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民工供养一个大学生用尽所有积蓄,毕业后孩子仅拿3000元一月工资?

法号悟性

说实话,在而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环境下,毕业后就能有份3000的工作,已经不错啦!这就如同在武侠世界里,一个穷乡僻壤大深山里的老农夫,用毕生的积蓄,资助供养了一位习武的少年,也许希望他能在江湖上有一番成就,但出道后,只是在镖局谋了份押镖的工作,你说这事儿,算好还是不好呢?

而今在大学里有这么一句有很力量的俗语:毕业就失业!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多少来自普通老百姓家庭的孩子,苦读十多年费力考上大学,但却在毕业的那一刻,遭遇了老天爷给他上的人生第一课。马菠萝从事人事管理工作多年,在每年大学毕业之际,看到招聘会上如春运般的拥挤场景,再看看招工单位仅有的那一两个招聘岗位,着实为这些“天之骄子”们捏一把汗啊!那到底如何看待这位资助者的一片苦心与希望?又如何看待这区区3000元的工资呢?马菠萝就和大家一起来扒一扒其中的真相!

大家真的了解现在的就业形势吗?而今很多毕业生都是从不要钱的工作干起的!

当下是一个躁动的年代,大家对于钱的渴望,对于成功的期盼,似乎让每个人都变得极为浮躁。刚一毕业就想拿到上万的工资,这样的故事仅存在于清华北大之类的优秀毕业生,放眼全国的大学生,2017高校应届毕业生逼近800万。毕业就拿高薪的概率,差不多接近彩票中奖了。

马菠萝对于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还是感受颇深的,看到很多大学生在大三期间,就已经开始寻找实习机会。争取能在毕业前积累一些实习工作的经验,好在简历上浓墨重彩的写上这一笔。为了一个实习的机会,大家都抢的头破血流,而且很多情况下,都是免费给企业和导师干活。对于一些排名较差的大专院校,毕业生面对的绝对是“毕业就失业”的窘境,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啊!

只要掌握了生存的技能和谋生的手段,现在挣3000不要紧,因为未来有可能挣3万!

再说回到这位幸辛苦苦的资助者,也许在他内心深处,能看到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走出田地,突破似乎已经被上天决定的命运,通过学习和知识,一步步来改变人生,估计他已经很欣慰了。倘若再通过几年职场的历练,让他真正掌握了某种生存的技能和谋生的手段,这就如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样,这样的资助成就,难道不值得我们的赞许和称道吗?

更何况,在而今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中,从月薪3000元干起,一步步提升自己,一步步升职加薪,自然会在未来挣到更多的收入。倘若他还是个勤奋努力的创业人才,没准在若干年后,还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些都值得资助者和我们去期待。看看下面图中的女孩的背景照片,还有印象吗?再看看如今的她。

所以,都急啥!不要仅仅因为刚毕业没多久,只挣3000块,就灰心丧气的否定了一切,这么想不就是典型的脑残逻辑嘛~

【马菠萝】扎心总结

在如今浮躁的年代,有人甘愿用积蓄去资助他人,不论最终的结局如何,我们应该更多的去称颂这样的伟大人格,何况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好心人。至于被资助者短期变成什么样,未来可能会发展成什么样?这些都别着急下定论,更不应该成为我们不去学习和赞赏资助者的原因,您说对吗?

欢迎大家与职场大咖“马菠萝”一起扒开职场真相,探究职场攻略,同修进阶秘技!任何平台搜索【马菠萝扒职场】都能找到马菠萝哦~ 期盼您的关注与评论交流,快来加入吧~

马菠萝扒职场

这个问题讨论的对象有三个:民工父母无一技之长的大学生,还有3000元工资的工作

对于供子女上大学的父母,无论是民工还是土豪,我们都应该心存敬畏。

尤其是农村子女,需要靠借贷和他人资助上大学的情况,如果我们不能帮一把,也不要泼凉水或歧视。有时候一句话就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对于努力奋进的人,我们本可以多给一些认可与鼓励。就像歌词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然后来聊聊没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


那到底什么叫做一技之长呢?

