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捕头(民间故事)

有诗赞曰:空有武艺难报门,遇山落草散义财,良归贤人策马奔,宁死不言实为恩。

上百年来,你听过几个土匪当得了捕快的,没听说过吧,那我就跟你们讲一个,今天不夸别人,就夸赵禹,赵捕头。

来自网络

这赵禹天生一副好骨架,自幼习得一身的好武艺,练就了一身的好本领,本想着长大能够在战场上杀敌、报效国家、扬名立万、光宗耀祖。

怎奈得有心报国,只因为在校场比武的时候打伤了太守的儿子,太守一怒之下,非要取了赵禹的性命来泄愤,还好教头惜赵禹的这一身好本领,是搭桥走线,这才救了赵禹一命,可是有一样,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被打了八十的军杖,遣送回了原籍。

回到家的赵禹是日日苦闷,夜夜难眠,过了好久才养好了身体。心想:“我堂堂七尺男儿,空有一身好武艺,有心报国杀贼,怎奈何报国无门,这可如何是好。天天憋屈在家中,内心已是烦恼不堪,余后的日子,我难道要像我爹娘一样,整日于田间地头围转吗?”是思来想去,也没有想出个好去处,愈加苦恼。

眼见得就要秋收了,怎奈得今年老天爷不曾哭过三两回,这田间的庄稼不见多少,满天飞的蝗虫倒是有不少,本来年年的赋税就压的百姓是直不起腰来,不曾想这朝廷又与北边的游牧民族开了战,又增加了不少苛捐杂税,又凑巧今年是大旱之年,庄稼欠收,再加上上下官员,是层层搜刮,百姓的粮食上交过之后,连口粮都是不够,更不要提来年的种子了。

果不其然,地里的庄稼还没收完呢,这当差的衙役就找上了门,挨家挨户的催了起来,这帮人到了哪家不是大爷?你还得好吃好喝伺候着,怠慢不得;稍微有不如意的地方,轻则打骂与你,重则叫你家破人亡;长期以来是天怒人不敢怒,虽说是怨声载道,也不见得有甚闹事的。

这一日,家中只留得赵禹一家,父母在田忙作,并不在家,有三两衙役寻了上来。

“赵老儿可在家?”你说这没教养的一众人等,谁家还没个高堂父母在上,怎唤得与高堂同岁的老父为老儿呢?三人不曾听得有人回应,嘴里笑骂道:“这老儿看来不在家,我们且进去寻摸一番,有甚好吃好玩的。”

三人打进院子开始,脚下若是有挡碍之物,必是一脚踢飞,刚走两步,看得院角有只老母鸡。三人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冒着热气的鸡汤,三人将老母鸡围逼在了角落,一人扑了过去,却扑得一个狗吃屎,头上是鸡毛、嘴里吃黄土且不说,更可笑的是这老母鸡也是通灵了,扑飞出去的时候,两爪给那人的帽子掀飞,又在他的脑袋上拉了屎,

等这人站起来的时候,两个同伴是笑弯了腰。用手指着他,并不曾言语,只是笑,好一会儿,才告诉了他,那人被同伴嘲笑,顿时来了气,心想:“我在衙门的时候要受大人的气,现在倒好,因为一只小小的老母鸡,我还被同伴取笑,我今日不杀了你炖汤,难消我这口气。”

于是招呼二人散开,看他如何收拾了这贼鸡,转过身来,抽出朴刀,向着老母鸡冲了过去,老母子哪是刀的对手,翅膀扑腾了几下,就作了刀下亡魂。两人走上前去,不停的夸赞着,这人终于吐出了胸口的郁闷之气,心里好不高兴,便将刀丢在了一边,上前去捡鸡,忽然,他又是一个“狗吃屎”一口咬住了鸡脖子,倒了下去。

原来三人进院之时,赵禹正在呼呼大睡,后来睡梦中听得一声鸡叫,后又听得几声惨叫,于是下了床,出了屋一看,不得了了,自己的下蛋的老母鸡被人杀了,当下火气就窜了上来,管你是不是衙役,先教训一番再说,赵禹的武艺哪是几个猫脚功夫的衙役可比的。当下三人就滚躺在地上,求饶不止。

赵禹心想,毕竟是官差,打了打了,就让他们走吧,于是就放三人走,怎料得,就在赵禹转身的一瞬间,有一人提着朴刀就砍了过来,赵禹心生警觉,一个扫堂腿就将那人打翻在地上,不巧的是。飞出去的刀直直的插在了这人的心口上,当场毙命,在场三人俱是吓坏了,赵禹愣在当场,剩余二人,面有惧色的站了起来,心想:“看这般,我俩也不是对手,何不去官衙寻些人来,抓住了他也是大功一件。”于是二人跑了出去。

赵禹看着慌张逃跑的二人,心里明白,这是招呼人去了,心想:“这里不能多待,我虽是无心杀人,可毕竟是因我而死,到了堂上我这红口白牙,顶不过人家的签字画押。我还是早早逃出去,再做打算。只是连累了我的老父老母。”

