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后传》中,无天赶走如来玉帝,统领三界,为何三清、元始等人不制止?

云里雾里34370680

在《西游记后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无天出世,在灵山逼走了佛祖如来,又从天宫赶走了玉帝,最后统领三界三十三年。



那么,做为地位崇高无上,法力无边的三清祖师及其代表人物元始天尊,却一直没有露面,也没有替玉帝找回场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有书君来为大家慢慢分析。


一,事不关己。


首先,三清是道教,如来是佛教,这二者本来就存在着竞争关系。


虽然说佛教大兴乃是天意,但三清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佛教来自己地盘争夺信仰吧。


何况无天抢占的是灵山,又不是玉虚宫和紫宵宫,元始天尊怎么可能出手?人家三清又何必强自出头,去结那份因果呢?


二,不想沾染因果。


要知道,地位越高的人,越怕结因果,这样会影响道心。轻则心魔入体,境界跌落;重则身死道消,难以度过天地大劫。


而三清作为道祖亲传弟子,顶级的天地圣人,更不会轻易去触碰这个雷区了。


三,不愿意管。


至于玉帝,原本是三清的师尊鸿均老祖的看门小厮,充其量也就是个跟班。



没想到天上掉馅饼,一夜之间逆袭成功,从屌丝变成了三界CEO,这让三清心里很不舒服,但也没办法,师命难违啊。


何况这小子自从上位以后,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跟西方佛教眉来眼去的,现在看到他吃瘪也是活该,先让他受点罪再说,省得他认不清情况。


四,看戏取乐。


所谓高处不胜寒,越到高处越孤单。三清作为圣人超然物外,天地朽而己不朽,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除了修练还是修练,那得多无聊啊。


偶然有个人跳出来闹一闹,也可以解个闷,就当是看戏取乐,这是极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正常姿态。


而无天和三清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做为顶级圣人,三清早就斩除了三尸,而又合而为一,成就了大罗不灭体。


反观无天,三尸倒是斩出来了,但还没有合而为之,一会儿善(白衣),一会儿恶(黑衣),显得有点人格分裂。


这是练功走火,未能大成的征兆啊,怎么可能是三清的对手呢。


所以,三清自始至终就没把他当回事,除便他怎么折腾,只要不惹我,我也懒得出手。


五,劫数使然。


这一点最重要,所谓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数。连如来佛祖都算出来,无天将统领三界三十三年,这是天地大劫,不可避免,三清又怎会不知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三清本来就代表一个极数,是至高神。不然,怎么不是二清五清呢?


既然三清祖师知道无天就是天地间的一个劫数,是天意,不可违,那三清又何必要强出头,去做那吃力不讨好的人呢?




有书共读

定数,也就是说这是佛教自己的事,别人帮不了,也不能帮,这是所谓的天命定数,三清挥挥手就能灭了无天,但是不能违背天命,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这是设计好的程序,一切都按照程序来。

三清的实力无与伦比的。

(1)玉清元始天尊

镇元子乃地仙之祖,一袖子秒了唐僧师徒四人,但元始天尊的简帖一到,就带着几乎全观的人去听讲。真武大帝号称“荡魔天尊”,扫平了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的妖魔鬼怪,其手下的王灵官即可与孙悟空打成平手,但依然要奉元始天尊符召。弥勒号称“东来佛祖”,是未来佛,即如来的接班人,依然要去听元始天尊讲道。

因此,《西游记》里的元始天尊虽未正面出手,但以上的侧面描写,暗示着元始天尊的地位极高。

(2)上清灵宝天尊

道教早晚课《上清宝诰》的最后一句是”玉宸道君,灵宝天尊“。《黄庭经》里说:“太上大道玉宸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曰内篇”。《洞玄本行经》里说“凡遇有缘好学之人,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天尊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即到”。