而且不说大学生,很多已经工作多年的人也未必觉得自己有一技之长。另外,大学教育大家都知道,并不是以教授技能为主,而且民工子弟的家庭通常不富裕,既然上大学就已经用尽积蓄,也就不太有条件去培养一技之长。当然,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知识免费,有很多途径可以去培养兴趣学习技能,关键还是看个人的主观意愿。

当然,如果是一个大学生在学校里不好好学习,天天只知道玩乐挥霍父母的积蓄,那么不管什么家庭背景,用比较轻的语言进行评价的话,那就是“不成熟”、“不懂事”,如果家庭条件不好,则“罪加一等”。而且这种情况在如今也并不少见,归根结底,依然是教育不到位的问题。家庭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教育,社会也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

至于3000元的工资,乍看起来觉得很少,觉得大学的书都白读了。

但这其实是大学毕业生工资的平均水平。

至于这个大学生以后能拿多少,那涉及的因素更多,包括个人选择、努力程度、行业趋势等等。

可能有些朋友觉得:花光积蓄供子女读完大学最后才拿到3000元工资,太少太不划算了。这是不是投资,大家见仁见智。哪怕就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花光积蓄供读大学,这积蓄咱就大概按10到20万算。

大学生一个月3000元,一年36000元(有的农民兄弟一年也才几千一万的收入),投资二十二年,十五年回本,这还是没算涨工资的情况(既然是从投资的角度,那孩子结婚之类也是孩子自己操心了)。

然后再说整个家庭,第一代民工,第二代白领,第三代的家庭条件估计也不会再差到哪里去。所以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依然是有道理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作为个人,哪怕起点低,也不要气馁。利用好时代给予的便利,努力学习,增强自身的实力。

您觉得供子女上学算不算投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作为大学老师,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真心培养不出人才来。别说人才了,很多大学培养出来的人不被裁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你去问问那些二本三本毕业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有几个不是花了父母积累下来的血汗钱,到头来一个月挣个几千块钱工资的?一技之长?恐怕连一本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也不敢保证这个事情啊。

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来说说我自己的理解。

首先说说花光农村父母一辈子积蓄这事情吧。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我深有体会。按照我们上大学衣食住行的标准,我不是说高的标准,就是一般水平,说实在的,对于一个农村家庭都是很大的压力。我那时候自己不想给父母压力,于是自己承担了这个压力。十几年之前,我一年下来的各种费用恐怕也得两万块钱左右,四年下来就八万块钱,按照今天的水平,恐怕得十五六万。一个农村家庭,有几个真正到孩子读大学那会儿就有个十五六万的积蓄的呀?真心没有啊!可不就是为了让孩子上学,父母一辈子都搭进去了。

在农村,很多父母都认为让孩子上大学是改变命运的重大机会。但我说句实在话,改变命运肯定是改变了,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未必是机会,甚至都有可能是灾难。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烂三本出来,钱是花完了,可是孩子不但没有学到什么好东西,反而极有可能沾染一堆坏毛病,这些都是跟同学学来的。好吃懒做,好逸恶劳,好高骛远,变得既不像个农村人,也不是个城市人。不伦不类。高不成低不就。

但是你反过来看自己的孩子的那些没上过大学的同学,人家已经通过几年的社会打拼小有成就了,人家已经赚了十几万几十万了。等你家孩子毕业,才发现,这种烂学校毕业,连份工作都不好找。甚至给自己的同学打工人家都不愿意要。为什么呀?真是好的没学到,坏的学了一大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接着来说说咱们的大学教育,尤其是烂学校的大学教育。说白了,这是社会浮躁带来的恶果,教育质量不断下滑。在咱们这些烂大学里,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大家都是来混的。老师混个工资,学生混个文凭。老师教不了什么,学生学不到什么。

于是,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这种学校的毕业生,没能力也没技能,一个月给三千也算高。但是你想想,父母花了多少钱啊?多少年才能把父母的投资收回啊?

所以,我劝那些想着孩子通过大学就能改变命运的农村父母,千万别让你的孩子去读个烂二本烂三本,花了钱没长能耐,还不如去读个技校学个技术活呢。你可以考虑考虑我的建议,不要因为没听我的劝告而害了孩子啊!


民国娱乐圈

这个问题要辩证的看待。的确,对于山村贫困家庭来说,读大学的开支可能会耗尽毕生积蓄甚至负债,而大学生却越来越不值钱,表面的投入产出比会使相当一部分人产生质疑,但是读书的事儿值不值得可不能光看眼前的收入。

读大学究竟能得到什么?

