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鸡蛋祛湿毒,是不是真的?

食疗二三事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燕生教授

春天梅雨天气多,气候反复多变,阴雨绵绵,空气湿气浓度大,故而身体也难逃湿气的侵害。

像昏昏欲睡,身体沉重,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等等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中医认为:湿气不除,后患无穷!春天是一年湿气最重,是最需注重祛湿同时也是最佳的祛湿季节,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快速祛湿吧!

那么湿气从何而来呢?

1、饮食生湿

为什么饮食会生湿呢?生活中吃的很多“营养”过于丰富的东西都会生湿气。这些“营养”不见得是人体真正需要的。比如说各种维生素的药片,各种补品和各种保健品之类的。凡是营养特别的精纯,都属于阴性的食物,而这样一些阴性的食物,就会让我们的身体产生湿气。

2、衣着感湿

风湿和寒湿都跟我们平时的这个穿着有关系。比如女性喜欢露腿、露脚踝,男性不喜欢戴帽子。冬天很冷的时候,也不注意御寒,这时候就很容易感受风湿和寒湿。湿气进入体内会积存起来,有可能当时并不觉得怎样,但是日积月累它就会在我们身体内作怪。

3、久坐生湿

如果一个人经常坐着,身体内就会产生湿气。所以能站的时候不要坐着。当我们连续地站立超过40分钟以上,体内就会产生一种酶,这种酶可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脂肪的分解,也就是加快排出湿气的速度。

湿气对人有哪些危害呢?

1、上火

体内有湿气的人,特别容易上火,引发各种不适症状,如失眠、头晕、头痛、眼睛红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便秘等,这些都是上火的表现。

2、有损形象,湿气对容貌影响之大,难以想象!

青春痘,面色灰暗、油光,毛孔粗大,眼袋,色斑,酒糟鼻等面部问题以及身材走形等,湿气都难辞其咎,湿疹,荨麻疹也与湿气关系巨大。

3、湿气会引起脾胃,肝胆,肠道、泌尿及生殖系统等数十种疾病,并过早引发富贵病的发生。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湿气起于脾胃。湿气重的人会经常出现腹痛、呕吐、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不适。当湿气长久不除,会生出内热,形成湿热,蔓延至肝胆时,很多疾病就会不请自来。现代人的亚健康状态及疾病多半都与湿气有关系,尤其是各种稀奇古怪的疑难杂症。

湿气是传统医学的一个概念。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我们人体内多余的废水和垃圾、毒素。湿气对人的伤害显而易见,我们还在等什么,要早日祛湿,还我们健康活力的身体!那么正确的祛湿方法有哪些?

一粥一汤,每天喝一碗,祛湿有实效!

中医学中,内湿主要指的是人体内脏腑功能出现异常,尤其是脾胃不和。脾胃是运化水湿的“大总管”。我们平时喝的水满足人体需要,滋润到全身,就像浇花一样。但当脾胃失调,水分排不出去停留在体内,就容易形成湿气。

一粥

粥是小米粥,小米最养人,健脾养胃,清热解渴助眠,同时小米最适合熬粥,淀粉经过糊化后,绵软柔滑,非常好消化,任何年龄群体都适合。

一汤

红豆薏米汤祛湿补血,薏米要选没有霉味,软糯一点,这样煮出的薏米汤有着浓浓的米香,红豆,以赤小豆为优;每次各取50克,放进炖锅里,煮成汤,但记住,不能放糖,一旦放了糖,祛湿补血的功效就大打折扣了。

湿气严重者,中药膏滋效果最佳

很多湿气患者服用两三天就有明显的效果,排便顺畅,精神气色也逐渐好转,此膏滋已在国家食药监局备案,对于国内的患者而言足不出户就可以收到,但对于国外的患者来说,邮寄有些困难。

祛湿小妙招

1、戒除不良生活方式。比如少吃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限酒。酒是大辛大热之品,最容易导致湿热。

2、少吃湿热食物,如糯米、甜品、狗肉、鹿肉、牛肉、羊肉等。湿热水果如榴莲、芒果、菠萝、荔枝、龙眼、葡萄、香蕉等。

3、多吃一些利湿清热的食物,如冬瓜皮、薏米、玉米须、西瓜皮、莲子芯、绿小豆、红小豆、荷叶、陈皮、白萝卜等。

4、规律作息,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放松情绪,进行精神调养。偏湿热体质的人常心烦,易动怒。如果是紧张焦虑,有压力,也很容易生内热。因此,平时要加强意志锻炼,调节情志,不要轻易动怒;加强体育锻炼,张弛有度,规律生活。