《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教附近村民《黄庭经》,开始暗示菩提祖师就是灵宝天尊的化身。孙悟空学的七十二变,明显是灵宝天尊的自身本领。菩提祖师吓唬悟空说“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与灵宝天尊的“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即到”呼应。

种种迹象表明,灵宝天尊就是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

(3)太清道德天尊

道教早晚课《太清宝诰》的最后一句就是“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在《西游记》里大放异彩,开天辟地,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化胡为佛。意思是说,盘古和女娲只是太上老君的马甲而已,如来也是太上老君点化的。太上老君代表着三界最高的科技水平,炼制了各种仙丹,制作了金箍棒、九尺钉耙、七星剑、紫金玲、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幌金绳、金刚琢、芭蕉扇等厉害的法宝兵器。如来唯一一次认怂,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精用金刚琢将孙悟空的金箍棒套走,孙悟空去问如来青牛的主人,如来却说“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害怕“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如来的这次认怂,明显与老君的金刚琢和”化胡为佛“呼应。

因此,尽管《西游记》里的太上老君秉承道教的低调和随和,但原著里以上描写足以说明老君是顶级角色之一。


影随树

随语:《西游记后传》中无天赶走了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统治了三界三十三年,斗战胜佛孙悟空找到了十七颗舍利子打败了无天,迎回了如来佛祖,最后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复活后封为了新的万佛之祖,代替了原来燃灯古佛的位置。那么有人说了既然无天把如来和玉帝都赶走了之后统治了三界,那么为何三清不出手阻止呢?下面我以我的个人见解分享一下。

一、定数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剧中讲述过无天出世之后,如来告诉过众佛,众佛问佛祖说为什么佛祖不现在将无天灭掉,防止灾难的发生。佛祖也说这是定数,没有人能够改变,就算把无天杀死,还会有新的无天出来,定数不可违,这个定数就是无天统治三界三十三年,三十三年后佛祖必将回归。众佛听后就不说话了,既然是定数,就算是三清出手也阻止不了,因此三清才不管这件事呢。

二、自有应劫之人

剧中也讲述过,如来佛祖说这次劫难到来三界无人幸免,但是却唯独有一人不受牵连,并且也可以解除这次灾难,众佛佛祖这个人是谁,佛祖也说了是斗阵圣佛孙悟空。也就是说孙悟空是应劫之人,也是最关键的人物,只有他可以解除这次灾难,迎回如来佛祖。既然有人能够解除这次灾难,三清就没有必要出手了,一切都是天意嘛。

三、管不着也不想管

众所周知三清是东方道教的圣人,而如来是西方的佛祖,东西两方教派本来就有分歧、明争暗斗的,再说这次的劫难主要是西方,三清为什么要管呢?再说他们也管不着,虽然连天庭的神仙和玉帝都被囚禁了,但是他们都死不了啊,玉帝更没事,以玉帝的本事怎么可能会被无天杀死,因此三清就没有必要管这件事了,再说以三清的能力还算不出这次劫难的时间吗?还算不出这次劫难的最后结局吗?其实他们早就知道了,既然知道结局是什么,也知道解除这次劫难的人是孙悟空,那他们还出什么手,在家休息的了,反正这件事情在三十三年后会被解决的。


分享就到这里,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见解,最后非常感谢大家的阅读。


松哥爱回答

因为三清乃是圣人,正所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本就是主导大劫的存在,若非事情超出控制,是不会顺便出手的。我们来看看封神演义,一开始便是鸿钧汇同女娲三清定下封神大劫,三界劫数在身者尽数应劫,谁也不能幸免。最后人阐两教共同出手,才逼得通天教主大摆诛仙阵,引得老子、原始和鸿钧的出手。而无天呢,是和如来一个级数,如来乃是多宝道人所化,他们二人为主导的劫数又怎么会引得三清这种级数的大boss来干预呢?不知道有没有解决楼主的疑惑?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讨论去嘘嘘太无语太无语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小巫女


