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将真的可以在两军对战时完成以一敌百吗?

给你吃一口棉花糖

以一敌百,是有可能的,但不是在两军对垒之时,是在一种极不对称的情况下。

我们在正史中经常看到以少量人马,击败大量敌军的真实战例,比如白马陈庆之,7000人击败30万人,比如几万孙刘联军,击溃曹操几十万部队,再比如金国女真人以2万人马击败70万辽军。

白马陈庆之(当然这是假的,陈庆之是文官)

这样的战例,并不鲜见,以前总是不太相信,怎么可能,就是站在那儿不动,让人少的一方砍,也要把手砍软,刀砍断,也不见得杀得完。没武器代差,不是用机枪对长矛大刀,这种仗人多的一方怎么可能输。历史书上也是在夸张吧,不总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吗?

后面读的历史书籍多了,知道什么是“信史”,信史是从多方文献,实物,实境,实人相互验证过的,可信的史集,古时候就有很多考古学者,会去验证前朝,前几朝的史书,去堪误。所以,中国正史的二十四史,都是可信的,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是华夏文明得以延续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历朝历代的文人、史官良心。现在随口就怀疑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是要不得的。

那这么多看着悬差巨大的战争,多方是怎么会败的呢?后来无意中看了一个网络小说,叫《赘婿》,作者说了一个原因,我认为有理。在茫茫人海军队中的每一员,都认为对手很厉害,我们打不过,并且每个人都觉得,身边的人会跑,结果只要一个人开始跑,几十万人会瞬间跟着跑,大多数人,连敌人都没看见。这就叫兵无斗志,无士气。

如果是杀这种溃兵,是可能以一敌百的,因为溃兵完全放弃了抵抗,真是任人收割的韭菜。如果兵种上是以骑兵对溃散的步兵,一骑兵杀两百人真不在话下。我们这时代是没看过骑兵对步兵的优势了,那真是天壤之别。步兵不结阵对骑兵,比羔羊都不如。这可以理解蒙古铁骑为什么能横扫欧亚大路了吧?

古代名将,也的确很少有亲自上阵提刀砍人的,杀溃兵,太掉价,会招史官耻笑的,并不光荣。只有突围或打败仗时,主将可能有机会对上敌方士兵。这时的心情和状态,没几个会贪心以一敌百,跑掉是主要目的。

张辽 张文远

史载比较明确的,也还是有极少数的将领,身先士卒的杀敌立功,比如逍遥津八百破十万的张辽,小商河抗金名将杨再兴。也没具体说到这些将领个人杀了多少敌人。

只有项羽,在《史记》中有记载,垓下之战至最后,项羽只余二十余骑被逼乌江边,无路可退,反身杀入汉军,项羽独杀百余人,还包括汉将。可见楚霸王之勇,威名之盛!


净月暖阳

以一敌百是夸大的说辞,古代善于格斗的大将还有百人敌,千人敌,万人敌的称号!但是真能实现百人斩或者万人敌,这是万万不可能的!正所谓兵过千,密如麻;兵过万,不见边。一人何能杀死上百士兵,累也累死他了,如果他拿一把冲锋枪但是可以。

项羽是有史记载的百人斩猛将,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垓下突围战中,项羽一人斩杀数百名汉军骑兵,威震汉军,最后自刎而死!



项羽从小武艺高强,力能扛鼎,数百精锐秦军不能杀之。巨鹿之战中,项羽一人九进九出,斩杀大秦帝国精锐长城军团数百将士,生擒大将王离!可以说,项羽代表了冷兵器时代的武力值的巅峰!


后世的冉闵在与鲜卑燕国决战中,也是一人斩杀数百精锐鲜卑骑士。陈庆之是最后一位冷兵器巅峰的代表,他也是有史记载的一位百人斩猛将。但是猛将归猛将,当他们的士兵都战死后,他也免不了一死,至于死前斩杀数百敌军,很可能是文人的想象!关羽兵败如山倒,最后还是被东吴军士斩杀,蒙毅将军武功盖世,还是免不了被一刀两断!