北看台的小青年

夏季是一个炎热又多雨的季节,难免会浸染上湿毒。湿毒是五邪之首,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由此可以得出,祛除湿毒是多么的不容易。但是现在有一个说法,就是滚鸡蛋可以祛湿毒,这个说法是否是真的?它的依据就是只要把刚煮好的鸡蛋剥开来,迅速在脸上或身上快速滚动一圈,待鸡蛋的温度不热了,剥开蛋白可以看到蛋黄是发黑的,还有凸起来的小包,就认为这是快速清除体内湿气和湿毒的方法,其实这个看法,是多么的可笑,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拿热鸡蛋滚书桌也一样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刚煮熟的鸡蛋里含有水分和空气,蛋黄又是沙状的,在滚的时候,受到外界不规则的挤压,就会反复变形,导致蛋黄表面凹凸不平,形成小疙瘩。人脸、沙发、坐垫等表面均凹凸不平,同时手在滚蛋时用力也不均匀,产生或大或小的挤压力,蛋黄上的小包就会有不规则变化,而桌子、地板比较平滑。在未用手挤压时,鸡蛋受力均匀,蛋黄表面就几乎没有凸起小疙瘩。至于蛋黄为何会变黑,把鸡蛋自然放凉,或煮久一点,储存时间长点,蛋黄颜色也会变化。蛋黄的颜色与酸碱度相关,鸡蛋温度高时ph值偏碱,温度低时偏酸,颜色也就发生相应变化。


家庭医生在线

盛传一:滚鸡蛋能吸收毒素,美容养颜!


盛传二:滚鸡蛋可以祛湿,蛋黄因吸收了风湿而“长包”。

也有人说滚鸡蛋可以祛风除湿,滚完的鸡蛋黄上起的颗粒就是吸收了人体的风湿而成。看看网上的图片确实让人有点密集恐惧症发作的趋势。

我拨开两个鸡蛋,看蛋黄有“长包”起颗粒。居然发现,在脸上滚来滚去的有颗粒,而在桌子上滚的却没有。

我有点不死心,按照我的预想,在桌子上滚的那个应该也有的颗粒的。于是我就把那一层包在蛋黄上面的那层膜剥了,结果还真的让我找到一点(如下图)。

为什么滚完的鸡蛋会长包?

蛋黄上的小包并不是受人体的湿毒影响而产生,有些人拿了保鲜膜包鸡蛋之后再滚,它还会出现这种小包,人体内的湿气也不可能透过保鲜膜进入鸡蛋里。

那蛋黄上为什么会“长小包“?因为刚煮熟的鸡蛋里含有水分和空气,蛋黄又是沙状的,在滚的时候,受到外界不规则的挤压,就会变形,导致蛋黄表面凹凸不平,形成小疙瘩。人脸、沙发等表面均凹凸不平,同时手在滚蛋时用力不均,产生或大或小的挤压力,蛋黄上的小包就会有不规则变化。而桌子、地上比较平滑,鸡蛋在上面滚,蛋黄表面几乎不会凸起小疙瘩。

盛传三:将银戒指放在鸡蛋里之后再滚,银戒指变黑是体内有风。

这个我觉得也是不科学的。因为银接触蛋白质就会变黑的,那蛋白它本来就是蛋白质,把银戒指包在蛋白里它肯定要变黑的。这是基本的化学反应。

综合以上的说法,滚鸡蛋只起到一个热敷的作用 ,能去一些寒气,但你想用它来祛风排湿毒,这个很难。那可能就要失望了。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还是想用鸡蛋热敷,那热敷后的鸡蛋还是不要再吃了。


盛传四:孩子头磕到长包,用煮鸡蛋来消肿。

还有一个说法是小朋友头撞出了包,就煮个鸡蛋给他滚一下,能起到消肿的作用。

从一般医学理论来讲,受伤不是很严重的局部皮下出血,24小时是要冰敷而非热敷。

因为热敷会加快血液循环,可能导致的瘀血更多。尤其小孩子的血管非常脆弱,不建议磕碰到后太快热敷。不严重的磕碰,至少要过几个小时再热敷,煮一个鸡蛋,滚一滚,起到一点热敷还有安抚的作用,对缓解小孩子的情绪也是有帮助的。

