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为什么要实施活人祭祀?

dydes

在古代社会,人殉和人牲是两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制度与现象,尽管这人殉和人牲因过于残忍遭到人们的反对,但相比之下,人牲不论是在数量还是方式上,都比人殉显得更加残忍。

人殉与人牲的区别在于,人殉是把活人为死者殉葬,其对象是人,活人是死者的亲近之人;人牲是把活人用于祭祀,其对象是人鬼、神灵或者自然万物,活人是奴隶或者战俘。

虽然人殉有悖伦理,但保有全尸,而人牲则不同,基本是身首异处。

人殉和人牲在商朝以后得到广泛运用,商朝初期,用人数量还较少,中后期人数不断增多,这和商朝征讨四方,奴隶、战俘增多有着极大关系。而且,商朝是一个极为重视神鬼的朝代,所以人牲现象非常普遍,这在如今的考古挖掘中多有发现。

商周以后,一直到清朝,人牲现象一直存在,只是有所不同,这就是献俘,用俘虏或者馘(左耳朵)祭祀,祭祀完除首领大多被杀外,其余均获释放,除特殊情况下,才会有商周那样的当场杀祭出现,


五味社

题主看过梅尔吉布森导演的电影《启示》吗?


如果看过,商代的人祭相比玛雅人,我认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商代人祭厉害、恐怖的地方在哪里呢?

我个人认为,不寒而栗的地方在于:

商人不是不尊重生命,而是从来没觉得这些异族人是生命,杀死他们是理所当然的。用杀鸡杀猪来比拟,都是严重的,而是就好像吃饭、睡觉一样,是一件极其平常日常活动。

同理:你走路的时候,如果踩死一只蚂蚁,你会觉得难过吗?会觉得是不尊重生命吗?

那你肯定要问:你怎么知道,你难道乘坐时光机去看过?

从殷墟考古发掘的人殉尸骨,卜辞所记载的人祭,甲骨文中那些恐怖的字形,这三者综合考量,能很自然的推理出这样的结果。

《 礼记》云: 殷人尚鬼,殷商是一个宗教社会,主要是祖先和自然神崇拜。人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取悦祖先和神灵。

商人几乎每天都祭祀,不论大小事都要占卜,所以才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甲骨卜辞。

不论是商王还是贵族,都用大量的奴仆和俘虏来殉葬,甚至某些大型工程,如建造祖先的享堂,都要先杀几个奴隶埋在地基旁边。

中文中有「牺牲」一词,词源意义就是指祭祀时候被杀的动物或者人,牛羊就叫「畜牲」,人就叫「人牲」。活人、死人都有用途,各有各的祭祀方法。

甲骨文中杀人牲的卜辞,多如牛毛,要系统条理的说,还真不知道从哪里着手,这也不是写学术论文,我就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1、血淋淋的庞大数据


胡厚宣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统计的考古数据是:

发现的殷商时代人殉、人祭,能找到尸首骨头的是3684人,连同一些散落无法复原的骨骸,大概是四千人:

殷墟的面积大约是36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每平方公里的地下埋着111.11个死亡的人牲。

【见:胡厚宣,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上篇).文物,1974,0(7)】

胡厚宣同时统计了甲骨文卜辞中的数据:

记录人祭的卜辞是1350片,卜辞1992条,仅在商王武丁时期(42年)的人祭卜辟就有甲骨673片,卜辞1006条,祭用9021人,另外有531条未记用人数。其中一次最多用五百个奴仆作祭祀。

也就说武丁在位的42年里,差不多每天杀0.6人用于祭祀。

【见:胡厚宣,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下篇).文物,1974,0(8)、】


2、杀人祭祀称为「用」。

如:《合集454》


《合集456》

甲骨文中有「杀」字,但是,杀羌人祭祀,连「杀」都不叫,而是叫「用」,好像用个东西一样平常。

3、悲催的姜人

说起「用羌」,就想起悲催的羌人。

甲骨文卜辞中,人祭被杀死的人牲很大一部分是羌人。我曾在我的头条专栏写过一篇文章讲过这个问题:

商代羌人的简直是「杯具」,从甲骨文来看,羌人受了商人惨无人道的迫害,各种酷刑施加在羌人身上,除了被用做人牲,还被阉割、殉葬、活埋、火刑、奴役等等。

这不是我脑补臆想,从甲骨文的「羌」字,就可见一斑。

商代的「羌」字有多种异体字:

  • 在脖子部加「手」字形,表示「擒获羌人」:


  • 在颈部加绳子捆绑、加石锁(执)的字形:

  • 还有一种「脚镣手铐」的字形——脖子系绳子,脚上绑石锁:

  • 还有一种更恐怖——加「火」加「系」的字形,是商人【燎祭】祭祖的人牲。

【燎祭】是什么?就是火烧牺牲,教廷烧死圣女贞德也是这样被绑着!

这就是为什么武王伐商以「吊民伐罪」自居,而羌人是周人的铁杆同盟,灭商最坚定的支持者。

商灭以后,这样的字形完全消失,体现了周代羌人政治地位的提高,羌人跟随周人,大部分融入了华夏文明。

4、花样百出的杀人方法

我之所以说,商人相比玛雅人只有过之而无不及,玛雅人不过挖心挂头,而商人的人祭有几十种,杀人方法花样百出,你能想到的古今中外酷刑:活埋、火刑、活寡,活寡对商人来说是很平常的。

学者王平在《甲骨文与殷商人祭》中一共总结了几十种人祭中杀死人牲的方法,我只把目录截图引用:

这要一一讲的话,十万字也讲不完,我只简单说我认为最不人道、最残酷的一些杀人方法:

  • 火刑——如果我要被商人杀死,我最不愿意的就是被活活烧死。

人牲被施以火刑,主要就是在燎祭中,燎祭是很古老的祭祀仪式,把玉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祭天。

甲骨文中有表示燎祭中烧人的专用字:烄

这个字甲骨文是上下结构,下面是「火」,上面是一个被火烧的已经扭曲的人。

《合集12842》就是在占卜,用烄法烧人祭祀神灵,是否会下雨:

甲骨文中,另一个与燎祭火刑有关的字如,也是「人在火上」,不过这是一种求雨的祭祀。

汉字「黄」也是一种用来求雨被烧死的「人牲」,不过是一种有佝偻病的残疾人。古代叫做「尪」,「尪、黄」一声之转。

《左傳.僖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尪。」
杜預注:「或以為尪非巫也,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謂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



  • 烹煮法——汉尼拔博士在商人面前都相形失色。

甲骨卜辞中的「胹祭」,就是煮熟食祭祀祖先和神灵。而人经常是被烹煮的对象,

如:《合集499》,将动物和两个羌人一起煮熟了,祭祀祖先:

是不是在一个青铜鼎里煮熟的呢?是的话,还真有点恐怖!

随着锅里汤水翻滚,一会浮上来一只羊,一会一只猪头,又浮出来一个人头!

其实,殷墟真的出土过两个装着人头的青铜鼎:

一开始曾经让考古工作者大惑不解,经过鉴定,发现这些人头被煮熟过,上个高清无码图:

一些媒体开始脑补,商人是食人族,商朝贵族吃人肉云云。

其实这就是「胹祭」,用来祭祀神灵和祖先的。


  • 戠杀——这恐怕是最藐视生命的一种杀人方法。


「戠」这个字在先秦古文中,假借意义指「肉干」,后起字为「膱」,也就是今天的腊肉,


「戠杀」就是把人制成肉干,如下面两片甲骨卜辞记载的:


这个字:

也是卜辞中常见的一种杀人方法,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认为这就是后世所称的「胣」。

胣,读作chǐ,汉字,意为剖肚后拽肠子。

见《汉语大字典》(第二版,页2210)的解释:

很多南方方言,如:湖北、江西,把杀鱼去内脏肠子,就叫做「胣鱼」。

所以,第二片卜辞所说的就是先把人的内脏肠子,拿出来,然后再做成人肉腊肉。

商人把人做作成肉干,难道其目的是让祖先慢慢享用?真的很难理解.