真正读书受过高等教育的不会理会“读书无用论”。读书一方面是学习技术,大学可以系统的掌握一门感兴趣的学科或技术,可能不会深入,但伴随着掌握的学习能力是可以受用终生的。另一方面,大学也是小型社会,人脉基础、眼界、思考能力、沟通和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可以在短期内有质的飞跃。这些能力不能马上变现,但确实立足社会必不可少的技能。

条件不好要不要读书?

大学生和农民工没什么可比性。其实读书也是最快最容易改变命运的方式之一,摆脱田间劳作和体力劳动的最好途径,即使大学生起点与农民工相差无几,但前途却不可同日而语,大学生可以选择私企做白领,可以考国家公务员成为人民公仆,可以利用大学的人脉资源创业打拼,选择是非常多的,绝不会只拘泥于眼前的收入。而没有学历没有本领没有资源的成年人大概率通往跟他们父母一样的道路上,成为下一代民工。

因此,对于“读书无用论”真的不可以只看表面的投入产出,大学对于人才的塑造是内外兼修的,而人才的发展也需要时间。


无忧精英网

3000元一个月怎么了?读完大学你就得拿比别人高的工资,干比别人轻松的工作?读完大学你一定得懂一门技术?这样想的话没必要上大学了,人人都这样想的话,开设大学的意义就不在了。大学所以区别于高职就在于大学是重在学习理论的地方,不是你获取信息,专攻技术的地方。如果只是获取书本的信息,小学以后你就没有必要再上学了,你已经懂得如何获取信息了。如果只是学习技术,小学毕业也可以学习技术了。大学里面学的东西有的虽然实践性不高,但是确实是为了拓展思维的。比如文学类,哲学类专业就是这样!



农民工花光积蓄给孩子上学,换来的只是3000元的工资你们觉得不知对吗?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同样拿着3000元的工资而且也是个农民工你觉得比起大学生,哪个好?不上大学,很多农村人无法改变固有的思维,就像现在的一些暴发户,金钱于他们来说是种负担,不会投资,不懂理财,金钱迟早挥霍一空,或者等待贬值。教育确确实实改变穷根的主要方法,人所以一直贫困不是他不努力改变,而是思维的贫困,改变思维,穷根才可能断。


那些鼓吹农村学生读书无用论的人真不知你们怎么想的。你说人家富人家的孩子都这么重视教育,为什么?富人没钱吗?读书干嘛?这就是富人思维。《长江七号》这个电影大家都看过,小杰爸爸自己省吃俭用也让他上贵族学校为什么?周星驰从小生活在香港的贫困区他深知教育对于贫困儿童的重要性,不读书,不接受更好的教育,很难改变命运。

所以,你去大学里学什么真的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读大学时你的思维有没有改变,你的认识有没有成长。如果你是一个大学生,你有没上大学已经进入社会且获得高收益的同学,千万不要羡慕,时间检验一切。


寻找原风景

我来自农村,爸妈不是农民工,是农民。所以,我能够非常理解用尽所有的积蓄的这种不容易。对很多农村家庭来说,砸锅卖铁供小孩上学,供的是希望。最后月薪3000,可能会有巨大的落差,甚至爱面子、爱攀比的人,会觉得很没面子。

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人可能就会问:

  1. 读大学究竟值不值?读大学究竟有没有用?
  2. 读了大学为什么工资还这么低?


1.读大学究竟值不值?读大学究竟有没有用?

(1)读大学这笔账永远是划算的:

我们先来算一笔账,大学四年一年学费约6000元,4年2.4万。生活费每个月1000元,每年10个月一共是4万。一共大概6.4万,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总共8万差不多了。

如果一个月3000元,一年3.6万,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2年多一点可以回本。如果要考虑生活成本,那一个月存一半,每个月1500,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4年出头也可以还清。

但是,你的工资会不变吗?现在大学生刚毕业平均工资在5000元/月左右,这是稍微努力下就是可以达到的。大学是一个成本很低的投资,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也是身份阶层改变最可行的路径。


(2)切记管中窥豹,永远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你看,大学毕业还不如农民工的工资?

  • 看问题一要全面。如果我们只是盯着一个事情看,就会忽略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对于大学生的评价,只是看毕业后的工资,就会忽略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知识、事业、同学资源、思维模式等等。这些也许不能里面变现转变为金钱,但在将会长将以往深刻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比如,在教育小孩的方式上,可能有知识有文化的,会尝试和小孩沟通,没有意识的父母可能会动粗;比如眼界更广的人,有了小钱后,他会学着去理财,而不是只存银行。这些都是琐碎的细节,却会伴随人的一生。
  • 看问题一定要要用发展的眼光。我们要立足现在,看到未来。刚开始的工资3000确实有些低,但我相信不会永远是3000。每个行业,平均每年的涨薪幅度都会在7-10%之间。努力的人,突出的人,每年涨个30-50%也属于正常。所以,不要过于急于求成。


2.读了大学为什么工资还这么低?