说了好几个盛传方法其实没有那么神奇的功效,大家是否感到有点小失落呢。

很多人认为土鸡蛋会更好吃,营养也会丰富一些,但检测表明,土鸡蛋里的营养含量并不比普通鸡蛋高。而且放养土鸡的产蛋环境卫生状况也是一个问题,由于土鸡生长的环境不好,鸡蛋受到鸡屎污染的情况也比较多。

★红壳蛋比白壳蛋有营养?★

红壳鸡蛋比白壳鸡蛋唯一的优势在于蛋壳比较厚,储存时间长一些,但是其中所含营养是相差无几的。

★蛋黄越黄越有营养?★

鸡蛋中的蛋白质集中在蛋黄上,如果饲料中有青叶或者玉米,那么鸡蛋蛋黄的颜色就会加深,的确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煮鸡蛋时间越长越好?★

专家指出:鸡蛋煮的时间过长,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与蛋白中的硫离子化合生成难溶的硫化亚铁,很难被吸收。煮鸡蛋最好是凉水下锅,水开了煮三分钟即可,这时鸡蛋呈溏心状,蛋黄处于半凝固半流动的状态,营养成分最利于人体吸收。

★生吃鸡蛋更有营养?★

生鸡蛋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生鸡蛋中很有可能带有沙门氏菌,吃生鸡蛋很容易感染,导致发烧、腹泻、腹痛等。

★鸡蛋不宜和豆浆一起吃★

一部分人认为: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分子,与鸡蛋中的粘液蛋白相结合,会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

豆浆在加热之后其胰蛋白酶就已经失活了,所以豆浆和鸡蛋是可以一起吃的。

★感冒时不能吃鸡蛋★

专家指出:人在感冒发烧时,抵抗力有所下降,基本上是食不知味,体内缺乏营养,大家都知道鸡蛋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所以,吃鸡蛋对于病情的恢复是有所帮助的。生病时尽量去吃鸡蛋羹,蛋花汤,不要吃油炸或者煎蛋。

★产妇要多吃鸡蛋★

产妇坐月子时大量吃鸡蛋是我国一个习俗,但在食物丰富的今天,已经不再适用。产妇应该保证食物多样性,除了每天吃一两个鸡蛋,还要吃肉类、奶类、豆类、粮食和果蔬,以达到膳食平衡。

★ 如 何 挑 选 出 好 的 鸡 蛋 ? ★

1

眼观鉴别

新鲜鸡蛋的蛋壳比较粗糙

陈蛋蛋壳光滑

发霉的鸡蛋有污点

2

手掂鉴别

好鸡蛋重量适中

劣质的鸡蛋手掂时重量较轻

3

嗅觉鉴别

可以在鸡蛋上哈一口热气

再用鼻子闻一闻

好的蛋会有一股轻微的生石灰味

4

耳听鉴别

拿着鸡蛋在耳边摇晃一下

用手握摇晃时有晃荡声

好的鸡蛋声音听起来比较实

也可以用手拿几个蛋轻轻相碰

劣质的鸡蛋会发出嘎嘎声(孵化蛋)

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每日更新的文章!告诉身边的朋友鸡蛋怎么吃更健康!


无处不经济

近日,网上传言只要把刚煮好的鸡蛋剥开,迅速在脸上或身上快速滚动,待鸡蛋不热了,剥开蛋白可看到蛋黄发黑,还有凸起的小包,这是快速清除体内湿气和湿毒的方法。这个传言是否科学可信?

调查人员,决定根据网传方法做一次实验。

将两枚鸡蛋煮熟后,其中一枚剥开,发现蛋黄呈金黄色,且光滑; 将另一枚剥去蛋壳,并把鸡蛋放在脸、手臂等处来回滚动。几分钟后,鸡蛋变凉,剥开蛋白,看到滚过后的鸡蛋蛋白颜色变得暗黑,且蛋黄也不再那么光滑,而是出现了许多凹凸的小疙瘩,但蛋黄并没有如传言那样呈暗黑色。

小疙瘩就是我们体内的湿气和湿毒?