5、用人牲最多的两次祭祀:五百人和一千人

上文提到胡厚也就是上文提到一次杀死五百人的人祭,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合集》562正

癸丑卜, 贞,五百〔僕用〕,旬壬戌侑用僕〔百〕。


其实,人祭最多一次是【册(上)口(下)】祭,

杀死了畜牲1000,人牲1000,是目前甲骨文所见最大规模的祭祀,也就是《合集1027》


6、累累白骨堆积成山,小孩也不放过


看胡厚宣先生《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上、下篇)论文,简直看得令人揪心,殉人大多数是在下葬的时候,被当场杀死,虐杀方法非常残忍。

郑州二里岗商代墓葬发现的人牲:

活埋:

上文说过,商人根本没有把异族人当人看的意识,竟然将人骨和猪骨埋在一起:

脚手都被砍断的殉人:


今天所称的【殷墟王陵区】是当时殷商贵族的墓地,又大大小小200多个墓葬,大一点的贵族墓葬里,几乎都有几十上百个殉人被杀死陪葬。

殷墟王陵区1001号大墓,殉葬人牲有三、四百人,虐杀的残酷冷血,非常像【卡廷惨案】,还包括儿童,最小的甚至头顶的囟门都没有长合:


即便是玛雅人也不杀儿童祭祀,殷商统治者残忍冷血令人发指。

一图胜千言,直接上图吧:




以上的残酷暴行,仅仅是九牛一毛,有很多更残酷,一时记不起来,以后记起来了再补上去。


看完这些以后,读者能不能跟我得出相同的结论?

商人不是不尊重生命,而是根本不把异族人当生命看!


当然,对待历史切忌以今度古,在三千多年前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我并不是指责古人,何况,商人也是我们的祖先,相信至今中国有很大一部分人,流淌着商人的血液。唯殷先人,有典有册,我们使用的文字,也是从商人那里承袭而来。


前面说过,商人人祭、人殉主要是取悦神鬼!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也取悦鬼神,那么,商人为什么要如此残忍,大规模的进行人祭、人殉?

《考古》网站登载的一篇论文很有意思,题目叫:

见网址:

http://www.kaogu.cn/uploads/soft/2014/20140424kongbuzhuyi.pdf

这篇论文的结论是:

历史上,中国的商代和美洲阿兹特克帝国都因为卑微和受屈的起家历史\n而采取了恐怖主义的统治策略,最突出的表现是大量使用人牲,并将杀人祭祀宗教化。

综观商王朝恐怖主义策略在商代政治领域的兴衰及其背景,结合同中美洲阿兹特克恐\n怖主义策略及其历史背景的对比观察,我们认识到恐怖主义在国策中作用的兴衰,同有关统\n治者的统治自信心强弱程度以及周围政治环境对他压力的大小息息相关。

说简单一点就是商人之所以这么残忍,一是,自己壮胆,二是,震慑敌国。

不管有无道理,一家之言,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我个人觉得,原始蒙昧思想是主因,其次,应该就是宗教和的原因,政教合一不管多么冠冕堂皇,最后往往会演变成野蛮、荒唐、残暴的政权。


历史上黑暗中世纪,西方社会比今天的【伊斯兰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反而是回教世界比较文明。

比如:大名鼎鼎的「女巫之锤」也是残忍至极,背后驱动力其实人类的邪恶,神鬼只是借口和工具而已。

但是,从宗教改革以后,教权被制衡,古希腊理性和人文精神,才开始在西方复苏,之后是民族国家(nation)建立,世俗政权主导,西方才开始崛起。

重人伦,讲礼仪,君子自强不息,是华夏文明的核心价值观,而这都是得益于周公创设礼制,使得中国在三千多年前开始,渐渐摆脱政教合一的噩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世俗社会。

