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魏百年河西之战,经过是怎样的?

爱--雨天

河西之地原本是晋国的领土,指的是黄河“几”形西边的一部分领土。秦穆公是晋献公的女婿,晋国在晋献公死后发生了骊姬之乱,太子被杀,嫡子夷吾与重耳出逃。后来夷吾以河西八城为条件,请求秦穆公出兵平定晋国内乱,助他登位。秦穆公扶持夷吾为晋君,取得了河西之地;夷吾死后又扶持重耳为晋君,秦国在河西站稳了脚跟!



秦穆公与晋文公死后,秦国与晋国都慢慢衰退,但是从晋国分裂出去的魏国变得很强大。魏国最先变法,国富兵强,君明臣贤,于是开启了称霸模式。战神吴起在魏国训练出一支重装步兵,号为“魏武卒”。吴起击灭中山国后,开始慢慢蚕食秦国河西之地,因为在魏国看来,它是晋国的传承,有理由收复失地。吴起以五万魏武卒击溃秦国五十万大军,完全收复河西失地,并占领秦国函谷关,肴山等地。


秦献公继位后,迁都栎阳,整军备武,与魏国大战二十余年,就是想收复河西!但是在少梁之战中,秦献公中箭身亡,秦国也在年年大战中濒临灭绝边缘。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主持秦国变法,二十年后秦国脱胎换骨,兵强国富,商鞅趁魏国新败出兵收复河西。

之后秦魏两国围绕河西又有多次反复争斗,直到白起在伊阙之战中斩首三晋二十四万士兵,河西之地才完完全全成为秦国领土。吴起助魏国夺回河西,白起助秦国夺回河西,于是有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吴白二起”的说法!



大秦铁鹰剑士

秦魏河西之战要从三家分晋之前说起,在春秋的时候河西之地并不是秦国也不是魏国的,在晋献公的时候晋国占领一部分,秦国也占领了一部分,但是在这之后秦晋两国之间的战争不断都是为了河西之地。但是不管怎么打,秦国占领河西的西边,晋国占领河西的东边。


但是三家分晋之后,魏国建立,平衡被打破,魏文侯——魏国的建立者。这个魏国史上最成功的君主(当时魏国没有称王),任用李悝,吴起变法,使魏国迅速强大起来,吴起创立的魏武卒在当时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夺取河西之地也是迟早的事。

而当时秦国呢,作为春秋四大强国,当年也是称霸中原的强国,可是一到战国初期,秦国君主更换频繁,内部权利争论不断。使秦国国历迅速下降,这时候魏国占领河西全境是易如反掌。

河西之战大致可以分为五次。

第一次河西之战,前419到前408之间,魏国占领河西全境。秦国退出河西之地,第一次河西之战可以说是一边倒的情况,当时魏国太过于强大,再加上有吴起这个兵圣在,打秦国那是太容易了,魏国夺取河西之后,设立河西郡,吴起任郡守。


第二次河西之战,由于魏国占领河西全境,已经严重威胁到秦国本土,秦国想要收复河西那是肯定的,再加上魏文侯去世,魏国向中原地区发展,魏国主力军队调离河西。

公元前389年,这时候秦国大约集结了50万军队,准备一举拿下河西全境,但是他们忘了当时的河西郡守是吴起,即使五十万军队在吴起眼里那也是一群羔羊,当时吴起用励志激励的办法,再加上奖励,大大提高了士气,即使魏军数量处于劣势,但是士气已经明显高于秦军,结果秦军败。


第三次河西之战,前384年,秦献公继位在国内改革,秦国国力稍有增强,这时候魏国忙于中原战争,已经顾不上河西之地了。

这次河西之战秦国前期取得了巨大胜利,三次打败魏军,但是这时候魏国主力回师,又一个大将登场了——庞涓。再加上秦献公去世,秦国国内不稳。庞涓一举攻破秦河西防线,直接威胁到秦国都栎阳,秦国不得已将国都迁回泾阳。秦国败。

第四次河西之战,这时候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加上这时候魏国在中原与齐国,赵国,韩国打的不亦乐乎。秦国开始大举进攻河西。


当时魏国在于赵国,齐国,楚国都在打(没办法当时魏国太过于强大),秦国迅速占领了大片河西之地,这时候魏国反应过来了,迅速攻破赵都城,迫使赵国结盟,然后联合韩国打败齐军,齐国,楚国讲和,之后魏国与东方其他五国讲和,调集军队向秦国反攻,而当时秦国在国内正在进行第二次变法,没办法,秦国退还所占之地。

第五次河西之战,这时候已经是在马陵之战后面了,马陵之战可以说是魏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役魏国大将庞涓战死,魏国10万大军被歼灭,魏国已经不是第一强国了。前340年秦军大举进攻河西,魏国已经是不堪一击了,到公元前329年魏国迫于压力降河西郡还给秦国,至此秦国收复全部河西之地。

但是后续秦国还在不断向东发展,直至后来统一全国。

从春秋到战国初期,秦魏两国为了争夺河西打了一百多年。秦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将河西之地全部收回。

大秦帝国!