大秦铁鹰剑士

古代大将主要职责是排兵布阵、指挥战斗以及随军突击、撤退。有些朝代多用文官作为统帅,到这个层级多坐镇中军,确实不需要格斗,而作为各军主将,是需要和部队一起冲锋、厮杀的,以便及时掌握、指挥部队,但绝少发生主将单挑的情况,除非像朱棣拥有皇帝的护身符。古代一般中军为重装骑兵和步兵,左右两翼为轻骑兵和轻步兵,首先要明确的古代阵战,战场指挥绝不是靠主帅宝剑一指,喊一声开战来的,几万十几万大军的进退,即使战鼓金锣都未必能传达整个阵地。战场指挥是依靠鼓乐、各类旗帜、传令兵和约定信号(火箭、号炮、狼烟)组合进行战场指挥。 所以主将最重要的职责是掌控部队,执行主帅下达的作战指令。

古代阵战需要下战书,约定时间地点进行决战,如果不想进行阵战,可以挂免战牌,不接受对方的挑战(免战不是避战)。如是遭遇战,一般是双方前锋和轻骑轻步兵,重装部队很少参与遭遇战。本文述说阵战一般布阵。 如果双方接受对阵方式的决战,会在约定时间地点进入战场。


第一步是大军集结:按照预设阵地,双方三军各自多路进入预设集结阵地,主帅(大将)携各军主将、参谋及旗牌官、传令官进入指挥位置;第二步:大将根据对方阵型、兵力配置制定总体攻防部署,向部将特别是左右两翼主将约定攻防次序和信号及总体策略,如佯攻、诈败、埋伏等等,然后各阵主将回归本部方阵准备,主帅率参谋、棋牌官退回军阵(一般主帅会在战场最高点位置指挥战斗),如山丘或事先搭建的瞭望台附近,由台上士兵报告战场事态。第三步,双方大军向预设主战场靠拢,这时候双方弓箭手靠前,向对方射箭以免敌军过于靠前,在书籍中描述为“射住阵脚”,此时双方处于一触即发状态。第四步是实战指挥,此时部队手持重型盾牌的士兵位于前几列,其后为阻断敌方骑兵的长枪兵,再后为弓箭手、弩弓手,后面才是担任厮杀任务的重装骑兵和重步兵。


此时如果主帅决定进攻,由旗牌官挥舞战旗下达命令,旗牌官会挥舞出战部队对应的军旗,而出战部队要挥舞旗帜应答,表示收到帅令,同时传令兵喊话再次传达命令。如果是军种出战,如召唤弓弩手出战,由军种旗牌官向两翼迅速奔跑,让所有弓弩手看到出战旗帜(大军作战主阵会长达几公里),弩弓手看到出战旗帜即越过盾牌兵,按号令向敌阵射击,尽量扰乱敌方阵型,然后盾牌兵和弓箭手让出进攻通道给重装骑兵与步兵,本身是不进行冲锋的;我军进攻时,中军挥舞出战旗帜,并擂击战鼓或其他军乐,收到信号的部队开始攻击。如我军防守和败退,盾牌兵重新列阵,掩护部队退入本阵,弓箭手射杀追赶的敌军,而我方防守时,弓箭手完成远距离射杀任务后,迅速后撤,把位置留给主力步兵。

古代战场通信不发达,主帅下达各军作战命令后,一旦开战很难改变和调整,只能下达前进和后退(战鼓和鸣金收兵),因此除中军主帅外,各军主将是和部队一起进退的,以便掌握部队和随机应变、调整战术和阵型。主将的安危非常重要,一旦阵亡则部队群龙无首陷入混乱,那么如何来保证大将的安全呢?那就是跟随大将的亲兵(也叫本部兵、卫士兵)的职责,亲兵唯一任务是保护大将的安危,不加入战场其他混战。古代军队在作战时,并不是如电影中所描述,漫山遍野的士兵1对1找敌人厮杀,而是结成大小阵型接战,以方便主将掌握和控制部队,如果阵型被打散,双方士兵才会寻找目标混战,不能形成合力,而跟随主将的亲兵有明确的职责,他们阵型很难被打散,会不顾一切保持突击队形合力攻击,从万军中杀开血路,杀伤力是最强的(古代军法若大将战亡,亲兵是死罪),也是敌方士兵不会轻易招惹的作战对象。此时大将才会亲自战斗,冲锋,大将多年在战场上拼杀,靠的是强大武力与亲兵队的默契配合,哪怕战败多能全身而退。大将单枪匹马突入敌阵基本只存在小说中,明末第一猛将曹文诏只身杀入李自成军中,几进几出,后被义军围困战死。


