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该听家长的还是该听孩子的?

99随便

高考成绩出来后,摆在学生和家长面前的难题,当然非填志愿莫属。

现在实行的都是平行志愿,它的好处是很多的。最大的好处是考生在选择志愿时,选择面宽了许多,对于高考分数的利用可以发挥到极致。有时,同样分数的竞争,甚至要到按语文、数学、英语排序第三位的英语才能决出胜负。

像我小孩四年前填志愿时,本市就有一个和我孩子高考分数相同,连语文、数学科目的分数也完全相同的学生;我孩子的英语比她多了3分,而她是文科综合比我孩子多了3分。碰巧的是,她和我孩子填报了相同的学校、相同的专业。

结果,所填志愿的学校规定的科目排列是语文、数学、英语,她最终输给了我孩子,导致她选择的专业被我孩子挤下去,只能被学校调剂到其它专业。

上面简单说了一下高考成绩出来后填志愿时,对规则了解的重要性。希望广大考生和家长,对志愿填报工作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回到主题。

对于高考志愿填报的问题,我认为按“方向由孩子定夺、具体志愿由家长和孩子协商,最后由家长决定”的做法或许是比较理想的。

志愿的方向,关系到孩子兴趣、爱好的问题,最好由孩子自己定夺。很多情况下,如果选择了孩子没有任何兴趣的志愿,会严重阻碍孩子上大学后学习的积极性。其实任何人都一样,对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很难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和坚持下去的动力。

由于志愿填报不理想,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成绩不断亮起“红灯”,甚至导致中途退学的例子,每年都有不少,这不得不让家长们深思其中的利弊得失。

在专业方向由孩子定夺好后,具体什么专业由家长和孩子协商好是比较理想的做法。最后由家长决定,是因为家长对于社会的认识比较充分,什么样的专业将来就业会比较容易、薪酬待遇会比较高、工作性质会比较有前途等等。而这些,对于刚刚高中毕业、没有接触过社会的孩子来说,陌生是很自然的。



以上就是我的经验和看法,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在评论区努力发表自己的看法、尽情讨论。


感动时代

最好的填报志愿,是在有有丰富报考经验的人士指导下,家长和孩子充分沟通,进行选择!

一、家长“包办”弊端多!

这里先来说说什么是好专业?好专业,不一定就是热门专业,不一定是赚钱专业,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后,适合孩子的专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兴趣!今天的好专业不一定是四年后的好专业!四年后是好专业,不一定孩子就能找到好工作!只要孩子有兴趣的专业,他才能学到扎实,学的突出,才能持续发展。

也有的家长不管孩子的现实情况,孩子明明数学非常吃力,家长偏偏要孩子学会计专业,结果可想而知,很多孩子可能因此拿不到学位证,谈何发展?

所以,志愿填报,家长不能包办!

二、“甩手掌柜”不能当!

也有的家长会走另外一个极端,因为不懂或者没有时间,对孩子的志愿填报不管不问,而现在的孩子,真正有主见的,是极少数。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所以,在填报志愿时,随意一报,结果要不就不被录取,要不就没有做到“分尽其用”,白白浪费了很多拼命挣来的高考分数。

所以,家长不能不管!

三、全家齐上阵,报考最有效!

对于报考,家庭成员一定要动起来,找有经验的报考人士、大学生等了解高校的情况;逛咨询会等活动,深入了解招生政策以及学校概况和专业特色;搜集报考知识等。

通过以上几点,做好“信息搜集”工作,然后全家一起讨论沟通交流,逐步形成以孩子性格、兴趣、特点为主的报考志愿!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是“赢在高三”,关注我,获得更多专业指导!


