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沈阳的行与市

[转载] 沈阳的行与市

奉天小东门外瓜市场

行与市简单地说都是市场的意思,由最早的集市发展而来,泛指经商做买卖的地方。后来随着商业的发展,详分为行与市。行是专业化比较强的营业场所,而市是指买卖东西的地方。沈阳是关外较早的商贸中心,很早的时候游牧民族就在这里用皮毛、山货换取粮食、布匹等。后金迁都沈阳之后,作为一代都城,沈阳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商业也就更加繁荣起来。各种行市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布都城。到了清代末期,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介入、商埠地的划分,行市开始向城外扩展,城市的范围也在悄然扩大。现在沈阳已经是一个拥有七百多万人口的大都市,大大小小的各种行市也已经是数不胜数了。

最早的行市形成于中街

沈阳商业的繁荣是从后金迁都沈阳开始的,后金的统治者在明沈阳城的基础上重修城墙,将原来的四座城门改为八座城门。后金日益强大,变成大清之后,统治者对沈阳这一龙兴之地眷顾有加,又在城墙外修筑了一道关墙。于是沈阳城就变成了内有城墙外有关墙,八座城门对应八座关门的格局。在城外是一片片的菜园子和稀稀落落的农家、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在城内,沈阳四面城墙上的八座城门连接成井字街,井字街的中心是皇宫,周围是王府、衙门等,居住的尽是些皇族显贵。贵族们不事劳作,但吃穿享用却毫不马虎,各种吃食用品,都得购买。

有需求就有市场古来如此,而且有钱人多的地方,买卖自然好做。于是在皇宫后面的四平街(今中街)形成了这座都城最早的商业中心。1648年天朗药房出现在四平街,此后,天益堂药店、中和福茶庄及萃华新银楼等商号陆续出现。在其周围的胡同里也逐渐形成各种行市。在其路南胡同里的夜市,可以买到各种百货、小吃,还有书铺、专门熟制皮革的臭皮行、卖各种铜器的铜行;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一起在四平街还出大行,开设画棚。四平街北和铜行相对的是卖各种木制器皿的木行,在福胜门(大北门)里大街,钟楼东北、长安寺一带,有专卖银饰的银市。

每年元宵节前后,在钟楼南大街会形成汇集各种花灯的灯市。在钟楼南及内治门(小东门)里大街,每年八月十一到中秋节后是水果市。内治门里有鱼行,在内治门内以南及钟楼南月窗胡同还有一个貂皮局。外攘门(小西门)里大街有卖皮革制品的皮行,专卖旧衣服的估衣市,路南还有一个文物古董市。在德胜门(大南门)金银库胡同是烟袋铺。骡驮轿店在德胜门路西。

[转载] 沈阳的行与市

奉天小东门外菜行

热闹的行市不仅集中在城内,在城门外边门里也有很多行市。1829年沈阳内治门护城河一带出现一个较为固定的蔬菜早市,不久在大南门边门城墙下又形成另一个蔬菜市场。在天佑门(小南门)外碧霞宫前,内治门外天齐庙前,怀远门(大西门)外,外攘门外,福胜门外,地载门(小北门)外向西各有一处柴草市;在福胜门外和地载门外各有一处缸市;内治门外向北、德胜门以西每天清早到中午是菜市;内治门(小东门)向南是瓜行;在文德坊也就是东华门外是劈柴市;在福胜门、地载门外有数家钱庄;八门及抚近门外头道沟北、内治门外小津桥,福胜门外横街是车行;出德胜门向东、出抚近门(大东门)向南是焦炸市……

各种行市门类齐全,分工明确,行业化特点已经相当明显了。

张作霖开办了南北市场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逐渐走向衰落,一个接一个的不平等条约,将中国的利益瓜分殆尽。沈阳作为东北的政治军事中心同样不能幸免。1903年10月,通过中美、中日通商续约,沈阳被正式辟为商埠地,允许外国人在此通商。1906年清政府在沈阳设立商埠局,于外攘门(小西门)外辟地一万余亩,东至边墙(青年大街),南至大道(文化路),西至满铁附属地(和平大街),北至皇寺前的大片地区划为商埠地。界内田亩由公家出资收买,以备外商租用。最初,这块被辟为商埠地的地块,是一片荒甸,鲜有人家。商埠地划定以后,各国商人开始在此租地,开办各种工厂、商业。1918年张作霖为了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在商埠地内开辟南、北市场。