先周、早周也有人殉现象,但规模很小,人祭目前我好像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考古资料;到东周人殉基本上很少,主要是贴身奴隶为主,有些甚至是自愿的,或者都用人俑代替。秦穆公搞人殉还被中原诸侯取笑。

总之,周礼遏制人殉、人祭非常明显,这是巨大的进步。

所以,孔子即便是殷商后裔,但他一生都执着的从周,其实,周公才是中国严格意义上的人文始祖。如果真的是商人主导华夏文化,很有可能不会延续到今天。


小汉字见大历史

活祭非常血腥,是先将人的内脏剖开,然后和牛羊等牲畜放在一起,用来献祭给当时所信奉的“神灵”。

被献祭者会亲眼看着自己的内脏被挖出,而且最痛苦的是自身意识清醒,在短短的数十秒内,将目睹自我献祭的全过程。

这种献祭的活人,则被称作:“人牲”。

墨西哥的玛雅人、秘鲁的印加人,还有包括非洲的阿沙特人,也都有过这种残酷的习俗。

(图片类似,实在没找到完全符合商朝活祭的图,大家参考就好。)

诸如发掘出的商朝坟墓,其殉葬坑里的人头骨,也可看出活祭的残酷性:

刚好前段时间看到一份资料,说的是雅利安人侵略古印度文明,几大文明都被雅利安人征服,之后他们又北上,去往当时的商朝,结果被一个女将军给打败,战后很多雅利安人被俘虏,但作为战俘,并不像现代文明待以人道主义,反而最终都沦为了“活祭品”。

而同时期商朝与周边小国或部落,比如羌族人,也跟商朝发生过多次较大的战役,最后的结果,无外乎商朝军队大获全胜,俘虏他国军队充当奴隶,或者干脆一些,直接用来活人献祭。

(阿兹特克族“活祭”场景,参考图片。)

这就反应出一个残酷的现实:

商朝时期的活祭之风,尤为兴盛,且通常情况下,献祭的活人是以战俘和奴隶居多,当然也不缺乏囚犯,不过大多数活祭,还是以奴隶为主。

在奴隶社会的商朝,一旦被打上奴隶的烙印,就会经历惨痛的人生,或许活不到晚年,就会在青壮年时成为神祗的活祭,被人束缚住手脚,之后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亲眼看着自己的内脏被挖出,这是一件令人无比胆寒的恐怖场景。

但这种用活人献祭的现象,由商朝中期开始,呈现出逐年减少的态势。

据发掘出的甲骨文表明,商王武丁时期用“人牲”计数者,共有5418人、不计数有247次;

中期(祖庚到文丁)用人牲计数者有1950人、不计数有189次;

晚期(帝乙到帝辛)用人牲计数者有75人、不计数有29次。

这样可以明确的看出,到了商王帝辛时期,基本已经摒弃了活祭的风俗,但还有部分地区或者部落,采取这种残酷的献祭方式,向信奉的神明求取庇佑。

如果在现代来看,活祭确实极其恐怖且血腥,但在商朝早期,尤其是活祭最为鼎盛的时期,这种杀活人献祭的行为,被视作正常的祭祀活动,因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要向神明表达敬意,剖开内脏献给神灵,可以让神灵享用到人类最为珍贵的灵魂。

当然,值得庆幸的是,后来的文明逐渐进步,活祭的风俗也渐渐遭到摒弃。


——————


钱品聚

活人祭祀既非始于商代,也并未止于商代,却盛于商代。它被称为十大恐怖陋习之一。

商代的活人祭祀方式多种多样,有击杀、砍头、烧死、投水、剖开身体、取出内脏等等。其中又以剖开身体和取出内脏最为残忍,硬生生将一个大活人开肠破肚,其血腥场面令人发指。