又取来两枚热乎的熟鸡蛋,将其中一枚放在书桌上滚动,书桌并不像人体一样有湿毒;另一枚则用保鲜袋包住滚动,这样人体的湿气和湿毒就很难渗入蛋内。直到鸡蛋冷却后,停止滚动鸡蛋。剥开鸡蛋,发现鸡蛋在书桌上滚动后蛋白变得暗黑,蛋黄未呈暗黑色且表面也出现了许多凹凸的小疙瘩,数量之多超出鸡蛋滚人体的数量;使用保鲜袋的鸡蛋,蛋白虽未呈黑色,但依旧有凹凸的小疙瘩,数量较少。

释疑:滚鸡蛋除湿气湿毒不靠谱

对此表示,医学上并没有鸡蛋能除湿气和湿毒的说法,但确实可通过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鸡蛋的作用就是提供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等。

蛋白较之前更暗黑,可能是蛋白吸附了毛囊内的污垢,但这些污垢不会到达蛋黄上。至于网传蛋黄会变黑,洪恩四表示,把鸡蛋自然放凉,或煮久一点,或储存时间长点,蛋黄颜色也会变化。其实蛋黄的颜色与酸碱度相关,鸡蛋温度高时,PH值偏碱;温度低时偏酸,颜色也就会发生相应变化。

对于蛋黄上出现的小疙瘩,解释,这是一个物理反应。因为刚煮熟的鸡蛋里含有水分和空气,蛋黄又是沙状的,在滚动时受到外界不规则的挤压,就会反复变形,导致蛋黄表面凹凸不平,形成小疙瘩。所以未用手挤压的鸡蛋,也就是未做任何实验的鸡蛋,其蛋黄表面就几乎没有凸起小疙瘩。

其实祛湿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方法。

1.调理料

葱、姜、蒜是我们家用最普通的几种调味料,它们在为我们的菜肴增加味道的同时,还有着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2.室内保持干爽,防外湿

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外界湿气诱发内湿,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所以,在阴雨绵绵的天气,应该关窗关门,把湿气拒于外面。

其次,别穿没有干透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的水分,吹干头发。还要避免淋雨,别让水分湿气包裹着身体。

3.食疗

推荐:蒲公英五行草茶

配方: 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叶0.2g、马齿苋(五行草)0.1g、槐米0.1g、芡实0.3g、绿茶0.2g

蒲公英用来治湿是最为适宜的,《本草纲目》中说:“蒲公英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蒲公英可泻火除湿,可以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问题,对湿热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错的效果。

薏仁入脾,可以健脾除湿,味甘淡,渗利即利水渗湿,像疏通水道一样将水排走。

赤小豆可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

马齿苋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肠经。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除尘杀菌,消炎止痛,止血凉血。马齿苋还含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谷胱甘肽等抗衰老的有效成分!

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是难得的补益佳品。


爱忽悠的光头强

你尽管吃鸡蛋祛湿,祛的掉算我输。(中药内心OS:WTF?我还不如一个煮熟的鸡蛋?!)

好的我们来正经说这个事儿,要想看有没有用,得从湿气的成因分析,湿气分湿热和湿寒两种(不知道怎么判断的往下拉),湿热的形成原因有:1

先天体质 2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中,且现代工业的发展所排放的有害物质,不断的破坏生态环境,这些有害物质会与人体内部所产生的代谢产物相结合,日久内生郁热,形成湿热体质。3 工作学习等造成的心理压力大,缺乏交流, 长期压抑,易造成人体气机郁滞,气滞日久会化火,还会引起津液代谢障碍,日久形成湿热体质。 4 夏天贪凉,过度食用冷饮,时间久了水湿不能输化,进食过快,或者过多的肥甘辛热食物等都是导致湿热体质形成的主要原因,过度的吸烟、喝酒也会形成湿热(烟性辛热,酒为熟谷之液),湿寒的成因:多为脾虚导致, 体外空气潮湿寒冷会导致人体脾虚并且出现湿寒之症,此外,经常吃冷冻的食物,在冬天贪吃反季节的寒凉食物,夏天人体毛孔扩大时频繁使用空调都是主要原因,且感冒时吃的西药,是抑制身体排除寒气,强行将寒气压在体内不得舒发,带来的后果是体内寒湿普遍很重,造成供血不足,脏腑功能下降。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也易造成体内寒气湿气的堆积 。

