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史中留名的瓦岗将领都有哪些?

洞庭一苇1188


答:在正史中留名的瓦岗将领真是一举一大串,比历史课本上的王小波李顺起义,钟相杨么起义,方腊起义、宋江起义等等多得多。

下面,我按上瓦岗先后顺序、并在正史中有名字记载的人员简单捋一捋。

翟让、翟弘、翟摩侯、邴元真、贾雄、单雄信、徐懋功、王伯当、王当仁、周文举、李公逸、齐国远、李如珪、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魏征、柴孝和、郑颋、裴仁基、裴行俨、房彦藻、杨德方、郑德韬、郝孝德、刘黑闼、房献伯、王君廊、张亮、李士才、魏六儿、李德谦、张迁、周比洮、李文相等等。

这些人上瓦岗经历大致如下:

翟让为东郡韦城县法司,犯事后越狱逃出,和哥哥翟弘、侄子翟摩侯,带上自己的下属县吏邴元真、贾雄,再纠合上好友单雄信、徐懋功扯起大旗上瓦岗做起了响马。

因为声势搞得很大,很快吸引到了济阳大盗王伯当、王当仁、周文举、李公逸、齐国远,李如珪等人前来加盟。

山寨的声势虽然大,但还停留在响马的角色上。

是李密上山后,对山寨进行了改组,并制订了战略目标,瓦岗军才渐渐有了打天下的气象。

瓦岗军初期最惊艳的军事行动是攻占了荥阳。

此战,唬得隋炀帝打出了自己手里的王牌——名将张须陀前往救场。

哪料,李密巧妙设伏,不但全歼张须陀军,还阵斩了张须陀本人。

张须陀死后,其麾下大将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魏征等人也上了瓦岗。

此外,其他如柴孝和、郑颋、裴仁基、裴行俨、房彦藻、杨德方、郑德韬等隋朝官员因混不下去了,也纷纷前归附山寨。

各地义军也络绎不绝前来投奔,有山东郝孝德、刘黑闼,河北房献伯、王君廊、李士才,淮阳魏六儿、张亮、李德谦,谯郡张迁,上洛周比洮、魏郡李文相等。

山寨是如此兴旺,李密内心不可避免地发生膨胀,其先是设坛建立政权,自称“魏公”, 改元“永平”后来又挑起内讧,杀死了翟让,清除了翟氏集团。

集团内部发生了火拼,人心就散。

不久,李密与王世充争锋,大败。

吃了败仗的李密和王伯当一起投唐,却又不甘于寄人篱下,意欲发起叛乱,结果两人双双被斩。

李密败亡后,许多瓦岗人投降了王世充,比如单雄信、郑颋、裴仁基、裴行俨、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等等。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陆陆续续投入了李唐阵营,如徐懋功、张亮、王君廊、魏征等等。

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几个在王世充手下混了一段时间,觉得王世充不具备人主之象,转而改投了李唐。

李唐与王世充相争,则原来同在瓦岗吃饭喝酒的人各为其主,大打出手。

这也是民间流传“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俗语的来由。

不过,史书明确记载,刘关张三人曾“出则同从,入则同卧”,的确情同兄弟,而瓦岗众人间是否有深厚感情,就不得而知了。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这几个,原先都是张须陀的手下,一起上瓦岗,一起投唐,感情应该不错。

单雄信、徐懋功上瓦岗前,已经是很要好的朋友,李密与翟让火拼时,徐懋功差点被杀,是单雄信向李密苦苦哀求,才得以保全性命。

而王世充集团崩盘,单雄信被擒,徐懋功也曾向李世民苦苦哀求,希望难保全单雄信性命,遭到李世民拒绝后,他在法场上送别单雄信,史书特地记了一个细节:徐懋功从自己的大腿割了一块肉交给单雄信咀嚼,并承诺养育单雄信的遗孤,很让人感动。

