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與工匠的區別有哪些?

昌於森

中國歷史上有數不清的工人,但能留下名字的工匠卻少了很多。一般而言,能稱為工匠的,都是掌握了非常了不起技能的人士,他們是工人中的傑出代表。僅以元明清時期的建築工匠而言,著名的匠人就有不少。

元代建造大都達十八年之久,徵調民工數萬人。在遷都擇地及規劃設計上忽必烈的謀臣劉秉忠曾作出貢獻,水利學家郭守敬在勘測和解決大都水系上有不可磨滅的功績。建築大都的能工巧匠多已失考,當時的石雕多出於河北曲陽的石匠,據知有楊瓊、王道、王浩等人。參加大都建築的還有少數民族及外國工匠,如阿拉伯人也黑迭兒主持營建殿堂衙署很有法度,當時大都建築也融合有域外風格。

明清建築藝術耗費了大量人民血汗,也是無數匠師智慧的結晶,他們大都有精湛的技藝和高深的藝術修養。其中有的出身於勞苦階層,屬於工匠。

明代北京宮廷主要建築歷時十五年,集中二、三十萬人之勞力,零星見於記載之工匠則有:瓦工楊青,木工蒯祥、蒯義、蒯綱,工藝師蔡信等人。楊青系松江人,有精思巧藝。吳縣木工蒯祥技藝超群,人稱“蒯魯班”,他至弘治時已八十餘歲仍在京師供職。嘉靖時重建宮殿則有優秀木工徐杲。

到了清代,著名的建築工匠也有少少。比如明末清初的梁九、清代的雷發達及其子孫也都是營建巧匠,特別是雷家善於設計及製作模型,人稱“樣式雷”。


倪說歷史

先說說工字啥意思涅?溝通天地。匠是個會意字,筐裡放了個斧頭。你嘴裡說的工人其實是勞力,

小朋友的兒歌來勉勵:小蝴蝶貪玩耍

不愛勞動不學習,我們大家不學它…有一個問題一直從小困惑我:勞動是光榮的,為什麼要用榮光來懲罰罪犯,也就是俗稱的勞改犯?勞動與工作有什麼區別?OK。

勞:過多的做…晚上也做…叫勞。話多了叫“嘮叨”,水多了叫“澇”。動繁寫“動”。足跟發力叫動,注意:踵。(重跟足跟有關)。晚上該休息了,卻不得不摸黑加班走出去,過多的做叫做“勞動”。工作卻不同,工字上面一橫為天,下面一橫為地,一豎代表溝通天地。一個人把五指乍開,分開,鋪開攤子,開始…做。不勞,很愜意的樣子叫工作。

勞動光榮?麻蛋你就騙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