更令人作呕的是,活人祭祀的对象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他们大多找纯洁的婴童和处女下手。商代的贵族统治者冷血无情到连孩童妇女都不放过,真叫人毛骨悚然。

然而,为什么商代会有如此恐怖的祭祀方式呢?这从以下三个方面可窥探一二。

一、愚昧无知导致了活人祭祀的盛行

商代贵族祭祀的目的就是为了讨好神灵,以求平安富贵,没有活人祭祀则认为是对神灵的亵渎,将来定会后患无穷,因此活人祭祀日渐活跃,呈星火燎原之势。

然而,鬼神之说纯属无稽之谈,只是商代的人还没有进化到如此先进的地步,不仅相信神灵,更将其大为供奉,还找来众多童子和处女供他们“使唤”。

在这种迷信的思想统治下,那些低等人家的孩子和处女就遭了殃,成为活人祭祀的牺牲品。

二、社会地位决定了活人祭祀的对象

在商代,有种人,社会地位极低,因此成为活人祭祀的首要目标,那就是羌人。

拿羌人做活人祭祀时,并不叫“杀”,而是叫“用”。只有物品才会称之为用,而今却用在活生生的羌人身上,不仅体现了商代贵族草菅人命并视为家常便饭的恶行,更说明了羌人当时的社会地位是何等卑微。

羌人何其无辜,扣着被歧视的帽子了此一生,连一命呜呼时都是那样卑贱,做了祭祀品,却连“杀”的资格都没有。

三、社会制度使得贵族对奴隶有生杀大权

商代处于奴隶社会,带有奴隶社会的毫无人性的特征。严格的奴隶制度,使得上层贵族有任意使唤,交换,杀害奴隶的权力,他们操控着手中任何一个奴隶的生杀大权,在上层贵族眼里,他们死不足惜。

就因他们带着奴隶社会的标签,活人祭祀中,他们才敢肆无忌惮地拿这些奴隶陪葬。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惨无人道的朝代,竟然还统治了将近六百年的时间才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这漫长的黑暗岁月里,那些低等的奴隶是如何在强大阴影中战战兢兢地度过每一个活人祭祀的日子,我们不得而知。

好在如今,这样惨无人道的刑法早已荡然无存,我们这些生活在新时代的宝宝更应该珍惜现有的生活,感恩祖国,也感恩每一天!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1977年《考古》上有一篇《从商代祭祀坑看商代奴隶社会的人牲》的文章非常值得一看,文章作者是杨锡璋、杨宝成两位著名的考古大家,《考古》是考古学科最顶级的期刊之一。但是考虑到1977年那样一个政治背景,其中的门道更是值得思考思考~文章中的字眼也有很多时代特色,但这并不影响文章的学术价值。

文章的考古背景是这样:1976年春天,安阳亦工亦农考古短训班和

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在安阳武官村北地殷王陵区,进行了大规模的钻探和发掘。共发现了250座商代祭祀坑,发掘了其中的191座,坑中被屠杀的奴隶骨架计1178具。放一张大墓与祭祀坑位置示意图。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

”。杀人祭祀这一野蛮的宗教仪式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商品交换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在氏族内部出现了阶级分化,同时也出现了扩张领土掠夺财富的部落之间的战争。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对待战争中抓来的俘虏的办法就是杀掉或者吃掉。后来逐渐把一部分俘虏用作祭祀时的牺牲。这次发现的这些祭祀坑坑中埋有“全躯人骨”、“无头肢体”、“无肢体的人头”,以及马象禽兽和器物等,都属于祭祀的牺牲和祭品。

商王朝到底恐怖与否呢?其实这个问题不能够根据所谓的人牲来判断,这也不是一个客观的评价。据学者研究,

整个殷墟王陵区来看,祭祀坑大部分分布在东区早期大墓附近,而在较晚的西区大墓附近则较少发现有祭祀坑的遗迹,也就说在商代奴隶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用人牲的现象逐渐减少了。

