关键是公司的业务大体也就那样,该去的地方也都去了。我从公司离职的时候,工资是8000多。在我们这个小地方,打工拿到8000已经很不错了。朋友都不理解。

辞职以后,我没有着急找工作,在家里带了一年多,买自己喜欢的书,读了一本又一本。

预算快到时候,我找了第二份工作。因为有工作经验,所以进公司时给的工资就不低。你问我,闲了一年,读了一年书,有什么用?我给你的答案是,上班一个月后,老板又给我涨了1000工资,我还有两个月的试用期。

第三份工作面试时,我给主管领导背了整篇《道德经》,当然存在一些忘记和不准确的地方,但是对于只是熟悉,道可道非常道几句话的领导来说,这就够了。

我现在,又在家里读了三个月的书了。下一次找工作,我又是另一个不一样的我。


这是部分读书笔记







这是读书闲暇是自己练习隶书的字。


应作如是观

爱读书的人很多,同样这里面也不发真正的读者。真正的读者或许也有自己的样子和读书的方式,既然每个人都不同,那么我就说说我认为的真正的读书人的样子。

在读书人的口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就是说,读过书的人会有一种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气质。这种气质有时候无法从外表看出来,应该是言谈举止和一些自己的观点看法。

爱读书的人,并不是读书多的人。就和爱写书的人一样,有一个作家一生就写了一部书《飘》,所以也不能够通过读书的数量来反映情况。爱读书的人会陶醉在这种读书的氛围当中,或者说就把自己想象成为书里面的一个角色,读得很入迷。

爱读书的人,会非常的专注,除了读书和吃饭,基本不会浪费时间在其他的事情上。有的时候肯能就是躺在椅子上,渴了冲一包咖啡,饿了吃点东西,,然后继续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着读书的乐趣。



一语读书

小时家穷,不但物质上穷,精神上也穷。物质上不必说,在农村,大家都想得出来;精神上,主要是没书读。祖上贫穷,爷爷早年失踪于频繁的战乱,奶奶逃难来我家,也过早去世,就父亲一人。这样,我家自然没钱读书,更无藏书。

我的出生,是个意外,十岁之后,我非常喜欢读书!逮到什么读什么,有的读得懂,有的读不懂。无论读得懂还是读不懂,我都喜欢据为己有,没少讨人嫌!

有一次,去铁子家玩,半中看到一本书,便爱不释手,藏于袖中准备带走,被铁子发现,挨了一拳。不过,铁子爸人好,厉声呵斥,说,喜欢看书是好事,不能打人家!然后,对我说,带回去吧,记得还回来!那一刻,我感动得哭了,觉得铁子爸真好!

后来,我成了铁子家常客。铁子爸很喜欢我,主动让我翻他家的书。同时,铁子爸也很失落,常指着铁子训,说人家的孩子,想方设法找书看,你呢,书再多,打死也不看!因此,我成了铁子最讨厌的人,他常常翻着白眼不让我进家门,但终究敢怒不敢言。

铁子家的书怎么来的,依我爸推测,他祖上也穷,没有书,但铁子有个亲戚,当过校长,文革被批斗,估计是他的!那些书,一捆捆胡乱堆在木楼上,好大一片。我常常猫在那楼上,就着屋顶的那块明瓦透过的微光,一读就是半天。那么多书,竟然没人看:发霉的发霉,虫蛀的虫蛀,好些还被耗子咬过;有的很旧,有的半新,有的根本没翻过,新崭崭的,就被当作手纸撕掉,看着心疼,很多时候,我都想顺走几本,但终于不敢!

这种看书的日子,持续了很多久,直到有一天被中断。那天,我照例爬到他家楼上去看书,结果魂都被吓掉了,在那些书的后面,突然多了口棺材!那时,年纪小,看到棺材,以为他家有人老了!于是嘭嘭嘭地滚下楼,飞快朝家跑!见到我妈就说,铁子家死人了!我妈一愣,赶紧捂着我的嘴,别胡说!我说在他家楼上看到口红棺材!我妈说,那是为铁子奶奶百岁时准备的,不用怕!

原来是这样!但我还是很害怕,好久都不敢再去。这倒引起铁子爸的奇怪,见到我就问,是不是又遭铁子赶了?我拼命摇头,只说怕那口棺材!铁子爸这才大悟,然后,上楼就拎出一捆书让我搬回家!

我好不感动!突然有一捆书能放在自家读,这比过年得了压岁钱还高兴!但那时,我已经长大了点,常常要帮家里干农活,没时间,就忙里偷闲,或故意偷工,挤出时间来看书。记得那捆书中,居然翻出了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就是这套书,陪我度过了整个中学时代!到底看过多少遍,记不清楚了。

上高中后,有一天,铁子爸见到我就表示后悔,说当初该把所有的书都给你!我很疑惑,更加感动!原来,他家剩下的书,一直没人看,就在铁子奶奶白喜事那天,蜡烛起火,全部被烧掉了!

我跌足叹息,连呼可惜,要是当初都拿给我,那该多好啊!说不定里面还有更多《红楼梦》等着我呢!

如今,要什么书,几乎就能买到什么书,而且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看到;同时,我也有了窗明几净的书房,按理,应比小时更爱读书才对,但事实却不尽然。小时,好读书,却不好读书;如今,好读书,却没那么好读书了,细想起来,如今的我,比小时的铁子强不了多少,实在惭愧!


笔架山来客

读书处处有个我在,

行事桩桩少对人言。


能力与忍耐是两条线,

翩翩起舞的谷峰与谷底的向“心”力,

才真正决定了我们的选择与机遇!


读书,让你的灵魂渗透出温柔和暖度。

读书,让你能缩短与这个世界的距离。

除非你改变了交往的人和阅读的书,

否则,你的五年之后和现在完全一样。




梓哲物语

真正爱读书的是什么样?

进到他的家里,最大的感受就是书多,书架上、书桌上、沙发上、卫生间里,都有书,而且摆放不整齐,就像常常拿来看的样子。


见到他这个人,戴副眼镜,很有些书卷气,说话有礼但不多,感觉有些拘谨,一旦谈到他看书的内容,却又滔滔不绝。

和他说话,总觉得他有些清高,好像,除了书本他谁也没放在眼里,一副看穿世态炎凉的样子。


他最爱的地方就是书店,不管多远路费值不值,他总会去看一次,如果好书多,你会在那经常见到他。

以前爱看书的人别两只钢笔,总是拿着一本书,只要有闲暇拿出来就看。现在难分辨了,各个都在低头玩手机,分不出谁在看书谁在玩游戏。


刘向雄

回答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几个概念:读书、爱、真正。

读书的第一感觉是长知识;爱的第一感觉是喜欢;真正的就是说,不是假的喜欢长知识。

真的长知识与假的长知识的鉴别,就看其行动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智慧就是分辨真假的唯一方法

喜欢读书而生活一团糟,那是书呆子,不是真正爱读书的人;

而干成大事,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应该都是真正爱读书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