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片段:小红、小明和老李的大年初四

曾有这样一老人,临终时给自己的三个儿子留了17只骆驼,并有一纸遗言:

大儿子分1/2,二儿子分1/3,小儿子分1/9。

老人走后,三个儿子含着悲伤分起了骆驼。但是,他们分来分去,却发现这骆驼是无法分得开的,因为17这个数字既不能被2整除,也不能被3和9整除……而骆驼又肯定得分活的,且父亲的遗言更是得遵循的。

三个儿子犯难了……

无奈之下,他们找了村里的一位智者,将情况告知。智者听罢,牵了自家的一只骆驼来到三人的家里,然后开始分。大儿子1/2是9只,二儿子1/3是6只,小儿子1/9是2只,9加6加2是17只,恰好分开。智者于是就将自己的第十八只骆驼牵回家。

历史小片段:小红、小明和老李的大年初四

著名的“第十八只骆驼”的故事由此而来。

其实,抛开故事的本身,我们会发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东西也就像这第十八只骆驼,它不是必须品,但缺了它又不行。就比如说:我们中国人的一些传统文化。

1.

清朝康熙年间,在山西省大同县有一个叫小红的小姑娘,年七岁,刚懂事未久。而因为这几年的大清朝整体升平、且大同此地又风调雨顺,所以小红时常是吃荤的、穿新的,再尤其近几日,正值春节,鸡鸭鱼肉更是不缺……

但大年初四的中午,当小红和邻里的小伙伴玩罢归家准备吃饭时,却有点不高兴了,因为她看到了餐桌上的饭菜竟是前几日的剩饭一锅杂烩出来的……这让她食欲顿减,嘟着小嘴,表现出一副不想吃的样子。

细心的母亲自然看出了女儿的心思。她先舀了一碗饭放在小红面前,说道:“你忘记了你爷爷小时候的故事了吗?那个时候,正值明朝末年,天下战乱,民不聊生,休说吃这样一顿饭,只怕过年都得饿着肚子!

娘不是还经常给你讲吗?成由勤俭败由奢,居安要思危,粮食是永远不能浪费的!这是老祖宗给咱们留下来的传统”……

看着小红的拿起了饭碗,小红妈高兴地摸了摸小红的头,继续说道:“其实娘今日张罗的这顿饭是有名字的,叫‘折箩’,它就是把咱们前几日剩下的饭一起吃掉,这是咱们的传统美德,不铺张浪费。不止这样,一会儿吃罢饭后,你还得跟娘一起收拾屋子,把这几日的垃圾都扔掉,咱们这叫做‘扔穷’,也是祖辈留下的习俗 ,预示咱们明年的生活会更好”!

“你愿意跟娘一起做吗”?

“嗯嗯”,小红边点头边说,边迅速地吃起了碗里的饭。

历史小片段:小红、小明和老李的大年初四

2.

明嘉靖45年的正月初四,是小明年后第一天上班的日子,工作地点在北京城的慕茗香茶楼,做着倒茶的伙计。这一年,小明17岁。

常理而言,新的一年是新的开始,各打工族们也都抖擞着精神准备好好再干一年。但是小明他们却不同,因为在这一天晚上,茶楼掌柜会宴请他们吃一顿特别的饭,晚饭的最后席上会有一道也特别也不特别的菜——包子。

为何说其特别呢?因为当时的北京城流传着大意是这样的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说官话”。而何谓官话?就是饭罢酒足后,掌柜的会向各位大小伙计道一声“辛苦”,这为官话,说罢后,包子往往就端上来了,这时,掌柜的举筷子、夹包子、停空中、放碗里,放谁碗里,意味着谁就卷铺盖走人,今年不用再干了……

历史小片段:小红、小明和老李的大年初四

小明不幸,这一年的碗里有了一个刺眼的包子。

饭碗就这样丢了。要知道这一年是嘉靖四十五年,前几年天灾不断,朝堂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对于家中几无田地、工作难寻的小明而言,这一事件对他的打击可想而知。

而无论如何,木已成舟,小明借着微微地酒意,暗暗发誓:自今往后,倘再能找来新工作,定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

3.

咸丰二年,也是南京悦客来饭庄开张的第二年。饭庄掌柜老李通过一年多的摸索,生意做的已有渐入佳境之势。

在新年伊始之计,老李同所有其他商户一样,在大年初一到初四未开张,且年三十儿晚上也没有预定年夜饭。不过,从初四下午开始,老李就开始忙着张罗一件大事了:接五路。

所谓接五路,就是接东西南北中五路财神。这一天,老李用两张八仙桌凑成一张大供桌,供桌上除了鸡鸭鱼肉外,还有柑橘、甘蔗、糕点等物,意味着新的一年生活如蜜、步步高升、财源广进。

这天,老李在供桌下虔诚叩拜,希冀财神能进家门,带来金银珠宝,带来美好生活……

历史小片段:小红、小明和老李的大年初四

-完-

注:本文旨在科普传统文化知识,片段纯属虚造,如有偏颇,望指正。

文 / 起叔

图 / 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