知道成因后我们来看一下湿热和湿寒的表现症状


湿热:皮肤油且发黄,口干口臭口苦,舌苔厚 有齿痕,大便不爽 粘干燥,湿热痘,粉刺,体型胖 腹部大,倦怠困顿,没精神,体味大 怕热, 湿疹痒粘。

湿寒:面部头发易出油,皮肤暗黄毛孔大,大便黏小便黄,肢体酸困身体重,舌苔白,没精神,凉 冷 寒,眼睑易肿。水肿虚胖,怕冷,喜热食,经期宫寒,经色颜色偏深。

你跟我讲一下鸡蛋能治以上几种症状?!你考虑过薏仁红豆,栀子 ,枳椇子,决明子茯苓,香薷,砂仁,甘草,芡实,

小茴他们的感受吗?这几味中药可都是实实在在可以调理内在机制,减热散湿,改善代谢机构的啊,可以有效祛湿的啊。(当然还有很多中药有更好的祛湿功能但是我不知道,毕竟我也是个久“湿”成医的砖家而已,好污····)

大清早就亡了,醒醒吧孩子,鸡蛋不能祛湿,老老实实买祛湿茶调理吧


东峰董

滚鸡蛋祛湿毒,笔者没有试过,不过有人针对此项做过实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扬晚实验室”做了一个对比实验。

【实验材料】

选用3只新鲜的草鸡蛋,标号的3只纸杯。

【实验步骤】

第一步:15:20准备好实验材料,一只锅及煮蛋的热水。

第二步:15:30,煮好3只鸡蛋,分别放在标号的纸杯内。

第三步:15:35,出锅的鸡蛋很烫,趁热剥壳。1号纸杯内鸡蛋剥壳后,剥去一块蛋白,露出蛋黄,作为对照组放在一边。

第四步:15:36,分别取2号和3号杯内的鸡蛋在脸上、身体滚,直到鸡蛋没有热度。时长分别为3分钟、5分钟。

【实验结果】

剥开蛋清,肉眼看到,1号和2号鸡蛋蛋黄上起了一点小点点,但数量不多,且没有出现蛋黄变黑的情况。

中医解析

这种土法没医学根据

郑医生介绍,夏天很多人会因为身体内湿热而感到不舒适。其实祛湿要从调整生活习惯做起,除了要吃一些祛湿的食物,如白扁豆、山药、薏苡仁等外,也可适当食用辣椒,运用中医保健的方法进行祛湿,双管齐下才能见效。

送你一份最全祛湿法,湿气无,少生病,收好留用!

一:泡脚

热天阳气最盛,用热水泡脚可以刺激胃经、膀胱经等足部的6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二:排汗

湿气重可以增加运动量,多做一些挥汗如雨的运动,比如打球等,让汗出透,这样有利于气机的通畅。

人体排汗是一种很重要的调节内湿的功能,发汗可以通过运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饮食比如麻辣味食品来实现,从养生防病的角度讲,更推荐加强运动锻炼,既可以直接排汗,又可以间接加强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来加速湿的运化代谢。

三:茶疗

蒲公英薏苡仁茶(适合湿热)

材料:蒲公英根、赤小豆、薏仁、淡竹叶、马齿苋、槐米、芡实、绿茶

作用:健脾祛湿、益胃、利水消肿

做法: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叶0.2g、马齿苋0.1g、槐米0.1g、芡实0.3g、绿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

《本草纲目》中说:“蒲公英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蒲公英用来治湿是最为适宜的,蒲公英可泻火除湿,可以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问题,对湿热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错的效果。

淡竹叶始载于《本草纲目》,以渗湿泄热见长。《本草纲目》谓薏仁 “ 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 ”。

《本草纲目》: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赤小豆可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

《本草纲目》:"马齿苋能"散血消肿,利肠滑眙,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

芡实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医林纂要》槐米:泄肺逆,泻心火,清肝火,坚肾水。

花椒姜枣茶(适合寒湿)