在正史记载中,瓦岗成员间的另一次互相厮杀,是刘黑闼在河北的作乱。

刘黑闼围城捉到罗士信后,并未手下留情,立刻将之斩杀。

而刘黑闼后来被李世民俘获,也未有任何瓦岗旧交为之求情。

可见,真实的历史比演义小说更残酷,所谓“瓦岗兄弟”,只是小说家的臆想,实际上,很多曾经同在瓦岗生活过的人应该并没什么交情,甚至没有什么交集。

最后补充一下,秦叔宝、程咬金、魏征、徐懋功、张亮等人后来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其中的徐懋功名为世勣,字为徐懋功,投唐后,多有战功,得李渊赐姓李,后李世民即位,为避讳,改李勣。

李勣与李靖并称初唐两大名将。

还有,裴仁基、裴行俨父子和郑颋等人投王世充后,遭受猜疑,被王世充杀害。而裴仁基有一遗腹子,叫裴行俭,后来也成为一代名将。


覃仕勇说史

瓦岗寨四十六友有很多版本,本回答以单田芳评书的版本梳理下瓦岗寨四十六友在真实历史中的情况。单田芳版本的瓦岗寨四十六友名单:大哥魏征,二哥秦琼,三哥徐勣,四哥程咬金,五哥单雄信,六哥王君可,七哥尤俊达,八哥王伯当,九哥谢映登,十哥杜文忠,十一哥史大奈,十二哥张公瑾,十三哥白显道,十四哥屈突通,十五哥屈突盖,十六哥尚青山,十七哥夏玉山,十八哥尉迟南,十九哥尉迟北,二十哥唐万仁,二十一哥唐万义,二十二哥贾闰甫,二十三哥柳周臣,二十四哥盛彦师,二十五哥丁天庆,二十六哥黄天虎,二十七哥李成龙,二十八哥侯君集,二十九哥尚怀珠,三十哥任敬司,三十一哥铁子健,三十二哥金甲,三十三哥童环,三十四哥金城,三十五哥牛盖,三十六哥齐彪,三十七哥李豹,三十八哥鲁明星,三十九哥鲁明月,四十哥樊虎,四十一哥连明,四十二哥党仕杰,四十三哥毛公遂,四十四哥吕公旦,四十五哥柴绍,四十六弟罗成。

1、魏征。魏征是唐初名相,凌烟阁功臣之一,不用多介绍了。历史上魏征也参加过瓦岗,很为李密欣赏。

2、秦琼。秦琼历史上原是隋将来护儿部属,参加过隋炀帝征高句丽,后来在隋军名将张须陀麾下,镇压了不少农民军,算瓦岗军的死敌了。李密加入瓦岗后击杀张须陀,秦琼带残兵归属隋将裴仁基。裴仁基投降瓦岗军后,秦琼加入瓦岗军,为李密建立核心精锐八千内军的四名将领之一。李密失败后,加入王世充军,后投唐军,为李世民凌烟阁功臣之一。

3、徐勣(徐茂公)。徐勣是唐初名将,凌烟阁功臣。徐勣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之一,在唐朝和李靖并称。徐勣是瓦岗军元老级人物,李密失败后投唐。徐勣在唐朝政治史上也是一位重要人物,唐高宗李治要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为首的大臣强烈反对,身为宰相和在军界有崇高威望的徐勣则表示:“此乃陛下家事”。武则天因此才成功成为皇后。

4、程咬金。程咬金是乡间土豪,曾经组织起几百乡兵,后来加入瓦岗军。李密的核心精锐八千内军四名将领之一。李密失败后,加入王世充军,后投唐军,为李世民凌烟阁功臣之一。

5、单雄信。单雄信是瓦岗军元老人物,李密失败后加入王世充,为王世充重用。单雄信和唐军作战时几次杀到李世民身边,直接威胁到李世民本人。李世民大破王世充、窦建德后,在洛水边将一批王世充政权骨干斩首,包括单雄信。徐勣向李世民求情无用。