按照两位先生的说法,到了殷代晚期,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奴隶社会开始进入了繁盛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奴隶劳动所提供的剩余产品也就越来越多,奴隶作为使用价值的重要性也逐渐被重视。奴隶主从他们的剥削阶级利益出发,逐渐地把战争中抓来的俘虏更多地使用到生产部门中去。从而到

殷代晚期,用奴隶作为人牲的现象就较早期大大减少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见仁见智,期待更多的考古发现对此作出解读。在这里,我想说两句题外话,在普通人眼中,商王朝相对于后来的周朝,一直都是以残暴、暴虐的形象出现,其实这也是奴隶制社会发展到一定地步的结果,应该有历史的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即使是最平和最富有的王朝,也有最不堪的事情存在。

《夜宴》中有一句对白说的很到位,辽东鹤顶红、漠北黑蝎子制成的毒药又怎样,最毒的是人心,一个王朝的恐怖与否许也应该这样回答吧!最恐怖的也是人心。

参考文献:

杨锡璋、杨宝成:《从商代祭祀坑看商代奴隶社会的人牲》,《考古》1977年第1期。


鬲斝甗簋

不是商有多么恐怖,而是古代国家的通病,奴隶制甚至奴隶制之前的时代,生产力极度低下,没有多余的物资养活俘虏,而人又是国家或部族最直接的力量体现,没有足够的时间降伏 自然是杀掉最省事 ,用于祭祀只不过是废物利用罢了,要知道 ,冷兵器有没有武器的差距是比较小的 越是原始社会越如此,大量有异心的俘虏实在太危险了。。。。。不要说商代,清朝努尔哈赤晚年因为粮荒和不信任 ,把占领区的汉人从几百万杀到还剩几万。。。。。。在封建社会,平民人口一样是被统治者当做资源来看待的,多了解古代的差役制度,现代人是接受不了的。。。。虽然现代的平民仍然是被盘剥的对象,但一些基本的权利是被尊重了。


鱼龙舞69814756

人类的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他经常要无情的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进。 ——李泽厚《美的历程》


1. 形象越恐怖,种族越安全


说到商,我们可以从商最著名的祭祀器皿——司母戊鼎说起。

“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喜欢吃各种食物的神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

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母亲所造,集结当时最高青铜工艺,代表时代的审美特征。


盘龙纹增加神秘感,饕餮是上古吃人的神兽,虎咬人头,代表神秘力量对人的控制。


鼎的造型厚重,狞厉 ,充满宗教的神秘感,不是那种让人心获得平和的宗教,而是让人心敬畏和恐惧的宗教。


宗教在当时是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因素,是神秘的上天威严、力量和意志代表。


殷商时代,部落之间的战争、吞并,越来越频繁 ,规模越来越大。


暴力是一个氏族得以存在的根本,也是氏族的骄傲。力量越大,大到让其他氏族都害怕 ,延续下去的希望就越大。

而宗教礼器作为氏族的代表, 越恐怖越神秘越可以激励人心,同时震慑入侵者。


2. 为什么非用活人祭祀


许多的原始宗教都有用活人祭祀的仪式。我不赞同说是因为奴隶社会人和牲畜一样,如果和牲畜一样,为什么要还要用人,原始社会,农耕文明,劳动力还是很重要的。


正是因为人类已经认识到人比牲畜更重要,用活人祭祀才能取悦神灵。

另一个原因,有些部落认为,新生命的诞生是以死亡为基础的,人类若得以繁衍生息就必须有人死亡,所以必须用活人去祭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对生存环境认识的越多,越意识到人本身的力量,宗教渐渐成为仪式和统治工具,人作为最重要的生产力,也就不再被随意做祭祀用品了。


