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殺牛殺豬的人越來越窮?

富丁農學院

為什麼農村殺牛殺豬的人越來越窮? 在農村有一個專門的職業就叫做屠夫,這個職位從古到今依舊沒有衰落。尤其是在農村的集市上,殺豬殺牛的攤子還是很多的,這些人往往是現場殺然後現場賣。這樣就可以促進更多的人購買,在一定程度上還有促銷作用。所以說殺豬殺牛的只會越來越富裕。



現在的養殖行業並不好,尤其是養豬的,基本上已經連續兩年價格都非常的低。不管是散養還是大型養殖似乎形勢都不太好。 賣豬基本上還要虧本,這種情況下對屠夫更加的有利,畢竟市場和生豬收購價差別很大,他不可能便宜賣出去,也不可能賠本。通常豬價現在4元多,他收回之後賣到集市上是8-12元一斤,所以說屠夫還是很賺錢的。尤其是過年旺季的時候基本上每家每戶都要買上幾十斤,他們一般會忙的不可開交。

而現在的殺豬除了農村人自家吃的是自己殺,一般養殖戶都是拉到專門的屠宰場,一頭豬價格才不過10元,人家就會將內臟、皮毛清理的乾乾淨淨,所以現在的屠夫已經變成了一種新的形式,那就是做生意。將豬肉、牛肉賣出去,所以這些人的家庭一般都比較富裕,幾年就可以在縣城買房子了。

至於說殺豬的人為什麼越來越窮,說的其實是大家內心對他們的憎恨,對於殺生的忌諱很多。殺生過多會損傷福報之類的,所以才會說殺生的人會越來越窮。但是,要知道職業不分種類,如果所有的人都不去殺生,那可能嗎?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農業補貼

農村殺牛殺豬的人窮嗎?只能說題主太不瞭解農村了。在農村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屠夫都是不錯的職業,比農村種地強太多了。

1.以前屠夫是農村高薪職業。

在當地農村,有一句話“你不要殺我的豬”,老闆賣的東西賣貴了,我買貴了,一般用在買東西的時候老闆嫌老闆賣的貴。“看看我買的一件羽絨服200塊錢,值不值這個價?”,“老闆殺你的豬,我朋友買的和你一樣的款式和品牌才150塊錢”。東西買貴了,一般會用“殺我的豬”來表示買貴了,現在還經常用這句話。殺豬賣豬肉在以前的農村是高薪職業,在90年代,很多農村殺豬殺牛的人一般都是農村比較富有的人。一般是兩個人合夥,屠宰好的豬,兩個人分開去不同地點賣肉,一天下來能賺100元左右。90年代日賺100元,想想是什麼概念,90年代工廠上班一個月才三四百元,屠夫一天就100元。記得很清楚,95年的時候,生豬價格5元每斤,零售價格7.5元每斤。屠夫直接在農民那買生豬,自己屠宰,自己銷售,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毛重每斤賺2.5元,200斤的豬,除去豬血和豬的排洩物(大腸的清洗)等,淨重170斤左右。一頭200斤豬淨利潤275元左右,兩個人分,一人100多一天(90年代)他們會窮嗎?殺牛的人賣牛肉的利潤更高。

2.現在很少人殺牛殺豬不是因為越來越窮,原因只有一個

從90年代末,陸續開始要把生豬拉到定點的屠宰場屠宰,不能私自屠宰了。現在殺豬的人屠宰場,賣豬肉的是以前農村那些殺豬的人。現在賣豬肉每斤豬肉淨利潤也有1.5元左右。平均一天也有一兩百元(一般賣100多斤豬肉)。現在生豬價格5元左右,零售價格10元左右,而以前生豬價格也是5元,零售價7.5~8元左右。