6、王君可。王君可原型应为唐初名将王君廓。王君廓隋末是一只小规模农民军首领,后归附瓦岗军,不久后降唐。王君廓曾经创造过十三人破万人的军事奇迹,是唐初少数能独领方面的将领之一。玄武门之变后,王君廓击杀了站在李建成一方的幽州都督庐江王李瑗,在李世民封赏功臣时位居前列。不久后,王君廓不遵法度,和长史李玄道矛盾极大,忧惧之下逃亡,随后被杀。

7、尤俊达。尤俊达原型为唐初将领牛进达。牛进达原是瓦岗军将领,李密失败后,加入王世充军,后投唐军。牛进达虽然没有进凌烟阁,但也立下了很多战功,参与了多场大战。贞观年间唐对吐蕃的松州之战,牛进达是唐军主将之一。

8、王伯当。王伯当是李密的心腹,一直追随李密左右。李密降唐后不得志,找到机会后欲东归东山再起,路上被唐军斩杀,王伯当同时被杀。

9、谢映登。谢映登是隋唐之际的一位道士,至今在道家仍旧有崇高地位,被尊为谢映登仙祖。

10、杜文忠。虚构人物

11、史大奈。史大奈是西突厥人,隋炀帝杨广时代跟随西突厥处罗可汗入隋。李渊太原起兵时,史大奈带所属突厥部族参与,在唐初屡立战功。

12、张公瑾。张公瑾是凌烟阁功臣,玄武门之变的重要人物。张公瑾隋末曾经是王世充部属,后降唐,是李世民心腹。

13、白显道,虚构人物。

14、屈突通。屈突通是隋朝名将,李渊太原起兵后的重要作战对手,后降唐,在李世民平定天下过程中立下了巨大功劳,凌烟阁功臣之一。

15、屈突盖。屈突通的弟弟,曾任长安令,有刚直清正的名声。

16、尚青山,虚构人物。17、夏玉山,虚构人物。18、尉迟南,虚构人物。19、尉迟北,虚构人物。20、唐万仁,虚构人物。21、唐万义,虚构人物。

22、贾闰甫,李密的重要谋臣。贾闰甫的父亲贾务本是张须陀副手,在李密击杀张须陀之战中受伤不久死去。贾闰甫游说裴仁基归降李密,很得李密看重,引为心腹,后随李密降唐。李密东归时没有跟随,后在唐朝为官,未受重用。

23、柳周臣,虚构人物。

24、盛彦师。盛彦师原为澄城县长,李渊进军关中时降李渊。盛彦师作为唐将最知名的功绩是击杀闻名天下的李密。盛彦师后来被李渊冤杀。

25、丁天庆,虚构人物。26、黄天虎,虚构人物。27、李成龙,虚构人物。

28、侯君集。侯君集是玄武门之变的重要谋划人,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凌烟阁功臣之一。侯君集参与了唐灭吐谷浑,后领兵灭高昌,侯君集后来与废太子李承乾交通,引起李世民警觉,后被杀。

29、尚怀珠,虚构人物。30任敬司,虚构人物。31、铁子健,虚构人物。32金甲,虚构人物。33、童环,虚构人物。34、金城,虚构人物。35、牛盖,虚构人物。36、齐彪,虚构人物。37、李豹,虚构人物。38、鲁明星,虚构人物。