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而暴力和恐怖是历史的一部分。


有书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浏览了一下其他人的回答,没想到真有人会去研究几千年前的商朝是如何用人去祭祀的。我想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源于左传的这一句话,概括了先秦时代“国家大事”的定义。一个国家的重大事情,就是祭祀与战争。这反映出了古人对天地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敬和统治者崇尚征伐的思想。

商朝祭祀之所以被认为“厉害”、“恐怖”,只不过是与其他朝代对比得出的。其实不管是厉害还是不厉害,恐怖不恐怖,最重要的是体现出奴隶时代以及封建社会,统治者对人权的践踏,体现的是一种阶级性和时代特征。

在我看来,无论是商朝的“厉害”、“恐怖”的活人祭祀,还是之后的明朝后宫的“生殉”陪葬,其实性质都是一样。对于我们今天人来看,都是很“厉害”,很“恐怖”的。

如果非要强调商朝活人祭祀异常厉害,难免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疑。

另外厚实普遍认为商朝崇尚鬼神、迷信占卜,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不可避免地加重了商朝的神秘性和恐怖性。但是站在历史角度上来看,并没有什么值得强调的部分,更没有必要与其他国外文明、其他朝代做对比。


姚说

商代的活人祭祀究竟有多厉害,不只是这个王朝为什么如此恐怖?

从古至今,人祭现象亘古不绝!人祭现象在宗教仪式中比较典型,但人祭现象不仅限于宗教场所,其它场所也有,但其背后一般都有宗教的影子,所不同的只是人祭的形式花样在不断翻新,大家看看世界各大宗教的朝圣规律和大事件、世界大战和恐怖事件的“牺牲者”等都是“人祭品”,一般人所看到的都是表面现象和各种表面的解释,祭祀背后或幕后的享受者或利益获得者其实是极其少数的几个“人”或“统治者”,至于究竟是谁和为什么的问题,不可明说,自己去意会。

正如题主前面说过,商人人祭、人殉主要是取悦神鬼!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也取悦鬼神,那么,难道仅仅是商人要如此残忍,大规模的进行人祭、人殉吗?古代的人祭现象今人也许不好理解,那么再提供如下的公开报道的几个现代版本的“人祭人殉事件”供各位思考:

一、以下是发生在麦加朝圣期间的重大事件时间表。

2015年9月24日:在麦加附近米纳地区举行“石块掷魔鬼”仪式时发生踩踏事件,导致至少717人死亡。

2015年9月11日:在暴风雨过后,麦加大清真寺塔吊倒塌,有109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包括许多外国人。

2006年1月6日:一家位于市中心的酒店倒塌,有76人死亡。

2006年1月12日:在米纳地区举行“石块掷魔鬼”仪式时发生踩踏,有364人死亡。

2004年2月1日:在米纳地区举行“石块掷魔鬼”仪式时发生踩踏,有251人死亡。

2001年3月5日:有35名朝圣者在仪式中死亡,包括23名女性。

1998年4月9日:在米纳地区的踩踏事件中,有超过118人死亡、180人受伤。

1997年4月15日:煤气炉不慎引起火灾,烧毁位于米纳的一处朝圣者休息营地,导致343人死亡、约1500人受伤。

1994年5月24日:在“石块掷魔鬼”仪式时发生的踩踏事故中有270人死亡,有关当局将事故归咎于“创纪录的朝圣者数量”。

1990年7月2日:米纳一条隧道通风系统发生故障引发大规模踩踏,导致1426人死亡,其中主要是亚洲人。

1987年7月31日:沙特安全部队镇压了伊朗朝圣者未经批准举行的示威活动。官方公布的伤亡数据显示,有超过400人死亡,包括275名伊朗人。

1979年11月20日:数百名反对沙特政府的持枪分子躲入麦加大清真寺内,并劫持了数十名朝觐者。官方公布数据显示,政府解救行动以及随后发生的冲突导致153人死亡、560人受伤。