小伍讲历史

河西之地本是秦国的土地,自三家分晋后,魏国通过重用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一批贤臣、名将,对内进行改革,在军事上训练魏武卒,一时间声名大震,一跃成为战国首强,而此时的秦国自秦厉共公之后,国内频繁更换君主,不能形成强有力的集权统治,亦未完成社会变革。于是,魏国变向西谋求扩张占领了秦河西之地。

秦收复河西之地是自秦献公始,历经三代,分别为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三位君主。

秦献公时期:秦献公继位后整治了秦国长期以来的动乱,对国家进行了初步的改革,稳定了国内的动荡局面,将野民正式纳入国民,并迁都栎阳,始其更靠近河西。公元前364年,秦献公亲率主力攻入魏河东腹心地区,在石门(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歼灭魏军6万,获得大胜。魏国惨败,诸侯震动。公元前362年,秦乘魏军在浍水(今山西省翼城县南)北岸与韩、赵联军大战之机,派庶长国出兵攻魏,在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南)大败魏援军,俘其主将公孙痤,占领庞城。此后,魏军修筑长城,采取守式。

秦孝公继位后重用魏鞅,实行商鞅变法,训练新军,由于商鞅变法中,以军工授爵的激励充分激发了秦国百姓的战斗热情,加之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公元前352年,秦乘魏军在桂陵之战大败于齐军之机,由庞城东渡黄河,包围了魏故都安邑,迫使魏守军降。公元前351年,商鞅率军进围固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魏惠王立即派军在固阳东修建了崤山长城,以阻止秦军东进,保障河东地区与大梁的联系。

公元前350年,秦国见魏国与齐,赵两国关系趋于缓和,腾出手来集中兵力反攻固阳。秦孝公便用商鞅以退为进之策,与魏惠王在彤(今陕西省华县西南)会盟修好,将安邑及河西部分土地归还魏国。公元前341年,魏10万大军在马陵之战被齐全歼,秦乘机于次年进攻河西,大败魏军,诱俘魏主将公子卬。公元前339年,秦军再由庞城渡河进攻,于岸门(今山西省河津县南)击败魏援军,俘主将魏错

秦惠文王时,废商鞅,重用公孙衍。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派任命公孙衍(犀首)为大良造,率军攻魏上郡重地雕阴(今陕西省甘泉县南),魏军大败,主将龙贾被俘。魏国被迫于次年将河西地区的剩余部分全部归还给秦国。

至此,秦全部收复了被魏夺占的河西地区。

河西之地历经三代,充分体现了秦国顽强的毅力,我想这也显示了为什么秦国能够统一六国。





若流风之回雪

河西之地,指战国时代陕西东部的洛水与黄河相夹的一片狭长地区,由于位于黄河西岸,所以这片地方被人称为河西。

在偌大的河西之地上,有少梁、阴晋 、郑等多个重要城池。

秦王希望通过控制河西,为进驻中原、称霸天下做好准备,而它的邻居魏国,则想占据河西来钳制秦国的发展。

因此,秦魏二国不可避免地在河西一带上演了一次次血肉纷飞的惨烈战争。

魏国是韩赵魏三家分晋而成,魏国在继承部分晋国土地的同时也继承了秦晋的河西之争,并 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在争夺河西上,死死地压制着秦国。

