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从不同工艺方法探讨硅钢制备工艺的发展方向及工艺优势!

摘要:高硅钢是一种磁性能优异的软磁合金。介绍了硅钢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如逐步增塑法、表面纳米化、低温板坯加热技术等方法,并指出了上述工艺的优势。

Fe-Si 合金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当Si 质量分数为6.5wt%时,性能可达到最佳状态。但随硅含量的升高,硅钢的脆性也随之增大,对其加工性能产生不利影响,这主要由于Si 的共价键会使固溶强化增强,使得热加工性能和机械加工恶化。传统轧制法制备的硅铁合金薄板表面质量好、成分均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诸如CVD 快速连续渗硅法、粉末冶金、热浸扩散法、快速凝固等方法,由于制备成本高、产量低而难以推广。因此,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开发出了新的制备工艺,目前有逐步增塑法、表面纳米化、低温板坯加热技术,是目前生产高硅钢的发展方向。

「研究」从不同工艺方法探讨硅钢制备工艺的发展方向及工艺优势!

1 逐步增塑法(热轧温轧冷轧)

石板郎等利用热轧-冷轧法制备出了6.5%Si-Fe硅钢薄板,但它存在工艺复杂、不经济等缺陷,给工业化大生产带来一定困难。俄罗斯研制出了热轧、温轧、冷轧三轧法工艺,采用中间温轧(大于总轧制量75%),可破坏原子有序排列并改善其塑性。有研究人员利用逐步增塑法, 采用常规轧制制得了表面平整、厚度均匀、板型良好的Fe-6.5%Si 硅钢薄板。

梁永锋等人利用锻造、热轧、温轧、冷轧的方法,制备出了0.03~0.05mm 厚的Fe-6.5%Si 高硅钢薄板,在真空感应炉中熔炼、浇铸;在1000~900℃下铸锭锻造开坯,然后在1050~850℃热轧至1mm,最后在650℃下温轧成0.3mm 厚的薄板,热处理后进行冷轧,得厚0.05mm、宽45mm 的高硅钢薄板。在1200℃下,冷轧板真空退火1.5 h 后,得到了无取向硅钢。

逐步增塑法制得的冷轧板板型良好,厚度均匀,表面平整,薄板断裂强度明显减小,显微硬度明显降低,在室温下具有拉伸塑性,退火后矫顽力降低,磁导率升高,软磁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有利于降低铁损。

2 表面纳米化

CVD 法在日本用于高硅钢小批量生产,但渗硅温度高和渗硅剂中Cl-限制其大规模生产,表面纳米化(SNC)技术有望解决其难题。表面纳米化技术能使金属表面发生往复强烈塑性变形,形成纳米-微米梯度材料。将表面纳米化处理方法与异步轧制技术结合,在轧制过程中使3%无取向硅钢板材实现SNC,结合开发出的低温渗硅,形成一种制备高硅钢的新方法—CSR/LTS 法。

莫成刚等人采用厚度为2.2mm 的3%无取向硅钢热轧板,在真空下对样品进行表面机械预磨处理(SMAT),弹丸直径8mm,振动频率50Hz,处理时间60min。用异步轧制CSR 对SMAT样品进行冷轧,速比1.05~1.31,压下量92%,薄带最终厚度0.2mm。然后釆用粉末包埋法进行固体渗硅,在温度550~700℃,保温时间1~8 h,渗剂组成为硅粉和1%~5%卤化物。SMAT样品表面得到的渗硅层达数十微米之厚, 说明了表面纳米化能降低渗剂中卤化物的含量和渗硅温度。

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能提高金属结构件的耐磨、耐蚀、抗疲劳性能、成本低、纳米层结构致密且有梯度结构等优点,并且能延长工件的使用寿命,相信经过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表面纳米化应用到工业生产上将指日可待。