39、鲁明月。隋末有股农民军首领叫卢明月。卢明月是规模比较大的一股农民军,和张须陀等隋将作战过,后被王世充平定,卢明月本人被王世充所杀。

40、樊虎,虚构人物。41、连明,虚构人物。42、党仕杰,虚构人物。43、毛公遂,虚构人物。44、吕公旦,虚构人物。

45、柴绍。柴绍是李渊女儿平阳公主的夫婿,参与了唐初很多战事。是凌烟阁功臣之一。

46、罗成,虚构人物。罗成的父亲罗艺是真实历史人物。罗艺是隋朝将军,隋末乘机割据幽州。但罗艺并无争霸天下之心,早早归降唐朝。罗艺长期与窦建德作战,阻止了窦建德势力的扩张,后来唐朝平定刘黑闼,罗艺也出力甚多,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黑闼平定后,罗艺主动放弃幽州地盘入朝,可谓恭顺之极。可惜罗艺站错队站到李建成一边,玄武门后起兵造反随后被杀。

另外说下不在46友里面的裴仁基和裴元庆。

裴仁基是隋朝将军,与瓦岗军作战失败后主动投降李密,被李密重用。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后来王世充政权内部一部分人准备刺杀王世充,裴仁基参与。事泄后裴仁基与其子裴行俨都被王世充所杀。

裴行俨是裴元庆的原型。裴行俨是一位猛将,每有攻战,所当皆披靡,号为‘万人敌’。

裴仁基的遗腹子裴行俭是唐高宗李治时代唐朝的名将。

篇幅有限,各人只能做简单介绍。

这个答案写的好费力,求个赞。


仁勇校尉

在正史中留名的瓦岗将领,秦琼程咬金徐茂功(李勣)魏征等人,大家都知道咱就不说了,当然单雄信在历史上也很有名,而单雄信是翟让的起家元老,咱们也不说了,就说一个大家不知道的或者大家听了会大吃一惊的当世名将——原来他也在瓦岗军混过?

这个人就是刘黑闼,虽然在瓦岗军不怎么出名,但却也是李密的嫡系。刘黑闼原先是跟着郝孝德的,郝孝德被大隋齐郡通守张须陀领着秦琼罗士信给干败了,刘黑闼就跟着郝孝德投奔了李密一起打张须陀,不但干掉了张须陀,最后还逼得秦琼和罗士信也跟着裴仁基一起投靠了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所以说,刘黑闼在瓦岗军的资格,是比秦琼和罗士信还要老的。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郝孝德在跟着李勣,也就是徐茂功打了一次黎阳仓之后就消失了,而刘黑闼一直留在瓦岗军,直到李密被王世充彻底打垮,刘黑闼才和秦琼罗士信一起被王世充收编,但是职务跟秦琼没法比,秦琼被任命为被封为龙骧大将军,刘黑闼却只是个“骑将”。

刘黑闼也很有眼光,当然这眼光跟秦琼和程咬金相比还差了一点,他们都看出了王世充成不了气候,但是秦琼程咬金看人更准,跑到了李渊那里,而刘黑闼则逃到了窦建德麾下,到了窦建德那里,刘黑闼这块被埋没的金子才真正发光,当上了将军和汉东郡公,还因为作战勇敢,得了个“神勇将军”称号。只可惜好景不长,刘黑闼再一次被瓦岗前战友打败,只好回家种了地。

窦建德兵败被杀,李世民还要斩草除根,这才惹恼了刘黑闼这位瓦岗前英雄,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自己当了大将军起兵反唐,先是大败淮安王李神通、幽州总管罗艺联军,活捉瀛州刺史卢士睿杀了定州总管李玄通。刘黑闼一路高歌猛进,大败瓦岗军前战友李勣(徐茂功已改名李勣),活捉了薛万均薛万彻兄弟,连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也一筹莫展,瓦岗名将罗士信被俘牺牲——不是李元吉害的,是李世民指挥失当,派罗士信去解救被刘黑闼包围的王君廓,结果王君廓跑出来,却把罗士信扔在包围圈里了。

最后还是唐太子李建成亲自出马,在瓦岗另一位元老魏征的辅佐下,这才打败了刘黑闼。而刘黑闼这个人之所以不被瓦岗旧将承认,就是因为他曾将当过“汉奸”——被李建成打败后,跑到了突厥,还领着突厥人一起攻打大唐,如果他成功了,那就跟后来的石敬瑭一样了……