材料:花椒9克,生姜24克,大枣10枚,红糖少量

做法:将花椒,生姜,大枣放入锅中煮10分钟后,放红糖即可。

姜枣茶想必大家都知道,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最适合冬季手脚冰冷人群夏季排寒补阳,在这姜枣茶基础上加上几粒花椒一起煮,就是花椒姜枣茶,祛湿效果更显著,还能起到活血散瘀、健脾养血的作用。

此茶,尤其适合寒湿重的人来喝,还有肠胃虚寒、慢性腹泻的人,可以常喝;受凉腹痛,特别是女性经期沾凉水以后腹痛,喝花椒姜枣茶就能缓解。

四:食疗

红豆薏米芡实粥

把芡实、红豆和薏米淘洗干净,然后用清水浸泡两个小时。也可以不泡,直接洗干净就煮。把泡好的食材倒入电压锅内胆,加入冰糖,适量的热水,内胆放入电压锅中。加盖按下营养饭-煮粥,即可。

薏仁入脾,可以健脾除湿,味甘淡,渗利即利水渗湿,像疏通水道一样将水排走。赤小豆可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

赤小豆鲤鱼汤

赤小豆和鲤鱼熬汤,具有健脾益肾,利尿消肿功用。对水湿凝聚引起的脸肌、腹肌、肢肌浮肿,经前水肿,孕妇水肿,都有一定的效果。

至于具体的做法,唐代的《外台秘要》这样记载:“以鲤鱼一头,极大者,去头尾及骨,唯取肉,以水二斗,赤小豆一升,和鱼肉煮,可取二升以上汁,生布绞去滓。顿服尽,如不能尽,分为二服。后服温令暖,服讫下利,利尽瘥”。

五:三拍一抓

拍手

体内湿气重的人,在双手的大鱼际靠近手腕的地方,会呈现青色或紫色。经常拍拍手,尤其是大鱼际处,就能将滞留在体内的湿气给拍出去。最开始拍手时,会觉得浑身不舒服,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放弃。

拍肘窝

肘窝上有个曲池穴,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拍腘窝

在腘窝(也就是膝盖后的凹陷)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委中穴,如果这里不通畅,体内的湿气排不出去,很容易导致关节炎。

空闲时候,拍打腘窝5~10分钟,或直到出痧、有瘀斑为止。每10天拍一次,把这个排污口调理通畅,体内的湿气就能顺利排出来了。

抓腋窝

腋窝的顶点是极泉穴,它是心经的重要穴位,也是腋下淋巴最密集的地方,经常按摩、抓揉此处,能帮助心脏排毒。

结束语:

去除湿气,一身健康,以上方法,不妨试试吧!


微笑的一生

我们为什么要对湿气敬而远之,因为湿气真的会让你很难受,我总结的湿气的主要危害有着些:1、口臭、身体有异味:体内湿热,菌类腐败,臭气上逆外泄。2、肥胖,减肥后反弹:湿气入皮下,影响脂肪燃烧,导致肥胖。3、眼袋下垂,身体浮肿: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湿气重的人他们的舌苔都很厚,而且起床时表现最为准,我们可以刚起床就去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舌苔是不是很重;湿邪入体,起初舌苔厚腻泛黄、皮肤起疹起痘,稍重时胸闷乏力、体态困乏、咽喉肿痛、大便不成形;进一步发展,会出现痤疮、关节疼痛,体型肥胖,头脸油腻,脸上长痘、长斑。

湿气重

湿气重大多数是因为睡眠不足,睡眠不足的患者往往精神也不是很好,机体也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有的时候身体就会比较低迷了,容易出现湿气重的现象。生活条件好了之后饮食也就变得更加精细,油腻,辛辣油炸食物是餐桌上的常客,食物油腻导致肠胃消化不良,长期食用油腻食物味道胃动力不足,食物无法被消化,成为危害身体的有害物质。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也是更加的方便,很多人喜欢出门坐车,尤其是上班族经常会坐在电脑旁边,时间久了就导致身体的代谢能力降低,从而出现湿气重的现象。平时应该多晒晒太阳,多加运动,这样才能改善自身湿气重的现象,不要总吹空调。