保存领一张卡

  1. 首先,封神之战之后,该归隐的归隐,该回山洞的回山洞。
  2. 修道之人讲究劫数,不是自己的劫,没必要淌浑水。
  3. 没有好处,修道之人才不会给自己找麻烦。
  4. 天庭虽然都是,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的弟子,但是他们已经上了封神榜,死不了的,所有大佬们不担心。
  5. 其次这是佛教的事情,和道教无关。
  6. 孙悟空一行人,都属于佛教。
  7. 圣人不出手
  8. 无天太帅了,

虤大诗人

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三皆为混元大罗金仙之体,为混元圣人,法力足可重开混沌,再定地火风水,神话体系以三清为首,所谓以天地为局,众生为棋,无天于圣人来说也不过一棋子罢了,圣人顺天命,知天命如此,自不会干预。

另外,西游记后传主要以佛家内部事件为主,天神只是配角,如让斗战胜佛请太上道祖帮忙,事事顺利,情节上反而不如现在精彩。

提问者不必纠结三清的问题,西游记后传这部戏可能默认不牵扯三清,或者觉得有三清不好开展情节,干脆从头到尾没有三清。又或者,即使有三清,三清圣人也早已洞悉事件始末,既为定数,何必插手。

一群小孩子打架儿子,懒得掺和。


靖阿雪

这部剧无论是西游记还是西游记后传,都没有像原著里面那样,把他们的戏份拍出来,拍出来那还怎么播?啊好好的一剧本写的无天扰乱三界,佛祖玉帝遭难,然后再来个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等来灭了无天,那还怎么播出,剧情怎么发展?要孙悟空找舍利子又何用?剧情需要没办法


你在时我不羡慕何人

我们要分两种情况考虑。

第一种:这是陈雁秋自己编的神话故事,不是自古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他可能并没有考虑那么多,也许在"他"自己的世界观并没有三清这些人物,或者有他们的法力也没有无天高。你想想有三清这等人物,哪还有无天什么事啊。

第二种:"西游记后传"的设定有三清,然而他们太过超然,懒得理会这些事,而且以他们的能力自然也知道这是定数,这是三界必须要经过的浩劫,强行干预,会召天道反噬。而且归根结底这是佛家自己的事情,三清是道家的人物,干预的话不符合天道。到了三清的境界很讲究因果,楼主有空的话,可以去看看封神榜原著。


小小哲学家

不过小打小闹,而且出了事顶在前面的是佛教,三清圣人着什么急?

《西游记后传》中,无天赶走如来玉帝,统领三界,是为了敲打玉皇大帝,在西游记中,玉皇大帝为了摆脱道门控制,跟西方佛教算计三清圣人,三清圣人因天道不得动玉帝,但是玉帝只是三清控制的傀儡,不好好敲打,真当三清圣人是好脾气。太清的无为之道其实含“无所不为”之意。

至于上清通天教主,因封神之战两位兄长伙同外人欺负,黯然离场,截教也就剩下大猫小猫三两只,这天地之事也无心过问。


邻家小弟nice

1.理论体系不同

如来是佛教,

鸿钧是道教

2.而且级别不同

鸿钧的地位高于如来。鸿钧道人为众仙之祖,也称“鸿元老祖”。鸿元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有“先有鸿钧后有天”之说古。传说宇宙诞生之初,有一先天混元之元灵,灵窍初开,渐具神智。这元灵无意中于西昆仑得到宇宙之初的造化神器,经过不知几世修行,元灵功德圆满,道法得成。

3.出于报复

封神演义中鸿钧的许多徒子徒孙都被录入封神榜,看着风光无限其实这是西方佛教对本土道教的入侵。鸿钧道人就是无上大道其弟子本不为佛教所束缚,后经封神一站许多数道教仙家被佛教收入自己的天宫体系中。道家实力大幅度被削弱!鸿钧只带着少数直系徒子徒孙隐世!此次佛教大难是削弱其势力的最佳时机因此鸿钧是更不会出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