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有些人的人生是被自制力毁掉的

文学大师梁实秋还在世的时候,有这么一则佳话。先生应邀参加一个饭局。

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自然的,之后端上来的冰糖肘子,他也摆摆手,因为里面加了冰糖。咸味的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说不能吃,因为饭里的淀粉会转换成糖。最后上的是八宝饭,周围的人都觉得先生更不会碰了。

没想到,梁先生大笑着说道:“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这里面既有糖,又有饭。”梁大师又笑着说道:“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配额’留给最爱。”

自制力,看上去是对自我的一种残忍,是拒绝自己的欲望,不从本心。但是从上文这个故事来看,好像也不仅仅是这么一件事情。当然要满足自己的小欲望,不然这人生还真是憋得慌。但是这小欲望,是有节制的,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哪能做到人人都是清教徒,稍克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为什么说有些人的人生是被自制力毁掉的

看似牺牲了眼前的享受,其实是为了未来的更好发展。领导不在单位的时候,总会有同事提早下班,一个一个地溜走。当你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会有心急如焚的感觉吗?一边想着也偷懒,趁这机会早点回家休息。一边又害怕领导突然回来或是打电话查岗。坐在办公桌前,工作进度却慢的很。

所以说,自制力,往往还和专注力挂钩。为什么有的人明明休息的时间、旅游聚会的时间都不比你少,但是工作效率却更高呢?学生时代,身边一定有这样的同学,明明天天打游戏出去玩,但成绩却好得很。除了聪明、领悟能力强。问起来大多是:因为我学习的时候特别专注不开小差。同样的道理,那些业绩好、工作出错少的同事,是不是并没有在同事聚会中很少出席,但是很少在上班时间和大家喝茶聊天扯皮?

自制力的存在,通常是因为“收入”和“付出”是相对的,当我们拿起一些的时候,往往得放弃一些。想吃八宝饭,就得放弃冰糖肘子。想明天休假诗和远方,就得今天把后面的工作安排好。

要求,是双向的。今天,求职者吐槽公司的“画饼”、梦想式招聘套路。谈理想,不讲福利待遇。同样的,作为员工,你有没有做到恪尽职守,能拍着胸脯说,我完成公司的要求,公司到底有没有对不起我的辛苦付出呢?

教育家托马斯·赫克斯利说:“教育最有价值的成果,就是培养了自制力,不管是否喜欢,只要需要就去做。”能在工作中自觉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让职场成为情绪的跑马场,已经是今天这个快节奏社会中的一门必修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