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各轄區旅遊景點簡介

東平縣,是山東省泰安市的一個縣,位於魯西南,西臨黃河,東望泰山,總面積1343平方公里,2009年有人口78萬。

東平縣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東平湖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2010年6月,東平縣的"端鼓腔"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沿革

東平,古稱東原。唐虞夏商時期屬徐州。"東原底平"是為東平得名之始。

西周,境內置須句、鄣、宿等諸侯國。春秋,須句屬魯;鄣屬齊;宿屬宋。戰國時,鄣、宿為齊無鹽邑。

秦代,始設須昌縣(治今埠子坡)、無鹽縣(治今無鹽村)、張縣(治今霍莊),屬薛郡。

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各轄區旅遊景點簡介

東平縣

西漢,增置富城、章縣,與無鹽縣先後屬梁國、濟東國、大河郡、東平國(國治無鹽縣宿城)。須昌、壽良二縣時屬東郡。

東漢,須昌、無鹽、壽張、富城、章縣同屬東平國。

三國魏,撤章縣,另四縣沿屬東平國(治遷壽張縣治霍莊)。

西晉,東平國治遷須昌城。東晉,改東平國為東平郡(郡治宿城)。晉代境內四縣沿襲。

南北朝,隸屬未變。南朝宋,撤富城,北魏又復置。至北齊,富城縣廢制,無鹽併入須昌縣(治遷宿城)。北周,境內須昌、壽張二縣屬魯州。

隋代,壽張縣治壽張集,屬濟北郡。596年(隋開皇十六年),須昌縣遷回原治;就原無鹽縣境置宿城縣(治宿城)。此須昌、宿城二縣屬鄆州(州治鄆城)。

唐代,須昌、宿城縣與壽張縣同屬鄆州(州治遷須昌)。鄆州先後為平盧、天平軍節度使治。627年(唐貞觀元年),宿城併入須昌縣。707年(景龍元年),復置宿城縣。788年(貞元四年),宿城縣改名東平縣,與須昌同附郡郭,此為東平縣名之始。830年(太和四年),改東平縣為天平縣。832年(太和六年),撤天平縣併入須昌縣。

五代,須昌、壽張縣沿屬鄆州。923年(後唐同光元年),改須昌為須城縣。

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各轄區旅遊景點簡介

東平縣地圖

宋代,隸屬沿襲五代。997年(宋至道三年),置京東西路安撫使於鄆州(須城)。1000年(鹹平三年),河決鄆州,州城浸沒,遂移州、縣城於五陵山前五里平原處(今州城)。1119年(宣和元年),改鄆州為東平府(治須城)。

金,1128年(金天會六年,)立劉豫為"大齊"帝,先治大名,後遷須城偽稱東京。並以須城為山東西路首邑。境內須城、壽張縣仍屬東平府(治須城)。

元代,須城、壽張二縣屬東平路,須城為路城。

明代初年,須城為東平府治,壽張沿屬。1370年(明洪武三年),壽張縣分並須城、陽穀縣。1375年(洪武八年),東平府降為州,同年撤須城縣併入東平州,屬濟寧府。1380年(洪武十三年),復置壽張縣於王陵店(今臺前縣),始離本境。1385年(洪武十八年),東平州改屬兗州府。明代東平州領轄汶上、東阿、平陰、陽穀、壽張5縣。

清代前期,東平州仍屬兗州府。1730年(清雍正八年),升東平州為直隸州,領轄東阿、平陰、陽穀、壽張4縣。1735年(雍正十三年),撤直隸州為散州,沿治東平州城。

1913年,改東平州為東平縣,治所沿襲,屬濟西道(駐聊城)。1928年,裁道制,直屬山東省政府。1935年,屬省第一實驗區行政長官公署(駐濟寧)。1938年,改屬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各轄區旅遊景點簡介

東平市區

1939年9月27日,東平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後,先後屬泰西行政委員會和泰西專員公署。1941年6月,屬冀魯豫第一專署。1942年7月,改屬冀魯豫第二專署。

1945年5月,東平解放,屬冀魯豫第八專署。1947年7月,屬冀魯豫第七專署。1948年5月,復屬泰西專署。

1950年5月,屬泰安專署。1958年12月,平陰縣併入東平縣,屬聊城專署。1959年8月,改屬濟南市。同年10月,撤銷東平縣,恢復平陰縣,其縣境大部屬平陰縣。1962年1月1日,恢復東平縣建制,復屬泰安專署。

1985年8月,泰安地區改為泰安市,東平縣沿屬。

旅遊

1977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分別為白佛山石窟造像、北橋墓群、梁氏墓群、東平故城。1978年,東平縣文物大普查,共普查到文物點400餘處。1985年,東平縣人民政府公佈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0處。1986年,東平縣人民政府公佈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1992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又公佈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分別為司裡山摩崖造像、理明窩摩崖造像、戴村壩,1994年12月,泰安市人民政府公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分別是溝壩遺址、王村墓群、百墓山墓群、東王林(王憲墓)、月岩寺、祥龍觀、仲子讀書處、臘山古建築群、清真寺、青峰山摩崖造像。1996年,對舊縣鄉進行文物普查,同年12月,東平縣人民政府公佈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2001年6月,白佛山石窟造像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2002年底,縣境內共發現較為重要的遺址、墓葬、古建築、石刻及革命紀念地50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待批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3處;館藏文物2000餘件。

2011年,東平縣共有自然、人文景觀400餘處,其中國家級景區、景點5處。[9]

境內有國家級景區、景點5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白佛山石窟造像、洪頂山摩崖刻經、京杭大運河東平段;國家級公園2處:臘山國家森林公園、稻屯窪國家城市溼地公園。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縣城西部的東平湖,常年水面209平方公里,是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樞紐,也是"八百里水泊"的唯一遺存水域,1985年被省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