湿气重

我是一个刚进入职场的新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城市打拼,一直都藕小心翼翼的工作和生活,可是最近我去有了一件烦心事儿,那就是在上班的路上,骑自行车不小心把人家的车给挂了,人家要我赔一千,我不同意,他们车上就立马腾腾下来三个大汉,我一个外地人,人生地不熟的,只能报警了,结果判我全责,交警让我们私下商量解决,看着他们四个大汉,我觉的没得商量了,最后只能求求情赔了八百。唉,这个月我只能缩衣减食的过生活了,后来的几天我总是没有精神,而且满嘴都酸涩不已,食不知味,真是太痛苦了。后来我就打电话问我妈妈,我妈说是我这是心里有事儿给憋得,而且营养还跟不上,被湿气给入侵了,一想还真是有这个原因,天天都的吃的很少,我的身体就出来了不适的反应,后来我听一个同事说了唯什么余什么白,我觉得还很靠谱,打那儿之后,我身体的就各种的不良反应就都没有了,仿佛一夜之间就脱胎换骨了,现在精神也好了;现在吃东西也很香了,我就这样和湿气说拜拜了。

白菜

我这里还有一个小方法就是用白菜根200g,银花20g,紫背浮萍20g,做法就是用水煮开,然后加适量红糖就可以了。

所以说预防湿气就一定要保证乐观的心态。不要愁眉苦脸的,也不要采取消极的态度。合理安排生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恼郁闷。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空气新鲜。宜吃清淡、具有酸、甘滋阴的一些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青果等。室内保持干爽,防外湿,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外界湿气诱发内湿,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所以,在阴雨绵绵的天气,尤其是回南天里,应该关窗关门,把湿气拒于外面。


多被人剪去枝蔓

鸡蛋也是有作用的,看人吧。

  1. 大家也可以点头像关注一下哦。天天发搞笑的视频笑话给你们,天天开心,过好每一天!

  2.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是没钱。”但仔细一想,这个问题也是能用钱解决的啊。

2.女同事催我完成一个设计,一直在我旁边催:“快点,快点!”我说:“别催了,你是不是经常催你老公快点快点呀!”同事的脸一红走开了,也不催了。

3.今天我上班迟到了,却在电梯里遇到了经理,原来经理也会迟到,哈哈哈哈!经理笑了笑说:“世界就是这么有意思,你迟到了我就能扣你工资,而你看见我迟到了,你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4.刚去超市买东西,结账的时候,前面几位都扫描二维码买单,后面一位萌妹子有些急,突然大声冒了一句:“我手机没电了,你们收现金吗?”我想说:妹子,你最萌!!!

7.某天小陈上班时接到一通电话,小陈讲两句就匆匆忙忙的跑去请假。小陈:经理!我要请假!我老婆要生孩子。经理:好的!你快去!于是小陈二话不说,飞也似的就走了。二十分钟后,小陈有点衣衫不整的回来了。经理看到他就问: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生男的还是女的?小陈:要十个月后才知道……

8.跟女朋友处对象那会,穷的叮当响,一次朋友来了,要出去吃饭,别人点了几个比较贵的菜,结账时钱不够,瞬间好尴尬,后来一摸荷包,发现里面有几百块,原来是出来的时候女朋友偷偷塞给我的……

9.老妈在抱怨家里那套旧房子不好卖,高了没人要,低价又不想卖!突然眼前一亮:“闺女,你说如果我打个广告就说买一赠一咋样?”我纳闷:“怎么个赠法?”老妈高兴地说:“买房子赠送你啊!”


搞笑的笑话

先说答案:当然不是真的。


最近网上有一条流传的说法:

将煮熟的鸡蛋趁热剥壳,在身上快速地滚动,直到鸡蛋没有热度。剥开蛋清,如果蛋黄上起满了小点点,说明有风气,风气的大小根据小点点的大小和数量不同而不同。如果蛋黄变黑,说明有湿毒,湿毒大小依蛋黄颜色深浅不同而不同。像这样定期用鸡蛋滚一滚身体,就能将体内湿气排尽。


抛开“湿气”这个中医里面的概念能不能被所有人接受,至少通过实验验证,蛋黄上的小点点与其无关。

真相是:剥壳的熟鸡蛋反复滚动之后,蛋黄上出现小点是正常的物理现象,在任何表面上滚都可以出现。蛋黄表面的小点和黑色与“湿毒”“湿气”无关,人体内也没有“湿毒”“湿气”需要祛除。

为什么呢?