赵禹也不是优柔寡断之人,当即收拾了一些换洗衣物,带了少许干粮,逃了出去,等天黑的时候,他已经走了有好些距离的路,这才喘着大气,靠着大树,坐了下来。

他嘴里咬着干粮,眼睛却打量着四周,忽然一拍大腿,站了起来,“此地山清水秀,草木林深的,我何不落草在此,打劫一些不义之财,周济似我父母的穷苦百姓。”

自此,赵禹在此立了山头,专门打劫为富不仁的富家,所得之财全分发给了穷苦之人,百姓无不称奇好,一时间搞的此地的富商是人心动荡,不得已县令捉拿了赵禹的父母逼赵禹就范,老两口知道自己的儿子若是被抓住,必死无疑,就在赵禹为难之际,老两口双双自刎在官差的剑下,父母死在自己的眼皮子地下,赵禹顿时红了眼,带着兄弟冲了出去。杀的官兵是溃不成军,散作鸟兽,只可惜的是知县逃脱了。恨得赵禹是牙痒痒,天天琢磨着怎么杀知县。

这一日,打此路过得有两人,一人老爷打扮,一人书生打扮,看样子就不是寻常人。赵禹的手下抓了俩人带来见赵禹,赵禹观此人气宇非凡,问道:“你是何人,从此地过是要做什么。”那人答道:“我来此地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寻一人。”

“何人?”

“赵禹。”

“你寻赵禹作甚。”

“非得见到他本人才可说。”

“我就是赵禹,你且说罢。”

老爷模样的人似乎一点也不意外,摸了摸胡子,缓缓说道:“我乃当今皇上特派钦差大臣,周尚,特来此地,寻我的捕快。”

赵禹虽不在官场,但也是有官闻的,知道此人大忠之人,每到一地必是惩恶扬善。故而态度也缓和了下来,问道:“大人,你寻的捕快,为何来我的地方,叫我的名字。”

“我寻的捕快就是你啊,我来的路上,有不少关于你的听闻,老百姓都说你是个好人,可是当官的、有人的都恨你牙痒痒的,故而我特来寻你,为我所用,为朝廷效力。”

“我虽有心跟随大人,可我的大仇未报……”

“无妨,你父母的事我也听说了,我也不追究你以下犯上作乱之最,你只要从了我,我必然问你报了父母之仇。”

这就有人要问了,怎么当官的还帮着土匪报仇呢,这周尚哪是一般人,在乱臣当朝的年代,周尚受皇上倚重都是有原因的,原来他早就打听清楚了是曲曲折,所以这才答应了赵禹报父母之仇。

赵禹心下一合计,罢了,落草为寇也不是他初衷,跟个好人为朝廷效力也算是了了自己的心愿,若大仇得报,以后便死心塌地跟着周尚,若是无法报,便返回此处,自己报仇。

于是赵禹辞别了兄弟,跟着周尚来到了城里,没想到刚进了府衙,周尚就表明身份,抓了县令,就问斩了。

赵禹被大人的手段深深折服当堂跪在当面,以表忠心。

自此,赵禹没让周尚失望,周尚也没有让赵禹失望,所到之处,是污秽尽除,百姓称赞。

这样一来就得罪了好些权贵,这一多,就算皇帝再信任周尚,也得做做样子,命人查周尚。

这查案之人一想,周尚本身是无处可查,倒是可以从赵禹的身上查。

于是便抓了赵禹,本来是想赵禹老老实实的交代了,就不为难他了,没成想,这赵禹不光人臭,嘴也臭的跟茅坑里的石头一样。看来不动大刑是不行了。

于是能用的刑具都用了,赵禹好好的一个人变得血人一般,身上各处并无完整,“你说是不说,你只要在这上面签字画押,我就放了你。”审讯之人说道。

“你且过来,我告诉你。”

“想通了就好。”这人笑呵呵的走了过去。

“你再靠近点,我说话吃力。”

“啊……”只见得那人捂着耳朵,血顺着脖子流了下来,叫嚣着,“快,快给我往死里打。”

“我说你大爷,你这鼠辈给大人提鞋我都怕脏了大人的脚,你还想用这莫须有的罪名来害他?”只见得赵禹吐掉了嘴里的耳朵,笑骂道。

狱卒的鞭子刚举起来,就听得一声。

“圣旨到。”

迎面进来一个公公,在场所有人除了赵禹都跪了下来。

听完圣旨后,没了耳朵的那人顿时瘫坐在地上,与此同时,从外面又进来几人,两人给赵禹松了绑,两人抓了审问之人。

赵禹跪在地上,大声喊道:“苍天有眼,皇上英明。”

原来赵禹被抓进去之后,周尚也被免了职,听得赵禹被严刑逼供,命不久矣。无奈之下,只好上疏给皇帝,托了好几次人这递了上去,皇帝看到上疏,顿时顿哭流涕,深感其人之诚,其心之忠,悔恨不已,立即下诏,周尚官复原职,封赵禹为九品提督。

后世传曰:空有武艺难报门,遇山落草散义财,良归贤人策马奔,宁死不言实为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