殺牛殺豬的越來越窮,主要是不讓屠宰了,要到定點屠宰場屠宰。你放開,試試看,屠夫生豬進價5元,零售賣10元,少賺點,賣9元,屠夫也發大財了。


昕瑞生態

“農村殺牛殺豬的人越來越窮”,這是過去那農耕經濟時代語境下,內地鄉村社會的認知,而不是北方草原民族的認知。中國民間社會的文化底蘊,主流是道教融合了佛教理念的樸素文化,慈悲為懷,對於殺生持有不忍之心。科舉時代,即使發家致富的屠夫,後三代也不能參加科舉考試,這說明民間的理念,也影響到社會上層。

舊時代殺牛殺豬的鄉村屠夫,社會地位很低,絕大部分都是有力氣而極端貧困的鄉民,常日也從事農耕,逢年過節時,才為人殺豬殺牛,報酬一般都是為了那牲畜的下水,滿足一家飢餓的腸胃。農耕經濟時代,捉襟見肘的日子,僅憑屠夫手藝,不僅發不起家,更招很多忌口的善男信女口孽——“殺牛殺豬的人,越來越窮!”

在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國內地,牛是用來耕作的,牛與馬是農民最盡力的農耕助手,特別是牛,吃的是草,出的是大力氣,深得鄉村社會敬重。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經濟短缺、一窮二白的社會背景下,關中腹地生產隊的老黃牛,老來不能再耕作了,殺此牛時,人們的心情很複雜,既有滿足一下嘗葷腥的喜悅,更有對老黃牛一生艱辛的憐憫之情。傳統文化背景下,人心底更有同情弱者和老實人的惻隱之心,一些老人會對著老夥伴一灑同情之淚,此後看著年輕人吃牛肉,自己堅決不吃,不僅僅是牙口不好,更因為吃不下去。




在我少兒時代鄉村生活的記憶中,每當生產隊殺牛時,孩子們歡雀跳躍,老人們則流淚,唉聲嘆息。牛有三分神性,進殺場的老黃牛,未見屠刀,已淚水漣漣,似在回顧自己飽經磨難的艱辛一生,有對自己結局的悲憤,也有對世間的留戀不捨,以乞憐的神情,望著自己的常伴……


至於豬,本來就是養來食肉的,而逢年過節殺豬時,不僅老人們不忍看,一些少兒也遠遠躲避,不忍聽豬痛苦的嚎叫。我就是當時那些孩子中的一員,而一見到同伴受欺,則會奔過去動拳腳。對高過一頭的仗勢欺人者,打不過也硬打,以怪辦法對付——倒地抓起一把黃土沫,扔向他的眼睛。抓不到黃土沫,也會在倒地時踢對方腹部或膝蓋,再“反敗為勝”。有時一氣之下,下手過重而惹禍,素來不愛求人的家長,此時一邊教訓我,一邊向人陪情道歉。

時與日俱去,社會理念在變化。隨著科技發展,機器代替了蓄力,歷史上有名的“秦川牛”,助農耕作的職能已經退休,如今的養牛專業戶,所養之牛已成為肉牛,用以滿足城裡的飯館酒店,滿足日益富於的當代生活。商業社會語境下,一些人以養牛發家致富,更有人操屠宰、售賣生意,成為富人。一位長安區的北大畢業生,“眼鏡肉店”做得風生水起,規模越來越大,連鎖店開到四處,檔次越來越高,令一些人“羨慕嫉妒恨”了。



我們老家是蘇北的農村嗎,村裡有兩個殺豬攤,一個是常年開業,一個是隻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殺豬賣。我要說的就是常年開業的殺豬攤。


這個殺豬攤一共兩個人,而且還是老人(60多歲),每天早上老爺爺殺豬(家人協助)然後老奶奶看攤,殺豬的位子就在攤位後面的河邊。每天一頭豬,過年更多!

我也好奇為什麼每天都能賣一頭豬,後來發現,幾個村當中以殺豬賣肉的攤位只有這一個,而且每天現殺現賣,保證新鮮。還會按照你的要求幫你絞肉或剁好。這就是服務細緻化啊,有時候你告訴她想做什麼,他還會給你推薦選那塊肉好。作為賣了十幾年肉的他們,對這方面真的是瞭如指掌!