北市场成为著名的“杂八地”

1921年前的北市场,是一片荒野、坟地,除了实胜寺等几座庙宇之外,只有10间当年修建庙宇的工匠栖身的简易房,因此这地方叫十间房、齐家坟。1906年划分商埠地,这一地区被划入北正界内。虽然被确定为商埠地,那些外国商人、牧师并没有马上迁入,这里仍然是一片荒凉。因其位于老城与附属地之间,一些逃荒、流窜、生活无着的百姓,常聚在这里,寻机在附属地做点儿零工。一些走江湖卖艺的人,也凑在闲散的人群中摆摊卖艺,挣口饭吃。形成了小小的零工市场。

直到1920年,当上了东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视沈阳为其奉系的大本营,他决心开通地面扩大市区促进繁荣,在十间房圈定3.6平方公里的土地,平坟辟地,先是开设戏院子、赌场,接着办起商行、丝房、饭铺、茶庄、客栈、药房、理发馆、照像馆等,并正式命名为北市场。为了使北市场迅速繁荣起来,张作霖下令把原来在火车站、大西门、九门脸一带的妓院全部按规定时限迁到北市场。北市场靠着北站(辽宁总站),那是当时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国内最大的火车站。客流量大,吃喝玩乐的场所店铺多而齐全。妓院烟馆、摆地摊耍把式的、说书唱戏的、走江湖卖艺的、变戏法卖大力丸的,以及小吃店、小吃摊等,各种乌七八糟的行业汇集于此,成为沈阳最著名的杂八地。

当时著名的大观茶园、共益舞台就坐落在这里,分日场夜场,上演着不同的大戏。看戏的地方还有中央大戏院、茶馆、落子园等,吃饭有老边饺子馆、三和盛包子铺等,兴味斋的烤鸭、四兴盛的烧饼都是当时有名的小吃;看电影有云阁(今人民电影院)、保安(群众电影院)、民族、新光四个影院;在平康里、宜春里、永宜里等处妓院云集,周围的当铺和放印子钱的钱庄,阴森森地盯着那些出出入入的嫖客。

南市场以八卦形式布局

南市场坐落在商埠地副界西南端,东至三经街,南至十三纬路以北,西至马路湾,北至大西路。南市场以八卦街最为著名,按照八卦所说的一元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形式布局。建南市场以八卦布局,一说是为了辟邪,取否极泰来之意;另一说是取古人摆八卦阵的战术,让敌人有进难出,起到御敌作用;还有一说是希望客人到此后,能沉浸其中,为商家招揽生意。环绕广场四周有四幢样式相同的二层青砖小楼,俗称“圈楼”,是当时最为热闹的地方,著名的萧湘书馆、万顺书馆、桂花书馆等八家妓院就在这圈楼里。

除南北市场外,在现在的惠工地区,曾经是沈阳的另一个杂八地。1926年,张作霖在西关地区,修整土地,填平沟壑,并在清真北寺与朱剪炉之间的王家园子地基上修建了第一商场。这在当时可以说是超级市场了,它西院是商场,东侧是著名的兴游园。只可惜在1943年的一场大火中毁于一旦。

附属地内形成新的洋市场

日俄战争后,以今天老道口为中心,东到西塔,南到北二马路的大片地区都是日本人占领的南满铁路附属地。日本获得附属地的权益以后,开始着手建设它的远东侵略基地,形成了今天沈阳站及太原街的最初布局。在那里,日本人开设了七福屋百货(今辽宁商场)、大和屋百货店(今太原街新华书店)、中古时装店(老联营)、几久屋(今和平商场)等商业建筑,还有日本人经营的春日町市场(也就是后来的和平副食)、青叶町市场、加茂町市场(现在的广州菜市场),是主要为日本人服务的副食品市场。

(本文作者于淑娟,辽宁省档案局副研究馆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