赢在高三

99随便语:父母对于孩子,是引路人,是朋友,是强有力的支持者,是后台。

首先谈谈笔者家里的情况。

我是全天下最好的那个父亲,也是最开明的父亲,当初儿子小学二年级开始,他就有权对自己的事情做主,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但让儿子自己做主,不代表放任不管,正相反,他的思想在很多方面,几乎是我的翻版。

我崇尚的教育方式,是引导,通过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引导儿子的思想。

第一,人这一辈子有三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出生,上大学,婚姻。

一个人的出生没法改,你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力,所以实际上,大学就是你第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是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决定。

说到底,你上了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学的什么专业,与你未来与什么样人结婚,关系密切。

有人认为孩子的人生应当是孩子的,所以志愿应当听孩子的。

我说,假如听孩子的,他一个尚未成年或者刚刚成年,没有人生阅历的混小子,他凭借一时的兴趣,能选对大学和专业吗?这不是父母撂挑子甩担子吗?

有人认为,父母肯定是为孩子好,父母为孩子选的专业一定是对的。

我说,谁能保证一个人有好心就一定能办成好事呢?父母与孩子普遍相差30岁,这东西叫作代沟,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你无法完全代表你的孩子。

第二,让孩子骑上一匹骏马吧,你可以站在一边仰头观望。

当初儿子参加中考前,一模成绩不错,学校找他签约,给出的条件大概这样的:只要中考成绩满足最低线,就可进入本校最好的班,免高中三年学费,加其他奖励合计一两万元。

儿子摇头拒绝,他想报考全市最好的高中。

班主任找我们谈话,暗示了两层意思,以我儿子的成绩,恐怕很难考上那所高中,假如考不上,最终还是进了本校高中部,那就不一定能进最好的班,而且奖励也浪费了。

我支持儿子的决定。

两种选择不能说哪一个错误,却代表了两种态度。

儿子像个男子汉,他有他的性格!

当然了,今年面临高考,情况变得更复杂,这一次与中考不同,一旦选错了,想要改正错误,不是好班与普通班的区别,而是人生的不同。

我决定做一个抬头仰望的父亲。

我把每一个可能的选择,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作为背书,总结出有利与不利的方面,再结合儿子的性格特点,作出利弊分析。

最后,将这份决定权,交还在儿子手里,我支持他的决定。

第三,最后扶上马,再送一程吧!

以我的经验来看,一个高三学生,在毫无生活阅历情况下,他真的很难作出选择。

就比如我的儿子是这样说:“我连自己到底什么样,我也不是很清楚,我怎么知道,自己该为自己选什么呢?”

我说没关系,我帮你!

我告诉你每种选择的利弊,你根据自己内心里的想法,作出选择,然后我们可以相互讨论,最后你大胆选择,哪怕错了,那是咱俩共同的错误,一起承担责任。

其实我的内心想法是这样的:

在一个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孩子的思想从无到有,再从低到高,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家长应当从领路人,慢慢变成朋友,再变成助手。

否则的话,孩子永远无法超过父母,他如何变得优秀?

帮助孩子填报高考志愿,就是一个典型的转折点,代表孩子终于长大了,在此之后,他必须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必须独立去面对各种困难。

在这种时候,家长不能放手,但一定要当好孩子的助手,不能蛮横地取而代之,帮孩子拿主意。

结束语: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有不同,但对于高考志愿的填报,将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必须由孩子亲自做决定。当家长的,你哪怕有再多想法,也只能是助手,不是决策者。


99随便

高考填报志愿,该听家长的还是该听孩子的?

高考结束,第一要做的是填报志愿。无论自己心仪哪所学校,高考的分数是硬件。这决定你选择学校的档次。人都想往高处走。入学门槛是分数。至于大学专业,各类层次不同的大学,都有一样的专业。

填报志愿你所面临的第一难题是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假如你高考分数610分。这个分数报南开一定能走,但南开好专业比你的分高。你进不了好专业,你是否服从调剂。如果选择学校,就服从调剂,你就报南开。如果选择专业,你必须降低一下档次。这个档次有的高校排名档次,有的是地域档次。如果南开学校降一个档次,如山东大学,这个分数你可以走好的专业,地方也不错。学习氛围浓。如果地域档次,你可以报兰州大学。这也能走个好专业。



填报志愿主要看你的高考分数在全省的排名。查看各个排名断及往届的分数。如果你在省内排名第一名。那我国所以的大学任你选。这完全不用费劲。如果你排名1000名。那就费事了。高不成,低不就。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有你费脑筋的了。但怎么犹豫,最终只有一个学校 一个专业。这就是命了。