所以題主的問題有不對的地方,歸結原因可能是因為地域差異化。不是不賺錢,可能是沒賺到大量的錢罷了。我是李心瀚,互聯網項目實操者,關注我可以和我一起討論互聯網項目哦!


李心翰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看似不可思議,畢竟是現實。

先說殺豬的。十幾年前,農民的條件還不是很好,那時候,豬肉是農民奢侈的佳餚。逢年過節,或者家裡來了親戚都要割肉,特別是春節,閒來沒事,都要聚在一起互相詢問一下各家割了多少肉,割肉多的人家,臉上總掩飾不住洋洋自得的表情。現在農民的條件好了,餐桌上的菜餚極大的豐富了。把豬肉看得已經不是那麼重了,取代它的是各種海鮮,以及很奇特的菜類,如蘿蔔苗,綠豆芽,菌類等等。過春節,割肉不再是比誰家割的多,都形成了共識,夠吃幾頓就好,如果不是多年養成的風俗,春節必須割豬肉,我相信許多人家不會割肉回家過春節。豬肉的銷量減少,收入肯定就低了。

再說殺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和殺豬的相似。但他也有他的特殊的地方。農村絕大多數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裡的都是都是老人和孩子。牛肉脂肪含量低,粗纖維含量高,並且價格很高,老人們基本不會買來吃。這也是殺牛的賺錢沒有以前多的原因之一

不論殺牛殺豬的,他的盈利水平都受到銷量和價格的影響。他們現在同時受到網絡和大資本的擠兌,市場佔有率日漸狹小,盈利水平低,是顯而易見的事。


老農說鄉村

1970年代末,在農村見過殺豬的情形。農家養一頭豬,大半年飼養就可以長到2一3百斤,可以殺了。那時交通不便,多自產自銷,有挑著擔子賣豬崽的,兩隻大籮筐裡裝7一8只豬崽,走村串戶叫賣。一頭崽大概IO一20斤重,可賣IO來元不等,比肉價略高。那時最好的後腿肉0.78元/斤。農家養一頭豬也不容易,用細米糠或麥麩餵養。稻穀碾米時,第一次碾下來的是粗糠,全是殼子,不能餵豬,通常作燃料燒,還可在冬天燒暖爐。湖北人又叫烘籠,形狀象提籃一樣,陶質,有大有小,小的提在手裡,擱在膝頭暖手,大的放在地上,兩腿放在提把兩邊暖腳。先放一點粗糠進去,點燃之後吹滅明火,再加粗糠蓋住,燒淺了再加蓋粗糠,一天要加3一4回。粗糠還可用來燒紅磚,泥磚丕涼幹後,架空堆放成幾行,周圍用土磚圍成圍牆,再把粗糠填充到磚丕之間,蓋滿為止,然後從圍牆下邊預留的幾個孔洞點火。於是闇火可燒5一6天,燒完時灰燼下塌,從灰中扒出紅磚即可。這種燒法不比燒窯,磚的質量差一點,但農家能蓋房子,燒一次磚不易,需消耗大量粗糠,得不少同村同族鄰居湊合才夠。稻穀脫殼之後,米上還有殘殼,需再碾一次,碾過之後,在風斗車裡走一道,將細糠吹出去。或者用簸箕扇出去,這時米上還有殘糠,放入石臼內用石杵樁。然後用米篩子把細糠和碎米篩下來。篩下來的細糠和碎米不用再分離,可作餵雞餵豬的精飼料。餵豬時通常還加大量豬草,豬草是從湖河裡用竹篙子夾上來的一種水草,剁碎了之後,放在豬食槽裡,加入洗米水和蒸米飯時漓出來的米湯,攪拌之後,加一瓢細糠再攪拌。等在一旁的豬早就迫不及待了,衝上來先揀還未拌勻的糠吃。那時的瓢是幹葫蘆做的。菜園中的葫蘆留個大的不摘,待到極老幹枯時摘下,豎著鋸一刀,掏出幹瓤葫蘆仔做種,還可得兩個瓢。6一7口之家,一年也就只能喂一頭豬,到年底就可以宰殺了。