烟酒阁大学士

其实古代对于大将武力的最高赞誉比以一敌百夸张得多,那就是“万人敌”。



很明显,万人敌并非真的斩杀一万敌军,毕竟古代大将再变态也是人(魔神蚩尤不算),就是一万人站着给他们砍,估计都要累得够呛。毕竟武将和战马的体力总有尽时。更何况敌军也是人,也会还手,近身白刃战,纵使猛如霸王项羽也只能斩杀数百汉军,还身被数创,这已经是单人击杀的最高记录了。而这还是没有算进弓箭的情况下,要知道万箭齐发之下,你就是有通天彻地的武艺也难逃一死,罗通,杨再兴就是例子,更别提杀人了。



但是万人敌也不是完全的夸张,猛将在战场上的作用不止于杀敌,还有带动全军气势和震慑敌军的作用。主将大杀四方,怒斩敌酋,对于敌军是巨大的打击,甚至全军崩溃。而对于麾下将士是一种莫大的激励,能够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极大的提升军队士气,关键时刻还可以扭转局势,可以说这些猛将在战场上不亚于一支万人的军队,所以说是“万人敌”



以一敌百,一骑当千,成万人敌。其实都是讲究气势,兵无战心,数百数千都不过土鸡瓦狗,古代大将有强大气势和暴力手段,敌百人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了。


冷月抱寒江

在真实的古代战争当中根本没有这种说法,将领一般都是在前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挥作用,当然也有亲自上阵与敌军大战,不过身边还是会有很多的小兵保护着,因为一旦将领在战争当中死亡,那么给整个军队带来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就比如三国演义当中的赵括,他就是被敌方给杀死,随之40万大军在不一会的时间内就选择了投降,可见一个将领对军队起到了多么重要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过还是真正存在将领出来单挑的情况,古人把这个叫做“致师”但是这种情况还是非常少见的,但是爱古代很多的战争当中一个将领面对地方多个小兵的情况还是经常出现的。

在这里还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身为将领首先在武器配备上是要比小兵“豪华”很多的,其次是个人的武力还是要比小兵高出很多的,因为很多的将领都是经过很多层的选拔才选出来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像是古代那些出名的将领都是有着一身“以一敌百”的高超武艺,但是他们真的就能以一敌百了吗?先说一个真实历史记载吧!《资治通鉴》当中层记载,刘裕曾经与上千农民兵发生过战争,他的部下在那场战争当中全部死亡,只剩下刘裕孤身一人与敌军奋战,当援兵赶到之时却只见刘裕一人追着那上千的敌军砍杀,这简直就是以一敌千呀!

看重点我们可以分析出,刘裕的敌人都是农民出身,原本武艺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强化,见到刘裕一人砍杀了数十位农民后,谁能不害怕?那个时候的农民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只能逃跑了。

还有楚汉相争的那个时候,项羽也是上演了真实一幕的“以一敌百”的战斗画面,在了数十百汉军士兵,后来项羽弃马徒步时又杀了数百人。

这里还是有一个问题,那个时候的小兵虽然武力上不行,但是肯定不会一个个的排着队上单杀项羽把?肯定是蜂拥而上,那么我们用时间来算一下,项羽那个时候杀一个地方小兵至少需要20秒,这样的按照两百人计算下来差不多得有3个小时,连续3个小时肌肉大脑高强度的运转!好吧,我只能承认项羽是“超人”了。


A股那些事

《战狼2》的累积票房已经打破了华语电影的票房记录!这部令人热血沸腾的主旋律电影,最大的看点无疑是吴京超强的单兵作战能力,那么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这样”战狼“式的单兵作战之王呢? 答案毫无疑问是有,而且很多。

西楚霸王项羽

霸王项羽的勇武世人皆知,他超强的单兵作战能力,《史记》《汉书》记载很多。江东起兵的时候,他和叔父项梁两个人独闯龙潭去郡守府。

项羽一人杀郡守,又独自杀郡守府秦兵近百人,吓得整个郡守府所有人趴在地上不敢抬头,而最重要的项羽在这次战斗中没有任何受伤的记录。垓下之战尾声项羽突围只剩二十八骑追随,被数千汉军重重包围。项羽依然神勇,在马背上阵前杀汉将两员,吓退汉将杨喜,又杀汉军近百人。后来又下马步战,一人又杀汉军数百人!