这个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中智咨询调研中心2017年发布了“第十五届中智人力资本调研成果”。据调研成果显示,2017年,全国应届毕业生起薪平均水平分别为:

  本科 4854元/月

  硕士 6791元/月

  博士 9982元/月

  而在一线城市,三者分别为:

  本科 5218元/月

  硕士 7612元/月

  博士 10077元/月

也就说大学生本科毕业,平均月薪都会有5000元左右。刚毕业3000元/月,这就明细拖后腿了。大学三四年,为什么毕业后薪酬会拖后腿呢?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我想,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出来的,依然没有摆脱死读书的困境,导致毕业的时候毫无竞争力,这是核心原因所在。摆脱死读书我觉得几方面是大学生需要注重的:

  • 校园经历:适当多参加社团活动,多与同学相处,一起去举办和创造一些事情。
  • 多实习实践:实习是关键,多去大公司、相关领域实习,尽早接触社会,并且让自己的履历更漂亮。另外,要学以致用,哪怕是学技术的,多做实验和项目,提升实操本领。
  • 要有自己的作品:不管社团也好,实习也好,项目比赛或实验也好,要留下自己的“佳作”。这里的作品,不一定是文章、绘画之类的作品,而是能够证明你相关能力素质很突出的,你做的或你经历的一个项目、一件事物、一件事、一个奖等等。
  • 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企业招人,越来越看重的是潜力和后劲,所以很重视能力素质这种软实力,比如沟通能力、逻辑分析能力、领导力等等。


不要因为3000的起点低而且怀疑,更多的是去思考:今后如何改变——这只是一个开始。


职场大叔Allen

供养一个大学生用尽民工所有积蓄,毕业后又无一技之长拿3000元一月工资。对于这个事情,很多人可能觉得白上了那么多年学,花了那么多钱却拿那么一点儿工资,但是我却不那么认为,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个事情。


一,没有技能,是真正的毕业即失业。学生和家长没有闹明白为什么要上大学,觉得上了大学就能够改变命运,就可以衣食无忧。家长觉得孩子考上了大学就光耀门楣了,对孩子的金钱要求尽量满足,而忽略了对孩子的要求。而孩子觉得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诱惑,忘记了自己上学的目的是什么,忽略了自身知识的修炼,所以毕业之后找不到好工作只能拿低工资混日子。


二,别人眼里的毕业找不到好工作。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初入职场工资是很低的,但是有的人爱道听途说、乱猜测、乱对比,就觉得这个学生辜负了父母的心血。大学生初入职场时工资低并不代表一直都这么低,以后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上大学只是改变命运的一种途径,而不是尚方宝剑,不是上了大学就能改变命运,要看各自的造化了。如果大学期间不注重个人能力培养,有可能进入社会就被淘汰了。

知识决定高度,高度决定命运,只要肯努力,高工资还会远吗?


辰亦橙

鼠目寸光的人才会这么想,因为读大学的意义不是用3000元的月薪来衡量的。

1、不能单纯看工资,要看整个行业的大环境

大学生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实操技能,工资不会高多少,基本都是两三千,除非一些特别优秀的名校大学生,早早就开始实习了,或者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大学毕业之后的起点会高些。

还有一点,大学学的专业不同,毕业后的薪资待遇也会大大不同。

相对来说理工科的学生大学毕业的工资要比文科生高一点,因为他们的工资起点就很高。

我大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是到幼儿园上班,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每个月就1000元,讲真,我在学校父母给的生活费就是一个月1000,而有些人是热门专业,进入朝阳企业,刚出来就三四千。

我记得那个带我的师傅,已经40几岁了,在幼儿园工作了几十年,工资就4000多。

所以不能单纯看工资,要看整个行业的大环境。

2、不能给大学定价,因为大学的经历是无价的

大学给予我们的不单单是知识和技能,而是人文的积淀,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的培养,如果你觉得读大学就是学技能,那你干脆就去读技校,直接学技术,出来就能赚钱,但是为什么还有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去读大学呢?