半壶老酒半支烟

瓦岗寨的农民义军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最有影响力的一支农民起义军,虽然说这支农民起义军最终没能统一取得天下,但这支起义军的将领却被后来统一中原的李唐王朝所重用,涌现出了相当多的将领。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设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和纪念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修建了一座凌烟阁,将为唐帝国建功最大的二十四名臣子的等身画像置于凌烟阁,而在这二十四臣中,来自瓦岗寨的好汉,竟占了五席。

可以说瓦岗寨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在演义和小说,历史上的瓦岗寨好汉更精彩。

这五位挤进凌烟阁二十四臣的瓦岗寨好汉分别是:

李勣(徐世勣):演义中的瓦岗军,有一个神机妙算无所不知的军师徐茂公,堪称中国历史上三大牛人(另两位是诸葛孔明与刘伯温)。

历史上的徐茂公本名为徐世勣,历史上徐世勣文武双全,少年是一无赖,脾气暴躁但行侠仗义,颇具侠名。徐世勣后来投靠了瓦岗军。在瓦岗,徐世勣屡立战功,李密建魏公府,他被封为右武候大将军。后来李翟内讧,徐世勣一再提醒李密要注意团结,李密不高兴,命他出镇黎阳,对其疏远。瓦岗军为王世充所败,李密入关降唐,徐世勣听从了魏征的劝说,也决定归唐。

后来徐世勣为李唐帝国立下大功,李世民赐他姓李,因名与李世民犯讳,改称李勣。李勣和李靖组成了大唐最威风的组合,一个远比徐世勣还要震慑中国历史的一代战神的名字。征高丽,平突厥,历史上的牛鼻子老道,更威风

魏征:

很多人不知道,大唐第一谏臣魏征也是出自瓦岗,魏征在隋末最初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后来随元宝藏一起上了瓦岗当好汉,但在瓦岗寨上并不受李密的重用,后来随李密归了李唐,先是在太子建成帐下,玄武门事变后大度的李世民再度起用,成为了大唐一代名相,助太宗皇帝开创了大唐贞观盛世。

秦琼:

隋唐演义里的男一号,在历史上也是响当当的角儿,但秦琼并不是像演义里那样是一个纯正的瓦岗好汉,秦琼最初是在隋大将来护儿(当时有瓦岗第一克星之称)帐下效命,后来随张须陀一起征瓦岗,张须陀被杀,秦琼又投了虎牢守将裴仁基,后来李密攻打虎牢,裴仁基投降,秦琼这才成为了瓦岗一员。李密一起投靠王世充,秦琼不满王世充,再次跳槽到李唐阵营,成为了李世民帐下大将,南征北战战功颇巨,封护国公,至贞观十二年逝世,后来李世民将他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巨。

程知节:

打不死的程咬金是隋唐演义中塑造最成功的角色,历史上的程知节也进了凌烟阁二十四臣,程知节出身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北齐重臣,对于灭齐的隋王朝自是天生充满仇恨,所以隋末农民起义涌起的时候,程知节是第一批举旗的,他组织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占山为王,后来又带领这支队伍投靠瓦岗寨李密,成为瓦岗重要成员,是当时瓦岗内军骠骑,后来李密王世充争霸兵败,程知节投降王世充,但随后又与秦琼一道投奔李唐,在李世民帐下,是参与玄武门之变的核心武将,被封宿国公。唐太宗的开国二十四臣也有他,

程知节一直活到了高宗麟德二年。

张亮:

前四位无论在历史还是演义,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最后一位,在演义里就被直接抹掉,这位叫张亮,张亮是徐世勣的部下,后来和徐世勣一起投靠瓦岗,徐世勣后来投李唐,张亮起了重要作用,投唐后在李世民秦王府任车骑将军,官室工部尚书,封郧国公,后来因为揭发候集君造反,升任刑部尚书,又任沧海道行军大总管远征高句丽。是贞观后期权倾一时的重臣。