三国猛将文鸯

三国猛将如林,但是文鸯知道的人可能不多。文鸯是魏国后期将领,因为反对司马氏专权起兵反叛。资治通鉴记载:司马师曾让大将司马班率领八千精锐骑兵追文鸯,文鸯单枪匹马杀入数千人军阵中,又奋力杀出。和三国演义的赵子龙一样,文鸯杀了个七进七出,杀伤百余人!然后全身而退,没有人再敢追赶。

”武悼天王“冉闵

十六国时期也是群雄并起猛将辈出。冉魏”武悼天王“冉闵的单兵作战记录更是惊人。《晋书》和《资治通鉴》都曾记载:冉闵胯下宝马朱龙马,可以日行千里。冉闵左手武器双刃矛,右手持钩戟,和如日中天的前燕鲜卑军队大战,一人斩首三百余级!冉天王战狼级别堪称霸王级。

隋朝第一猛将史万岁

隋朝的第一猛将不是演义里虚构的宇文成都,而是这位史万岁。邺城之战,史万岁征讨反对杨坚的尉迟迥。官军初战不利,稍稍退却,情势十分危急,史万岁大呼:“事情紧急了,我们应当攻破敌阵。”于是身先士卒,驰马奋击,接连杀死数十敌军。在众人的协助政,官军士气复振,迅速扭转了战局。

岳飞猛将杨再兴

岳飞部下猛将杨再兴,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北伐中原的一次战斗中,杨再兴单枪匹马杀入金军千军万马之中,想要生擒金兀术,可惜找了很久没有找到,只得杀数百人(有的史料说一百余人)又杀回本营。

抗金名将姚兴

这位姚兴可不是十六国后秦那个姚兴,而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将领。金国完颜亮大举侵宋,姚兴属于刘锜麾下。在黄山附近的尉子桥,姚兴仅有四百多骑兵抵御十万多如狼似虎的金兵。金军以铁骑进攻,姚兴力战,仅他自己就杀死金兵数百人。《宋史》和《三朝北盟会编》 两本史书记载相似,应该不会有问题。

以下记载出自《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这次主要盘点的是那些单枪匹马冲入敌人千军万马之中,取得赫赫战功的中国古代”战狼“级猛将们。

刘宋猛将薛安都

北朝”八柱国“之一侯莫陈崇

公元530年,北魏派遣尔朱天光率军队征讨在高平镇(今宁夏固原)自称皇帝反叛北魏的匈奴人万俟(mò qí)丑奴。北魏军队在平凉追上了万俟丑奴的军队。

贼军还未列成阵势,刚刚十六岁的直阁(将军官职名)代郡人(今山西大同附近)侯莫陈崇单骑闯入,从马上直接生擒了万俟奴,并趁势高呼,贼军都望风披靡,没有人敢阻挡侯莫陈崇,北魏的后续骑兵聚集得越来越多,贼军全线崩溃,于是大破贼军。尔朱天光又进逼高平,城中人抓住萧宝寅将其送到北魏军中请降。

南陈少年”战狼“萧摩诃

公元550年,陈霸先起兵讨伐侯景,援救建康(今江苏南京)。蔡路养统率两万人驻扎在南野抵抗陈霸先。蔡路养的妻侄兰陵人(又是山东兰陵萧氏)萧摩诃,年方十三,单骑出战,没人敢抵挡他。十三岁就这样勇猛,这样的少年“战狼”还真是少见。

后来萧摩诃归顺陈霸先,公元573年,陈军北伐北齐,萧摩诃跟随另两位南朝名将吴明彻和侯安都一起出征。北齐前锋军中有“苍头”、“犀角”、“大力”等军,都是身长八尺,体力超群的勇士,还有一个精于射箭西域胡人,陈军都非常害怕。萧摩诃饮完壮行酒后,单马冲入齐军阵中。胡人出阵,尚未把弓拉开,便被萧摩诃投掷的铣鋧(xǐ xiàn古代一种形似小凿的短兵器)砸死。大力军有十几人出战,也被萧摩诃斩杀。侯安都不慎从马上摔下来了,北齐将士围了上来,萧摩诃单枪匹马,大呼猛进,直向北齐军士冲来,北齐士兵纷纷避开,侯安都这才保住了生命。