殺豬的走村串戶,一隻粗布袋子掛在肩上,袋子裡裝著尖刀、刨刀、砍刀、磨刀石、捅條、吹氣的金屬筒子。手裡拿把備用的刀和鐵條,敲得噹噹響,口裡叫著:殺豬囉一一有豬要殺的人家聽見了,答一聲:殺豬呃一一於是,殺豬的進門,主家泡一杯花紅茶,殺豬的便坐在條凳上小憩,隨後磨刀。趁這當口,主家已將大鍋裡的水燒得滾開。將豬按倒,前腳和後腳分別用繩子捆紮,勿令亂踢。豬鼻子帶嘴也用繩子圈幾圈繫緊,將活豬搬上條凳,條凳下一木盆盛了小半盆鹽水,用來接豬血。說時遲,那時快。殺豬的將長尖刀自項下朝心藏捅進去,熱血即刻噴湧而出,流注入鹽水盆中,立刻凝固成塊。再看豬時,嘶叫聲漸小,掙扎的動作也漸弱,最後一陣痙攣,抖幾下,從喉嚨裡呼出最後一口氣,不再動彈。幫忙按豬的人放開手,說好了,解下繩索,一邊歇著。殺豬的繼續工作,先用小刀在小腿處劃開豬皮,開一小口,然後用捅條捅進去,由皮下直達肚子。抽出捅條,插入金屬吹管,鼓起腮幫子使勁吹,一邊吹一邊用木棍子敲打鼓起的地方,眼見豬腔子鼓脹成球狀,四條腿朝外張直。用細麻繩將小腿刀口處紮緊,不使洩氣。然後數人將豬球抬起,輕輕放進滾水鍋裡。此乃死豬不怕開水燙也。在鍋裡翻滾一番之後,即時抬出,置於案板之上。庖丁解豬開始,先以刨刀刮毛,從頭到尾,依次剃盡,不消一刻。此乃沒了張屠戶,要吃帶毛豬。次以解刀自頜下朝肛門劃下,此為開膛,將內藏一件件摘取拿出,另行處置。依次割頭,切蹄,下膀,用砍刀自脊椎處分兩大片,再用切刀分成IO多塊。至此,殺豬師傅大功告成,收拾刀具,準備告辭。那時殺豬多不取錢,取2整片豬肝和一片臀肉即可,臨行前再呷幾口熱情主家兌了開水的熱茶,肉與豬肝早用麻繩栓了,拎在手裡,道聲謝了,出門揚長而去,主家必定連聲說有勞。

斯時也,又有國營農場大型養豬廠,年產牲豬上億,可供城市人民食用。武漢在江岸區岱山下有肉類聯合加工廠,是中蘇友好時蘇聯援建的,可日宰牲豬數千頭。牲豬用火車和汽車運到之後,驅趕至淋浴廳,以水噴淋,然後觀察,看有無傷病,次抽樣化驗,查看有無病疫。豬群驅趕進入半米多寬的俑道,群豬首尾相接,單行往前擠行,盡頭處左右兩人,左邊一人持高壓電棍朝豬頭一碰,即時昏斃。右邊一人將後腿提起,勾掛在鐵鉤之上,鐵鉤升起,於電動軌道之上緩緩前行,再以尖刀割項下動脈,血漿噴下,下有大長槽接住,順管道不斷流往它處,有專位處理,軌道盡頭有一橫桶形大罐,有熱水不斷輸入,表層汙水不斷輸出,有刮刀旋轉其中,豬體即入,不停隨水翻滾,刮刀刮之,須臾乾淨,鬃毛有電動慮網不停撈出,以保持水體潔淨。再次掛上軌道,一人持噴火槍燒掉腋下殘毛,又一人持刀檢查,若還有殘毛,以刀剃之。再一人持刀開膛,內臟下落,進入管道墜至樓下,另有專位分揀處置。又有數人持電動旋轉刀盤,依次割下四蹄、四膀、尾巴、頭顱,最後分成兩片,蓋章,一一分揀,堆放,包裝,搬上小車,推入冷庫儲藏。觀其運行速度,約IO餘秒過一頭豬。其速亦神矣。

