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入户核查实有人口 抓获俩逃犯

“您好,我是辖区的社区民警,现正在开展入户核查工作,希望得到您的支持。”近日,很多居民都会听到类似的话,这便是公安机关开展的为期3个月的实有人口入户核查。

社区民警通过挨家挨户实地走访,采集居民实有信息,目的就是了解百姓疾苦,尽可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有人口精准服务和管理。

那么,民警核查的内容都有哪些?核查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事?

公安机关入户核查实有人口 抓获俩逃犯

卧里屯公安分局社区警务三大队大队长孙爱国对辖区居民进行入户核查,并解决了下水道堵塞难题。

社区民警集中入户走访

我市总人口数量310余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70余万人。在这庞大数字的背后,如何能提升实有人口精准服务和管理,便成了我市公安机关思考的问题。

“随着我市派出所、社区警务室、流动警务室的统一建设,成功打造了家门口微型派出的模式,社区民警与居民的距离更近了。”市公安局社区警务支队副支队长徐颜君说。

硬件设施已完备,社区民警在“四零”服务中,又该做些什么呢?

我市公安机关自4月1日开始,至6月30日止,利用3个月的时间开展实有人口入户核查工作。

民警亲自入户,摸清底数,全面掌握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的底数和基本情况。全面掌握出租房屋、流动人口、重点工作对象和关注人群底数,分类标记、分类管理。

同时,将采集的信息及时通过公安网和移动警务终端录入相关系统,信息完整、准确、鲜活,采集率、准确率将达到95%以上。

副支队长徐颜君介绍,到今年年底,每名社区民警人均入户不少于400户,入行业场所率要达100%。社区民警熟悉群众、群众认识社区民警的“双熟度”分别达到60%以上。

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已核查人数45万余人,为群众办事解决困难234件,收集案件线索27条。

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随着公安机关对刑事犯罪的严厉打击,我市恶性刑事案件发案量大幅下降,然而邻里矛盾演变成案件的可能成了新的关注点。”社区警务支队基础大队大队长仇雪松说。

所以,此次入户核查过程中,社区民警也在了解和掌握居民思想动态,特别是家庭邻里、征地拆迁、企业用工、薪酬债务等方面的纠纷,苗头介入、依法调处、根源化解,严防一般性矛盾纠纷转化为治安案件、刑事案件,严防发生群体性和个人极端暴力事件。

5月7日,龙凤公安分局民警在入户核查过程中,就发现和调解了一起邻里矛盾。

“我们社区民警段警官在入户一居民家时,业主十分配合,但临走时这位居民却把他叫住了,说有一个问题找了很多部门,始终没有解决,都神经衰弱了。”社区一队队长温晓光说。

据民警了解,该户居民家曾经被楼上跑水给淹了,但楼上却以“不是故意造成的”为由拒绝赔偿或维修。双方多次交涉未果,最终起诉到法院,法院裁决楼上赔偿楼下7000余元钱。赔钱后,楼上居民一直有怨气,每天晚上9点左右开始有节奏地敲楼板,楼下也开始使用拖布杆回击,后来无奈又买来震动器,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几个月,双方甚至整夜不睡觉,矛盾越来越深。

“当天,我们就把楼上居民找到了警务室,但是楼上居民说的与楼下有出入。刚开始双方说什么都不见面,我们就多次沟通做工作。”温晓光说。

在调解过程中,民警甚至还找到双方的单位领导沟通,最后,两家终于同意见面了,在社区工作站和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双方来到公安分局握手言和。

入户走访抓获经济逃犯

社区民警在入户过程中,除了要摸排、收集本辖区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还会捕捉涉案线索,实现“细致摸排、不留死角、深挖线索、精准出击”。

龙凤公安分局社区民警在入户时,就抓获了两名逃犯。

“我们在入户核查时,会携带移动执法终端,目的就是方便居民办理居住证,不用到公安分局进行登记,只有后续再来办理一次即可。”社区三队民警陆遥说。

然而,5月17日,在核查到辖区一户居民家时,发现该户居民家少了一个人。民警在询问此人身份证号码并进行登记的过程中,发现其竟然是一名涉案几百万元的经济诈骗犯罪逃犯。

“我们经过侦查,以及了解嫌疑人的社会交往情况,最终成功将其抓获。”民警陆遥说。

而社区四队民警王平在入户核查时,有居民向其反映了一条线索,经过调查,被反映人也是一名网上逃犯。

“在5月10日的走访中,有一户无锡居民的身份证过期了,我就帮他办理了。他对我也比较信任,所以向我反映了一条线索。”民警王平说。

“最终,我们在一家修理厂将这名网逃成功抓获,并被山东省公安机关解回。”民警王平说。

民警帮忙要回维修钱款

据了解,社区民警在核查过程中,还会面对面地讲解防抢、防盗、防诈骗等防范常识,手把手地传授逃生和脱险技能等。

龙凤公安分局社区四队民警张伟光就在入户走访中,帮助一名老大爷要回了被骗的2200元钱。

张伟光是如何做到的呢?

据了解,4月8日下午2点左右,张伟光和同事来到辖区刘大爷家入户核查,登记后在与刘大爷聊天的过程中得知了一件事。

“刘大爷告诉我,家里有一台1万余元的三星电视机,前段时间发现电视坏了,就在网上找了一个维修电话。两三天后,一个小伙子来修电视,临走时小伙子告诉刘大爷,电视机修好了,但是不能马上开机,如果打开就再也修不好了,需要等一周后再开电视。”张伟光说。

随后,刘大爷支付了2200元钱的维修费。一周以后,刘大爷打开电视,发现依然无法观看,电话联系小伙子,对方开始是推诿,后来不再接听电话。

“我看刘大爷损失的钱数也不小,回到警务室就和队长进行了汇报,发现维修人员的电话并非实名制。”张伟光说。

后来,张伟光以老人家人的名义拨打了维修员的电话,询问过程中,对方透露出对刘大爷有隐瞒和欺骗的地方,收集完证据后,张伟光表明了身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