这次战役南陈大败北齐。

出身名将之家的薛万备

公元643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进军白岩城(今辽宁辽阳市东北)下。乌骨城(今辽宁本溪市南)派一万多士兵增援白岩的高丽兵,将军契何力派八百名精锐骑兵阻击,何力奋力挺身冲锋陷阵,腰上被长矛刺中,薛万备(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单枪匹马前去救护,在万人丛中救出何力回到唐军账内。何力情绪更为激愤,包扎上伤口又去拼杀,跟从的骑兵们奋勇出击,于是大败高丽兵,乘胜追击几十里,杀死一千多人,直到天黑才收兵。

薛万备是名将薛万彻的弟弟。

安史之乱功臣马璘

公元761年,唐朝军队在洛阳和史朝义的叛军举行会战。史朝义率领他所有的精锐部队十万人前来,在昭觉寺布阵,官军急速冲击敌阵,杀伤很多敌军,但贼军陈势仍然没有动摇。鱼朝恩派遣射生军五百人奋力冲杀,虽然叛军死者众多,但阵势仍如当初。镇西节度使马璘(今陕西宝鸡人)说:“事情急迫了!”于是单枪匹马奋力冲击,夺得叛军两块盾牌,突入千军万马之中。叛军纷纷倒下,大部队乘机突入敌阵,叛军终于大败。唐军不久收复东都洛阳。

大明开国猛将常遇春

公元1368年,徐达和常遇春的北伐明军等自虎牢关入洛阳,托音特穆尔率元军五万在洛水以北列阵迎战,常遇春(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单枪匹马杀入敌军阵中,元军精锐骑兵二十多人一起用槊刺常遇春,遇春一箭射死最前面的前锋,大喊着奋勇向前,明军一拥而上,托音特穆尔大败,河南平定。


集贤院居士

看情况吧,比如是个神射手,骑着马,就在外围捡漏那有可能,如果面对面的话,对方一个10人小队,盾牌,短刀,长枪,弓箭,你是不可能打得过的,训练有素的士兵组成军阵不是个人勇武能对付的,四面围起来,你能杀几个人???100人一人一块砖头都能打死你了,哈哈😄要是有一两个勇于牺牲的,扑上死死抓住你,你就是活靶子了,动弹不得,周围的人一人一枪,一大堆透明窟窿


啦咯啦具体哦哦

单场战斗以一敌百实在太难。难在两点

1:体力。名将当然是身体素质强于常人,但战场厮杀,都也不是省油的灯。一个名将在武艺,体能,力量上会强于一般士兵。就按名将三大指标等于15名一般士兵。那大将可能达到25名一般士兵。千古一将贼牛逼那种,项羽吕布那种,等于50士兵。但在高强度的战斗中,体力消耗是十分大的。两名拳击手在擂台上每回合打三分钟,休息时候都呼哧带喘,是因为格斗时候不光用拳头,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要动用。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时候体能消耗是平时的数十倍。那在动辄丧命的战场上,名将们面对一百敌军,体能消耗和精神压力会再放大数倍,在战斗未半时候就会力竭。

2:装备。当名将手里没有兵器时候,他打不过三个有兵器的士兵。因为没有兵器,破坏力减少不止8成。马战的话,还会设计到攻击范围变小。纯步战的话,日本太刀做过实验,对砍30下左右出现刃痕,80下左右开始卷刃。130斩之内会断裂。在面对一百敌军时候,名将的兵器很快会战损。而遭受围攻的名将,马匹将是致命弱点。射人先射马,马战中没有了马,那就20投吧。

综合以上关键两点,可以看出,以一敌百是个很难完成的课题。


酷宅小栈

以一敌百基本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说,从古至今,这种情况,除了对霸王项羽有过类似记载之外,极少!

第一个原因,就是统军大将,一般不会冲在在前面,而是要纵观全局。也就是说,在前线拼杀,一般不是大将该干的事。

第二个原因,体力上很难完成和一百人交手。

第三个原因,武器很难完成一百个击杀。刀剑也好,长矛也好,砍十个人,肯定卷刃了,再砍人都砍不死。不要说什么宝刀宝剑,以当时的工艺,咱们家的菜刀,拿到古代都是宝刀!


老霍家那小勇

古代两军对战,将军往往会左右局势,有句话说将熊熊一窝,兵熊熊一个。这说明一个合格的将军要有勇气。对于是否一挑百,就看怎么看了。如猛将斛率光,史万岁等等都是绝对的猛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