但最终张亮还是因为涉及储君之争,于贞观二十年被唐太宗李世民以谋反罪砍头,

凌烟阁二十四臣,他与候君集两位不得善终。

除了以上五位,还有罗士信,王伯当,王君廓、刘黑闼、裴行俨等,都是在历史能呼风换雨的角。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夜狼文史工作室

《旧唐书·列传》有瓦岗寨将领李密、李勣(即徐世勣)、秦叔宝、程知节等。

1.李密。网络配图

李密(582--619),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市),瓦岗军首领,称魏公。李密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后杀瓦岗军原首领翟让导致内部不稳,屡败于隋军。

2.李密杀翟让。网络配图

后被越王杨侗招抚,被王世充击败后率残部投降唐朝。不久,因叛唐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3.李绩。网络配图

英国贞武公李勣(594--669),原名徐世绩,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李勣17岁参加翟让的瓦岗军,遭隋将张须陀率2万多人讨伐。李绩止住翟让逃跑,与隋军交战斩杀张须陀。后随李密受越王杨侗招抚,授右武侯大将军。唐武德二年(619),李密被王世充打败,李勣归顺唐朝。

4.徐世绩。网络配图

唐高祖李渊赐姓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李绩。李绩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曾随李世民平定四方后,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被封英国公,为唐凌烟阁24功臣之一,深得唐廷信任和重任。

5.李绩。网络配图

唐显庆二年(657)奉旨与许敬宗等编,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20卷。唐总章二年(669)十二月,李绩卒,享年76岁。唐高宗李绩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

6.秦琼。网络配图

秦琼(?-638),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因勇武过人而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瓦岗军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唐。

7.秦琼画像。网络配图

秦琼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浑身是伤,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唐贞观十二年(638),久病缠身的秦琼病逝,追赠徐州都督、胡国公,谥壮。唐贞观十七年(643),被列入凌烟阁24功臣之一。 8.马上秦琼 。网络配图

程咬金(589--665),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西南)人。唐开国大将,凌烟阁24功臣之一。

9.程咬金 。网络配图

隋末,程咬金先入瓦岗军,后转投王世充,再降唐。李世民在全军中挑选了千余精锐骑兵,都着黑衣黑甲,分左右队,由程知节、秦叔宝、尉迟敬德、翟长孙等骁将统领,号称玄甲队。每次作战,李世民都率玄甲队为先锋,所向披靡。

10.程知节。网络配图

程知节曾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国公。唐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率程知节等伏兵玄武门内,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

11.唐玄武门之变。网络配图

唐麟德二年(665),程知节去世,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谥曰襄,陪葬昭陵。


汉水白石言

谢谢相邀!

(唐朝)李世民座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1、房玄龄

2、杜如晦

3、长孙无忌

4、长孙顺德

5、魏征

6、尉迟敬德

7、李孝恭

8、高士廉

9、李靖

10、萧瑀

11、段志玄

12、刘弘基

13、屈突通

14、殷开山

15、柴绍

16、张亮

17、候君集

18、张公谨

19、程咬金

20、虞世南

21、刘政会

22、唐俭

23、李勣(徐茂公)

24秦叔宝。


正史中留名的瓦岗将领有:

1、混世魔王一一程咬金

2、今世孟贲一一罗士信

3、神行太保一一秦琼

4、银锤太保一一裴元庆

5、老道一一徐茂公

6、绿袍师一一王君可

7、勇三郎一一王伯当

8、银面韦托一一秦用

9、赤发灵官一一单雄信

10、魏公一一李密

11、神射将军一一谢映登

12、铁面判官一一尤俊达

13、大肚子天王一一史大奈

14、小白猿一一候君集

15、军师一一魏征

16、屈突通

17、张公谨

18、张亮

19、柴绍

20、盛延师

21、屈突盖



瓦岗寨四十六友:

魏征

秦琼

徐茂公

程咬金

单雄信

王君可

尤俊达

王伯当

谢映登

杜文忠

史大奈

张公瑾

白显道

屈突通

屈突盖

尚青山

夏玉山

尉迟南

尉迟北

唐国仁

唐国义

柳州臣

贾云福

盛延师

侯君集

毛公遂

吕公旦

尚怀珠

丁天庆

黄天虎

李成龙

任敬司

铁子健

金甲

童环

金城

牛盖

杨合

李济

何辉

樊虎

连明

邱福

柴绍

罗成


铁男春秋

首当其冲的就是徐茂公(徐世勣、李勣),徐茂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七十三岁时还率兵征服了高句丽,可谓是对大唐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其次就是谏言能臣魏征,唐太宗李世民将魏征比做镜子,足可以看出魏征在唐太宗心里的分量如何。


再一个就是秦叔宝,他骁勇善战,与程咬金尉迟恭等辅佐唐太宗,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位,还有秦琼张亮罗士信

李君羡和牛进达

程咬金是北齐重臣,因为隋朝灭了北齐,所以程咬金对隋朝充满仇恨。他最先投靠瓦岗寨李密,是当时的内军骠骑。后来李密与王世充争霸败兵,他投降了王世充。不久他又与秦琼投奔到了李唐帐下,是参与玄武门之变的核心人物。

政史君点评:虽然都是瓦岗英雄,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运,只要为百姓平定战乱,不留正史又有何妨?



政说历史那些事儿

正史中的将领当然首推徐茂公了,徐茂公就是之后唐朝二李当中的李勣了,关于李勣此人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当年平定碛(qi四声)北,打破了东西突厥,后来又搞垮高句(gou一声)丽,算是唐朝李靖之下的第一人了,而且李勣还非常善于医学,政治手段也非常突出!

接下来要说就是魏征了,咱们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敢于直谏之人,也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当年帮助李世民成就贞观之治的首屈一指的人物,魏征很早时候跟着李密的时候就提出了壮大瓦岗军的提议,不过后来没有被李密所采纳。

还有就是程咬金了,大名鼎鼎,也是开国将领,和秦叔宝一起位列凌烟阁24功臣之中,在投靠李世民之前他就已经是瓦岗军当中的佼佼者,非常骁勇善战,可不是电视里的傻了吧唧的模样!

单雄信也不得不说,当年参加瓦岗军的元老级人物,比秦叔宝加入的还要早,不过后来被李世民给杀了。

还有秦叔宝,秦琼的名字可能比上面几位都要响亮,这跟电视剧刻画有直接的关系,不过要说的是秦叔宝的地位可能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高,一开始李世民让秦叔宝去统领玄甲军的时候,是很重视他的,后来李世民就发现秦叔宝对李渊更为忠心,但也不至于去反叛李世民,因为秦叔宝一身的伤病,后来李世民在贞观年间也就没有太重用秦叔宝!

以上列出的是主要几位,除了他们其实还有很多正史留名的,比如张亮,罗士信,李君羡,牛进达。


谷朴说

归顺大唐的第一个秦琼秦叔宝,此人乃是瓦岗的兵马大元帅,后来是李世民手下的著名将领。

第二个程咬金,又叫程知节,绝对不是三板斧的,此人很有本领。其实没有做过瓦岗的皇帝。

第三位魏征,此人后来投奔太子李建成,李建成死后,成为李世民手下重要的谋士。

第四位徐茂公,原名徐世绩、李世绩,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期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李绩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

此外还有张亮、罗士信、李君羡。没有归顺大唐的李密、翟让、翟弘、王儒信、刘黑闼、单雄信、祖君彦、裴行俨、王伯当、王君廓。

尤其是李密这个人很有名气,归顺唐朝后再次发动叛乱被杀。


李治亚文史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