有人说,选择一所大学,就选择一座城市,你要在这座城市至少生活四年。而且和你以后就业,多少还是有些联系的。有的孩子愿意走省外。在省外读书,很有可能就在省外就业。有的孩子愿意留省内。离家近,能常回家看看。这些都是报考志愿时,应该想到的。

其实大学专业性不是太强。从以前大学毕业生看。多数大学生就业之后和自己的专业不是太匹配。但涉及到报志愿,也应该好好考虑。可谁知四年后你所报的专业就是一定还是热门专业吗?如果你读研究生,那么专业性就很强了。

填报志愿,家长应遵从孩子内心,看他喜欢做什么?家长适当提出建议。其实哪个专业都有好有坏。就看孩子在大学的努力和造化了。


淡月晗嫣1

对于每个人来说,高考都是人生中重要的环节,学生在校寒窗苦读十几年,当然现在学校的条件不能用寒窗来形容了,大部分是夏有空调,冬有暖气,个别贫困地区条件可能会稍稍差些,但苦读还是还是存在的,没有超出常人的毅力,不可能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也许真有学生是兴趣使然,所以功课优秀,但大部分学生是为了高考能取得好成绩,能进入心仪的高校,之后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读书,高中阶段的苦,在高考得到释放,出分后方能品评苦与甜。决定孩子进入哪所高校就读,不单是由高考分数决定的, 和志愿填报是否合理息息相关。但志愿填报是由孩子做主,还是听家长的呢?我认为各有利弊:

第一:志愿填报完全听学生的意见。

我接触过很多高三学生,他们当中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感情用事,一是不愿意当老师,不考虑师范类院校,因为高中老师经常说,当老师太辛苦,以后你们坚决不要当老师;二是,不当公务员,工作没意思,工资低,工作繁琐,没有新鲜感等等;三是,要去南方上大学,不去偏远地区等等。

:我们的孩子高中毕业之前一直在学校里面读书,学习的都是书本知识,更多是和高考相关的知识,社会知识很少,仅有的一些社会知识也是从家长,朋友,网上等顺便听到的,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和认知是非常有限的,不是他们不想去了解,而是完全没有这个时间,没有优秀的高考成绩做支撑,一切理想只能说是空想,当然网上不乏有些个别都案例不通过高考依然能够实现梦想,但那仅仅是一些个案,我们这里不做探讨。所以孩子的想法有时候往往会脱离现实。

利:孩子对自己很了解,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在什么地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在哪里,不喜欢的是什么,爱好的是什么,大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习起来也相对轻松一些。当然这要建立在孩子真正喜欢的前提下,而不只是好奇。

第二:志愿填报听家长的。

我接触的高三家长也很多,大部分家长咨询最多的是,哪个专业好就业,哪个专业学起来不是太累,不想让孩子太辛苦等等。

弊:家长考虑最多的就业问题,工作稳定的问题,工作环境问题等等,他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孩子的以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理想是什么,有什么职业规划,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孩子想要的。

利:家长一直从事社会工作,当然对社会的认知,对各行各业的了解相对较多,对社会也有自己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毕竟走过的路比孩子吃过的盐都多,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家长相对来说还是经验丰富的,而且也是抱着爱孩子的心态来帮助孩子进行选择,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建议:高考志愿填报对孩子和家庭来说是一个大事,全家最好商量进行,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引导,不能一方完全说了算。但要确定好选择的原则,首先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怀着兴趣去学习的孩子,会感到学习的快乐,也更能学出好成绩,如果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就以学科特长为选择依据,选择和特长学科相接近的专业。其次选择学校要尊重家里的经济条件,尤其是高收费的学校,一定要量力而行。

一家之言,不到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家庭教育付老师

报志愿,谁的也别听,只能听天命的。

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用在报志愿方面,这句话的解释是:

一、你的天赋特长,后天成绩和所在环境,就是你的天命,真正客观彻底的了解了这些,就是天命之谓性。

二、知天命之后,要分析清楚各学校专业的客观需求是什么,然后寻求两者之间的最大匹配度。即,彻底搞清楚什么专业与自己的天命最匹配,然后只能报这个学校专业,这就是率性之谓道。

三、选择了与自身天命完全匹配的道路,然后踏踏实实在学校为自己将来一辈子打基础。如此,步入社会之后,才能做自己最适合做的事情,过自己最适合过的日子,这就是修道之谓教。

说白了,千万别凭孩子一时的爱好报志愿,也决不能凭家长的阅历意愿报志愿,一定要做到客观上的知己知彼知匹配,方能一辈子顺顺利利,这才是报志愿最大的学问。

关注老慢,了解一点真国学。


老慢

1、犹豫不决问第三方。不管听谁的话,目的是一样的,能够选择一个好的学校,好的专业,能录取,又不浪费分数。我的意见是:根据分数位次,研究近三年的学校录取情况,以位次划分大范围,然后用淘汰法,逐渐减少范围,中间也要听家长的,也要听孩子的,反复论证,犹豫不决时,还要有个第三方的意见,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孩子的班主任,可以是志愿填报专家,可以是大学在读的过来人及其家长。广泛征求意见,最后裁决。


2、分数考得高,可以偏重考虑学校,考虑大学的名气,985,211,双一流。分数考得不高,可以偏重考虑专业,选择孩子喜欢的,擅长的,或者就业前景好的。



3、用好位次范围淘汰法。根据孩子的高考分数位次,将这一位次入围的所有学校先囊括其中,然后查出这些学校三年以来招生的最高最低分,细化到专业,做好分数和位次的转化结算。然后开始淘汰,不喜欢的学校淘汰,不喜欢的专业淘汰,不喜欢的地域淘汰,不喜欢的招生数量淘汰,最后掉下的学校,要慎重研究对待,要听家长的意见,要参考孩子的兴趣特长爱好,意见不一,则听第三方的建议,最后敲定。做到前三志愿冲一冲,保一保,稳一稳,力争前三志愿十拿九稳。


4、父母的意见,往往求稳,并往往考虑今后的就业等直接问题。孩子的意见往往关注兴趣,心仪的学校,心仪的专业,或心仪的城市。第三方的班主任可能最了解近几年的志愿行情,在读大学的过来人或家长可能最了解填报的得失,一些填报专家则整体了解行情、数据的分析往往更到位。最好是都听听。同时,填报志愿,要早介入,早熟悉,早研究,其中要熟悉有关学校的招生规则,经过几个反复,最后敲定,别留遗憾。


走过万水千山2018

高考填报志愿,家长可以征求孩子意见,了解他喜欢什么专业,但家长应当有主见。


429方寸世界

父母与孩子是利益共同体,不是该听谁的意见,而是共同商量促进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我分享女儿填自愿的过程:

我是单亲带孩家长,我的教育理念是“放手教育”。我女儿是从小就对不同层面的事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她有自己主见;同时我起到监管作用。所以高考自愿是我们共同确定的。

我提出总体目标:就在川内(四川气候好,饭菜味道好吃😊。海边上有台风,北方又寒冷,口味不合适),定位成都(川内最大气城市,方便找工作)。然后就由她决定学校和专业。

我还是陪着她翻阅过那本又厚又大的填自愿的参考书,她把心仪的学校确定两个排出来。最后再根据最近三年这两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选择比自己分数低10分的那个学校。专业完全是她一手确定的,我是文科生,实在不懂理科专业。

果然成都读书很好,城市美丽,开放大气,吃食丰富,游处众多。体验各种打工也容易,积累了求职经验。各大公司到四川校招也往往到成都而不是到其他城市,方便了投递简历和寻找工作。

她在成都读书就在成都工作,还在成都耍了朋友。幸好没有到外省读书,要不然远嫁他乡,见面不容易了。


边河静静流1

如果双方都对,应以孩子选择为主,毕竟人生今后的路需要孩子自己走。

如果有一方错误,听对的一方。

如果分不清对错,听专业老师或咨询资深高报专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