查詢2016年國營農場產豬肉146萬噸,以每頭3百斤算計,除去內臟小貨,約1億多頭豬。再加眾多私有養豬企業、區縣養豬場。共計產牲豬2億多頭,可供城市消費和部分出口。農家自產自銷牲豬,忽略不計,既不納稅,也不計入GDP。

曾去武漢蔡甸區玉筍山腳下某魚塘釣魚,見魚塘老闆有帶天井房舍一幢,皮卡車一輛,魚塘百畝,田地數傾,養犬三匹,雞鴨百餘,牲豬IO餘。過年時自用牲豬一頭,餘者售賣,收入數萬。魚塘垂釣,釣起以15元/斤收費,年底乾塘撈魚,可獲20多萬元。

當今中國,產業結構已經從貧窮落後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向繁榮富強的工業化商品經濟轉變。雖然在廣大農村地區,還保留著量大體小的自然經濟家庭個體,家庭,特別是小家庭養豬,顯得麻煩費力,棄而不養的漸多,想吃肉去鎮上買些便是。如此,殺豬屠狗行當式微,當為情理之中,意料之內的事,有何蹊蹺?智明者鑑之,何怪之有?


用戶5999942904

看到題主這個問題,想必大家應該都會很疑惑,在農村殺豬殺牛的人怎麼會越來越窮呢?按理說,村裡殺豬的人應該很有錢呀!其實根本原因是如今在農村幫人殺牛殺豬的人變少了,這些年各地都有了屠宰場,並且屠宰場使用更為先進的方法殺牛殺豬。不僅成本低,效益高,並且剝皮和剔毛也很專業,更重要的是屠宰場收取的費用比較低,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去屠宰場處理牛和豬。

在以前,農村沒有車輛,是靠牛拉車拉貨,並且在田裡耕種也需要用到牛,所以在農村會有個說法:因為牛是人們的好幫手,所以殺牛的人屬於殺生,會有報應,以後就會越來越窮!而殺豬的人就會很富有!由於豬是靠人靠牛耕種收成供養的,所以為了生活生存,豬就應該殺,所以殺豬賣肉的人會越來越富裕!

其實,如今許多殺豬殺牛的人不幹的原因,是因為成本太高,並且隨著一些企業的發展,使農村從養豬到屠宰,形成了一個個產業鏈,相比較個人殺豬宰牛,屠宰場的成本低,並且效益很高。有了專業企業的競爭,關門是早晚的事。現在的市場競爭激烈並且殘酷,優勝劣汰是必然的。傳統的、小作坊式的技術或店鋪,除非在非常偏僻的農村,一般很難生存下去。


農產品期貨網

如果是在農村自己殺牛殺豬賣,肯定非常賺錢的!在我們村裡就有幾個屠戶,自己殺牛殺豬,然後在公路旁,村莊裡或者走村竄戶賣肉!


一般情況下,每頭大牛他們三個人進行分賣,每頭牛每人大約可以掙300塊錢左右!一頭豬一個人或兩個人進行分賣,如果能夠全部賣完的話,每個人都有150塊左右的收入,現在我們村裡的幾個屠戶,建起了樓房,開上了小車,不知道他們多有錢了!

但是,題主好像問的是殺牛殺豬的行當吧!現在的農村或者鎮上,早就沒有專門幫私人殺牛殺豬的人了!以前那種幫別人殺牛殺豬,然後收取一定人工費的成為歷史,這一種古老的謀生手段不復存在!然而,一些在市場上幫人殺雞和鴨的人有很多,並且生意非常火爆!