我们在滚动鸡蛋时,是不可能做到匀速以及让鸡蛋表面受力一致的,刚煮熟的鸡蛋,内部留有水分,蛋黄的质地比较疏松,呈沙状。滚动时,鸡蛋在不断地受到挤压,不断地变形,这导致沙状的蛋黄出现了形状改变,表面凹凸不平,形成小疙瘩,与“湿气”无关。

不要轻易相信养生文

所以说,我们要增强自己的辨别能力,不要轻易去相信网上流传的“养生”文。


比如说:那些轻信了“南瓜降血糖”论调的糖尿病患者就拿它当降糖药使,反而越吃病越重。

要避免此类悲剧,就不该轻信网络上“养生专家们”大肆鼓吹的各类落伍、甚至有毒的食疗偏方和治病捷径。

他们轻而易举地利用话术技巧将某种食物与治病救人的事情绑在了一起,打着有益的名号却在无形中毒害着某个生命。


用严谨一点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身体不是更好吗?

补充:这里的很多回答,最后提到能够“祛湿”的方法也是未经过验证的,慎用!


爱读Ido科技

滚鸡蛋去湿毒方法

半锅开水,水最好能将鸡蛋全部覆盖,开大火,然后马上将带壳鸡蛋放进锅里煮,水开三分钟后将火调到最小,再煮15-20分钟,关火,闷一两分钟,用笊篱取出鸡蛋,趁热包皮,请注意一定不要把鸡蛋弄破。趁热将鸡蛋放在脸上滚,快速的(因为太烫),主要是眼睛和额头,然后把面部其他位置都滚到。直到鸡蛋没有热度。症状:拨开蛋清,如果蛋黄上起满了小点点,说明有风气,风气的大小根据小点点的大小和数量不同而不同。如果蛋黄变黑,说明有湿毒,湿毒大小依蛋黄颜色深浅不同而不同,这个自己都可以根据肉眼判断。

滚鸡蛋去湿毒专家看法

蛋黄受到外界不规则挤压 就会长小疙瘩。专家表示,蛋黄上的小包并不是受人体的湿毒影响而产生,人体内的湿气也不可能透过保鲜膜进入鸡蛋里。

那蛋黄上为什么会“长”小包?因为刚煮熟的鸡蛋里含有水分和空气,蛋黄又是沙状的,在滚的时候,受到外界不规则的挤压,就会变形,导致蛋黄表面凹凸不平,形成小疙瘩。人脸、沙发表面均凹凸不平,同时手在滚蛋时用力不均,产生或大或小的挤压力,蛋黄上的小包就会有不规则变化。而桌子、地上比较平滑,鸡蛋在上面滚,蛋黄表面几乎不会凸起小疙瘩。

为什么鸡蛋会发黑?把鸡蛋自然放凉,或煮久一点,储存时间长点,蛋黄颜色也会变化。蛋黄的颜色与酸碱度相关,鸡蛋温度高时ph值偏碱性,温度低时偏酸性,颜色也就发生相应变化。

听了专家的介绍,看来滚鸡蛋去湿毒这种说法也不怎么靠谱,那么怎么祛湿才靠谱呢?

要想去祛湿,其实也简单,只要两种最普通的东西一起泡水喝就行,它们都可取自天然,不必花一分钱,那就是蒲公英和玉米须。

同时,蒲公英是天然的抗生素,对包括幽门螺旋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多种病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我们日常中见到的很多中成药都有蒲公英的成分,其水煎剂还能够激发机体免疫功能,帮助人体对抗湿邪。

玉米须虽然不像蒲公英一样遍地都是,但在农村也是十分常见的,很多人都将其视为一种废物,岂不知它也是一味中药,在中药中玉米须又叫龙须,所以将蒲公英和龙须泡在一起的茶饮又被成为蒲公英龙须茶,同样的,玉米须也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玉米须的利尿作用虽然不及蒲公英,但胜在作用持久,且有调节血糖的作用,两者结合效果更好,也适宜包括糖尿病病人在内的广泛人群食用。

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玫瑰和玉竹,蒲公英和玉米须都具有一点寒性,加入玫瑰后药性会更温和一些,而玉竹具有养阴生津的作用,对辅助除湿也是很有帮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