就是大学给予我们的东西,不是技能,而是内化到身体头脑里的生命底层色彩,一个念过大学的人和一个农名工是没有可比性的,虽然他们的工资都是3000元,但是大学生以后可能会赚到3万,而农名工可能一辈子都靠体力干活,最多就是赚3000.

3、即使一个农名工花尽所有积蓄去培养一个大学生,哪怕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工资是3000元,我也觉得很值得。

因为这家族的阶层会因为一个大学生的出现而慢慢发生变化。

首先在孩子教育方面,大学生给自己孩子的教育一定比农名工给孩子的教育跟好更科学,从而大学生的孩子在未来会获得更多机会。

其次,从生命创造层面来讲,大学生是潜力股,一旦他的能力被开发,他之前的所有人文底蕴会为他的事业推波助澜。

这是一个不会再产生很多暴发户的年代,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读书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读书没文化连时代的入场券都拿不到手。

我相信知识最终会改变命运,只是可能很多人没有找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钥匙,但这只是时间问题,就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样,只要东风一吹,人生便会大不相同。


金金玉的良言

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中国13亿人口,至少8亿以上都是3000到5000之间。对于刚毕业大学生,能保证自己基本生活已经很不错了。

首先,这是教育制度对孩子们留下的后遗症。

曾经读大学包分配,并且赶上好时代,处处都是机遇,如今大学盲目扩招,专业泛滥而不精,越来越沦为赚钱盈利的场所(非当年的纯粹育人教育)。

加上原始积累与每年新的毕业生,不止820万(保守数字)大学生工作。以及国家放开二胎,还有马云李彦宏等大佬整出的人工智能机器,更加剧了岗位竞争的压力。如此危机环境下,找一份三千左右的已经不容易



同时,在现代社会从农村走出来的想要闯出天地,非常难。

没关系没背景,一切从零开始。但是不重要,只要他这一代过得比父母好一点,哪怕一点,他就应该知足(当然更好最好)。没必要去攀比,日子跟自己过得。

至于题主说没有一技之长,这个无关紧要。八成大学生毕业从事的都是不对口专业的工作,社会岗位会教会他成长,为了生存,会让他学一份技能的。何必目光如此短浅呢,人家还年轻,这就是资本。



另外,请不要拿金钱去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标准

虽然这是个金钱之上的社会,或许娱乐圈各类明星价值观影响,或许是商业大佬装逼的语言影响的,或许是读书无用论那些人影响的……总之成功地把国人洗脑成了金钱物质第一位,没钱都是空谈。就像婚姻,谁愿意嫁给一个三无的农村穷小子呢?换做七八十年代或者古代可能性特别大,如今几乎不可能。



人生在世哪有那么多主角,我们大部分都是配角,都是平凡的个体。扮演好自己的配角,过好平凡的每天已经是最大的幸福。因为主角需要太多的因素了,天时地利人和等等,但是会发生在你身上吗?没有,就不要要求他人怎样怎样。

另外,看一个人,人品修养,永远是第一位的,人品不行就是有太多金钱也是祸害社会的凶手。如果大学生们没有被教育制度调教好怎样去挣钱,却把学生们调教好怎样做好一个人也是比较推崇的一点。


智慧解文化

其实我上大学时也是用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甚至还借了一些,毕业后也曾经有一段工资很低的日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感谢那几年的大学时光。

虽然看起来大学时光相对轻松,好像几年过去没有高中考上大学那种成就感,但是几年的大学时光,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自己规划、自己探索的能力,也让人勇敢了很多。

其实不管学历多高,最终都要做回普通人,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不少的过一遍,谁也不会一顺到底,都会有高峰有低谷,所以暂时3000的工资也不用丧气,多少人开始还拿不到这个工资。只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为之去努力,迟早都会变好。

所有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吃过的苦,受过的累,学过的技能,都会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回报与你。拿你学过的课本来说,在你有一天有了自己的孩子,如果一开始你就跟他的课,那么你辅导他绰绰有余,根本不用去报天价的课外班。如果你在学校还热爱运动,比如篮球,也可以带孩子从小就练习,爱运动,从小锻炼,这可是收益一生的事,关键孩子长大了也会记得和你一起运动的日子。这比他只记得你啰嗦不好吗?


因此,不要东想西想的,有这功夫,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写文,也许这篇文章爆了还能为你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呢!行动起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