公元前419年,魏国在河西修筑起少梁城,秦军伐魏不利,只得老老实实地构建防御工事。但秦军的工事对魏军来说根本不堪一击。

这个时候,秦还是很弱的。

从公元前413年起,魏不断向秦进攻。这年魏军大败秦军,一直打到郑这个地方。

曾有历史学家考证,郑这个地方,应当就在现在的陕西华县附近。

此战一举摧毁秦军的西河防线,直取位于渭河平原的郑,严重威胁了堪称秦军粮袋的渭河平原,并大有夺取秦国都城雍的架势。

第二年,魏又派太子击包围秦的繁庞,并将此地占有。

被打得焦头烂额的秦国试图联合齐、楚一同抵御魏军的进攻。


可惜的是,就算齐、楚都果断迅速地出兵援秦,魏军在河西的攻势也依然凶猛。

魏太子率兵杀过黄河,将乌泱泱的魏军引入秦国。 吴起则在被秦军断掉后路的情况下,继续打出一场场漂亮的战争,相继攻克了秦国的临晋、王城、元里、洛阴、合阳、阴晋等地。

仅仅用了几年的光景,偌大的一个河西之地就被魏国收于囊中,耽于国内乱政的秦国即使知道丧失了河西意味着什么,也组织不起对魏军的有力反抗。

魏国为了防止秦国入侵,将吴起安排在河西严防秦军。

吴起为一代名将,在他治理河西的时代,魏国人节节大胜,秦人甚至害怕的不敢东向。 打怕了。 这些事迹,在史书上,都能查的到。

秦丢失河西除了魏国的强大外,更重要的是秦国当时内部混乱。

《史记》载:秦频繁换君主,内乱不堪。内政不稳,何以攘外? 稳定河西之后,魏国又北灭中山,夺取大片土地。魏文侯在洛河以东、黄河以北置上郡,又占据陕,进一步卡住秦国和中原地带的通道,致使秦国的发展大受阻碍。

秦国被打成这样,依然顽强的存活下来,那是因为,当时的秦简公心有不甘。难道秦国就要这样亡了吗?

秦简公即使因为国力的虚弱无法在和魏国的战争中得到便宜,也一刻没有放松强大秦国的步伐。

因为落后就要挨打,秦简公也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不这样做,怎样强大? 穷则变,变则通。

秦简公为了防御魏军筑秦东长城。

这时候秦国和中原的往来已经被魏国控制,于是他决心改革国家制度,用实际行动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开始按土地亩数征税。 接下来就是宣扬尚武的风气,他又一扫以往只有贵族才能佩剑的旧习,不但允许还鼓励平民百姓也带剑防身。


就这样秦国像个内功高手逐渐恢复元气。 秦简公完成这些后就去世,可惜,他没有看到秦国收复河西的那一天。

秦简公去世后,秦惠公即位。 自秦惠公开始,秦国有了转机。

但秦惠公去世后,秦国发生了内乱,秦出公最终被杀死,秦献公即位。

秦献公继位后,发誓要一雪被魏国欺压之耻。

而数年之后魏文侯去世,接替他的魏武侯尽管堪称英明贤德也是一代雄主,却在用人上犯了一个重大的过失,竟然逼走了吴起。

更可悲的是,吴起跑到楚国受到楚王重用让楚国迅速强大起来,南平百越,却三晋,兵震天下,诸侯患楚之强。


秦献公于是在公元前382年开始攻打魏国,在洛阴击溃了韩魏联军。

秦国信心大增,秦魏在河西的力量对比正微妙地发生变化。

秦献公于是在公元前382年秦攻打魏国,夺取武都,不仅如此,秦国还在洛阴将韩魏联军击败。

秦国信心大增,秦魏在河西的力量对比正微妙地发生变化。 受到激励的秦国几次攻打魏国,并渐渐取得了一些大的胜利。

从此以后,秦国便开始了反守为攻,魏国节节败退,公元前362年,秦国又攻打魏国的少梁,直接威胁到魏都安邑的安全。

素以强悍著称的魏军竟在少梁被打得落花流水,领军魏将公叔痤也沦为俘虏,河西一带于秦国不再是可望不可即。

魏惠王正是在这次战争后,因畏惧秦国,才将魏国都城从安邑迁徙到位于东方的大梁。

此后,秦国就慢慢走向了大一统之路。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诗词歌赋曲

个人理解河西之战是秦魏120年间连续发生10多次战争的统称。河西具体位置是指黄河以西的南北地带。


魏自三家分晋后独立建国,控制两河险要地带,在函谷关内黄河以西与秦为邻。经李哩、吴起变法后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秦自周东迁后为秦让出了发展之地。进入战国时期秦据四方险要牢固防守自己的疆域。但魏占据了晋河西险要地带,攻可向西侵秦,守可据秦入关。遂魏就成为秦东进心腹大患和障碍。


秦魏自公元前401年阳弧之战起,历经洛阳、石门、少梁、元里、固阳、河西、汾阴、蒲阳、陕城等战争,至公元前294年襄城之战止历经100多年的战争,先期因魏强大,占据上风。石门之战秦魏投入兵力较大,秦击败魏,斩首6万,秦魏战略格局就此发生转折,秦开始由弱变强。陕城之战,秦王亲征获胜,从此黄河天险之地多为秦控制。公元前295年襄城之战魏属河东之地完全为秦所有。



再经伊阙、华阳之战后,魏彻底臣服于秦,并“以地事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