3 低温板坯加热技术

传统的高温板坯加热工艺能耗高、污染大,因此低成本、节能、环保、经济型的低温板坯加热工艺成为世界各大钢铁企业致力追求的目标。低温板坯加热工艺是通过调整钢的化学成分,降低加热温度到1300℃以下,利用固溶温度较低的氮化物和硫化铜作为抑制剂来生产取向硅钢。

目前主要有两种低温板坯加热技术:第一种是在炼钢时加入抑制剂,故称为“固有”抑制剂法;第二种是通过对冷轧板(卷)氮化得到的抑制剂,故称为“获得”抑制剂法。

3.1 添加固有抑制剂低温板坯加热技术

在炼钢时调整化学成分,可降低板坯加热温度,如降低S 含量,提高P、Mn 含量,加Bi、Sb、Sn 或Cu,控制Al、N 含量等。目前主要有俄罗斯系与德国蒂森系2 种工艺:

(1)俄罗斯系:主要以A1N、Cu2S 为主,MnS 为辅的抑制剂生产CGO 钢。由于AlN 的固溶温度比MnS 低,更易实现低温加热,加热温度为1250~1300℃,中间退火时进行脱碳,第二次冷轧后在550~650℃进行回复处理。N 含量<0.012%,Al 含量为0.0l%~0.065%,以利于形成AlN 抑制剂,保证二次再结晶稳定。

(2)德国蒂森系:主要以Cu2S 为抑制剂生产取向硅钢,Cu2S 质点是在热轧过程中析出的,板坯加热温度为1260~1280℃,初次晶粒尺寸为15~25μm,介于高温板坯加热工艺及低温板坯加热工艺之间,采用一次大压下率冷轧工艺,同时需要进行冷轧时效处理。

3.2 “获得”抑制剂法低温板坯加热技术

原始板坯中没有高熔点的抑制剂元素,则更易在较低温度加热,由此代替了传统工艺中在1400℃加热的工艺路线。板坯低温加热工艺的思路是:在脱碳退火的后段加入二次再结晶所必需的抑制剂,即向退火炉中注入氨气渗氮,也可以向MgO 隔离剂中添加MnN、CrN 等氮化物进行渗氮。渗入的活性[N]原子与基板中Al 原子结合形成A1N 抑制剂,抑制正常的晶粒长大,使得高斯晶粒通过优势长大完成二次再结晶。

(1)新日铁技术:采用渗氮处理,板坯加热温度为1150~1250℃。脱碳退火后在750℃下进行连续渗氮处理30s。脱碳退火后控制初次晶粒尺寸18~30μm,高温退火升温阶段采用体积分数大于25%的N2+H2气氛控制氧化率,进行快速渗氮处理。

(2)韩国浦项:在850~950℃进行120~185 s的脱碳氮化处理,加热温度1250~1300℃,生产时添加一定量的B,在最终高温退火中形成BN 和(Al,Si)N,起到抑制作用。与高温方法相比,采用低温板坯加热工艺生产取向硅钢具有氧化铁皮烧损少,加热炉寿命长,能实现与其它钢种交叉轧制,其维护和制造成本低,对设备性能要求低、节能效果好,因此能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在取向硅钢的工业化生产中,板坯低温加热工艺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4 结论

利用传统轧制法制备硅铁合金薄板,成分均匀、表面质量好,一直都是硅钢的发展方向,近些年,人们尝试着避开该合金的脆性加工区,开发新的制备工艺来制备该合金薄板。研究人员利用逐步增塑法(热轧-温轧-冷轧)代替了热轧-冷轧,所得冷轧板表面平整,磁导率升高,在室温下具有拉伸塑性,软磁性能得到大幅提高; 表面纳米化技术有望解决CVD 法中渗硅温度高和渗硅剂中Cl-的问题,该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能提高金属结构件的耐磨、耐蚀、抗疲劳性能,相信经过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表面纳米化应用到工业生产将指日可待;采用低温板坯加热工艺代替传统的高温板坯加热工艺生产取向硅钢,能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所以板坯低温加热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