1975年12月:位于麦加附近一座朝圣者营地内的储气罐爆炸引发大火,导致200人死亡。

二、以下是两次世界大战牺牲者的大致情况:

一战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卷入战乱。战场上双双伤亡人数达3000多万,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战争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了四年多,最终以同盟国集团的德、奥等国战败而结束。

二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共有5500万-6000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合计死伤1.9亿人。

三、历史上的中世纪,西方社会比今天的【伊斯兰国】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大名鼎鼎的「女巫之锤」也是残忍至极,背后驱动力其实人类的邪恶,神鬼也许只是借口和工具而已。

总之,人类社会的人祭现象是某些特殊的“人”,在采用某种特定的“仪式”去“享用”“牺牲品”的最精华的“东西”,以达到那个特殊“人”的不可告人的目的。现代社会的人也有喜欢吃某些活动物以“补”其X者,从生命平等的角度来看,其并不比商代的活人祭祀更“文明”。


太上中华

人祭并不是起源于商朝,也不是在商朝终止了,商朝的活人祭祀比较繁盛而已。

上古时期的文化不是我们可以揣摩的,以现在的世界观来臆测古代,有点想当然了。

人祭起源于原始社会,世界各地都有活人祭祀的记载。横向比较,各早期文明社会都使用人牲,埃及和两河文化特别重视牺牲,所以人牲延续时间最短,而玛雅和阿兹特克文化对人的鲜血特别重视,所以人牲和仪式最为发达。我国古代社会也一直有使用人牲,只是商朝神学发达,祭祀就很重要,所以使用人牲就比较多。

以人做祭品祭献神灵,古书称“用人”,后世称“人祭”。人祭,不仅在原始宗教中有过,而且在往后发展阶段的宗教中也有过,这是宗教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人祭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部落战争。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的价值不能体现。战争中的俘虏,女性可以供人玩弄,儿童可能被收养入族,而成年男子都被杀祭神灵。商代的人祭之风炽盛,其用人之多,手段之残,不仅有大量卜辞记述,而且有考古遗迹证明。人祭的形式有火烧、水溺、活埋、刺喉沥血和 头,甚至于把人剁成肉,蒸为肉羹。春秋时代的人祭现象虽不象商代那样触目惊心,残不忍睹,但也并不罕见。《左传.昭公十年》载:鲁国季平子“用人于亳社”,《昭公十一年》也记述“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雎之社”。《史记.秦本纪》说秦穆公“将以晋君祠上帝”,《陈涉世家》也称:“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人做为祭品的另一现象是为男神提供美女。当青铜时代的厮杀开始后,妇女由于体力上的缺欠,失去了母系氏族时期的尊位,渐次沦为男性的奴隶,其生产、生殖能力也被贬到次要地位。相反,女性的美迎合男性统治者的需要被片面强调起来,面目姣好的女奴成为色欲的牺牲品。为了满足想象中的神灵贪恋女色的欲望,产生了以美女为祭品的习俗。不论杀死、活埋、淹死,都是以美色娱神的表现。名义上是让她们的灵魂去做神灵的妻妾,实际上是供神灵玩弄。古籍载,秦灵公时曾经用公主妻河,而战国时魏国邺地“河伯娶亲”的闹剧更是有力的证明。

人祭中还有以童男童女祭神灵的现象。以童年人体作祭品,一是由于童体肉嫩,二是基于神仙喜欢儿童,儿童天真无邪,纯洁无瑕,这正与仙家凌空御风、长生不老的追求相关联。

周朝,西周的时候,周王室权力较大,应该是严格禁止人祭的,而采用草人代替。

但是到了东周的时候,周王室就没什么实权了,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活人祭祀的现象。以上有说明。

到了春秋时期,除了偶尔出现的活人祭祀,开始兴起了用“人佣”作为祭祀的文化。孔子对此评价:“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因为之前都是稻草人祭祀的,而使用佣来祭祀,佣比较像人,所以就显得比较残忍了,所以孔子才要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