為什麼在農村幫人殺牛殺豬人很少呢?因為現在各地都有屠宰場,使用比較先進地殺牛殺豬方式!無論是剝皮還是剔毛都很乾淨,並且殺牛殺豬的過程特別快,其收取的費用很少!因此,人們當然更願意選擇在屠宰場處理了!

其實,殺牛殺豬的人並沒有失業,屠宰企業裡的員工,有哪個不是殺牛殺豬高手呢?只不過名稱改變了而已,並且工資待遇特別高!據說屠企員工每月五千大洋以上,一些大師傅每月甚至收入上萬!雖然在屠企裡殺豬殺羊比起血腥,並且工作時間都是在晚上進行!
然而,在農村生活的農民朋友們,每個月的收入在五千大洋以上,算得上是農村中上水平了!因此,無論是殺牛殺豬自己賣肉的,還是在屠企裡進行殺牛殺豬工作的人,生活條件各方面都可以,算得上是農村裡的有錢人了!


豬農巴巴

農村殺牛殺豬的沒落是必然的,因為養牛養豬的散戶越來越了呀,原來殺豬殺牛有很多的服務對象,現在農村基本上自己養牛養豬都快絕跡了,或者基本上正朝著絕跡的方向走,沒人養了,自然就沒有殺得需求了,沒有需求,自然那些殺豬殺牛的生意就不好了。

原來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養牛養豬,我家以前就有後院,是用來養豬的,每天吃剩下的飯菜都餵豬了,還會去給豬割草。每年到了年底,都是殺豬的高峰,平時也有人殺豬,因為家家戶戶都有豬,所以對於殺豬的需求就特別旺盛,於是就有人專門以殺豬為職業。

後來我家不養豬了,因為性價比不高,對於養豬養牛,外出打工能掙更多的錢,牛作為耕地的主力,也慢慢退出歷史舞臺,農業的機械化,也使得耕牛失去了用武之地。

現在基本上村裡都沒人養豬養牛了,那些對於煮牛肉的需求也慢慢也轉移到專業的養殖場,專業的養殖,成規模的養殖才能產生規模效應,降低成本產生經濟效益。長遠看,那些散戶屠宰,是會被現代經濟所淘汰的,這是經濟規律,不會以任何人的喜歡或者不喜歡而轉移。



對於這一行只能改行,或者去屠宰場找一份工作,至於有人說是什麼報應之類的,純屬無稽之談。屠宰也是人類的一項重要工作,沒什麼高低貴賤之分,也不是什麼有罪的職業。


昭烈名臣

牛是農村一家人的救命恩人,在沒有拖拉機之前的幾千年裡,祖祖輩輩都是靠牛耕田,種地打糧吃飯,養活一家人。古語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牛為你家做了一輩子牛馬,到頭來,你卻要殺掉吃肉,於心何忍。殺牛的人不懂得感恩報恩,老天爺會讓這樣的人一直髮財。

一、耕牛是農家人最忠實的朋友,祖祖輩輩靠牛種地吃飯,殺牛就是殺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你把朋友都殺了,你哪裡還有朋友可以來幫助?

二、電視劇中主角常說來世做牛做馬,報答您的恩情。不管是不是有來世,也不管你是不是前世有恩於那頭牛,你把牛殺了,就是恩斷義絕。

三、有情有義的人家:農村養過耕牛的人家都有過這樣的記憶,每逢過年的那一天,都會乘一盆大米飯喂牛,由家裡的長輩親自端著飯盆喂,直到家裡的耕牛吃完,家長給祖先上香敬酒貢飯之後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後一家人才上桌吃團圓飯。

起初牛來報恩,你殺牛賺了錢。後來,你不斷地殺牛,情分就沒有了,財路就斷了。有朋友就有財路,愛惜耕牛,愛惜朋友!

如果您認同我的回答,那就贊一個吧,並寫下您寶貴的意見,我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